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贵平吟草
3043300000002

第2章 序二

朱法元

贵平先生退线的时候,我们曾经多次谈及他晚年的安排问题。因为他的业余爱好几近于零,一不会陶醉于烟酒,二不会垂钓于塘溪,三不会搓糊于牌桌,四不会潇洒于歌舞,等于是个“玩盲”。现代人的衰老期又明显后移,花甲之后身体、精力都还很强,不是有的七老八十还能找个年方三八、四八的小老婆么?况现时中国政坛又有个什么“退线”的创举,五十七八就要把位子让出来,说是叫退居二线,其实等于退休,啥事也不用干。这对于一辈子惯于忙碌的贵平先生之类的人来说,一旦歇下来,以何事填充心灵空间,确实是个摆在面前的大问题。

“写诗吧!”我极力向他建议。因为我知道,贵平先生的古文基础相当雄厚,对于格律又很精通。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心中,有着爱恨分明的炽热情感。若二者结合,必能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不久我就发现,贵平先生果然拿起了他的如椽之笔,开始了他另一种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战士生涯,一首首律诗绝句跃然于纸上网上,一道道飘逸潇洒的唱和穿梭于短信之间。我每每获得,总是反复吟咏,品尝把玩,或随诗情感叹唏嘘,或随诗意颔首沉思;或神游于山水景致,或愤然于邪恶张狂。真是如闻泣诉,如闻鼓雷,把栏杆拍遍,令心情放飞,不亦快哉!

我一直尊贵平先生为师,尽管他并未正式的教过我的课。在我还是懵懂少年的时候,我就钦羡他的倜傥风流。那时他先后执教于水源、白桥中学,把一本《毛泽东选集》和一些社论之类的所谓“课文”讲述得出神入化,通过师生们口口相传,其教学方法不胫而走,在小小山乡里广为流传。后来我有幸也曾执鞭讲台五载,方知动乱时期的教师真不好当。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的小学五年级的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黄帅日记》,外加一篇《人民日报》社论。黄帅何许人也?乃一名女学生、一个以批判“师道尊严”着称的“反潮流英雄”。讲述那篇课文,不光要忍受教学生批判老师的“自打自脸”的屈辱,要命的是那哪是课文呢?从内容到写作技巧都不伦不类,按教范要求根本无法施教。那时又没有教辅可供参考,只能将就对付了事,憋屈得很。可见能当得像贵平老师那样真不简单!

也许那时的吏治风气还是比较正的罢,选拔任用干部还比较注重德才。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贵平先生终被选拔进了县公安局工作。有道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贵平先生的才华在公安系统立刻得到了充分体现,时间不长,竟从一般干部连升到公安局长。作为一个无背景、无关系、从不跑官要官的人来说,是个非典型的个案。那段时间我在部队服役,从家乡源源不断传来的消息中得知,贵平先生的为官德行相当好,办案水平相当高。我自然又增添了许多对他的敬重,其老师的地位在我心目中便更加崇高了。及至后来,每逢我回乡省亲,地方领导或是亲朋好友请我吃饭,我总是要把贵平老师请出来,哪怕是县委书记、县长做东,我也要请他坐在主宾位置,以表我对他“天地君亲师位”的崇敬情怀。

话休絮烦。且说十余年过去,几乎是眨眼功夫,贵平先生的诗作几可以“汗牛充栋”来形容了。面对摆在我面前的一本厚重的《贵平吟草》书稿,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贵平先生的洒脱神情:弯弯的修水河边,有一座诗意般的浮桥,浮桥上走来了一位儒雅的贤者,他的身板坚挺,身子微向前倾,脚步坚实有力,凛冽的河风吹乱了他的头发,更显出苍劲飘逸。他对着流淌的河水,脑海里竟生出了一个魔幻般的意境,“欲度蓬莱循此去,青云送我会神仙。”《过青云门浮桥》;寒冷的雪夜,一归乡之客与三五老农围着熊熊燃烧的火炉,正在把酒话桑麻。但见他那略长的、棱角分明的脸上,放着酡红的光彩,一双不大却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现着沉思和忧愁。“梅香破腊三分醉,听雪围炉话岁艰。”《农家冬夜即事》。读着他的诗,我总是情不自已的跟着进入了诗的意境,领略着诗的韵味,附着了诗的魂灵。

通读贵平先生的诗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自在”二字。你看,他退线的时候,不是怨愤,不是消极,而是想到了“从今卸却肩头轭,啸咏南山乐晚晴”《退线感怀》。及至到龄退休,他的心情是异常的快活,“脱却警衣更便衣,醉心花鸟乐忘归,不闻陌上犬相斗,仰望云空燕子飞”《山居杂咏》。虽然他清楚得很,“宦门似寨吠声狂,身退江湖茶自凉”,但一旦进入了“水不过滩,人不求人”的境地,又管他什么“茶热茶凉”?于是诗人便“信步沿江数落花,秋风折柳夕阳斜”《观渔》,安然过起了“几间瓦屋隐溪林,晚听松涛早看云”《山居》的神仙般的日子。从此,在贵平先生心里,天地运转,四时变幻,是那么吐纳有致,兴趣盎然。春天里,他兴致逸飞,“历尽炎凉胸自阔,松窗蓬户纳云烟”《春醉》。夏日到来,他“云水煮茶灯作伴,诗书下酒笔牵缘”《夏夜闲吟》。面对金秋,他感叹“秋色无边观不厌,胸无荣辱傲王侯”《咏闲》。寒冬腊月,他自认“草根懒与精英伴,做个村夫快活多”《冬兴杂咏》。可以说,一年到头,他无欲无畏,无忧无虑,不慕虚荣,不攀权贵,自由、自觉、自乐,在自在国里做个自在客,任意挥洒,展翅翱翔。我想,有此胸境,有此雅致,夫复何求?人生的至高境界不过如此!

