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目的性修炼:人生要做的第1件事
302300000039

第39章 控制目的,全盘通赢 (6)

然而,在一个夫权为上的男性社会里,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要想撼动又谈何容易。中宗被废为王后,武则天曾故意试探性地问群臣:“此后应由何人承续帝位?”宰相应声答道:“就立豫王李旦为帝。”李旦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所生的最小的儿子。其他人也都众口一词,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座上的女人正蠢蠢欲动,想要过一把皇帝的瘾。群臣的意见让武则天心凉了半截,但也给她打了一针清醒剂,她知道,自己现在做皇帝还不是时候。

无奈,她只好暂立豫王李旦为睿宗,做了挂名皇帝。然而即使这样,仍有不少大臣屡屡站出来劝谏,要武则天尽早把权力下放给挂牌皇帝李旦;李敬业甚至招集十余万兵马,发誓要杀掉这个篡夺大唐江山的女子;大文豪骆宾王也挥毫抒愤,写下《讨武曌檄》,追随李敬业麾下;李敬业兵败之后仍有许多州县的一大批刺史起兵讨武……

面对如此强大的传统观念和反对力量,武则天心里明白,虽然此时在朝中说句话她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的,坐上皇帝的宝座,但众人不服,民心不稳,这样的女皇做也不会做长久,也可能碌碌无为,甚至在历史上留下恶名。于是,她决定费些时间大造声势,设法改变人们的观点,改变民众对她的敌视态度。

首先武则天表面上装作归政于李旦,暗地里却让李旦写表坚决推辞,而自己则好像是迫不得已才临朝,掌握皇权。

接着,她又让侄子武承嗣派人在石头上刻上“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涂成红色,扔进洛水,再由雍州人唐同泰取来献给朝廷。武则天亲祭南郊,告激神灵,称此石为“授圣图”,改洛水为永昌水。又封洛水神为显圣侯,给自己加号圣母神皇,封唐同泰为游击将军,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拜洛受瑞仪式,使人以为她当皇帝乃是奉循上天的旨意的。

而后,她又暗使高僧法明杜撰了《大云经》四卷,遍送朝廷内外。《大云经》在醒目的位置称武则天本是弥勒佛的尘世化生,理当代为唐朝主宰江山。武则天便令两京诸州官吏,使百姓大读特读,并专门建寺珍藏。

此外,她又令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的百姓900余人,来到朝廷上表,恳请武则天亲临帝位。武则天佯装不答应,却又马上把傅游艺提升为给事中。如此升官捷径,哪个不会效法?于是,百官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竞相仿效傅游艺,上表奏请武则天出山当皇帝。有一次上表人竟多达6万余人。

如此大造舆论,老百姓都觉得武则天做皇帝已是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势所必然。百官群臣也乐得顺水推舟,请求武则天早日登位。就连空头皇帝李旦竟也认为自己这个皇帝是抢了母亲的位,亲自上表请求姓武。

时机成熟之后,武则天这才废了李旦的帝位,亲自登基为帝,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愿望。

武则天称帝也是一个善用迂回的好例子。善用迂回使武则天名正言顺地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其中武氏善于造势、精于把握时机的谋略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以退为进,不计一城之失

我们在实现个人目的的过程中往往要以大局为重,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运筹全局,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以退为进”,这是老子的处世哲学。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曲则全,枉则正;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夫则惑……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受得住委屈,方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屈,事理才能得到伸直,低洼反能盈满,凋敝反而新生,少取反而多获,贪多反而昏迷。其实在危难中能保全自己的人,全凭懂得这个道理。老子认为,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是最高明的方法之一,因为先退让一步就等于是为日后进一步留下了回旋余地。而常持“辞让”、“退让”、“曲全”的态度,则是避祸以保全自己的高明策略。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退一步可以让我们距离自己的目标更近,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列宁说:“退一步,进两步。你要跳高,得退后一定距离,然后加速前跑;你要出拳,得先将拳收回再出手,这才有力。”后来,有很多人把老子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运用于作战指挥上,示弱诈败,佯退歼敌,或先退钝锐,后发制人,等等。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是郭子仪佯败退敌,收复洛阳的例子。

