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303000000023

第23章 礼仪称谓 (1)

泱泱中华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各种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它同样会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个细节,更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

第一关 闯关总动员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一、快速判断

1脱帽礼源于战时表示友好。

答案:对

趣味题点:脱帽礼来源于冷兵器时代。当时的战士作战时,都要戴上头盔。头盔多用铁制成,十分笨重。战士到了安全地带,便脱下头盔以减轻负担。这样,脱帽就意味着没有敌意。遇到了友人,为了表示友好,也以脱盔示意。这种习惯流传下来,就是今天的脱帽礼。

2海军战士的军帽上都有一个飘带,设计这个飘带是为了纪念海军军官。

答案:对

趣味题点:为了悼念在反击拿破仑入侵战争中牺牲的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全体海军士兵在帽子后缀上两条黑纱。从此,这两条黑纱就永远地留在了海军帽子上。

3“傻瓜”最初指的是人。

答案:对

趣味题点:据古籍记载,在古代瓜州居住着一群姜姓人,自己取族名为“瓜子族”,他们干活卖力,诚实刻苦,别人却以为他们愚蠢,称之为“瓜子”。“傻瓜”就是由“瓜子”衍化而来的。

4“新郎”这一称呼最初是人名。

答案:错

趣味题点: “郎”之称,从汉朝时就有,在中央官署里的侍从官,通称为“郎”。到了唐朝时,则对六品以下的官员通称为“郎”。在封建社会里,在官贵民贱的思想统治下,百姓都尊称上述官员为“郎官”或“郎君”。自从唐朝开科取士,凡中了进士的人,就有做官的资格。他们被分到中央官署任“校书郎”、“秘书郎”等“郎”职。所以,人们称呼新科进士为“新郎官”。

5古时候男子到了20岁时举行“冠礼”,表示成年;古时的女子是在18岁时算成年。

答案:错

趣味题点:古时候,女孩子15岁时盘发插笄,表示成年。

二、智慧选择

1为什么夫妻中女方将男方称作“丈夫”?

A男人都好斗,喜欢打仗

B男人作为劳动力要丈量土地

C男人身高约一丈(古时的计量单位)

答案:C

趣味题点:古人称八寸为一尺,十尺为丈,十尺之男人称丈夫。但并非皆以尺测量,仅仅是以形容大气的男人为丈夫,或大丈夫。反之则蔑视之为“小人”。

2“万岁”一词最初是

A皇帝之“别称” B用作欢呼、祝贺

C对神的称呼D祈祷时的用语

答案:B

趣味题点: “万岁”一词,起初并非皇帝之“别称”,而是用做欢呼、祝贺的。如蔺相如持璧入秦,秦王喜,左右呼万岁;汉将军纪信假乘汉王车,举汉王旗曰“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等等。

3“黄花闺女”专指待嫁女子,所谓的“黄花”是:

A一种黄颜色的花B古时女子用黄纸剪成的装饰

答案:B

趣味题点:在我国古代,女子在梳妆时会对着镜子贴一些用黄纸剪成花形的装饰品,后来“黄花”就引申为待嫁女子。

4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

A半截剑 B半段枪 C半面 D半瓶醋

答案:D

趣味题点:比喻对某一门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却好在人前卖弄的人。出自《古今杂剧·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5按照国际惯例,接待国家元首时鸣放礼炮多少响?

A 21响B 23响C 25响D 28响

答案:A

趣味题点:鸣礼炮起源于英国。早在四百年前,英国海军就有了以鸣炮迎宾的习惯。鸣放礼炮是隆重迎送国宾仪式上的一种礼遇。长久以来鸣放礼炮已形成国际惯例。凡欢迎外国元首,鸣礼炮21响,欢迎外国政府首脑,则鸣放19响。鸣放礼炮成为最高规格的礼遇。

6( )起源于中国,是由我国商代祭天仪式“鞠祭”演化而来的。

A握手B下跪C鞠躬

答案:C

趣味题点:鞠躬。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曰“鞠祭”:将祭品(猪、牛、羊等)整体弯蜷成圆的鞠形,放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与虔诚。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援引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地位崇高者或长辈的崇敬。于是,弯一弯腰,象征性地表示愿把自己作为鞠祭的一个牺牲品而奉献给对方。这就是“鞠躬”的来历。

7( )国政府严格禁止下象棋。

A沙特阿拉伯B伊拉克C印度

答案:A

趣味题点:因为他们是君主制国家。国际象棋中允许车、马、象,甚至小卒都可以进攻国王和王后。因为怕鼓动犯上作乱,故禁止下象棋。

8( )族人视糯米为珍贵礼品,遇逢喜事赠送亲朋好友一两斗糯米是很得体的。

A傣B白C京D侗

答案:D

趣味题点:侗族地区的糯米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长须糯、秃壳糯、旱地糯和香米糯等7、8种,其中香米糯有“糯米王”之称,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誉。

9合十礼多流行于印度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它是信奉( )的人的特有礼节。

A佛教B天主教C伊斯兰教

答案:A

趣味题点:合十礼源自印度,最初仅为佛教徒之间的拜礼,后发展成全民性的见面礼。施合十礼时,身体要站正,面对受礼者,双手合拢,掌尖与鼻尖基本平行,手掌略向外倾斜,头部微微向下,口中念念有词。

10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调羹上。宴会中,如果将筷子( )在碟子上,那就表示酒醉饭饱不再用膳了。

A斜放B横搁C分开放

答案:B

趣味题点: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但不收拾碗碟,表示“人不陪君筷陪君”。这种横筷的礼仪,我国古代就有。横筷礼一般用于平辈或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小辈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必须等长者先横筷后才可跟着这么做。

三、趣味抢答

1“五讲四美”指的是什么?

