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3024700000007

第7章 起义军定陶受挫

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

——(宋)黄庭坚

(一)

接二连三的胜利让项梁不禁飘飘然起来,他立即命令刘邦和项羽攻打秦军重兵防守的军事重镇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

定陶由秦军猛将章邯率部驻守,兵盛城坚,易守难攻。项羽与刘邦久攻不下,便绕过定陶,向西而去。两位猛将就像比赛一样,一路攻城略地,很快就打到了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在雍丘,项羽大败秦军,并于乱军之中杀死了秦将李由(秦相李斯之子)。

项梁闻知李由已死,大喜,立即从东阿西进,围攻定陶。此时,秦二世已经下令将在北部边疆防守匈奴的十万大军调拨给章邯指挥,秦军实力大增。但项梁根本没把这些秦军放在眼里,他越来越骄傲了。楚怀王派来的使者宋义进谏说:

“将军,所谓骄兵必败。如今我军接连获胜,皆有轻敌之心,但秦军却在日益增加,臣真为将军担忧啊!”

项梁听到宋义的话,心中不快,便派他出使齐国去了。宋义愤愤不平,只身前往齐国。途中,宋义遇到了齐王田市派来的使者高陵君显,便问道:

“明公是不是要去见武信君?”

高陵君回答说:

“是的。”

宋义叹息了一声,缓缓说道:

“在下认为,武信君必败。你慢点走或许还可免于一死;如果走快了,大祸就不远了。”

高陵君将信将疑,但还是按照宋义的建议放慢了行程。

此时的韩信虽然还只是个普通士兵,但和宋义一样,他也隐隐预料到了项梁将要面临的失败。一天早上,他来到项梁大帐前,单膝跪地,朗声道:

“大将军,韩信有事禀报!”

项梁正在筹划着如何攻城,根本没心思接见韩信,但他又不想背上脱离士卒的恶名,便勉为其难地说:

“让韩信进来吧。”

韩信抬头步了大帐,又单膝跪地,大声说道:

“启禀大将军,韩信有一言不得不向大将军禀告。”

项梁看了一眼韩信,见他身材高大,一表人才,心里的不快顿时消了三分。他招招手,示意韩信站起来说话。

韩信起身,冷静地分析道:

“大将军,如今定陶久攻不下,而章邯的援军正从我们背后扑来,不如绕过定陶,西进关中。”

项梁略一沉思,回答说:

“关中守备薄弱,倒是容易拿下。不过,秦军主力都在山东一带。西进关中的话,秦军主力从背后追来,我军该如何应对呢?你的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不如先消灭秦军主力,然后再取关中。更何况,我军接连获胜,纵使秦军援军从后背袭来,也无需怕他!”

项梁这里所说的山东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而是指崤山以东地区。崤山横亘在今河南省西部地区,将关中与中原广大地区隔绝开来。因此在秦汉时期,人们就将崤山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

山东与关中地区唯一的通道是函谷关。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地处深险谷地,地势险要,狭窄处只能容下一辆马车通行,易守难攻,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誉。因此,古人都将函谷关与崤山合称为“崤函之险”。

韩信见项梁不愿采纳自己的建议,便向其深鞠一躬,说道:

“大将军,我军西进关中,拒住函谷关,岂惧秦军?”

项梁不耐烦地挥挥手,斥责道:

“本将军的用兵之道岂是你这个小小的士卒能明白的?不要再说了,速速出去!”

韩信无奈,只好悻悻地离开项梁的大帐,但他的心中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他自幼熟读兵书,文韬武略绝不在项梁等人之下,却只能屈尊做一个普通士卒,这是何等的屈辱啊!

