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3030000000009

第9章 无奇不有的自然奥秘(9)

罗布泊,位于新疆若羌县境内,曾是我国第二大的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在瑞典人斯文·赫定无意中闯入之后,更是名扬四海。罗布泊是个谜一样的地方,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里埋葬了多少孤魂野鬼,枯骨到处皆是。“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在罗布泊,任何不可思议的事都有可能发生,它的谜团牵动着科学家的心。

正如前人所说的那样,罗布泊是一个谜一样的地区,人们在这里发现了许多蹊跷的死亡事件:在其他地方失踪的人或飞机,却会在罗布泊出现。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三十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的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1958年在罗布泊发现了一架残破的飞机遗骸,机组人员已经全部罹难。根据飞机上的资料显示,这架飞机的目的地是乌鲁木齐。此后人们进一步发现,这架飞机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1949年它从重庆飞往乌鲁木齐,最后一次发送信号的地点是在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此后就杳无音信,人们都认定这架飞机已经失踪了。这也许是一次很普通的空难,但人们无法理解的是,乌鲁木齐位于鄯善县的西北方向20公里,罗布泊在鄯善县的西南方向1200千米处,如果飞机遇到无法解决的故障时,飞行员应该往更近的目的地飞行,没有道理往回飞向没有人烟的罗布泊。飞机本来是向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95年夏,有三名年轻男子相约去罗布泊探险,他们驾驶着一辆北京吉普车,携带了大量的饮用水、食物和汽油等各种野外装备。可是,准备充分的他们在罗布泊里却失踪了。后来人们在距离罗布泊千里之外的楼兰发现了他们的尸体,和尸体在一起的,还有他们的汽车。但令人奇怪的是,汽车完好无损,而携带的水、食物和汽油都还剩余很多,这些都表明他们并不是因为身体上的原因而死亡的,可专家又无法确认他们的死因。

有探险家坦诚地说到:“既然选择了探险,就不怕路途有多么危险,但作为探险者,我们最怕的乃是无法理解的危险。”显然,这种无法理解的危险,说的就是像罗布泊一样神秘的地点。在这些神秘的地方,直到死亡,遇难者都无法明白自己遭遇到的是什么。面对未知的事物,恐惧感会在人类心中越长越大,最终被恐惧感所打败。罗布泊,人们何时才能揭开你神秘的面纱?

乌尔禾城的“鬼怪声”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这是中学语文课本《口技》中的一句话,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口技艺人绝妙的表演让听众如痴如醉的场面。口技是一门古老的表演艺术,中国自古以来有很多技艺精湛的艺人,但你也许无法想象,大自然也是一名绝妙的口技艺人。

来到新疆著名的“魔鬼城”——乌尔禾城,你就能领略到如同天籁一般的响动。有人这么描写,“这是一个杳无人烟却又热闹非凡的城市”,看了之后会让人觉得是无稽之谈。既然杳无人烟,那又如何热闹非凡,更谈不上“城市”之说了。原来,这里虽然没有人居住,可大自然的神奇却能让我们感受到无数人活动的痕迹。

当天气晴朗时,乌尔禾城里微风拂面,人们能听到一阵阵美妙的乐曲,有时像从你耳边响起,有时又彷佛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仿佛千万只风铃在随风摇动,又宛如千万根琴弦在轻弹。天有不测风云,夏日里魔鬼城迎来疾风骤雨时,那时的响声能让人不寒而栗。雨天来临之前,总会刮起一阵阵旋风,“魔鬼城”里的黄沙会跟着旋风舞动,用“飞沙走石”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那时天昏地暗,平日里美妙的乐曲顿时变成了各种怪异的嘶吼声,彷佛来到了一个野性的动物王国。又像是身边婴儿的啼哭、女人的尖笑;继而又像处在闹市中:叫卖声、吆喝声、吵架声不绝于耳。乌云倾城之时,天色变得昏暗,鬼哭狼嚎之声四起,整座“魔鬼城”成了名副其实的魔鬼之地,有的声如洪钟,若恼若怒;有的细如妇泣,悲悲凄凄;还有的尖声怪叫,让人毛骨悚然,顿生身处地狱之感。在骤雨中,魔鬼城淅淅沥沥的声响不绝于耳,天地间只剩下雨滴落在沙子上的声音,忽缓忽急,音韵变幻之快,让人不能不感叹大自然操控音律之妙。

这就是传说中的“魔鬼城”,只见声响不见人影,似乎隐身的魔鬼在肆无忌惮地呼啸而过。不仅如此,魔鬼城内同样奇形怪状。远眺魔鬼城,就像西欧的城堡一般,幽暗阴森,“城堡”内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地面上沟壑深浅不一,而裸露的岩石也显得诡异异常:有的呲牙咧嘴,状如怪兽;有的危台高耸,垛堞分明,形似古堡,千姿百态,令人浮想联翩。在月光惨淡的夜晚,情形更为恐怖。人们于是就给它起了这么一个生动的名字,它的本名却逐渐地被淡忘。人们不禁要问,这些神奇的音响效果从哪里而来,奇形怪状的地貌又是为什么?