唐肃宗年间,唐将郭子仪奉命收复被叛军占据的都城长安(今西安),后又率军乘胜东进,兵指洛阳。

屯兵洛阳的安庆绪听说郭子仪率军前来攻打,急忙派大将庄严、张通儒带领15万大军迎战。叛军在新店(今河南省陕县西)与唐军相遇。新店地势险峻,山高壁陡,叛军依山扎营,居高临下,对唐军很不利。郭子仪决定趁叛军立足未稳之机,选派2000名英勇善战的骑兵,向敌营冲击,又派1000名弓箭手埋伏山下,再令协助作战的回纥军从背后登山偷袭,自己则率主力与叛军正面交战。战斗打响后,叛军从山上猛冲下来,郭子仪佯装败退,且战且退。叛军大喜,倾巢出动,企图一举消灭唐军。战斗到黄昏,暮色苍茫,叛军伤亡数万,余者也精疲力竭。这时,突然杀声如雷,唐军埋伏的弓箭手像神兵一般从四面而降,只见万箭齐发,无数的箭矢像雨点一样射向敌群。郭子仪指挥主力又回军猛烈反击。这时,叛军的背后突然传来高呼声:“回纥兵来了,快投降吧!”叛军前面被围,左右遭打,进不得,退不能。在唐军和回纥军的夹击下,叛军一败涂地。庄严拼命逃回洛阳,急忙向安庆绪建议弃城北走,安庆绪只得放弃洛阳,北渡黄河,退守相州(今河北成安一带),洛阳遂告收复。

另外,1946年10月,我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在新开岭地区全歼号称“千里驹”的国民党军二十五师,是运用“示弱诈败,佯退歼敌”这一谋略思想的范例。

当时,东北国民党军集中8个师约10万人,分三路向我南满地区大举进犯,妄图实现其所谓“先南后北”占领全东北的狂妄计划。其中第二十五师和第二师,企图迂回我辽东军区机关后方,迫我主力于安东、凤城和宽甸地区决战。10月23日,敌第二十五师进占赛马集后,除留少数兵力防守外,主力即向凤城急进,对我威胁极大。我四纵决心乘敌主力轻率冒进之机对守赛马集之敌进行围歼,以调敌主力回援,而后在运动中将其歼灭。四纵于是集中5个团的兵力对赛马集之敌发起攻击,夺占了该镇。敌主力得知赛马集失守,便立即回援。我四纵主力在双岭子地区与敌预期遭遇,经激战查明担任敌侧方警戒的七十五团已归建,敌兵力明显增大,我欲歼敌,力量明显不足。在这种不利态势下,我四纵首长当机立断:除留第十一师一部与敌接触,且战且退,诱敌追击外,主力迅速后撤至地形复杂的新开岭地区设伏,并秘密地调回了在其他方向执行任务的第十师。敌对我主力设伏和和第十师归建毫无察觉,自恃装备强,兵力多,对我穷追不舍。当敌进至新开岭地区后,被我伏击部队全部歼灭。

以退为进不仅在战场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目的,有时就要拥有以退为进的胸襟和远见。

一、如何做到进退相宜

以退为进并不是说我们凡事皆要一味地退让,而是说我们要把握进退之间的“度”,做到“进退相宜”。

进退相宜的全面表述是“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即见到有胜利把握的适宜机会就进攻,碰到危难知道难以取胜就退走。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晋书·钟雅传》亦云:“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

1以退为进,外柔内刚

善于以退为进的人往往能做到进退相宜,能屈能伸,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有些软弱,却也是柔中带刚,远胜于表面上的强硬。

战国时候,有一次赵王派了孔青带领大军救援禀丘。孔青是员猛将,加上足智多谋的宁越辅佐,所以赵军一战大败齐军,击毙了齐军统帅,并俘获战车两千辆。战场上留下了三万具齐军尸体,孔青决定把这些尸体封土堆成两个大高丘,以此彰明赵国的武功。

宁越劝阻道:“这样做太可惜了,那些尸体可以另有用处。我看不如把尸体还给齐国人,这样做可以从内部打击齐国,从而让齐军不再侵犯!”

“死人又不可能复活,怎么能从内部打击齐国呢?”孔青想不通了。

宁越说:“战车铠甲在战争中丧失殆尽,府库里的钱财在安葬战死者时用光了,这就叫做从内部打击他们。我听说,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该坚守时就坚守,该进退时就进退。我军不如后退三十里,给齐国人一个收尸的机会。”

孔青大致明白了宁越的用意,但转念一想,又说:“但是,齐国人如果不来收尸的话,那又该怎么办呢?”

