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就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一)
“富兰克林”这个姓氏,原本是英国十四五世纪时期非贵族的小土地所有者或自由农阶层的称呼。富兰克林家在用这个姓氏时,就已经在英格兰诺桑普敦郡的爱克顿教区生活了。那时候,这个家族与所有的英国人一样,历经了英伦三岛的社会宗教、政治变革中的风风雨雨。
富兰克林家族笃信新教。1553年,英国天主教徒玛丽女王登基,开始残酷镇压新教徒,富兰克林家族不顾生命危险,坚决反对天主教会制度。这样一直到查理二世统治的末期,整个家族一直都信奉英国国教。
富兰克林家族有大约30英亩的自由领地,另外还以打铁作为副业,由每一代的长子继承这一手艺。有籍可考的一代长子汤麦斯·富兰克林出生于1598年,他继承了富兰克林家族在爱克顿的祖宅,也继承了铁匠这一营生。
汤麦斯共有4孩子,长子也叫汤麦斯。小汤麦斯虽然身为铁匠,但天资聪颖,努力上进,后来在本教区的大绅士帕莫先生的鼓励下,成为当地一名颇有名望的书记官,曾从镇上到郡中发起过许多公益事业,在教区中受到哈利法克斯勋爵的赏识和赞助。
老汤麦斯的次子约翰·富兰克林是牛津郡班布雷村的一名呢绒染匠;第三个儿子名叫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在伦敦学习染丝绸的手艺;第四个儿子名叫约赛亚·富兰克林,是一名印染师。本杰明和约赛亚都曾给兄长约翰当过学徒。在四弟兄当中,本杰明和约赛亚的感情最为亲密,他们后来还改信非国教,并且终生不变。
约赛亚生于1655年,没上过多少学,但善于钻研,颇有学识。在他身上,人们可以找到许多英格兰人的优良传统:勤劳、坚韧、善良、忠诚、办事有条理、严谨守信。约赛亚善于思考,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常常有自己独到深刻的见解。
不到20岁,约赛亚就娶了年长他3岁的玛丽为妻。婚后,妻子为他生育了3个孩子。为了摆脱日渐窘迫的生活状况,也为了能躲避复辟后的斯图亚特王朝疯狂的宗教破坏,约赛亚将目光由世代相袭的祖居地转向大洋彼岸的北美新大陆。
1683年夏末秋初,约赛亚带着妻子和3个孩子漂洋过海,迁居到新英格兰的波士顿城生活。
波士顿是由首批在此登陆的英国清教徒于1630年建立的,因英国林肯郡的波士顿而得名。清教徒在英国国内获胜后,波士顿与伦敦之间的人员和贸易往来密切,逐渐发展成为英属北美最大的城市。
波士顿三面环海,与大陆仅以一段不太宽的陆桥相连,是马萨诸塞的政治、经济和文比中心。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为了加强对各个殖民地的集中统治,遂将马萨诸塞、康涅狄格、新罕布什尔和罗德艾兰合并为新英格兰,并于1686年任命安德洛斯为该殖民地的总督。由于总督署设在波士顿,因此这座城市也渐渐百业俱兴,面貌焕然一新。
来到波士顿后,约赛亚发现自己的染色业生意清淡,难以维持生计,便改行经营肥皂和蜡烛制造业。由于肥皂和蜡烛销路很广,利润也相当可观,约赛亚又头脑灵活,所以生意也算红火,不久他就成为这座城市中小有名气的商人了。
除了本行以外,约赛亚可以称得上是多才多艺,即使其他行业的工具他也能一看就会。但他最大的长处是深明事理和判断果决,所以,尽管他店务缠身,没能担任过地方上的公职,但家中却经常有当地的领袖人物前来拜访,征询他对于镇上和所属教会事务的见解,一些个人生活遭遇困难的人也非常愿意倾听他的意见和忠告。他还经常被选为争执双方的仲裁人。
在家中,约赛亚也经常邀请一些朋友或邻居来做客,与他们讨论一些社会话题,并有意地就一些有益的话题展开辩论。通过这些,约赛亚的孩子们的智力也获得了增长,并将注意力转到处世为人善良、正直上来。
遗憾的是,约赛亚赚的钱不少,可无奈家中花销太大了,以算术级增长的收入很快就会被以几何级增长的人口吞噬掉了。在来到波士顿后,约赛亚的妻子玛丽又生了4个孩子,但其中的两个儿子都未能活过半个月。更加不幸的是,玛丽在生下第七个孩子后,因为产褥热而撒手人寰。
半年后,约赛亚又迎娶了22岁的阿拜亚·福格尔为继室。
阿拜亚·福格尔的父亲彼得·福格尔是新英格兰最早的移民之一,在波士顿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教师和土地测量员。在良好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阿拜亚也是一位富有教养的女性。她贤惠善良,深明事理,性格坚毅。在与约赛亚结婚后,她就成了丈夫的贤内助和孩子们的好母亲。