经过实地考察后,科学家认为 “魔鬼城”并没有什么鬼怪,而是肆虐的风在搞鬼。“魔鬼城”的种种现象都可以由“风蚀地貌”来解释。在气流的作用下,狂风将地面上的沙砾吹起,不断冲击、摩擦着岩石,于是各种软硬不同的岩石在风的作用下便被雕琢成各种奇怪的形状。而且“魔鬼城”地处沙漠之中,昼夜温差极大,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岩石会碎裂成许多裂缝和孔道。因为地处风口,魔鬼城最大的风力可达10级~12级,剧烈的狂风夹带起沙砾,扑打在岩石上,再穿过裂缝和孔道,自然就发出各种奇怪的声响。如果缺少了其中的一样因素,那么 “魔鬼城”也就不再是“魔鬼城”了。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缺一不可。

“魔鬼城”里的“魔鬼”终于被科学家们找了出来,人们再也不必为此担惊受怕了。

遭雷劈的村庄

小山村与世无争,却屡遭五雷轰顶。这个受到雷电严重威胁的小山村就是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境内的山背村,一个远近闻名的“雷击”村。从1979年到2004年的25年间,山背村先后被雷电击死11人,击伤143人,死伤耕牛20头,击毁电视机150台,村里变压器先后11次被雷电击毁,并数次击毁房屋、家具、树木、庄稼、田地。一到雷雨天气,村民们的神经就绷得紧紧的,生怕遭到雷击。村民们胆战心惊,千方百计,却仍难逃厄运,为什么山背村会受到雷电如此“青睐”呢?如果不查明原因,那些遭雷击身亡的灵魂怎能安息?

“我家门前的空地上被雷击出了一个大坑。”山背村村民杨江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觉得心跳加速,四肢发冷。那是在2004年8月1日,那天的天气很是糟糕,下雨又打雷。杨江清赶忙回到家中,将家中所有的电器插头都拔了下来,把电闸也拉了下来。正当他赶到厨房查看的时候,只见一道闪电劈下,将他家门口的自留地劈出一个1米见方的大洞,事后杨江清跑到屋后查看,除了一个大坑之外,旁边的一棵大槐树也被雷劈着了火。现如今这个洞里装满了水,坑壁上被雷电电过的痕迹已然消失不见,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个坑不是人工挖成的。

杨江清的经历还算是幸运的,村民韩道达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2002年的一个傍晚,正在地里干活的他看到天空中乌云密布,知道就要变天了,急急忙忙地跑回家去避雨。半路上,豆大的雨滴就从天而降,将他淋了一身。到了家里,他和在门口的哥哥打过招呼,就回到房间中换衣服。突然,天空中一声炸雷,一道闪电照亮天空,哥哥韩道伟听到隔壁房间里重重的倒地声。当他转身打开房门时,发现刚才还好端端的弟弟如今却僵硬地躺在地上,已经没有了呼吸。后来专家从房间里断成一截一截的电线推断,雷电的电压至少达到3万伏,距离闪电劈中位置5米内的所有生物都会被雷电击穿,从而致死。

山背村频频遭到雷击,这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是什么原因导致雷电“偏爱”这个小山村呢?山背村附近的几个村庄同样处在雷雨区,为什么就很少发生雷电伤人的事故呢?

有专家猜想,山背村周围被层层叠叠的梯田所包围,梯田中的水是电的良导体,村民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导电的水而死亡。可事实显示,被雷电击中的村民都是倒在自己的家里,和梯田中的水扯不上关系。也有学者推测,山背村地下可能藏有金属矿藏,埋藏在地下的金属矿藏同样是电的良导体,极易吸引雷电。可事实并非如此,山背村地下最多的是一种普通的麻石,其中并没有什么金属成分,因此这种说法也遭到了否定。

那么,是不是山背村所处的地形有问题呢?专家经过实地观测和详细考证后,终于抓住了“伤人凶手”。原来山背村正好处于一个类似于“铁锅”的山坡之中。这个山坡向内凹进去,无论风从哪个方向过来,都要经过山背村,风速愈大,遇到陡峭山坡时,抬升力就愈强,雷暴就更容易发生。和周围的村庄相比,这个特殊的地形就是山背村屡遭厄运的罪魁祸首。

当然,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人为的疏忽才是导致村民被电死的关键因素。专家发现,所有死者身上的衣服都是湿漉漉的,而且距离电源很近,这是个很重要的细节。专家在彻底勘查了山村的电力设施后,发现每家每户的电线、开关、插座都没有按照严格的程序布置,屋内的电线胡乱牵扯,而且电线已经极度老化,如此一来,当雷电劈中房屋的时候,高压电就通过电源和湿衣服使人受到伤害。

雷雨区、特殊的地形,以及人为的疏忽大意,这三者结合起来,才使得山背村的村民被雷电肆虐了25年。惶惶不可终日的村民们在谜题解开之后,终于可以安心地生活在这块祖祖辈辈一直生活的土地上。

