书城社科聚焦民生新常态
3011900000001

第1章 梁建章:创新 创业与人才 人口

未来中国到底能否成为一个成功转型的创造型经济体,人们都有很多的期待,也有人说中国还有很多不足。做经济研究还是要拿数据来说话,怎样测量创新和创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仅是看一些最简单的数据,比如说创业投资、专利、研发人数,还有非常多的因素需要考虑进去。现在我引用一个比较权威的指数,把所有创新创业的输出和输入都数据化,把所有国家的指数列了一个表。

这个表的横轴是人均GDP,纵轴是创新指数,圆圈的大小是这个国家的大小,当然不是指国土面积的大小,国土面积的大小不是太重要的,指的是人口多少。大家可以看到,最大的两个圈一个是印度,一个是中国,稍微小一点的圈,在顶上的是美国。大家看完这个图会有一个印象,中国在中间的地方,也就是说中国现在是中等收入,它的创新创业指数当然比起那些发达国家来说是少一点,但是一个特点就是在同等发展水平下,在同样的人均GDP的水准下中国的创新创业指数是最高的,而且比其他国家要高出一半。而同样发展水平的是哪些国家呢?大家可以看一下小圆圈,比如下面的像巴西、马来西亚,它的人均收入跟中国差不多,但是创新指数远远落后。

我们研究发现,实际上一个国家的后劲基本上就取决于这张图。如果你的创新创业指数是领先于人均GDP的,那么后来几年增长就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当然反过来说,如果创业指数落后于人均GDP的话,那就是增长乏力的情况。从这个图上来看,中国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所以在今后的几年当中,由于中国创新创业的活跃度非常高,增长还是会非常好。比较好的是印度,印度当然比中国穷很多,他的发展水平也是先于其他国家的。下面的阴影是那些国家的创新创业落后于发展水平的,这往往是一些拉美国家。所以以前说拉美陷阱,那些国家虽然是比较富有,但是它的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比较落后。

中国会不会陷入拉美式的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是创新不足的陷阱,中国看来没有这个问题,非常强劲,所以我非常看好。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看看深层次的方面,为什么中国现在创新能力这么强?或者创业的活跃度这么高呢?我们还是回到什么是创新的根本动力,其实不是政府的政策,也不是产业的政策,这些都没有用。资本是很重要的,但在全球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资本也不是稀缺的,真正稀缺的是人才。我们看一看中国人才的指标,从研发人员来看,每百万人口的研发人员来说,中国是远远超过同等收入国家的巴西、墨西哥这些国家,而且这个增长速度非常快。这个数字跟一些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比如像美国、韩国等,但是中国的追赶速度非常快。

接下来我讲人才最重要的两个效应:一个是规模效应,二是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就是100个人集中在一起发挥出来的能量是10个人集中起来能量的不止是10倍,可能是20倍或者30倍,这就是我们说的经济上的规模效应。世界上一些最好的、最活跃的创新中心,比如说硅谷是IT业的创新中心,集聚了世界上最创新的人才,单位人才的产出量远远大于美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区,美国将近一半的创业资本都投入到了硅谷。其他的一些创新中心,比如文化的创新中心,像影视的在洛杉矶,也是会产生规模效应,纽约在金融方面也是产生规模效应。所以美国之所以这么成功,跟它的人口基数、人才规模效应是分不开的。

中国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中国完全有这样的可能,虽然说中国现在人口的教育水平、质量或者人才质量跟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随着这些年轻人的经验和国际视野的增强,将来中国非常有可能形成几个IT业、影视业或者是其他产业的人才中心。

在结构效益方面,我主要是指的年龄结构。我过去几年最关心的是中国人口政策的问题,为什么年龄结构重要?还是要从为什么要创新和创业这个话题讲起。从数据上来看,四五十岁的人实际上很多方面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并不输于年轻人,尤其在做一些管理、沟通,甚至是一些小的改进性创新方面是很好的。但是我们看到新一轮的IT互联网往往需要一些颠覆性的创新,要重新开一个公司,重新做一个模式,这样的话年轻人非常适合,因为他们没有包袱,而且愿意120%的投入,愿意冒风险。而这些大企业往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风险意识的原因、财务上的原因、激励机制的原因或者是人才结构的原因等等,往往不能做一些颠覆性的创新。

举个例子:比较一下日本的前几位高科技公司和美国前几位高科技公司,可以看到,美国百分之七八十的公司都是最近二三十年由最年轻的企业家创办的,基本上是颠覆性的,开创了整个行业,而日本就缺乏这样的思维。日本的这些高科技企业也在不断申请专利,不断进行一些微创新,但却被美国的这些新兴公司所颠覆,现在都面临着困境。

