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选择 懂得放下
3028800000010

第10章 有选择就不会有遗憾(5)

当时,都城中有位贫穷的老妇人,家中一无所有,平日常以乞讨为生。老妇人听说国王正在为佛祖和众比丘设会供养,心中产生了极大的欢喜。她也想向佛祖等贡献点什么,可是环顾左右上下,家中却没有什么东西,便无奈地低头叹息起来。

忽然,贫妇看到了别人施舍给她的一点黄豆,顿时心中一亮。老妇人赶忙来到王宫,想进宫把这点黄豆供在佛祖的面前。门人看着这个衣衫破烂的贫妇,捧着一点黄豆就想进入王宫中供奉佛祖,觉得很可笑,坚决不放她进去。

佛祖在宫中遥知此事,便以神力取来了贫妇手中捧着的黄豆,并且遍施在国王摆出的各种食物之中。国王在每种食物中都吃到了黄豆,非常恼火,叫来厨师要处置。

佛祖在旁边连忙劝道:“大王啊,事实上不是厨师的过错,这些黄豆是宫外一位贫妇布施的。”

国王仍然很不高兴。佛祖接着说:“这位贫妇一片真善之心,虽是小小的一捧黄豆也能协助国王大施饭食。所以,饭中皆有黄豆。”

国王很不以为然地说:“这点黄豆算得了什么,怎能与我这么丰厚的布施相比呢?”

佛祖却说:“贫妇施豆虽然微薄,但将来获得的福善定多于大王。”

国王不解地问:“难道我用这么丰盛的佳肴供养诸佛还比不上那贫妇的一小捧黄豆的布施功德吗?”

佛祖向国王解释说:“贫妇的黄豆虽少,却尽其所有而行布施;国王布施虽多,却全都来自于百姓,于国王毫无损失。所以说,贫妇的布施很多,国王的布施很少,因而贫妇将获得的福善定多于国王。”

国王听了佛祖的这番话深受启发,立即命人把贫妇请进宫来。

37.付出了劳动才能享用

只有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才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只有靠自己劳动得到的东西,我们才能理所当然地享用。

唐朝百丈禅师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寺庙规矩,就是有名的“百丈清规”。

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这种改革,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教一向奉行以戒为规范的生活,而百丈禅师改进后增添了以农禅为规范的生活,所以有人批评他为外道。他每日除了领众僧修行外,还亲执劳役,勤苦工作,对生活中的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也不肯让他人替自己去做。

后来,百丈禅师渐渐地老了,但他仍每日随众人上山担柴、下田种地,过着农禅生活,也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们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的工作,因此恳请他不要随众劳动,但百丈禅师以坚决的口吻说:“人生在世,如果不亲自劳动,那不成了废人吗?”

弟子们改变不了禅师服务的决心,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做工。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绝食作为抗议,弟子们焦急地问道:“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说:“既然没有工作,哪能吃饭呢?”

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大家一起劳动。

38.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靠人不如靠己,佛理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当遇到困难时,不要把希望寄于他人的救助,而应当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有一个佛教的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佛法不是讲求普度众生吗?度我一程如何?”

禅师道:“我走在雨里,你躲在屋檐下,这里有雨,而檐下无雨,何必需要我度你呢?”

信徒听禅师这样说,立刻走出屋檐,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可以度我了吧?”

禅师说道:“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没有淋雨是因为我带伞了,而你淋雨是因为你没有带伞。准确地说,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如果要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吧!”

那信徒站在雨中被淋得浑身湿透,他说:“不愿意度我就早说,何必绕这么大的圈子,我看佛法讲求的不是‘普度众生’而是‘专度自己’!”

禅师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想要不淋雨,就要自己找伞。雨天不带伞,一心只想着别人肯定会带伞,肯定会有人帮助自己,这种想法最是害人。总想着依赖别人,自己不肯努力,到头来必定是什么也得不到。只想依靠别人,不肯利用自身潜在的资源,只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这样怎么能够取得成功呢?”

39.言必信,行必果

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对别人做出了承诺,就一定要认真履行,兑现承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否则,自己种下的恶果,只能由自己来吞食。

很久以前,在非洲的大草原里,一只老虎正跟一只野猪斗得不可开交。

老虎好不容易才把野猪杀死,休息了片刻,开始吃它的肉。不料,野猪的一根骨头突然卡住了老虎的咽喉,老虎立刻呼吸困难,晕死了过去。好一会儿工夫,老虎才苏醒过来,它无力地抬起头四下张望,见树上有一只麻雀正在捉虫充饥。

老虎开口向麻雀求救:“小麻雀,请你把我喉咙里卡着的骨头取出来吧!我以后找到食物一定会与你分享。”

麻雀听到老虎的许诺,非常高兴,迅速从树上飞下来,跳进老虎嘴里。麻雀使出全身力气,终于用嘴啄出了骨头,救了老虎。

过了几天,老虎追击一群野兽,收获颇丰。麻雀得知老虎有了食物,匆匆飞来,找老虎要些食物充饥。不料,老虎好像把以前的承诺和救命之恩全忘记了。它责备麻雀说:“我是虎王,什么动物都能捕杀来吃,这是司空见惯的事。你这个小麻雀也太傲慢了,以为救我一命,就要我来感激你?”

