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3024500000005

第5章 少年天才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

——贝多芬

(一)

父亲约翰发现,他已经越来越不能控制贝多芬的行为了,因此,他决定将贝多芬送到宫廷乐队里去演奏。

当时的乐队指挥是一名名叫路奇雪的富有经验而出色的音乐家,但他也是一个傲慢狂妄的人,根本就没有将年幼的贝多芬放在眼里,认为贝多芬只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而已。

后来,贝多芬的演奏技巧大为提高,他依然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这让父亲更加大失所望,心中的空中楼阁彻底坍塌了。

看到父亲失望,贝多芬也觉得很难过。他并不讨厌自己的工作,在他看来,音乐仍然是美好的东西。有时,他也恨父亲。父亲给他上课,对贝多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他十分不愿意接受那些不合理的谴责。但是,酗酒的父亲却毫不留情地扼杀他的想法,可怜的贝多芬只能在内心深处藐视这位不公正、不受尊敬的老师。

贝多芬对父亲的每一个挖苦的字眼都无能为力,对他来说,遭受不公正的际遇简直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事情。而父亲对他的眼泪和哀求则根本无动于衷,他不允许儿子有任何出格的思想渗入到器乐演奏当中去。

事实上,此时的贝多芬最需要的就是真正的指导和详细的解释,而这些,贝多芬的父亲却根本给不了,结果两人自然是格格不入,经常发生冲突。贝多芬却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职业音乐家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这给他日后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8岁时,贝多芬开始跟随宫廷风琴家艾登学习。艾登是一位年过花甲的音乐家,他启发了贝多芬对乐器奥妙的理解。

当贝多芬长到能够用手触摸到琴键并能用脚踩到风琴踏板时,他就转到波恩的一家修道院中,接受科学的音乐指导。另外,他还接受修道院中另一位风琴师的指导。这里的风琴比他以前用过的风琴都要大,这让贝多芬感到十分新奇和充满兴趣。

这时,贝多芬才刚刚10岁。

在这期间,贝多芬的学习是十分刻苦的,但他对音乐学习的欲望似乎永远都没有衰减,有些课程他甚至早早就学完了。

在乐器方面,贝多芬并不是很喜欢独奏乐器,而是钟情于钢琴、配器及和声等复杂的东西。在对各门功课都有了了解之后,贝多芬就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爱好和创作当中。

在这个过渡期,有一个影响贝多芬至深的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日耳曼作曲家兼风琴师与指挥的克里斯·歌·尼法。他在1779年来到波恩,加入格罗斯曼与海尔默彩剧团,并于1781年被任命为宫廷凤琴师。在艾登去世后,尼法便成为贝多芬唯一的作曲指导老师,一直到贝多芬离开波恩为止。他对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影响很大。

尼法青春焕发、朝气蓬勃、才思敏捷,有着严谨、详尽的教学方法。他的性格和教育方法也令性格暴躁、学识尚浅的贝多芬有所克制和收敛。因此,他也成为贝多芬所渴望和急切需要的那类老师。在与尼法相处过程中,贝多芬的眼界得到了扩展,知识也得到了完善和充实。

尼法很早就看出了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并加以指导,又将自己的专业经验传授给他。他训练贝多芬成为宫廷主力风琴师,并在1782年6月让他暂时代理职位。没多久,尼法就将“键盘音乐师”的职位交给了这个年仅12岁的学生来接替。

尼法教给了贝多芬很多宫廷中学不到的东西,如依·巴赫的奏鸣曲、萨·巴赫的序曲和随想曲等,并对这个幼小儿童读谱识奏的才能大为赞赏。为了奖励他,尼法还额外地为贝多芬增加了一些课程,而贝多芬也都能轻松地吸收、消化。

后来,尼法还鼓励贝多芬创作了三首钢琴奏鸣曲,是献给皇帝的。当时的贝多芬年仅10岁。

一年后,尼法受皇帝之托,创作一幕歌剧。在这段时间当中,贝多芬就协助尼法进行歌剧的创作。

(二)

