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3045800000004

第4章 古典文学(2)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时楚国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官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楚怀王所倚重。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联齐抗秦。后受到显臣靳尚等的谗毁,被怀王疏远。顷襄王即位后屈原还遭到放逐,最终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坚持真理、独立不迁的人格魅力,鼓舞和感召了华夏无数儿女。我国民间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屈原开创了“楚辞”这一新诗体,他的作品大量使用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把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结合在一起,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离骚》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绝唱。其他重要作品如《九歌》包括《国殇》、《山鬼》、《湘君》、《湘夫人》等11首诗,《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首诗,而《天问》一诗则一连向苍天提出172个问题,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奇作。

屈宋

楚辞代表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并称。宋玉继承屈原,对楚辞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有《高唐赋》、《九辩》等名作,后者是中国文学“悲秋”情感的源头。

贾谊(前200-前168)

河南洛阳人。西汉着名文学家。曾官至大中大夫,因力主改革受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改为梁怀王太傅。贾谊以政论散文和骚体赋着称于世。《过秦论》和《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是其散文的代表作。前者由秦之兴亡,论及治国之道,开“史论”之先河。贾谊继承楚辞的风格,写有《吊屈原赋》、《鸟赋》等骚体赋,对汉赋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

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着名文学家,汉代辞赋家的代表。少年时好读书、击剑,汉景帝时游梁孝王门下。奏《子虚赋》和《上林赋》,名动一时。他的辞赋名作还有《长门赋》、《大人赋》等。这些作品结构宏大,辞藻富丽,气势恢弘,为汉大赋的典范。

枚马

汉赋着名作家枚乘、司马相如的并称。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人。其《七发》是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

东方朔(前154-前93)

字曼倩。西汉辞赋家。东方朔上书自荐,汉武帝诏拜为郎。他性格诙谐,言词敏锐,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代表作有《答客难》。

扬雄(前53-前18)

一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其辞赋与司马相如齐名,二人并称“扬马”。扬雄辞赋名作有《甘泉赋》、《羽猎赋》。

汉赋四大家

指汉赋着名作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班固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大赋之体,张衡的《二京赋》也是京都大赋代表作,二人并称为“班张”。

蔡琰(177-?)

字文姬。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汉末女诗人,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其《悲愤诗》叙写个人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人民在战乱中所经受的痛苦。

《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共19首,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所编《文选》。这组诗虽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但大多以简短的形式、朴素白描的手法抒写离情别绪,充满着感伤和悲苦的情调,感染力很强。《古诗十九首》是中国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其中的《涉江采芙蓉》写失意游子怀念妻子,《迢迢牵牛星》从女性角度写相思,都深婉感人。

三曹

指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他们是汉末建安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因他们特殊的政治地位而成为建安文学的领袖和杰出代表。

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在汉末军阀兼并战争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起割据势力,封魏王。他写有乐府诗20多首,名作有《短歌行》等。曹操还是开魏晋六朝文章风气的作家,其散文《述志令》也很有特色。

曹丕(187-226)

字子桓,曹操次子。公元220年代汉自立,国号“魏”,史称魏文帝。他的诗也有成就,所作《燕歌行》是现存较早的比较完整的、成熟的七言诗。他着有《典论》一书,其中的《论文》篇是影响很大的文学理论专论。

曹植(192-232)

字子建。三国着名诗人、辞赋家。年十余岁,便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爱,几为太子。因恃才傲物,饮酒不节,屡犯法禁,而失宠于曹操。曹丕继位后,曹植屡遭迫害,贬爵徙封,过着名为藩侯、实同囚徒的生活,终于在抑郁忧愤中死去。因最后的封地在陈郡,谥号为“思”,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其诗风骨与辞采兼备,名作有《白马篇》、《野田黄雀行》、《美女篇》、《杂诗》、《赠白马王彪》等。另外他的《洛神赋》是辞赋的千古名篇。

建安七子

又称“邺中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中除孔融年辈最高,因与曹操政见不合而被杀外,其余六人都依附曹操、曹丕,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动乱的现实,表现了建功立业的精神,具有建安文学的共同特征。王粲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