“那就更好了,”宁越胸有成竹地说:“作战不能取胜,这是他们的第一条罪状;率领士兵出国作战而不能使之归来,这是他们的第二条罪状;给他们尸体却不收取,这是他们的第三条罪状。老百姓将会因为这三条而怨恨齐国的高官将领,居于高位的人也就无法役使下面的人,而下面的人又不愿侍奉居于上位的人,这就叫做双重打击齐国!”

“好,还是你技高一筹啊!”孔青终于完全理解了宁越的良苦用心。

果然不出宁越所料,齐国因此而元气大伤,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对外用兵。

宁越的主张看起来好像并不是那么咄咄逼人,相反,似乎还有点软弱,在向齐国让步。殊不知,这“让步”里面却大有文章,表面上的退步其实换取的是更大的进步。

有进有退,能屈能伸,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达成目的的必要的一项修炼。那种一往无前、有进无退的人仅仅是村夫莽汉,表面上英勇,实则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2学会适可而止

要做到进退相宜就要注意掌握适可而止的艺术。有时候一味地争强好胜,追逐利益,看似执著于自己的目的,其实不过是一种盲目。有时候,面对激烈的利益交锋,进退相宜表现为一种隐忍不发的哲学。王守仁让功避祸、刘秀向敌人请罪这两个例子生动地为我们阐释了这一点。

明武宗时,宸濠叛乱,王守仁平定了宸濠之乱,逮捕并囚禁了宸濠。当时正赶上皇帝南巡,驻在留都。中官诱骗王守仁放宸濠回江西,等皇帝亲征时再把他擒获。中官派了两名宦官到浙江省传达他的命令,王守仁指责中官的这一行为,却收下了他的命令,因中官害怕,这件事就作罢了。

江彬等人妒忌王守仁的功劳,散布流言,说王守仁开始时与宸濠同谋,听说朝廷的大军出征后,才把宸濠逮捕以开脱自己。他们想把王守仁也逮捕起来,把功劳归自己。王守仁与宦官张永商量说,如果顺应皇帝的旨意,也许可能挽回局面;假如不听朝廷的旨意,而反抗他们,白白引起那些小人的怨怒。于是就把宸濠交给了张永,再上表告捷,把捉宸濠的功劳归于总督军门,要求皇上不要到江西去,王守仁自己也称病在净慈寺养病。

张永回到京城,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王守仁的忠诚,以及他让功避免实祸的做法。皇帝悟清了是非,于是制止了对王守仁的谣言。

公元23年,反对王莽的绿林军内部为争权,谋杀了刘秀的哥哥刘郛。刘秀得知后,从外地赶回“请罪”,闭口不谈他兄弟俩在昆阳大战中的功绩,不为哥服丧,也不与刘郛手下将领交谈,在绿林众将面前谈笑自如,丝毫看不出悲哀的样子。这样,终于蒙蔽了当时绿林军拥立为帝的刘玄和谋杀他哥哥的将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以致后来刘玄等还放心地让他去河北进行招抚工作。刘秀谋得机会拥兵而立,后来打败了绿林军,自己当了东汉开国皇帝。

3量力而行,果断放弃

“以退为进”告诉我们为了实现整体战略目标,在某一个阶段我们应当当机立断,果断放弃,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

1931年7月,鄂豫皖红军军委给红四军确定了攻英山,出潜山、太湖,相机攻占安庆,以威胁南京的作战方向和作战任务。8月初,红四军攻占英山,歼敌一个多团。初战的胜利使张国焘头脑更加发热起来,他急令红四军“乘英山之胜抵安庆”。然而,这时徐向前等红四军领导全面分析情况后认为,马上出击潜山、夺占安庆,将会遇到许多困难:红军要通过400里非苏区、远离根据地而后勤无法保障,同数倍于己的敌人交战,等等。因此,夺取安庆毫无胜利的希望。于是,红四军当机立断,知难而退,放弃夺取安庆的计划,南下敌人统治较薄弱的蕲春、黄梅、广济地区作战,结果连战告捷,调动和牵制了江南的部分敌军,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