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常青藤教育的99个法则
302700000027

第27章 鼓励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

精彩点击: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允许孩子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知道培养一个会说话的孩子比培养一个会听话的孩子更重要,因为孩子在表达自己认识的同时就是在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这是一个说服的时代,而并非是个顺从的时代。

争辩是两个意见分歧的人试图说服对方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前提是,两个人地位平等,精神上相互尊重。由于我们已经习惯将孩子视为父母的所有物,父母与孩子之间就不存在争论了,而是命令和要求。

然而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孩子的精神与父母一样是独立的。孩子在生理上健全,在心理上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他们有朝一日也会成为父亲或是母亲、生儿育女、工作养家。孩子的灵魂不能在一夜之间长大,需要慢慢地经历和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和父母进行一些争辩就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在“争论教育”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成功的实例,几乎所有巧舌如簧的人,在年幼时一定会和他人争论,摆出自己的道理并试图说服别人,其中自然也包括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撒切尔夫人的政治家气质,正是年幼时在和父亲的辩论中日渐积累的;同样,丰子恺鼓励孩子在大人交谈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

父母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可以自己做主,但是如果孩子连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都没有,又怎么在社会生活中表达意愿、实现愿望呢?

一位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确切的结论:争辩是孩子走向成熟之路的重要一步。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更富有创意和领袖气质。

孩子争辩的时候,表明他在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要分析对方的观点,找到破绽加以辩驳。在这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促进大脑发育,一是增加家庭互动氛围,更利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

有一个刚上初一的男孩,课余喜欢踢足球,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很高,时时敦促他好好学习。有一天,男孩儿和几个伙伴玩球稍微有点晚了,他害怕挨骂,就拖着朋友一起回家。爸爸看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成绩不怎么行,玩起来倒是很有劲。看你将来怎么考大学。”

爸爸的这番话让孩子觉得很没有面子,他争辩到:“爸爸,我今天的作业都完成了。我们很久没有痛快踢球了,今天破例晚一点,您也不用这么生气吧。”

“今天破例明天破例,以后就不用学习了。我生气还不是为你好。你还敢在外人面前跟我顶嘴,翅膀硬了是不是?”爸爸的一番话让男孩闭口不言了,伙伴也无趣地回家去了。

男孩子喜欢踢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家长却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必定玩物丧志。这个时候,孩子表明自己还是以学业为重,先完成了作业才去踢球的,本来是值得表扬的事情,但是父亲却因为反感“顶嘴”,完全不考虑孩子的说法就断定他是在动摇自己的家长权威,是丢脸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孩子们除了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其他一切异议都是“顶嘴”,很多孩子因此干脆放弃去思考是不是应该去做,一味地唯父母之命是从。这样成长的孩子,我们又去责怪他没有责任心和独立意识,孩子们实在有些无辜。

孩子争辩并不是不尊重父母的表现,既然真理只会越辩越明,父母又何须担心自己的威严会在争辩中消失呢?但是提倡争辩,并不是说让孩子胡搅蛮缠、随心所欲、口不择言。争辩是在讲明自己的道理,一道孩子违背了这个原则,父母就应该制止。另外,争辩也不是凡事都要争论,那只会让生活陷入混乱,让孩子争论,是在给他发表有价值的观点,生活中应有的基本原则,是不提倡争辩的。

常青藤家训: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指令比较多,允许他可以干这个,不可以干这个。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一般都很懂礼貌,但是习惯于服从,不善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