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9卷)
3047700000009

第9章 水妓

孙方友

陈州城西的柳湖中,有一座风光绮丽的园林,号称望雨台。这是一片水上建筑,正值湖的中心。湖很大,长满了芦苇和蒲草。夏末秋初之际,天绿地绿,站在台上望不到湖水。通往岸边去的只有几条水路,且曲里拐弯,如同几条扭动的水蛇。游客若去台上观光,必得乘船。芦苇蒲草盖湖季节,此地称为花季。几条水道上,游船花枝招展,摇桨的亦多是漂亮的女人。这种船长而窄,中间搭有木楼子,楼子里有垫板有铺被,而且只拉一位男客。人称此种船为“花船”。嫖客们先敲定价钱,然后上船,船行半路便拐弯,驰进了芦苇深处,一男一女也便被一片绿色吞没……

望雨台北,是苏子由的读书亭。亭也在水中,与高台隔水相望。当年苏子由去亭上读书,是否乘花船,已无从考究。站在台上向西遥望,是柳湖长堤,景色十分优美。芦苇收割完毕的季节,湖内琼瑶碎开,波光粼粼,鸥鹭上下,锦鳞戏水;长堤上杨柳依依,婀娜多姿,晴如碧烟隐现,雨似绿雾迷离。宋时陈州知府张咏有诗曰:“昨日凭高向西望,满川烟树雨。”所以,此台又称“望湖烟雨”,为陈州八景之一。每到“望湖烟雨”的时节,湖内芦蒲不是没出便是已经衰败,不然就露不出湖水来。那阵子,“花船”也便消失了。

张咏通诗文,博才学,七年间,花四年工夫修建了这座颇为宏丽的望雨亭。张咏大概做梦也未曾想到,这里会出现“花船”。当然,陈州人更以“花船”为耻,连县志上都不提及。

但陈州毕竟有过“花船”。

话说清末年间,城北关住着一户人家,姓展。丈夫早亡,只撇下母女二人。女儿叫小娟,长相如葱,聪明伶俐。由于家贫,只有以水上卖身为生。

由于水妓不少,前往游览望雨台的人有数,水妓们便自觉排队。这一天,好不容易挨到小娟,突听大街上一阵喧闹,喊声火枪声如浪似潮。就在这时候,只见一位身穿长衫的青年气喘吁吁跑到湖边,四下张望,见无路可逃,便急急跳上了小娟的“花船”,说:“快开船!”

小娟下意识地朝后一望,只见大路上一队清兵追过来,子弹呼啸着打进水里,吓得水妓们一片惊叫。小娟望了望那青年惨白的脸,心中已明白清兵在追他。不知为什么,那时候她就想救他,猛然一摇桨,小船便消失在了芦苇深处。

小娟累了一身大汗,终于把船划到了望雨台背后的一片浓芦中。远处的喊声仍在持续,但终归脱离了险境。小娟止了摇桨,对那青年说:“你走吧!从这里下水,待天黑再出芦湖!”

那青年望了望小娟,感激地说:“谢谢大姐救了我!”说着,掏出一把银钱,放在船舱里。

“风尘女子,不值得牵挂!”小娟拿起那把银钱,递给那青年说:“钱你拿上,留着路上用!”

那青年双目里涌出泪花儿,动情地说:“我被清兵追赶,不是犯人就是革命党,您冒死相救,我郭望日后必报!”说完,深情地望了小娟一眼,才恋恋不舍地向芦苇深处趟去……

小娟送走郭望,又悄悄把船划到望雨台前的水道上,不想船刚拢岸,清兵们就把她抓进了大牢。

在狱中,小娟受尽了酷刑,但始终未吐露有关郭望的半个字。

抓住小娟的时候,官兵头目料郭望还未逃出城湖,便派兵丁团团包围了西城湖。三天过后,使开始篦头发似的朝里缩小包围圈,终于在一片浓芦苇丛中抓到了筋疲力尽的郭望。严刑拷打郭望之后,决定把他和小娟一同处斩。

刑场上,小娟和郭望见了面。小娟惊讶地望着郭望:“你怎么……”

郭望看了看遍体鳞伤的救命恩人,颓丧地流出了泪水。

小娟挣脱刽子手走过去,用面颊为郭望蹭着泪水,悄声问:“你真是革命党?”

郭望点了点头。

小娟一见郭望默认,突然仰天大笑,说:“早知道我应该把你供出来!”

郭望惊诧地看着小娟,不解地问:“什么意思?”

小娟止了笑声,认真地说:“我是一个妓女,虽然以生命为代价救了你,可等你革命成功后,决不会收留我!这样多好,你眼下革命还未成功,也决不会嫌弃我!能和你死在一起然后结成鬼夫妻,真是我的造化!”

郭望无奈地长叹一声,目光异样地望着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小娟,再也没说什么。接着,两个人被砍下了头颅。官兵们把两人草草地埋在了一起。

国民革命胜利后,陈州县政府派人把郭望的尸骨扒出来,迁到了一片松柏丛中,然后又竖起了一块高大的石碑。

小娟的坟无形中变成了孤坟。小娟的母亲死后,再也没人给小娟添坟上纸钱。慢慢地,那坟便被踏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