麻雀反唇相讥:“我虽然是只小鸟,但也不一定会被你杀死。如果你不忘恩情,重视前约,多少分给我一些食物的话,我就不会恨你,也不说你的坏话。”

然而,老虎始终不愿意分给麻雀一块肉,只顾自己饱餐一顿,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去。

麻雀心想:“我救过它一命,反而受到它的蔑视和嘲笑。如果不出这口怨气,我死不罢休。”

麻雀下定决心,便常常跟在老虎的后面飞。

有一次,老虎又去袭击群兽来吃,吃饱后,就在树荫下舒服地睡着了。一直在树上等候机会的麻雀,忽然扑到老虎额头上,用尽全身之力啄去了它的一只眼珠。

老虎惊醒之后,奋然起立,周围什么也没有,只听到一只麻雀在树枝上鸣叫。

老虎向麻雀怒吼起来:“混蛋!你怎敢啄坏我的眼睛?”

麻雀在树上叫道:“你不报答救命之恩,反而一直鄙视我。为出这口恶气,我啄瞎你一只眼睛。你自视为百兽之王,却一点也不懂得知恩图报,我不会跟你再打交道了!”

麻雀说完就拍着翅膀飞走了。

40.不要俗名要智慧

在生活面前,我们应该明辨是非,虚心向他人学习,并不断改进自己。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不断地发展壮大,并最终成就大事。

佛祖四处布道,声名远播。长爪梵志很不服气,于是找到佛祖的门前,要和他一决高低。比赛前,长爪梵志对佛祖说:“我的观点如果被你驳倒,我就砍掉自己的头颅,以后永远不会再来打扰你!”

听了他的话,佛祖平静地问道:“你的观点是什么?”

长爪梵志昂起头,骄傲地说道:“我是一个怀疑论者,不接受一切观点!”

佛祖感叹众生的迷惑和执著,慈悲而怜悯地注视着他,问道:“这个观点你接受吗?”

梵志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以为佛祖在敷衍他,就非常生气,站起身拂袖而去。走到半路上,他突然省悟过来,对弟子们说:“哎呀,我已经输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应该回到佛祖那里,砍头向他谢罪!”

弟子们纷纷劝道:“师父!您英明一世,也很有名气,何必因这件小事就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呢?”

长爪梵志慨叹道:“世俗的那点名气算得了什么!我宁可在智者面前砍头,也不愿在庸人面前获胜!佛祖是有真正的大智慧呀。”

说完后,长爪梵志带着他的弟子回到了佛祖那里,为自己的狂妄向佛祖谢罪。佛祖饶恕了他的罪过,并礼貌地接待了他。于是,长爪梵志连同他的500个弟子一起皈依了佛祖,并最终修得了正果,成为了阿罗汉。

41.要时刻看着当下

如果在夜晚行走,必须小心脚底下的任何东西,否则就会磕磕碰碰,甚至摔倒。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是如此,要时刻看着脚下,实实在在地踏出每一步,走好每一步。

只有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才能走好整个人生。

夜色中,法演禅师和佛果、佛眼、佛槛三位弟子在一座亭中闲话。他这三位弟子号称“三佛”,禅功不相上下,都很得法演的赏识。此刻他们纵论滔滔,相当热烈。

不知不觉间夜气已凉,几人裹紧袈裟,准备回寺休息。

归途中,忽然一阵风吹过,把走在前面的佛眼手中的灯笼吹熄了。四周一片昏暗,法演不失时机地对几位弟子说:“快把你们此刻领悟的心境说出来。”

话音刚落,佛槛答道:“彩凤舞丹霄。黑暗和光明并没有分别,此刻在禅者的心里,也像是五彩斑斓的凤凰翩翩起舞于红霞明丽的天空。”

法演把头转向佛眼,佛眼说道:“铁蛇横古路。只要心地空明,没有什么能阻止求法者的脚步。”

轮到佛果了,佛果指指路面说:“看脚下。”

法演点头叹道:“能够胜过我的,只有佛果。”

