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3026300000006

第6章 中国历代将相(2)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同年9月,项羽与项梁杀会稽守通,举吴中兵反秦。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同年6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

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以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接着,项羽在污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但将卒20万全部坑杀。

然而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进据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40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

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以怀王为义帝,都郴,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

汉五年十二月,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人少食尽。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随即,与从者800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28骑。汉将灌婴率5000骑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境)自刎而死。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

张良

张良(?~前186年),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

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300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来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

刘邦进据咸阳时,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很想留居宫中;张良说刚入秦就想贪图安乐,这是“助桀为虐”。刘邦听了,立即还军霸上,因此得到秦民的拥护。

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又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起兵反楚,从而奠定了日后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为了摆脱困境,曾一度想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复立六国之后,以牵制项羽。张良力陈其弊。刘邦顿时改变主意,这对楚汉战争以及此后的形势有重大影响。

刘邦即帝位后,封张良为留侯。他劝说刘邦封旧有怨隙的雍齿,以安抚功臣的不满情绪;力主建都关中,拥立刘盈为太子等。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韩信

韩信(?~前196年),字重言,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人,汉初军事家,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兵灵活,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刘邦虽用韩信,但却一直心存疑忌,因此在项羽败亡后,便夺了他的兵权,将其徙为楚王,继而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害了韩信。

小知识

风筝的起源与韩信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在南方称“鹞”,北方称“鸢”。相传,风筝的发明人是大军事家韩信。垓下之战中,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的军队团团包围,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上敷竹笛,夜晚放到高空中,风吹着笛子发出凄凉的声音,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来。楚军听到了乡音,都想念起故乡来,斗志涣散了。结果,楚霸王一败涂地,在乌江边上自杀,这就是“四面楚歌”的故事。

唐朝赵昕在《熄灯鹞文》中说:垓下之战时,韩信制成风筝,让张良坐风筝上天,高唱楚歌,楚歌传到楚营,动摇了项羽军心。宋朝的《事物纪原》中还记载韩信曾利用风筝测量距离之事。

萧何

萧何(?~前193年),汉族,西汉初期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沛(今属江苏沛县)人。

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他却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极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军,还定三秦。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代建立后,以萧何功最高,封其为“酂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萧何又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增加《户律》、《兴律》、《厩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

高帝十一年(前196年),萧何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然而,他未能像张良那样及时地“假托神道明哲保身”,为了避免高祖的诛杀,以“自毁其名”的方法,逃避被杀的危机。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李广

李广(?~前119年),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其先祖李信为秦国名将,曾率秦军追逐燕太子丹直到辽东。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他作战英勇,杀敌颇众,汉文帝大为赞赏。九年后,汉景帝即位,李广升为骑郎将,成为景帝身边的禁伟骑兵将军。

吴王、楚王叛乱时,李广又以骁骑都尉官职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军旗,立下显赫战功。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调往上谷、上郡、陇西、雁门、代郡、云中等西北边陲做太守,抗击匈奴的入侵。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调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匈奴大军包围,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汉营。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

归朝后,李广被汉帝革除军职,贬为庶人。几年后,匈奴杀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将军。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飞将军”镇守右北平,数年不敢来犯。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60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自带中军去追单于。李广力争无果,遂引军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由于道路难走又无响导,终于迷了路。此时卫青与单于接战,单于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返,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卫青差亲信带着酒肉来慰问李广,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说卫青要向天子上报,把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李广一身正直,自然不答应。卫青大为光火,又派人催逼李广的幕僚去中军接受审问。李广说“他们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审”,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

来人走后,李广望着那些多年共同生死的部将,慨然叹道:“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想不到现今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那能再受这样的屈辱!”说罢拔出配剑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含冤陨落。

卫青

卫青(?~前106年),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

卫青幼年曾为家奴,饱尝酸辛。长大后,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因其同母异父的姐姐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春,卫青作为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率三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

五年春,卫青又率骑兵三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

六年春、夏,卫青两次率六位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见河南漠南之战)。元狩四年(前119年)春,率四将军、五万骑出定襄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掣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

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漠北大战后未再出征。元封五年病卒。

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一说为公元前145~前117年),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初为武帝侍中。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以票姚校尉率800轻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斩获2000余人,战绩卓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3月,被封为骠骑将军,率万余骑兵出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转战六日,深入千余里,斩获近9000人。夏,率领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领,今庆阳西北),迂回至祁连山(今南山)、鱳得(今张掖西北)一带,袭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斩获三万余人(见河西之战),以功益封5400户。自此恩宠有加,与大将军卫青地位相等。秋,以果断行动促使浑邪王率四万人归汉。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霍去病又率五万骑为东路军,由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塞2000余里,重创匈奴左部,斩获五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临瀚海(今内蒙古高原东北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此战与卫青西路作战合璧而称漠北大捷,是西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丰碑(见漠北之战)。

霍去病与卫青同为大司马,属下校、尉以至吏卒,也多受封赏。一生以除边患为己任,有“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之壮言。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作战勇猛,果敢深入。但少年得志,不恤士卒。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而死,年仅23岁。因为当时还不到30岁,武帝悲痛异常,武帝给他修的陵墓外形很像祁连山,还追封其为景桓侯。

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

据考本,其父亲曹嵩姓夏侯,后成为曹腾养子并改姓继承侯爵。曹操年轻时期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然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184年,汉末黄巾起义时显露头角,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曹操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10万军队,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并于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208年,曹操成为东汉政权丞相。

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的基础。212年又击败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