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30天精通心理学全集
302000000007

第7章 意识和注意—觉知周围世界的变化 (1)

我们能够觉察到周围事物的存在和变化,说明我们有意识。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心理学的鸡尾酒会现象—意识及其特征

假如你去参加一场热闹的鸡尾酒会(或其他大型Party),你所接触或者注意到的人通常只有一小部分,对于这部分人你也许有清晰的意识,对于其他更多的来宾,可能不会留下清楚的意识。这就是心理学的鸡尾酒会现象。

意识是一个包含多种概念的集合名词,普通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人类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身的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综合察觉。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力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例如,早晨起床后,在选择穿哪一件衣服时,是受意识支配的,而穿衣的动作通常是自动化的,不受意识的控制。

人的意识存在各种意识状态,有自然发生的,比如,睡眠和梦;也有人为的,比如,静坐和催眠状态下的意识,醉酒后飘飘然的感觉,或服用迷幻药物产生的幻觉意识等。意识至今仍是人类的一大谜团,我们期待心理学家有更大的发现。

意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我们不可能意识到所有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事物和刺激。例如,我们看不见波长超过一定范围的光,也听不见频率低于特定范围的声音。意识的局限性通常是由我们的感觉器官的特性决定的。另一方面,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事情视而不见。在同一时间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意识很难在同一时间容纳过多的东西。

除了局限性,意识还有以下几个特性。

1丰富性和深刻性

丰富性指意识的广度,即它能超越时间、打破空间的限制,与广阔无垠、丰富多彩的信息相联系。深刻性指意识的深度,即它能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点,能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两个特征是与人掌握语言密切相联系的。

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的霍金,手脚俱不能动,也不能言,但霍金的意识却是极其丰富的、深刻的。

1975年,霍金以数学计算的方法证明黑洞由于质量巨大进入其边界的,也即所谓“活动水平线”的物质都会被其吞噬而永远无法逃逸。黑洞形成后,就开始向外辐射能量,最终将因为质量丢失而消失。2004年7月,霍金向学术界宣布了他对黑洞研究的成果。他认为,黑洞不会将进入其边界的物体的信息淹没,反而会将这些“信息”撕碎后释放出去。

我们见不到宇宙,更见不到黑洞,但霍金的意识却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并揭示了宇宙的规律,这就是意识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2能动性和创造性

意识能动性指人们能把自己的目的和意志强加于客体,从而去利用它、支配它、控制它。创造性指人们能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与自己的目的意图,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新奇事物。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这两种特征。

有一次,富兰克林发现了“莱顿瓶”的放电现象。莱顿瓶所释放的电量让他感到惊讶,于是他决定在风雨雷电夜做个实验。

尽管此时的富兰克林,不是不明白这样做的巨大危险,但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的远大目的,使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谢绝了亲朋好友的劝告,坚定不移地实施着自己的计划。

终于有一天,富兰克林带着风筝和一只储电瓶来到野外将风筝升到空中。当大雨倾盆、电闪雷鸣时,富兰克林掏出一把铜钥匙,系在风筝的末端。突然,一道闪电掠过,一段风筝线松散的纤维向四周直立起来,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支撑着。富兰克林感到手中有麻木的感觉,这无疑是带电的现象。为了能进一步确认,他把手靠近了那一把铜钥匙,顷刻间钥匙上射出一串火花。富兰克林惊喜地大叫起来:“我受电击了!闪电就是电!”

