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3
303700000009

第9章 潜意识中的核心概念 (3)

康斯坦丝凭着爱与心理学特有的直觉认定约翰不是凶手,她试图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帮他回忆起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真相。警察的追捕迫使两人躲避至康斯坦丝的老师阿历克斯家中,正直善良的心理学家收留了他们并帮助康斯坦丝一起治疗约翰,他们希望通过剖析约翰的梦境找到真正的凶手。

约翰的梦是影片的核心剧情,解梦则是剧情高潮,影片多处成功地运用了弗洛伊德的解梦原理,解梦过程的精湛以及梦的解释重组令人拍案叫绝。弗洛伊德认为,梦不像其表面显示的那样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表象,它是通向潜意识的捷径,是打开人格最深层的钥匙。通过对梦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被人压抑到潜意识中的过去事件。人具有两种心理机能:原发过程和继发过程,前者以梦为代表,以凝缩、移置和象征为特点,毫不顾忌时空规范,并用睡眠时满足欲望的幻觉来缓解本能的冲动;后者以日常清醒的思维为代表,严格遵循语法和形式逻辑。

梦是一种象征,每一个象征都是不可忽视的细节,是破译和重组整合的关键。约翰梦中所出现的每一件物品、摆设,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对话仿佛都具有特定含义。梦由人的意识产生,约翰的梦境与现实息息相关,白色屋顶代表雪山、络腮胡男子代表爱德华医生,与络腮胡赌博时他得到21点纸牌代表纽约21点赌场,呵斥络腮胡滚出他地盘的蒙面男子就是凶手,凶手扔出的变形车胎轮子代表左轮手枪……当把梦境和现实联系起来就会发现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梦其实就是现实世界中凶案发生的反照。

谋杀发生在爱德华与约翰滑雪时,为了让约翰彻底摆脱噩梦,康斯坦丝和他来到滑雪场,危急关头,约翰终于忆起儿时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原来约翰年幼时与弟弟玩耍,失手把两岁的弟弟从楼门外台阶两旁的滑台上推下去摔死了。适逢寒冬,大雪纷飞,尽管这只是一件意外,但它给约翰幼小的心灵所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比震撼而强烈的,从此噩梦开始伴随着他,令他备受心灵的自我谴责与折磨,一直影响了他的童年、青年时代。他心底的内疚感一直存在,尽管事情已过去二十多年,似乎一切都已忘记,但两条平行线条(代表着门前的两个滑台)对他仍然起着某种作用,让他莫名地紧张恐惧。

当他与爱德华医生一起滑雪,爱德华忽然被人枪杀,现实中的情境——雪地、白光、滑雪板、笔直滑雪道接近了他潜意识的情绪源,童年的体验和眼前的感受合而为一。那一刻,他意识完全混乱,深信自己就是杀人凶手,为了逃脱“罪责”,他开始扮演爱德华医生的角色,同时仍然无法摆脱潜意识里可怕情境的困扰。警察按约翰提供的线索找到了爱德华医生的尸体,但他仍然无法摆脱谋杀的指控。默奇逊院长一句失言,令康斯坦丝如梦方醒,联系约翰的梦境,整个案件终于水落石出,真正的凶手就是在医院工作了20年、无法接受自己被爱德华接替的默奇逊医生。

电影中释梦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即让有心理障碍的人了解自己潜意识行为产生的原因,通过让他面对自我来克服心理障碍。解梦,找出它的隐义,就能恢复部分潜意识心理内容,并将其置于理性分析中。梦以幻觉和伪装形式表现被压抑的内容,它使不为人承认的愿望获得部分满足。梦的来源是潜意识,意识的愿望只有得到潜意识中相似愿望的加强,才能成功地产生梦。每个梦都是愿望的实现,即以伪装形式表达或满足某种潜意识的欲望。

潜意识中永恒的力量是什么?本能产生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弗洛伊德在《本能及其蜕变》一书中直接概括,“任何一种本能从来都不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冲力,而是一种永恒的力量”。这种“永恒的力量”,称之为“需要”。凡是能够消除这种“需要”的行为,即满足。“‘满足’只能通过适当改变内在‘刺激源’而达到”。所谓本能,就是“内在需要”。通常情况下,“本能的刺激都不是来自外部世界,而是来自身体自身”。也就是“来源于机体内部的刺激,它呈现为一种持续不断的力”。

那些涉及本能的东西,由于不能直接进入意识领域,就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因此,便只能通过十分曲折复杂的途径在意识之中表现出来。第一,本能冲动从潜意识领域进入意识领域大都以一种替代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歇斯底里梦等都是潜意识本能冲动的替代物;第二,潜意识包括被压抑的东西,但是“潜意识有更大的领域。被压抑的东西只是潜意识的一个部分”;第三,潜意识还包括本能冲动,由于本能冲动不能成为潜意识的对象,只能作为潜意识的观念表达,在意识领域也是如此。