(二)

一切果然不出韩信所料,正当项梁全力攻城之时,从北部边疆赶来的十万秦军突然从背后杀来。起义军腹背受敌,损失惨重,项梁也在混战中被秦军所杀。

当时,项羽和刘邦正奉命从外黄(今河南省杞县东)攻打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陈留是秦王朝的军事重镇之一,守备森严,项羽与刘邦久攻不下,突闻项梁兵败身死,慌忙商议说:

“大将军新败,我军士气低落,不如暂且引兵东去,避敌锋芒。”

于是,项羽与刘邦引兵向彭城方向移动,陈胜原先的老部下吕臣也奉命引兵东去。吕臣原先的地位并不高,陈胜几乎没有注意过他。陈胜死后,农民起义军四分五裂。在这危急关头,吕臣挺身而出,重整起义军,诛杀了叛徒庄贾。随后,吕臣便引兵归顺了项梁。

项梁一死,吕臣、项羽、刘邦在名义上便都归楚怀王熊心统领了。项羽驻守在彭城以西,吕臣驻守在彭城以东,刘邦驻守在砀(今安徽省砀山县)。三军互为犄角,成“品”字形布局,一方受到攻击,另外两方即可随时救应。

与此同时,楚怀王熊心见项梁兵败身死,极为惊恐,急忙将都城从盱台迁到彭城。楚怀王的到来在起义军诸将领之间产生了不小的震动。项梁在世时,他是起义军名副其实的领袖;项梁一死,起义军名义上的领袖是楚怀王,但实际上已分裂为好几个部分了。项羽、吕臣、刘邦各领一军,已经成为起义军的实际领导者。

就在这时,齐王田市的使者高陵君显来到彭城。他对楚怀王说:

“臣在途中遇到宋义。他对臣说,武信君必败,让臣慢行。如今,武信君果然兵败身死。战争尚未开始就能看清胜负形势,这是真正的战神啊!”

楚怀王觉得高陵君显说得有理,便产生了拜宋义为上将军的念头。

几天后,楚怀王突然召见项羽和吕臣,宣布将他们的军队合二为一,直属自己指挥。项羽和吕臣虽然心有不满,但也不敢公开违抗楚怀王的命令。随后,楚怀王又宣布任命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刘邦为砀郡长,拜武安侯,仍领砀郡之兵。

考虑到项氏世代为楚将,军功显赫,且在百姓间影响巨大,楚怀王没有给项羽任何职位。很显然,野心勃勃的楚怀王想将项羽排除在军队和朝廷之外,以便独揽军政大权。

项羽是个军事天才,但却缺乏政治眼光和手腕。他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毫无应对之策,除了后悔不该将熊心从民间找来外,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接受这一现实。

这一系列的变故也让不少起义军将士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了。不少人见楚怀王有意拜宋义为上将军,读纷纷转投到宋义麾下。但身为普通士卒的韩信却目光如炬,他敏锐地意识到,诸将之中只有项羽才具有统领三军的才华;再加上项羽身边还有个足智多谋的范增,楚军的指挥权迟早会落入项羽之手。于是,韩信便在项羽最落魄的时候转投到他的麾下。

项羽极为感动,又见韩信生得一表人才,便将其留在帐下,当了一名贴身侍卫。韩信顿时豪情万丈,准备跟着项羽大干一场。从表面上看,韩信的职位虽然没什么变化,但身份却不同了。以往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卒,而今已成了项羽的贴身侍卫,接近主帅的机会多了,还愁没有升迁的机会吗?

(三)

项梁死后,楚怀王将兵权揽在自己手中,这可乐坏了章邯。在楚国灭亡后,楚怀王一直在民间为人牧羊,既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也没有行军布阵的经验,根本无法对秦王朝构成任何威胁。因此章邯认为,楚地之兵如今已经微不足道了,便领兵渡过黄河,攻击赵国去了。

陈胜在大泽乡举事之后,曾任命陈人武臣为将军,大梁人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率3000名义军攻赵地。

武臣出身不详,在大泽乡起义之前的事迹亦不详。陈胜、吴广举事之后,武臣投靠了陈胜,受到重用,迅速升为将军。

张耳和陈余都是大梁(今河南省开封西北)人,有刎颈之交。战国末年,张耳曾为魏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后来当上了魏国的外黄县令。秦始皇灭魏之后,张耳和陈余遭通缉,便隐姓埋名逃到陈地。他们可能在此时认识了陈人武臣。