42.人是锤炼出来的

钢铁是烧炼出来的,人是锤炼出来的。所以,当困难袭来时,躲闪不是明智之举,我们应该把头抬得更高,把背脊挺得更直,练就一身硬功夫,以后就不会惧怕困难了。

寒冬腊月,有一个名叫滴水的和尚去天龙寺拜冷山禅师为师。外面下着很大的雪,可是冷山禅师却不让他进门。和尚就在门外一直跪着,一跪就是3天。

冷山的弟子看他可怜,纷纷为他求情,可是冷山说:“我这里不是收容所,不收留那些没有住处的人!”弟子们没有办法,只好走开。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滴水和尚身上皴裂的地方开始流血,他一次次地倒下又重新起来,但依然跪在那里,雷打不动。冷山命令弟子:“谁也不准开门,否则就将被逐出门外!”

7天过后,滴水和尚支撑不住,终于倒了下去。冷山出来试了一下他的鼻息,尚且有一丝呼吸,于是便下令将他扶了进去。滴水和尚终于进了冷山门下参学。

有一天,滴水和尚向冷山禅师问道:“无字与般若有什么分别?”

话刚说完,冷山一拳打过来,大吼:“这个问题岂是你能问的?滚出去!”

滴水被冷山的拳头打得头晕目眩,耳朵里只有冷山的吼声,忽然间,滴水想通了:世事无差别,有与无都是自己的肤浅意识。

还有一次,滴水感冒了,正在用纸擦鼻涕的时候,被冷山看到了,他大声喝道:“你的鼻涕比别人的血汗珍贵?你这不是在糟蹋白纸吗?”滴水不敢再擦了。

很多人都难以忍受冷山的严峻,可是滴水说:“人间有三种出家人,下等僧利用师门的影响力,发扬光大自己;中等僧欣赏家师的慈悲,步步追随;上等僧在师父的锤炼下可以日益强壮,最终能找到自己的天空。”

43.理解靠的是心

人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只注重文字的表述,文字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重要的是靠心去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有所成——掌握知识的实质。

有一次,慧能禅师在别人家借宿。中午休息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念经。

慧能倾身仔细一听,感觉有些不对,于是起身来到那个念经的人身边说道:“你常常诵读经文,是否了解其中的意思?”

那个人摇摇头说:“有一些实在难懂!”

慧能就把刚才那个人朗读的部分,为他作了详细解释:“当我们在虚名浮誉的烟灰里老去,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想要什么?当生命的火烬将熄,心跳与呼吸即将停止的时候,什么是我们最后的期盼?当坟墓里的身体腐烂成骸,尘归尘,土归土,生命成为毫无知觉的虚空之后,我们在哪里?”

一时间,天高地阔,那个人混沌顿开,似乎看见生命的曙光。

接着,那个人问慧能佛经上几个字的解释,慧能大笑说道:“我不认识字,你就直接问我意思吧!”

那个人听了他的话感觉到十分吃惊,说道:“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了解意思呢?怎么能够理解佛理呢?”

慧能笑着说:“诸佛的玄妙义理,和文字没有关系。文字只是工具,理解靠的是心,是悟性,而不是文字。骑马的时候,不一定必须要有缰绳,那是给那些初学者准备的,一旦入门,就可以摆脱缰绳,去想去的地方自由驰骋。”

那个人终于领悟了学习的真谛。

44.一定要有耐心

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是急不得的,需要耐心去等待。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这还需要我们付出行动。

有一次,佛祖和他的侍者走在路上。

中午的时候,佛祖饥渴难耐,便对侍者说:“刚才我们不是经过一条小河吗?你去弄些水喝。”

于是,侍者拿着容器去盛水。路不远,他一会儿就找到了。可他刚到那里,就有商队骑着马从那条小溪经过,溪水被他们弄得浑浊不堪,根本不能喝!

于是侍者转身回去,告诉佛祖:“溪水被那些商人弄脏了不能喝,还是重新找条小溪吧!我知道前面就有一条小溪,而且溪水非常清澈,离这里也不远,两个时辰就能到。”

佛祖说:“我们离这条小溪近,而且我现在口渴难耐,为什么还要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前面的那条小溪呢?你还是到刚才的那条小溪去吧。”

侍者满脸不悦地拿着容器又去了,心想:“刚才不是看了嘛!水那么脏,怎么能喝呢?现在又让我去,这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

他刚走两步就决定不去了,转身对佛祖说:“我都告诉你了,溪水已经被弄脏了,你为什么还要我白跑一趟呢?”

佛祖什么也没有向他解释,说道:“做事一定要有耐心!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你现在要做的只是顺从,你肯定不会白跑的!”

侍者只好又去了,可当他再次来到小溪边的时候,却看到溪水是那么的清澈、纯净,泥沙早已经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