就在贝多芬全力学习音乐期间,老皇帝驾崩,新王位成为各派政治力量争夺的目标。早在4年前,皇妃玛丽亚·茜丽莎就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她最宠爱的儿子马克雪比林·弗朗兹的身上。

1780年,弗朗兹在他母亲的策动下,被选为科隆的公爵。他首先进入科隆的一所教会学校,仅仅经过3个星期的短暂培训,就堂而皇之地成为了一位虔诚的教士。

1784年的圣诞之夜,弗朗兹在波恩的法格林教堂里披上了庄严的礼服,正式接受洗礼,然后名正言顺地登上了皇位。

新皇帝是仁慈而宽宏大量的,他对艺术十分重视,而且喜欢参加私人宴会,却不大喜欢在众人面前发号施令、行使自己的权力。

弗朗兹登基后不久,就将维也纳的流行音乐带到了波恩,令波恩从此成为一所世界闻名的音乐之城。

在执政期间,为了扩展艺术事业,他还倾尽全力收集所有的音乐书籍,创办了一所国立图书馆。在他的倡导之下,整个波恩都被音乐陶醉了。在这种音乐氛围的影响下,贝多芬也汲取了丰富的音乐营养。

弗朗兹皇帝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了解宫廷中的每一位乐师的才干,并调查他们各方面的情况。

在男中音歌手约翰·贝多芬的档案中,如此写着:

“他的声音能持续很久,并已在宫廷中服务多年;家境困苦,但其为人正直、举止端庄。”

当时,贝多芬已经在宫廷乐队中任第二风琴师了。在他的档案中,有如下的记载:

路德维希·贝多芬,年龄13岁,生于波恩,在宫廷中已服务两年,尚无薪金;在乐队指挥缺席时,由该人顶替,很有才干,乐队中数他年龄最小,举止文雅,但是家境比较贫困。

后来,尼法被辞退了,辞退的缘由是:

“此人并不熟悉风琴的演奏。”

事实上,尼法并不是不熟悉风琴的演奏,而是因为他是个外国人,还是偏激份子,所以被当局认为是个不必要的人物,才设法想让贝多芬取代他的位置,以节省宫廷的开支。

弗朗兹皇帝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挽留了尼法,并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与他情况相似的乐师。同时,皇帝还特意将贝多芬父亲的薪金拨了三分之一给贝多芬。

当时的贝多芬虽然只有13岁,但他在音乐上所表现出来的才华却十分惊人。在风琴和钢琴独奏中,他表现得十分潇洒而流畅,很少会出现失误。因此,他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他认为,自己的才干要远远超过他目前所担任的职位。而目前的所为,也只是屈尊而就,这让他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因此在演奏当中,他有时也会擅自修改曲谱,即兴变奏,将自己的创作渗入到作品当中去。

在这一年的圣诞礼拜演奏时,贝多芬大胆地将弗·海勒的《依里米亚之悲哀》的旋律进行了修改。在演奏时,从他稚嫩的手指下,流泻出了优美动听的旋律;他弹奏得太美、太流畅了。

然而事后,海勒很不高兴,他去觐见了皇帝,对贝多芬的随意修改提出了抗议,讥讽这种修改为“小聪明”。

后来,贝多芬的学生兼朋友安东尼·辛德勒在贝多芬的传记中是这样记述的:

“皇帝颇为宽宏地指责了贝多芬,不允许他今后再玩这种即兴演奏的把戏。”

然而,也就是在这一次,贝多芬的创作才华如初发芙蓉,艳丽异常;他的伙伴们也都开始支持他、鼓励他、钦佩他。

(三)