武臣受命攻打赵地,张耳、陈余竭力辅佐。他们从白马津(今河南省滑县北)强渡黄河,连得赵地十余城,军队也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兵威大振。

秦二世元年八月,武臣所部攻占了赵国故都邯郸。此时,陈胜已在陈地称王,陈余等人也劝武臣称王。武臣遂自立为赵王,以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陈余为大将军。

数月之后,陈胜在荥阳战败。为取得武臣的援助,他不得不承认武臣称王。不想武臣根本无意推翻秦王朝,只想割据一方。为巩固赵地,武臣派大将韩广北攻燕地,李良攻常山郡。弄巧成拙的是,韩广颇受燕地百姓的欢迎,被拥立为燕王,而李良则因兵力不足屡屡受挫。武臣大怒,产生了贬黜李良的念头。

就在此时,李良派人向武臣求援,而武臣的姐姐却公开侮辱李良。李良大怒,立即挥兵杀回邯郸,发动兵变,杀死了武臣和他的姐姐。

武臣死后,李良率部归降了秦王朝,张耳和陈余则拥立原赵国王室成员赵歇为赵王,继续统治赵地,对秦王朝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在项梁兵败身死之后,章邯便立即亲率40万大军挥军北上,开始对赵国用兵。

赵歇登上王位后,拜张耳为相、陈余为将,建都邯郸。赵军兵力薄弱,再加上秦军新胜,士气高涨,因而陈余很快就被秦军打败了,赵王歇和张耳也仓皇躲到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南)城中。章邯立即命副将王离、涉闲领兵围攻巨鹿,他自己则率主力部队驻扎在巨鹿以南地区,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闲所部供应粮草。

陈余率领数万赵军驻扎在巨鹿以北地区,全力抵挡秦军。然而,秦强赵弱,陈余根本不是王离等人的对手。王离出身将门,乃秦国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涉闲虽然出身不详,在巨鹿之战之前的事迹亦不详,但从其后来的表现看,他也是秦王朝的一员猛将。

赵王歇自知赵军无法与秦军抗衡,便慌忙向四方诸侯求救。燕王韩广派大将臧荼率部前往巨鹿,声援赵国;其他诸侯也效法燕王韩广,纷纷派出军队,但并未直接参与对抗秦军的战争,只是做做样子,以示声援。

楚怀王接到赵王歇的求援信后,立即召见宋义、项羽、范增和刘邦等人,商议救赵之事。项羽一听围困巨鹿的秦将是王翦之孙王离,顿时义愤填膺,主动请求领兵攻秦。但楚怀王对项羽心怀芥蒂,不敢答应。范增见状,向楚怀王说道:

“今秦强而楚弱,加上项梁新败,一旦赵国灭亡,楚国也会很危险的!不若发兵救赵,与赵国互为唇齿。”

宋义也认为楚国应该发兵救赵。于是楚怀王接受了范增的这一建议,准备发兵,但他却在人事任命上产生了疑虑。楚怀王不想将兵权交到项羽手中,但单凭宋义一人又无法控制数万大军。一则,宋义没有战功,无法服众;二则,起义军大部分将士均是项羽叔侄聚拢起来的,对宋义心怀芥蒂。

千思万虑之后,楚怀王决定任命宋义为上将军,统领全军;拜项羽为鲁公,为次将,协助宋义;拜范增为末将,以分散项羽手中的兵权。宋义领命后,春风得意,号为卿子冠军,立即命令三军择日出征,北上救赵。

(四)

楚怀王在发兵救赵的同时,还命刘邦西略秦地,率部攻打关中之地。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说:

“率先平定秦国腹地关中的,寡人就封其为关中王。”

韩信闻知这一消息后,立即问项羽:

“将军何故要请命救赵呢?”