对于年龄结构跟创新创业的关系有着最好研究的是日本,因为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二战以后,生小孩的数量急剧下降,美国、欧洲还有婴儿潮的一个时期,而且日本生育率一直是世界上最低的。所以就导致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老龄指数急剧上升。企业里面从六七十年代都是二三十岁为主、三四十岁为主的人,到了90年代,一直到现在都是四五十岁、五六十岁的人为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经济活力,和创新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率从90年代开始就一直非常低迷。这个低迷有的原因是房地产和金融,但是已经二三十年了,所以真的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我们看日本和美国的差别,是硅谷的差别,日本在这二三十年当中没有新的企业,这些老的企业都是很多年前创立的,现在他们都已经非常老了,日本企业的创始人现在健在的已经不多了。而美国都是非常年轻的创业者创办了一些企业。

为什么企业会老化,创新和创业降低呢?你会发现就是晋升的机制,日本企业在几十年前,可能30岁左右还能够升到一个经理的职位,还能管十几个人,做一些重要的决策。但是随着他们年龄结构的老化,可能到40岁左右才能升到一个经理的职位,真正到50多岁才能升到一个部门经理,所以年轻人在这个企业当中的发言权,掌握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都非常弱,再这样一个老龄化社会就被边缘化了。年轻人做一个什么东西,或者出去创业是非常困难的,从数据反映上来,日本年轻人创业的活力尤其弱。一般来说,所有国家都是30岁左右的人是最具有创业活力的。而在日本30岁的人创业的概率竟然小于50岁的人创业的概率,这是老龄化社会最大的问题。

我们不光是看过日本,还看过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的数据。我们做了相关的分析,越是人口结构老化的国家,它的创业的活力就越弱,而且相关性或者是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看看中国的情况,中国现在当然是非常年轻,现在我们知道计划生育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被严格地实行一胎化,现在80后还是一个巨大的人群。但是到了90年代,随着严格的实行计划生育,以及各种各样的因素,包括城市化的因素,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基本上生小孩的意愿比以前降低了很多,到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生小孩最少的国家,我们说中国是有世界上20%的人口,这其实是应该感到骄傲的,因为中国是文明最发达,但是现在从新生儿的比例来说,中国新生儿的比例只占世界新生儿比例的11%左右,未来人口规模上别人会超过我们。现在中国在大城市,上海、北京一对夫妇平均只生一个小孩,也就是说每代人要减半。总体来说,中国每代人大概只生1.2个-1.3个小孩,每代人要接近减半,这个是非常危险的。

大家现在说的人口红利是工作人口占人口的比例,中国的工作人口已经开始缓慢地减少。这当然不是一个大的问题,但是人口总数在减少,里面掩盖的却是人口结构的剧烈变化。我们知道现在的小孩出生的时候感觉不出来,但是过了十年、二十年以后,等他们要去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这个后果就非常严重了。中国未来如果还是持续这么低的生育率的话,肯定是倒金字塔型的人口结构。这个人口结构最大的问题,一方面是总的工作人口减少,另外一方面就是说人口结构老化,规模效应减少,人口结构老化会带来整个社会的老化,趋于饱和,年轻人出来创新创业的活力下降。

这个应该不是危言耸听,这些激烈的人口变化,或者这些低的生育率,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是没有经历过的。中国大国可以办大事,强势的政府可以出一些非常激进的政策,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实行过这么严重的一胎化政策。未来会出现什么状况,这个危险是非常大的。现在所有国家如果按照中国这个出生率,一对夫妇只生1.2到1.3个小孩的话,如果在这么一个危险的状态的话,大部分国家都是采取鼓励完全开放生育,甚至是鼓励生育的政策,而中国现在的这个政策还没有改过来。当然现在已经看到了一点松动,现在已经变成了在媒体上可以公开讨论的问题,这个比几年前有所进步。

对于这个问题我还不是很乐观,但是现在政策已经松动了,我还是非常欣慰的。因为看下面这个图,日本是这条蓝线中国是这条黄线,中国的人口组织结构实际上跟日本差二三十年,也就是说未来中国也会面临和日本同样的老化,而且老化的速度会更加加快,因为中国实行的是一胎的严格政策,而日本是自然的发展。

人口的问题是一个非常综合的问题,我刚才只是讲到了对于创新创业的方面,其他的还有一些大家可能听到更多的东西。比如说养老负担的加重等等,工作人口减少,年轻人要去抚养这些老人,这些是人口减少的一方面。但是大家还有很多误区,比如认为人口减少会有很多的好处,资本更多了,就业更多了,或者资源环境更好了,城市拥挤得到了缓解。其实这些都是一些误区,我只简单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最近到巴西去,巴西其实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但是它的最大的城市非常拥挤,污染非常严重,其实这跟城市的人口是没有直接关系,大家都知道,发达国家,西欧的国家、日本的城市环境都治理得非常好,人口密度也比中国好。在我国河南的人口是最多的,人口密度肯定也是最高的。但是实际上在这个阶段可能有一些发展的压力,但是未来人口会是每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高素质的人口。

我们国家的伟大复兴根本还是创新和创业的能力,这个根本也是取决于人才,而人才的根本取决于人口,包括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所以,短期来说我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的创新创业的机遇和中国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但是为了更长远,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的持续发展能力,我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彻底改变中国人口政策,完全放开生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