早期弗洛伊德提出的两种本能是“自我”和“性本能”。他把大多数人类行为都归因为这两种本能。后期,弗洛伊德将两种本能改为“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本能”是为种族繁殖的“性本能”服务的,它包括饮食本能、求安避险本能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目睹恐怖的屠杀和疯狂的破坏的弗洛伊德感到人的个性中可能存在某种侵略本能或自我毁灭的本能,就是“死本能”。生本能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它派生的有母爱本能、亲子本能,对家庭、集体、家乡与国家的爱,生育子女的欲望,对别人亲和或友谊的需要等等,而死本能则是恨和破坏的力量。在这里虽然生本能和性本能有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指向生命生长和增进,可合称为一个“生本能”。

死的本能表现为求杀的欲望而不是求死的欲望,破坏、损害、征服等行为是在死本能的驱动下向外表现的形式。当外侵犯受到挫折的时候候,退回到自我内部的死本能,则表现为形成一种自杀和自残的倾向。

本能的冲动如此重要,本能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本能的动力从什么地方而来?弗洛伊德认为,“本能起源于人体内的刺激”。“它的源泉是人身体中的某种兴奋状态”,目的是消除那种兴奋,“产生本能的原因乃是一种恢复事物某种最初状态的需要”。这种需要,实际上是“某一组织或身体某一部分的‘机体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便产生一种刺激或兴奋,在心理活动中则为本能冲动”。

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义,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即力比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性潜伏期和生殖器期。

许多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形成于性心理发展的前三个阶段,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把个人的精神生活研究搬上一个更大的舞台演出,让人们的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可以通过潜意识和本能找到原因。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社会文明的根源,从而扩大了本能概念的适用领域。

如何让潜意识在压抑中解脱?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精神过程的基础,本能驱使着个体的一切行为。当自我和力比多产生对抗时,力比多一般有三条基本出路:第一条是通过正常的性行为得到宣泄;第二条是倒流或固着,形成病态的情结或者说受压抑而引起精神病;第三条就是转移和升华。升华是一种调和折中的办法,即把力比多转移到社会道德所容许的有价值的创造活动中去,使之得到解放,从而排解出力比多,保证心理的健康成长。

个体通过“升华”作用可改变冲动的目的和对象而并不抑制它们的表现,“升华”是指改变原来的冲动或愿望,用社会许可的思想或行为方式表达出来。一般总是把原有的冲动或欲望转向比较崇高的方向,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意义和价值,这样就可以让人尽力施展而大显身手了。

“摆脱压抑,就意味着解脱”,而摆脱压抑的方法,就是升华。人们为了防范痛苦,采取了一种“心理结构所允许的力比多的转移,通过这一转移”来“改变本能的目标,使其不致被外部世界所挫败”。弗洛伊德眼里的升华,实质上就是“力比多的转移”。

所以说,“升华的本质”,是“失去性本质”和“性特征”,也就是“把性主体力比多转变为自恋的力比多”,这也是本能的一种“自我调节”。例如,小孩玩照顾“爸爸妈妈”的游戏,即小孩自己扮成洋娃娃的爸爸或者妈妈,就是对失去父母照看的“痛苦”的一种“快乐”升华。

在升华的过程中,“本我”可以表现其攻击性,在生活中可能和家人或者同事产生人际关系紧张,有可能是因为人们把“本我”的冲动直接指向他人。但是这些冲动升华为拳击、橄榄球比赛之类的活动就可以被社会接受。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里,拳击运动、橄榄球赛就是肢体碰撞的运动,是这些运动职业的需要,反而在这样的运动中没有强有力的冲突是一种失职,赢得比赛还会因此而受到奖

励。

“自我”的正常功能是减少环境的压力,使本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升华”是“自我”正常功能的表现形式。例如,婴儿玩粪便的行为受本能驱使,然而在现代的社会中,这种行为是不被父母允许的,于是,孩子们转为玩泥巴,随后橡皮泥或塑料物品替代了泥巴,最后一些人由此成为雕塑的业余爱好者或者专业的雕塑家。精神分析的研究表明,这种替代活动使这一本能冲动得到了满足。此时,通过自我功能转变的本能冲动已被调整为社会所能接受并赞许的行为活动。

“升华”是一种替代活动,它在潜意识里满足了个体对不被承认的原始形式的本能的需求。它协调了环境对个体的要求,并如绘画经常是儿童时期希望玩泥巴、糊泥巴的冲动的升华,外科是想伤害别人的冲动中一种崇高的升华;写作或者表演通常是表现

自我冲动的升华;而大多数运动项目例如国际象棋这类战略性的运动都是侵略性这个冲动中可接受和兴趣的升华;玩格斗游戏是人本能中破坏驱力冲动的升华等。这些都是发生在不同年龄水平上正常的“自我”功能的表现,以尽可能的满足“本我”的需求,并且与环境尽量协调起来。

弗洛伊德说过,“我们相信人类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之下,曾经竭力放弃原始的满足,将文化创造出来,而文化之所以不断地改造,也由于历代加入社会生活的个人,继续为公共利益而牺牲其本能的享乐。而其所利用的本能冲动,尤以性的本能为重要。因此,性的精力被升华了,就是说,它舍却性的目标,而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社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