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心态改变一生
3028400000007

第7章 改变内在不好的心态(3)

正如古人所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我们不必为一时境遇的改变而沮丧,而应做到无论得意还是失意都能平静接受世界,从容面对生活,这才是智者的活法。

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实并不需要太在意。真正需要我们在意的,是怎么才能及早去除盲目攀比、自我折磨的扭曲心理。

有本《牛津格言》的书中曾说:“如果我们仅仅想获得幸福,那很容易实现。但我们希望比别人更幸福,就会感到很难实现,因为我们对于别人幸福的想象总是超过实际情形。”

的确如此。生活中,大多数人总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幸,而对他人的成绩羡慕不已。他们总是在抱怨:

——小丽都涨工资了,却不给我涨,什么道理吗?

——你看小方都买新房子了,他和我一块进的公司,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唉……

——人家的孩子多争气,考上了清华,看看自己的孩子,真是没办法……

类似的慨叹和抱怨,相信我们都曾经有过。看着别人有钱,嫉妒;看着别人有权,诅咒;看着别人有房,羡慕;看着别人晋升,委屈……还有些人羡慕影星、歌星、运动明星,看到他们整天地被包围在鲜花和掌声之中,就垂涎三尺,认为痛苦与他们无缘。

其实,人各有失意,只是你没发现而已。正如同漫画大师朱德庸所说:“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能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但其中有很多人只能是兔子。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

生活中少不了攀比,而且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攀比还是人进步的推动力。一个人如果想在社会上确定自己的位置,并不断超越自我,必须选定一个参照物。但是,这种攀比必须是理性的比较,而不是盲目的比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不知足,但是不能盲目攀比。否则就会失去自我和特色,到头来只能是徒增烦恼。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事实上,与人相比、竞争都很正常。只有看到自己的短处,才有可能尽快弥补,不断进步。而那些因为人比人而被气死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自身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导致了他们无可救药的自卑,即使他们已经非常优秀。

比如罗贯中的写的《三国演义》中,周瑜发出人生的感慨:“既生瑜何生亮”;还有童话故事中,那位王后每天都拿者魔镜反复念道:“魔镜魔镜谁最美丽”的王后。其实这都是一种嫉妒心的存在。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习惯与人攀比,希望自己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于是用他们最特长的地方来比别人的不擅长处,从而享受胜利的喜悦。殊不知,你的缺点处恰恰是别人的优势。这样的人,其实生活的看似幸福,却并不快乐,因为攀比的心态让他永远不知足,不知道幸福快乐的生活是什么。而那些心胸宽广的人,则会抱有知足常乐的心态,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正视自己,学会自我开释。只要退一步想,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实并不需要太在意。真正需要我们在意的,是怎么才能及早去除盲目攀比、自我折磨的扭曲心理。

嫉妒心理要不得

嫉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嫉妒一旦占据了心灵。受到最大伤害的只会是自己。

妒忌是一种扭曲了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的定义:竭力排除他人的优越状态,憎恨他人的感情。妒忌是一种比仇恨更强烈的恶劣情绪。它的表现十分常见,有时还可能会很强烈。或许是人的相貌、衣着,或者是人的才干、特长、品识,也或者是家庭情况等都可能成为妒忌的因素。

人生下来就会有不同的地域、家庭、财富、智力、性格、容貌,并会最终导致不同的人生机遇。生得低贱者,难免会对地位高的心生怨恨;生得容貌逊色者,难免会对长相漂亮的人产生嫉妒;而生有残疾者,则会痛恨健全者……

有个人嫉妒心非常强,她就是不希望看到别人的生活比她好。当她看到邻居越是高兴,她就心情越不爽,邻居生活得越好,她就越气愤不已。每天都希望邻居家倒大霉:要么就是希望他们出门被车撞,或者是他家失火,或者是邻居得了不治之症的病,或者是儿子不幸夭折……

然而邻居家依然是快乐幸福常在。每天都会微笑着和她打招呼,这让她的心理更加的不平衡,恨不得一包炸药扔过去,但又怕把邻居炸死,自己偿命。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自己折磨着自己,身体逐渐消瘦,胸中也像堵了一块石头,吃不下也睡不着。

她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痛苦,于是一天,他决定给他的邻居制造点晦气,想了半天,如何才能让们充满晦气呢?最后决定去花圈店买个花圈。

这天夜里,她趁人不注意,偷偷跑到了邻居家的院子里,当她走到邻居家门口时候,却听到屋子里传来一阵哭声,此时邻居正好从屋子里走出来,看到她拿着一个花圈送来,忙说:“你这么快就知道了,真是感谢你!快到屋子里喝口水。”原来是邻居的父亲刚刚过世。此时的她觉得十分无趣,忙说了声:“哦,是这样啊,我不进去了。”说完放下手中的花圈,就回去了。