竹林七贤

指魏末晋初的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他们互相友善,游于竹林,史称“竹林七贤”。文学成就以阮籍与嵇康最高。

嵇康(224-262)

字叔夜。深通乐理,擅长鼓琴,有极高的音乐天赋。身长七尺八寸,时人以为“龙章凤姿”。不与西晋政府合作,以“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言论来曲折表现对司马氏的讽刺,遭杀身之祸。嵇康擅长四言诗,有《幽愤诗》、《赠秀才入军》等名作,其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几句,托意清远,风神高迈,被人推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品格。此外,《声无哀乐论》、《养生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为其散文名作,也有重要影响。

阮籍(210-263)

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竹林七贤”之一,魏晋之际杰出的文学家。所作《咏怀诗》82首,多用比兴、象征手法,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美人寄托怀抱,曲折隐晦地表达政治黑暗时代的文人的人生悲叹,影响很大。散文《大人先生传》也是其名篇。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指西晋太康时期(280-289)的七位文学家。“三张”指诗人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二陆”指文学家陆机与其弟陆云。“两潘”指文学家潘岳与其侄潘尼。“一左”指诗人左思。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太康时期(280-289)的代表作家,与其弟陆云并称为“二陆”,又与潘岳并称为“潘陆”。诗风典雅,文辞繁缛。所作《文赋》探讨文学创作的心理奥秘,是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篇章。有《陆士衡集》传世。

左思

字太冲,生卒年不详。临淄(今属山东)人。西晋着名作家。他以十年时间写成的《三都赋》轰动当时,洛阳为之纸贵。他的《咏史八首》、《娇女诗》是六朝诗歌的名作。

陶渊明(约365-427)

字元亮,后改名为潜,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文学家,有“千古隐逸诗人之宗”之称。曾入仕,做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在任彭泽县令时,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从此耕读自娱,不再入仕。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代表作有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此外,他的《桃花源诗并记》、《归去来兮辞》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名作。他的作品大多表现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语言朴实,诗味无穷。

谢灵运(385-433)

字号不详。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一带)。东晋诗人,与陶渊明齐名,并称“陶谢”。山水诗的开创者。东晋宰相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把山水大量写入诗中,且对之进行工细刻画的诗人,山水诗从此正式确立。他的诗中有很多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秋色的“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写冬景的“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等,都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有《谢康乐集》传世。

鲍照(约414-466)

字明远。原籍上党(今属山西)。南朝着名文学家。与谢灵运、颜延之同时,皆以诗着称,合称“元嘉三大家”。出身寒门,仕途坎坷。有《鲍参军集》传世。诗歌成就为最高,其名作《拟行路难十八首》对李白、高适、岑参等人有重要影响。辞赋以《芜城赋》最为着名,为六朝辞赋的名篇。

谢(464-499)

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齐着名诗人。与谢灵运同族,二人并称为“大小谢”。曾任宣城太守,故又称“谢宣城”。他的诗写景细腻,清丽自然,对山水诗的发展有较大贡献。

庾信(513-581)

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先为梁宫廷诗人,后出使西魏,被强留于长安,历授西魏、北周显位。后期诗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组诗《拟咏怀》是其诗歌代表,他的《哀江南赋》、《小园赋》是辞赋史上的杰作。

《世说新语》

记录汉末至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风气的作品,今人称之为轶事小说。南朝宋刘义庆撰。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此书往往以简约语句描写人物,或写形貌,或写才学,或写心理,有时就一个细节,有时则抓住人物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都能写出独特的性格,生动传神。

初唐四杰

唐代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人均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有不少刚健清新、感情质朴的诗文,是唐代勇于改革南朝浮艳文风的先驱。

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风格清新,骈文尤为有名。他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骈文史上的巅峰之作,序末所附的七言古诗《滕王阁诗》是唐诗精品。其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亦为送别诗的绝唱,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千古名句。

杨炯(650-693?)

曾任盈川令,世称杨盈川。华阴(今属陕西)人。“初唐四杰”之一。以边塞诗着名。《从军行》、《出塞》等诗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雄迈,风格刚健。

骆宾王(627?-684?)