项羽咬牙切齿地说:

“秦将王离乃王翦之孙。王翦杀我祖父,我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王翦父子虽死,但王离仍在。”

韩信向项羽施礼后,诚恳地说:

“难道将军就不想做关中王吗?我军北上与秦军主力交战,刘邦就会乘机率部西进,肯定会比我们先入关中的。”

项羽不屑地说:

“刘邦不过是个沛县的小无赖而已,哪里知道用兵之道?我项氏世代为将,用兵如神,就算北上救赵,也定会赶在刘邦前头进入关中的。”

韩信还想再谏,但项羽用力挥挥手,示意他退出大帐。这让韩信感到很失望,他本来是看中了项羽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转投到其麾下的,想不到他也如此刚愎自用。

更让韩信感到委屈的是,项羽有着浓厚的门第观念。他之所以看不起刘邦,竟是因为刘邦卑微的出身。与刘邦相比,韩信的出身更加卑微,项羽自然也更不会把他放在眼里了。

韩信虽然感到寒心,但依然抱着一丝希望,期待项羽能够发现自己的军事才华,重用自己。于是,在楚军北上救赵之际,他依然紧紧跟随在项羽左右。

不久,韩信被提拔为郎中——侍卫中最低级的军官。据《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淮阴侯列传》等篇章的记载来推测,韩信被提拔为郎中大抵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则,韩信是项梁的老部下,项羽比较重情义;二则,项羽可能已经发现韩信身上的一些军事才华。不过,出身贵族的项羽门第观念浓厚,只给出身低微的韩信一个最低级的军官职位。

这时,宋义统领的大军已经抵达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令所有人都大感意外的是,宋义行至安阳之后便止步不前,一连停留了46天。项羽和诸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都希望能早点进军,但宋义始终不下命令。

项羽终于忍不住了,他径直走进宋义的大帐,大声说道:

“如今秦军围攻巨鹿甚急,我军应当火速渡河援赵。我军在外攻打秦军,赵军在内响应,内外夹击,一定可以大获全胜!”

宋义斜眼看了一眼项羽,阴阳怪气地说:

“不行!叮咬牛的牛虻只咬牛而不咬牛身上的虱子。现在秦军攻赵,战胜则兵疲,我军可以其疲敝以逸待劳,一战而灭之;如果秦军不胜,我们则直接引兵西进,直入关中,收亡秦之利。总之,不如使秦赵先斗,我们坐收其利。若说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宋义不如公;但说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公就不如宋义了。”

乍一看,宋义的部署似乎也有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因为一旦赵军全军覆没,强大的秦军势必会挥师南下,攻伐楚军。届时,燕王韩广、齐王田市等四方诸侯也势必会像对待赵国一样对待楚国,只发兵而不救援,那么楚国必亡。

此外,楚军抵达安阳时已是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月,时值深秋,天气渐凉,楚军将士多为南方人,缺乏过冬的衣物,粮草贮备也不充足。如果再在安阳迁延时日,楚军将不战自溃。

只会纸上谈兵的宋义根本没看到这一点,将项羽逐出了大帐,不再理会他。几天后,宋义将自己的儿子宋襄送往齐国为相,命士卒用隆重的仪式将其送到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县东部)。宋义在无盐整日饮酒享乐,根本不问士卒的死活。

就在这时,天降大雨,气温骤降,士卒时有冻死、饿死者,楚军士气一落千丈。项羽不忍看到楚军就这样断送在宋义手中,便召集几个心腹,趁宋义召开晨会之际将其斩杀在帐内。随后项羽割下宋义的头颅,提在手中,步出大帐,发布号令道:

“宋义与齐国勾结,企图攻伐楚国,大王密令项某诛杀之。”

诸将见宋义已死,项羽又如此英勇,纷纷附和道:

“最早倡议复国者乃是将军叔侄二人。如今将军诛杀逆贼,又为国家立了大功。”

于是,诸将便拥立项羽为假上将军,即代理上将军,统领三军。项羽一边命心腹大将桓楚去彭城向楚怀王汇报此事;一边命人追赶宋襄,在齐国境内将其杀死。这样一来,项羽便在事实上控制了三军。楚怀王无可奈何,也只得顺水推舟,将上将军的头衔授予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