就这样,他冒着生命危险,揭开了雷电的秘密,证实了天上的闪电和地上的电火花或摩擦产生的电的统一性,而不是上帝发怒。这一著名的“风筝实验”,震动了全世界。

人的意识行动是和人的目的性相联系的。人根据一定的目的性,积极地改变着客观世界,使自己的活动结果印上意识的烙印,富有一定的创造性。富兰克林坚持在危险情况下做“风筝实验”就是意识的能动性的体现,并根据风筝实验发现了“电”,体现了意识的创造性。

深不可测的海底冰山—潜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潜意识这个词语,那么什么是潜意识呢?“潜意识”这个词是和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分不开的。正是这位人类心灵奥秘的伟大探索者首先发现了人类精神最隐蔽的角落—潜意识,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潜意识逐渐成为心理学、现代哲学长期争论不休的对象。

潜意识到底是什么?弗洛伊德有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人的心灵即意识组成仿佛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绝大部分,则是潜意识。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由意识掌握,其他大部分都由潜意识主宰。潜意识主动运作,影响着意识与占水面下一小部分的前意识。

当一个人处于正常的状态下,比较难以窥见潜意识的运作,这时,梦是最好的观察潜意识活动的管道。在罹患精神疾病者身上,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地尖锐,例如,无法解释的焦虑、违反理性的欲望、超越常情的恐惧、无法控制的强迫性冲动,意识的力量如此微弱,而潜意识的力量像台风一般横扫一切。

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是心理结构的深层领域和最原始的基础,是心理系统最根本的动力。潜意识的存在范围远远超过了意识,除了在特定条件下进入意识领域之外,大部分潜意识的东西便以各种改装的形式,在意识的舞台上露面。

潜意识活动中最主要的是本能冲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冲动来自机体内部的刺激,凡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情感、意向都是组成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始终处在与潜意识的冲突之中,意识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虽然有家长的地位,但这种地位是脆弱的、不稳固的,自我意识的统一性和确立性会由于潜意识的作用而发生分裂。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这三个层次构成的,潜意识处于深层,意识处于表层,前意识是表层的储存库,这三个层次组成一个动态心理结构,它们始终处在相互渗透、流动变化之中。如果三者处在协调平衡状态,那么就是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常态的性质。如果三者处在不平衡的紊乱状态,那么就是非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变态的性质—变态的极端表现就是歇斯底里的症状,就是弗洛伊德描述的心理结构的图式。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包含人出生后所有的心理成分以及诸种本能,认为在潜意识中存在着各种被压抑的成分,如本能、欲望、情感、意念等。在一定条件下,潜意识中的成分,一部分可进入意识域,另外一部分则永远不能被人自己知道。潜意识域的成分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表现起决定作用。他的这种认识曾被欧美许多学者运用和发展,成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

前意识能够转化成为意识,生活中我们经历很多事情,这些特定的经历和事实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处于被意识到的状态,但是当我们一旦需要时就能突然回忆起来。

意识与前意识在功能上十分接近,目前被加以注意的心理活动,意识到它的存在的时候,它便是意识,而当我们不再注意,意识到的内容就会潜入前意识层面,就不是意识了。因此,意识和前意识在功能上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前意识处于意识层和潜意识层之间,当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本能和欲望想要渗透到意识之中时,前意识担负着“稽查人员”的任务,严密防守,把住关口,不许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稽查人员”失职时,潜意识就会悄悄潜入意识之中。

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多水平、多层次、多测度的反映系统。康德认为,潜意识乃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半个世界”。其实,潜意识与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两个方面对立统一的整体。

一些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或者违背个人理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悄悄地潜伏在我们的意识当中,这就是潜意识。潜意识由各种无声无息的影响着个体的行为的,却没有被感觉到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组成。

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潜意识也就没有意识,因为意识是在同潜意识的比较、区别与对立中存在的,意识是以潜意识的存在为前提、基础和条件的。当然,潜意识又是以意识为主导、制约的。总之,潜意识和意识是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潜意识和意识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幅丰富多彩的图画。

意识受到客观存在、外部世界的影响,潜意识同样也来源于客观现实,个体从一出生就有一些本能反应存在,更多的意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人脑与客观世界长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受到一定强度外来信息的刺激,并存储在大脑中成为记忆。因此,外部刺激和人脑的发展是潜意识产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