贵州“冷热洞”

神农架冷热洞是湖北旅游景点中的一颗明珠,神农架冷热洞奇在时而热气扑面,时而冷风习习。古人传说这里是神仙的居所,可以根据意愿随意调节温度。世界各地的游客不是带着神秘之感,就是怀揣着对梦的向往踏上神农架这片原始的土地,去冷热洞采风。但神农架冷热洞不是孤单的,在贵州同样发现了一个冷热洞,比神农架的更为神奇,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它的不同寻常之处吧。

“冷热洞”位于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都江镇怎雷村,当地人叫它“风洞”,洞口常年云雾缭绕, 约1.2平方米大小。说起这个“冷热洞”的发现,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一韦姓村民到山上砍柴,觉得累得不行,就随地坐了下来,正巧是在“冷热洞”口。这个村民坐了一会儿,身上已经冻得瑟瑟发抖。他站了起来,往洞中走了几步,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座洞口平坦、洞中狭窄的喀斯特溶洞,看上去与平常的洞没有任何区别,但“洞中温差极大”。该村民说,他在洞中行走时,上身如处盛夏时节,而下身却如处冰窟。不仅如此,“冷热洞”还会随着季节改变。在盛夏时节,上身感觉热风扑面而来,下身却凉风飕飕。到了寒冬时候,情况就截然相反——上身寒风呼啸,下身感到暖气阵阵。在“冷热洞”里,人们凉热同感,无不感到大自然的神奇。

这一发现引起了轰动,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当时有新闻记者特地做了实验,上身赤裸,下穿棉裤进了洞中。当这位记者走出洞口时,只见他上身冒汗,而小腿不停地抖动。此片在香港播出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感叹世界无奇不有。

冷热洞的奇特现象自然也引起了科学界的讨论,一些地质学家认为,洞中地表岩石与洞顶岩石的结构截然相反,地面岩石是一种奇特的“冰石”,而洞顶岩石却具有释热功能, 因而形成了这种温度反差。但为什么两种不同构造的岩石会如此巧合地聚集在同一洞中呢?

人们还曾推测: 亿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的急剧变化,在这里发生了极大的异变而生成了这个奇特的冷热洞,可是没有人能说得清这个剧变是怎么回事。

有专家认为,“冷热洞”的地面是一个大的吸热体,能够吸收靠近地面空气中的热量,由于空气流动的缘故,热气上升,寒气下降,因此贴近地面的温度就很低,而距离地面越远,温度也就越高。可是,这个地面并非冰块,那它又是什么材质做成的,为什么可以大量地吸热呢?这个问题难住了持该说法的专家。解释多种多样,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科学论断。

大兴安岭的冰臼群

“水滴石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不过由于多种原因,实际上很少有人真的能够看到水滴把石板穿透的全过程,所以这让人很难想象,那么柔弱的水滴能够把一块厚厚的石板穿透。但是,如果你来到大兴安岭,你就能看到至柔之水把高大的青山穿出一个个圆形的空洞。这水不是一般的水,而是几百万年前的冰雪,它们把花岗岩凿出的这些空洞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冰臼。

冰臼是由于冰川作用所导致的深坑,在我国并不多见,在黄山、庐山和西藏等地有过零星的记载,数量都不是很多,可是在大兴安岭东南边缘的克什克腾旗新井乡却发现了成群的冰臼。这些冰臼有数百个之多,将一千多平方米的花岗岩凿得千疮百孔,体无完肤。这片“不幸”的花岗岩东西两侧均为悬崖峭壁,十分惊险。从上往下看,因为看不清漆黑的山崖究竟有多高,很多人都会吓得两腿哆嗦,但一般人的注意力都会被冰臼群所吸引。冰臼的开口一般呈圆形、椭圆形、钥匙形和不规则的半圆形,开口较小,往里逐渐变大,接着就向内收缩,底部很平,整个形状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冰臼”之名也正是由此得来的。除了像臼之外,冰臼的形状也有的如杯如桶、如盆如盘、如锅如碗。形状虽有些差异,总的特征却都是“口小、肚大、底平”。冰臼的内壁较为光滑,常有螺旋状的条纹突起,与螺丝钉上的刻纹极为相似,这是因为石壁被呈“圆柱体水钻”的冰川强烈冲击、研磨的缘故。

这数百个冰臼大小不一,最大的长10米,宽5米,深3.5米,最小的只有纽扣大小。除了大小不均,冰臼的深浅也不相同。有的浅冰臼内只存积水,而深的冰臼内却积满了土壤,一些花草和树在积土上成长起来,相当茂盛,被人们看成是天然的“盆景”,它们独特奇妙,堪称一绝,十分美观。

除了冰臼,这处青山还有冰斗、冰蚀洼地和水碛以及两条U型谷及角峰。根据权威资料显示,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规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海拔最高、保护最好、特征明显的冰臼群,来考察过的专家一致认为,冰臼群奇观实属罕见,乃是“天下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