再婚后,约赛亚与阿拜亚又先后生育了10个孩子。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他们最小的一个孩子。
(二)
1706年1月17日,随着一声清脆的哭声,约赛亚家中的第十五个孩子诞生了。这个男孩也是约赛亚最小的儿子,他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当约赛亚喜闻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后,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孩子日后将会成为享誉世界、流芳百世的伟人,他只是用他最爱的哥哥的名字为这个可爱的儿子取名为本杰明。
小富兰克林长得非常漂亮,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棕黄色的头发卷曲着,一家人都十分喜爱他。几乎还在襁褓之中,母亲阿拜亚就开始对富兰克林进行启蒙教育。母亲那温柔而充满深情的话语,给了他最初的人生启迪;母亲那慈爱友善的笑容,铸就了他仁爱慈善、宽广博大的胸怀;母亲那灵巧勤劳的双手,赋予了他勤奋努力的意志和秉性。
多年以后,当富兰克林的回忆母亲时,曾无限感慨地说:
“在我的心目中,她永远都是一位天使。”
富兰克林不知道父亲年轻时是什么模样,因为他出生时父亲已经年届五旬。岁月的侵蚀,已经令父亲的两鬓开始斑白,脸上也布满了皱纹,但父亲性格开朗,充满了活力和激情,没有被家庭的繁重拖垮。
在家中,父亲既是一家之主,又是孩子们的老师和朋友。由于经济拮据,他没有能力为所有的孩子提供上学的机会,但他却自己摸索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们,那就是经常邀请一些学识渊博且擅长辞令的朋友来家中聚会交谈,交谈的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教育等多个方面,孩子们被允许在旁边倾听,并可以参与其中,发表意见。约赛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在一种学术氛围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开发他们的智力。
由于孩子众多,用餐时便成为家中最热闹的时刻。父亲约赛亚亲手制作了一张特大的餐桌摆在房间中央,几把椅子被冷落在一旁,孩子们在用餐时总是站在餐桌的四周,以便可以伸手够到距离自己最遥远的盘子中的食物。一日三餐即便安排得再丰盛,也会被孩子们一扫而光。他们对于食物的味道和质量毫不挑剔,父母也从来用不着为剩余的食物发霉变质而发愁。
在众多的兄弟姐妹中,富兰克林最钦佩的是哥哥乔赛亚——一名在大海上与风浪搏击的海员;最喜爱的是小妹妹简,她拥有一双像绿宝石一样纯洁无暇的大眼睛。但童年时留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父母那美妙动听的歌声。父亲的歌声激越深沉,茶余饭后,他经常会用他那优美的男中音唱赞美诗和古老的英格兰民歌;母亲则会用她那低柔圆润的嗓音在一旁伴唱。十几个孩子都坐在一旁,动情地听着,有时也会轻轻地随着一起唱,纷纷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
由于是家中最小的男孩,富兰克林有幸在8岁那年被送到一所法语学校读书。而此时,他的其他哥哥们都已经早早地当了各种行业的学徒。
也许是血管中流淌着从祖辈那里继承来的好学上进的血液,也许是受到聪颖多思的父母的熏陶,小富兰克林在学校读书不到一年,就从一年级的中等生跃为全年级的学习冠军,并提前升入了二年级。
这种情形让约赛亚的朋友们纷纷称赞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学者。这时,约赛亚的哥哥本杰明也来到了波士顿,他认为弟弟为这个聪颖的侄儿选对了人生道路。