自在源于觉悟。何为参禅?窃以为,参透世事,看破红尘,悟到禅机,遇事有个包容、淡然的心态,即已进入禅境。这个禅境不是说进就进得了的,而是需要有丰富、广博、多舛的历练,有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智慧,有万事皆空、物我两忘的胸襟。觉悟到了,对人生、世相就自会超然、淡然了。“楼高梯陡窄而弯,气喘如同登泰山。世上人生梯上路,一般曲折一般艰”《爬楼梯》;“登天落地胆无惊,升降从来不去争。多少痴心名利客,几曾过此悟人生?”《咏电梯》。是啊,多少人是终生都悟不到的呢?生病了,要怎么对待?诗人认为“清心自有书当药,赤胆还无病可除?”《病中吟》。就是眼睛生疾,他却有这般察觉:“左目微光右目瞪,从今万象半分明”“百般祸福皆由命,看破红尘胆不惊”《眼疾有作》。感悟一下,不是令人拍案叫绝、石破天惊么?类似富含人生哲理、咏物喻人的诗句还有许多,比如“身微自与庶民乐,不与鸿鹄比志雄”《咏麻雀》;“缩头养气麻烦少,闭目含神福寿长”《咏龟》;“三千烦恼理还乱,人到无求已是仙”“山不过来人过去,命须求果我求因”《禅悟》;“人间万事讲门道,唯死不分民与侯”《白头吟》等等。这些达观、豁达的心态,透出了多少人生哲理,细细咀嚼,味甘不尽。

自在基于情感。人的心态是由情感因素构成的,什么样的情感决定什么样的心态。从贵平先生的诗作中不难看出,他的“自在”的心态,有着厚重的情感蕴涵。数百首诗中,表现亲情、友情、乡情的篇章占有很大的分量,其中不乏相当感人的精辟联句。比如:“思亲恰似墓前烛,赤泪焚身照父归”《清明扫父墓》;“深恩未报空垂泪,大德难酬愧做人”《慈母百岁辰祭》;“夜静思亲常问月,如何忠孝两双全?”《生日偶成》;“凉生枕玉天难晓,一曲《回家》热泪盈”《夜听风雨》。《贵平吟草》中,有大量遥寄、缅怀、赠送给兄弟、宗亲、同学、好友的诗作,有很多吟咏故乡山水景观的篇章,甚至像一些忆双抢、忆挖薯、忆刨花生之类的忆旧之作,都无不充满了浓浓的思念,无不倾注着诗人的款款深情。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为一个从政多年的人来说,整个青、中、壮年都在“尽忠”,把“孝”的责任长期放在了一边,真的是忠孝不能两全。及至到了老年,往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就是对亲属、朋友、家乡,也难免疏于关心、帮助、照顾,思想起来,总免不了惭愧、自责,倍加思念,倍加感怀。大凡正直之士应该都有同感。

自在出于正气。《荀子.尧问》云:“士分两种,仰禄之士,正身之士。”纵观古今,仰禄之士比比皆是,而正身之士却如凤毛麟角。当然这是中国社会的性质使然,几千年来难以祛除的官本位、金钱拜物意识,深深地植根在这块土地上,叫众多士子不仰禄是不可能的。但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绝不是仰禄之士,而是正身之士。正因为此,社会崇尚、历史咏叹的才是那些正直、公平、清廉的官吏。正身之士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职在位时会凭良心做事;面对不平愤懑难抑,其他方式不能表示就付诸笔端。贵平先生正是这样,他在他的故乡担任公安局长多年,处理的事情可以说是一团乱麻,既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又要让乡里乡亲心服口服,不留怨言,谈何容易?可他做到了做好了,鱼与熊掌兼得,对上负责与对老百姓负责相统一。可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正身之士。在《贵平吟草》中,大量的愤世嫉俗之作,充分表达了诗人匡扶正义、激浊扬清的耿耿情怀:“不见真容只见车,官称父母自称爹。天高四尺民心矮,人去政声如落花。”《送某官》。“两肢不点阳春水,唯数强权和贿钞。”《咏某官双手》。“高楼拔地赛春笋,我似笋衣抛路边”《叹农民工》。“莫待民冤公愤起,舟倾水覆势难收”《卖薯汉被掌掴有感》。“吏治宽严廉是镜,民心向背信为缘”《新年杂感》。这样的呼吁、这样的呐喊,足以彰显其赤诚之心、焦急之情,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是多么难能可贵啊!不知为政者闻之作何感想?

好了,我本一俗人,不说胸无点墨,也是门外谈诗。贵平先生多次嘱我写点什么,自是诚惶诚恐。上述言语不免有妄言之处,还请老师和诸位诗友文友不吝赐教。蛇年春节,我和贵平先生一起回到老家省亲,正是天寒地冻时节,雨雪纷纷,滴水成冰。我们围炉看雪,把酒听风,颇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我们互问行程,都说过几天就要回去了。一个“回”字,又引发了我的感慨,回山里老家是回,回远在山外城里的家也是回,到底哪里是故乡呢?我说起回来前,我在城里家门口挂的一副自撰春联,上联是:心入禅境乃仙境;下联是:卜居异乡即故乡。二人不禁会意地微笑起来。我说今年立春已过,寒冷不可能持续多久了,待到春暖花开时,先生一定兴会无前,又有许多新的诗作出炉,我们将在短信里、博客里、微博里慢慢品尝,一同领略“自在客”的无限风情。

(癸巳年正月初四于幕阜山介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