答案:“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2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

答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与西方人交谈时的“八不问”是什么?

答案:即不问年龄、婚否、收入、经历、住址、个人生活、宗教信仰与政治见解,以及不谈对其他人的看法。

4使用筷子有哪些忌讳?

答案:一忌敲筷。二忌掷筷。三忌叉筷。四忌插筷。五忌和筷。六忌舞筷。

5请将以下尊称与各自对应的人物身份用线连接。

A陛下 a外国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

B殿下b国王、王后

C阁下c王子、公主、亲王

答案:A——b;B——c;C——a。

趣味乐园

皇帝的由来

中国古代最早所称的“皇帝”是对“三皇五帝”的统称。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传说中的三个古代帝王;“帝”原来指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天帝,后来许多国家混战,各自称帝,出现西帝、东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来到人间,成为超越“王”的人间尊号(也有说是部落时期的黄帝、炎帝、蚩尤等)。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率秦军灭掉战国七雄中的最后一个强国齐,实现全国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他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帝号,从此统一天下的帝王就称为皇帝。

第二关 闯关热身操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

一、快速判断

1“不倒翁”又叫“扳不倒”,原意是个褒义词。它的由来与卞和有关。

答案:对

趣味题点:相传在春秋时,楚国的卞和一次在荆州的荆山采得一块玉璞,外表看来是石,却有美玉包藏其中。卞和两次将玉璞献给楚王,楚王见是顽石,又听信谗言,便先后剁去了卞和的两足,逐出宫门。楚文王继位,发现果然是块美玉,遂命制成玉璧,命名为“和氏璧”。楚文王见卞和削去双足,仍坚持真知灼见,不禁赞叹道:“和氏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这就是“不倒翁”的由来。

2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

答案:对

趣味题点: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伸平向前,弯腰献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这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对方以恭敬的姿态双手平接。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坐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

3在战国之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

答案:对

趣味题点:战国之前“百姓”是对贵族的统称,战国之后,是对平民的通称。《诗·小雅·天宝》“群黎百姓”郑玄笺:“百姓,百官族姓也。”

4无冕之王是对从事法律职业的人们的尊称。

答案:错

趣味题点:无冕之王是对从事记者职业的人们的尊称。

5西宾是过去对家庭教师的称呼。

答案:对

趣味题点:西宾,又称西席。古时人们对家庭教师的尊称因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给教师安排的座位坐西向东,故教师被尊称为西席,西宾。

二、智慧选择

1“豆蔻年华”指的是女子几岁?

A 12岁 B 13岁 C 15岁 D 16岁

答案:B

趣味题点: “豆蔻年华”,出自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2第一个举行大典,将自己的父亲封为太上皇的人是谁?

A刘备B刘邦C赵构

答案:B

趣味题点: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去拜见太公,寻思太公会像从前一样当堂坐着,等待自己。谁知刚到门前,只见太公着旧袄,执竹帚,毕恭毕敬地迎接他。这突然之举,使他大吃一惊,上前急问何事。太公说:“你贵为天子,谁敢不敬?我虽是你父亲,也不过一个平民百姓。平民不敬皇帝,是杀头之罪啊!”刘邦好说歹说,他父亲就是不听,依旧如此。事后,有人讲秦始皇曾尊称故去的父为太上皇,建议封刘太公为“太上皇”。刘邦听了求之不得,马上举行仪式,将父亲封为太上皇。这就是太上皇的由来。

3相传“二百五”的由来与哪个历史人物的死有关。

A苏秦B商鞅C齐王

答案:A

趣味题点:相传战国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暗杀了。齐王很恼怒,要给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就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贴榜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乃为齐国除了大害,当赏黄金千两,望为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前来,并都一口咬定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真勇士也!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人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4“先生”现在是一种表示礼貌的称谓,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论语》里,它原来的意思是:

A老师B父兄C对男人的称谓

答案:B

趣味题点:“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针对不同对象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给父兄。

5古时候的人常用贬义词来称呼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叫谦称。如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那么称呼自己妻子时叫什么呢?

A夫人B妻子C糟糠D老婆

答案:C

趣味题点:糟糠一词仅从字面上看,容易理解为指妻子不漂亮,如同食物中的酒糟、米糠之类的粗劣食物。但是,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词的原意,这就难免出差错。其文原本并无贬义,“糟糠”是指吃粗劣食物的贫苦生活,“糟糠之妻”指贫穷时共患难、同甘苦的妻子。糟糠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