可是不久,约赛亚就改变了主意,因为家庭的负担让他不得不考虑到儿子上学所花费的高昂学费,况且他认为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最终都是穷困潦倒,没什么出息。所以犹豫再三,他还是将小富兰克林转到了一所写算学校(相当于中等的专科学校)就读。
在那里,聪明的小富兰克林练就了一手好字,但算术却没什么进步,考试成绩糟糕透顶。有鉴于此,在10岁时,小富兰克林便被父亲领回家,从此不再上学了,在家中跟随父亲学习剪烛心、浇灌烛模等,并顺便照顾店铺,做做打杂跑街的活计。
(三)
虽然被迫中止学业,但短暂的学校生活已经点燃了富兰克林那旺盛的求知欲,读书也成了他人生的第一精神需要。没有老师的指点,他就自学;白天要帮父亲做事,没有时间,他就晚上店铺打烊后学习。
这个时期小富兰克林读的书种类繁多,涉猎的范围也很广泛,既有长老会教的教义,也有从各处搜集来的小册子和通俗读物,还有一些名家的作品,内容涉及政治、科技、文学、法律、宗教等多个方面,如笛卡尔的《哲学原理》、约瑟夫·艾迪逊的《观察报》、普鲁塔克的《名人传》、色诺芬的《苏格拉底回忆录》等。虽然阅读时似懂非懂,有些字也认不全,但还是对富兰克林的思想起到了重大的启蒙作用,对他的人生坐标定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所说的那样:这些书籍“对我的思想可能起到了转折性的作用,影响着我日后生活的某些大事”。
对于精力旺盛又富有求知欲的小富兰克林来说,白天简单而枯燥的机械劳动与服苦役没什么两样。他所企盼的,是一种带有创造性和刺激性的工作。因此,这一时期他又迷上了航海,一心向往着自己将来能去航海。
每天一有闲暇,小富兰克林就与邻近的小伙伴们一起到水里或水边去玩耍。他很早就学会了游泳和划船,当孩子们一起划小船玩耍时,常常都是他来作指挥,在遇到困难时更是如此。
然而,这位小首领的稚气有时也会将小伙伴们带入窘境。在镇上有一座水磨,附近有一片咸水沼泽。当水比较大时,孩子们就常常站在泽边钓鱼。日子一长,这里就被踩成一片烂泥地了。
富兰克林见状,就向小伙伴们提议说,他们可以一起用那些堆在不远处的石块来修筑一个便于站立的坞台。可是,那些石块是正用于在泽畔盖新房的,孩子们也都知道。但在兴头上,大家根本不理会这些。等到盖房工人离去后,孩子们便开始了他们的工程。
孩子们一起把石块一块块地搬过来,干得汗流浃背,但却都兴致勃勃。最后终于搬光了所有的石块,建筑成自己的钓鱼台,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工人们过来干活时发现石块都不见了,四处寻找,结果发现石块已经变成了一座钓鱼台。
很快,搬走石块的孩子们都被一个个查出来了,都受到了大人的责骂。富兰克林向父亲辩解说,这是一桩有益的事;可父亲却教训他说,不诚实的事是不会有益的。这也许是富兰克林一生中所发起、主持过众多公益事业中的第一项,它虽然以不体面的失败告终了,但父亲的教训却令他受益终生。
不过,看到小儿子心灵手巧,富有创造性和冒险性,约赛亚还是感到很欣慰。但看到儿子对大海的那种痴迷,又感到有些担忧。他担心小儿子也会像哥哥乔赛亚一样,一出海便杳无音讯;又担心他好高骛远,在不着边际的幻想中耽误了前程。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儿子学会一些为社会所需的真实本领,不要天天被不切实际的幻想所困扰。
随后,约赛亚便带着小富兰克林穿大街走小巷,寻访了各种木匠、瓦匠、刀匠等行当,观察他们的技术,以便了解儿子心中的职业倾向。经过一番考察后,约赛亚发现小富兰克林对机械制作比较感兴趣,经常自己钻研制造出一些稀奇古怪而又充满智慧的东西。为此,约赛亚特地打发小富兰克林跟随哥哥本杰明的儿子萨穆尔学过一段制刀业。这些经历,让富兰克林对各种零活都能动手做一做,并在家里做了一些小小的机械实验。
但约赛亚发现,儿子还是最喜欢读书。从辍学后,他把父亲的大部分藏书都阅读了一遍,并把自己的一点零花钱都用在了买书上。他买的第一部书是分数册出版的《约翰·班扬集》,其中的《天路历程》是他最喜欢的一本书。后来,他又从小贩子手里买来柏顿的历史文集。他还阅读了笛福的《计划论》、科顿·马德的《为善论》等。
为了不辜负儿子喜欢读书的志向,父亲约赛亚最终决定让小富兰克林做了一名印刷工匠。虽然小富兰克林一直热切地希望能去航海,但比起制作肥皂蜡烛来,他毕竟更喜欢印刷业。因而,在抗拒了一段时间后,富兰克林服从了父亲的安排,到哥哥詹姆斯的印刷所里当起了一名学徒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