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初唐四杰”之一。长于骈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斥责武则天的罪行,号召天下共同讨伐。此文当时广为传诵,连武则天都赞叹他的文才。早年所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长诗,当时以为绝唱。又有小诗《鹅》,长期为幼童习诵。其五律《在狱咏蝉》以幽栖高树、餐风饮露的蝉寄寓自己高洁之志,也是名作。

卢照邻(634?-686?)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人。曾任邓王府典签,晚年不堪贫病,投颍水而死。其名篇《长安古意》借汉赋手法铺叙长安繁华,发泄寒士不遇的牢骚,托古意抒今情。

陈子昂(659-700)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遗,世称陈拾遗。唐代前期诗文名家。为官以直言敢谏着称,解职回乡后,被陷害而死,年仅42岁。有《陈伯玉集》传世。诗风刚健质朴,名作有《感遇》组诗38首。此外最负盛名的是《登幽州台歌》。

边塞诗派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适、岑参成就最高,是边塞诗派的代表。此外,如王之涣、王翰、崔颢、张谓等也属于边塞诗人。边塞诗人大都有从军入幕的戎马经历,他们的诗多表现边塞生活以及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反映征夫思妇的悲怨。

山水田园诗派

唐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盛唐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盛唐诗人储光羲、裴迪、常建,中唐柳宗元、韦应物也是成就较高的山水田园诗人。这个诗派的诗人喜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诗也因此显现出清丽自然的特色。

王昌龄(690-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着名边塞诗人。王昌龄诗名早着,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与李白、孟浩然、高适、王维等一批着名诗人都有交谊。其诗作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最擅长七言绝句,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其名作《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长信秋词》、《闺怨》都是诗歌史上的优秀作品。

王维(701-761)

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晚年崇奉佛教,过着亦官亦隐的闲适生活,人称“诗佛”。有《王右丞集》传世。前期诗歌富于进取精神,充满英雄主义豪情,有《使至塞上》、《观猎》、《送元二使安西》等名篇。后期诗歌多描写田园山水景物,表达天人合一、主客观浑化的体验。苏轼曾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山居秋暝》、《鸟鸣涧》、《辛夷坞》等诗历来为人赞赏。

孟浩然(689-740)

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为“王孟”。早年有用世之志,最终却以隐士终身。长于五言,名作有《过故人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春晓》等。《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雄阔壮伟,堪称盛唐气象的代表。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有“诗仙”之称。年轻时漫游各地,天宝年间(742-756)入长安供奉翰林,不久遭谗去职。“安史之乱”起,隐居庐山,被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后受牵累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天才诗人,又有游侠、隐士、策士等气质。今存《李太白集》。长期选入中小学课文的名篇有《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县)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中国古代享有最崇高地位的伟大诗人,号称“诗圣”。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中陷于京城,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又辗转避乱,漂泊湘江,病逝于湘江小舟中。存诗1400余首。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的诗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被称为一代“诗史”。他的“三吏”、“三别”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诗,爱国爱民之心极为炽热。《兵车行》、《丽人行》则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其诗风格多变,众体皆备。律诗造诣最为人称道。《登高》、《秋兴八首》等诗艺术造诣精湛,诗风沉郁顿挫,雄浑的境界与精细的表现手法和谐统一,是典范之作。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中唐伟大诗人,有“诗魔”之称。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言事忤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早年热心济世,诗歌多讽刺现实之作。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以新乐府的形式、通俗浅易的诗风,反映民生疾苦,讽刺社会弊端,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诗人桴鼓响应,在当时形成一大流派,号为“新乐府诗派”。最有影响的是《秦中吟》、《新乐府》两组作品,后一组中的《卖炭翁》、《轻肥》尤为着名。白居易的诗歌除了新乐府等类之外,还有感伤诗、闲适诗。前者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代表了白居易艺术上的最高成就。此外,他还有《忆江南》、《花非花》等词,传诵颇广。

元稹(779-813)

字微之。河内(今河南洛阳附近)人。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他的悼亡诗《遣悲怀》很是知名。他所写的《会真诗》、传奇《莺莺传》,为《西厢记》的源头。

韩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