故事中的主人,就是出于一颗嫉妒之心,将自己的心灵置身于不好的因素中,来反复折磨自己。但折磨来折磨去,却让自己身心疲惫,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正所谓是,咎由自取,自受活罪。

所以说,人们通常认为别人嫉妒是苦恼的,但是却忽视了身为嫉妒者的苦恼。这主要是因为嫉妒者觉得自己这种心理不值得夸耀,也不光彩,因而把嫉妒产生的苦恼深埋在自己的心中,一个人品尝它所带来的忧愁,宁可自作自受,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苦衷。

要知道,嫉妒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他可以因此而使你失去所有的朋友,甚至是在你事业和工作中帮助你的朋友;还会使你无法取悦他人的长处,致使自己故步自封,无法进步。最可怕的是嫉妒心长久下去,会让人的心理失去平衡,给心灵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让自己生活得十分压抑。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避免嫉妒心理,它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害人又害己。这是我们尤其值得注意的一个不良因素。

猜疑是内耗祸根

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

俗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比如说猜疑,就是一种导致生活中常常平白无故地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事端,使人不可思议,让人扑朔迷离。甚至有时使你辨不清敌与友的面孔,混淆了是非,影响了人际关系,并导致事业失败。

猜疑通常是由一个假想的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的空间。就好像一个人画圈,越画越多,越画越圆。譬如:“疑人偷斧”的寓言便说明了这个道理。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便怀疑是邻居家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开始,他就时刻注意邻居家儿子的言谈举止,神情仪态,怎么看怎么像偷斧子的人。由于思考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来的假想,最后竟然断定就是邻居家儿子偷的。

过了不久,他上山砍柴,却意外地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把斧头。于是回来后,看到邻居家的儿子,怎么看也不像个偷斧头的人。这便是猜疑的心理,导致了自己正常思维的思考。

再如:《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情节: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便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见到曹操到来,十分欢心,便出去为曹操打酒好好招待。临走时候吩咐家人杀一头猪款待他们,可是曹操却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起了疑心,认为他们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了一家人。

这就是由于猜疑心理而导致的一场悲剧。猜疑可谓人性的弱点之一,一直以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如果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那么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惑,失去信心,这样的猜疑,不但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还严重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现实生活中,这种猜疑的人也大有人在。比如: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搬弄是非,无中生有。看见几个人在交谈,就怀疑是在说自己的坏话,感觉别人态度不好的时候,就怀疑可能要在背后给自己使坏……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

此外,喜欢猜疑的人,特别容易钻牛角尖,还十分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倘若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他就有可能琢磨半天,不断地想要从其中发掘出“潜台词”,这样的人不但不能正常与人轻松交往,时间长了还会使自己的心情陷入了苦恼之中。因为他们心有疑惑,不愿公开,也少与人交心,于是每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长时间的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露,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

所以,我们必须消除猜疑心理,让自己的胸怀坦荡,没有忧愁烦恼。以下教你几招赶走猜疑的办法:

第一,清除心灵的尘埃。排除不良心理的干扰,使心灵时刻处于一种平静、宽广的境地,对别人的谗言不听信,不气恼,而对自己充分肯定,并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

第二,不让错误思维方法束缚自己的判断力。猜疑一般都是从假想开始,最后再回归假想。只要不去对任何人事进行假想,而是看清事物的真实和本质,用自己正确地思维去引导就不会让猜疑产生。

第三,与人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猜疑一般都是人们将自己心灵封闭,不愿意与人交谈,所以才会导致许多的误会产生,只要将自己心胸敞开,将心灵透明度公之于众,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获得更大信任,而不会彼此产生猜疑。

第四,不轻信谗言。猜疑往往也是在一些人的“长舌”的煽动下,才产生的,而且演变成猜疑之火越烧越旺,甚至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悲剧。所以说,当你遇到流言的传播者,千万要冷静,那样流言会随着你的沉默而不攻自破。必要时候还可以,当面给予揭露。这样就会知道事情的真相。

第五,察言观色,识破各种各样离间计。当我们开始猜疑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先综合分析一下这个人的品行和平时的表现,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猜测而冤枉了一个值得交往的人,同时还会让自己的错误猜疑降到最低。

拒绝骄傲的内心

做人做事如果不懂得谦虚,所蒙受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正是拥有这种虚怀若谷的情怀,才拥有了更多的智慧。

生活中,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没有样样精通的人。所以,人人都可以在某方面是我们的老师。但是当你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强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你还有欠缺的地方。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定不要自命清高,狂傲自负,不然,成功将与你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