1787年的春天,贝多芬离开波恩,沿着莱茵河到荷兰旅行。在这之后,他又独自前往维也纳,去拜访伟大的音乐天才莫扎特,想把自己的演奏展示(或说是呈献)给莫扎特。这也是贝多芬生命旅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页,但是,关于这次重要拜见,却只有简单寥寥数行的记述。

对于贝多芬去拜访莫扎特这件事,父亲约翰是充满了热切的期望的,他希望莫扎特能将贝多芬当作一个少年音乐家来接待。

莫扎特接见了贝多芬,并请他随便弹奏几支曲子听一听。

贝多芬弹奏完后,充满期待地请莫扎特给予点评,而莫扎特的反应却很冷淡。贝多芬也明显地感受到了对方的冷漠,这让他很难过。

随后,贝多芬又提出请莫扎特给一个主题,他自己即兴作曲演奏。因为贝多芬在受到外界的刺激后,往往可以演奏得更加出色。现在,他被自己敬仰的大师轻视了,自尊心受到伤害,心里倍受刺激。

于是,莫扎特给了贝多芬一个主题,贝多芬的手指开始流畅而快速地在琴键上跳跃飞舞起来。他的即兴演奏也让莫扎特的面部表情逐渐明朗起来……

琴声戛然而止,演奏完毕,四周静寂无声。

莫扎特对在场的几位朋友脱口而出:

“注意!这个孩子日后将震撼整个世界。”

然而,贝多芬在维也纳没住多久,就收到了父亲的来信,说母亲病倒了。贝多芬只好匆匆茫茫地赶回波恩。

母亲得的是肺病,而且病情的确已经十分严重了,终日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而家中的费用根本就不够开支,所剩不多的几样家具也都典当出去了。

贝多芬回到家中后,看到母亲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年仅1岁的妹妹玛格丽斯病得像母亲一样厉害,正在摇篮中细声地啼哭着。房间里肮脏昏暗,没人打扫。两个弟弟呆呆地坐在父亲身边,不知所措。

贝多芬母亲的一生都是在操劳、穷困和抑郁中度过的。严重的营养不良、过度的操劳以及多次生育对身体的伤害,极大地影响了她的健康。

1787年7月17日,肺病残酷地夺去了贝多芬母亲的生命;同年的11月25日,他的小妹妹也在贫病中死去。

母亲去世后,家中的全部重担都落在了贝多芬的身上,这也让年仅17岁的贝多芬深感沉重。

由于父亲约翰的余生都是在酗酒中度过的,而母亲死后,约翰又开始利用贝多芬的怜悯和内疚更进一步地控制贝多芬的生活。正因为如此,他对父亲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

在母亲去世的一年当中,贝多芬的心中也有了更加强烈的愿望,他的即兴演奏能力也让人感到吃惊。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将自己对音乐的灵感和追求完全表现在纸上。没多久,他就获得了比宫廷副琴师更好的职位。这样一来,贝多芬就有了更多的经济来源来支撑家庭的生活。

当然,贝多芬也是十分幸运的。由于弗朗兹皇帝对音乐的痴迷,整个皇宫似乎快速地变成了一个艺术中心,许多资金也都被用在音乐艺术上。

凭着出色的音乐天赋,贝多芬在宫廷中俨然成为一名宫廷钢琴家、音乐家。由于弗朗兹皇帝十分喜欢莫扎特的歌剧,如《费加罗的婚礼》、《茜拉尔的私奔》等,而贝多芬在歌剧院和乐队中由又担任中提琴手,与乐队的演奏人员之间相处十分融洽,因而也从一些各具特长的朋友那里学到了更多有关乐器方面的知识,从而让自己在音乐方面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当贝多芬的音乐知识积累得日益丰富后,他便创作了两首歌谣,又创作了一首芭蕾舞曲《骑士舞曲》。

事实上,这首《爵士舞曲》是受华尔特斯坦公爵之托秘密创作的,也是贝多芬为数不多的舞台音乐作品之一。只可惜,这首曲子后来遗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