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这样写作最高效
3048600000002

第2章 基础知识(1)

1.观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就怕作文,一拿起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同学作文虽然也能交上来,但是仔细一看,生搬硬套的多,甚至瞎编一些内容,空洞无物,脱离实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总的来说,就是缺少观察,没有真实感,因此无从下笔。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首先要学会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所以学会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那么如何观察呢?

1.观察事物要全面、多角度

就是要对事物的全部内涵作各个方面、各个角度的观察。如观察人物时,不仅要从人物的外貌、衣着、举止、动作、语言、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等各个方面去观察、体验,还要从不同阶段、时期、环境去观察,这样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的观察才能对人物有全面的了解。否则,单就一两个方面去进行观察,只能是表面的、肤浅的;观察事件,那就要观察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观察事件的各个阶段、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对“面”的全方位观察,才有对整体的认识、了解;观察景物,既要从景物的形、声、色、味及结构等各个方面去观察,也要从不同方位、角度(如平视、正视、俯视、仰视、近视、远视等)、顺序去观察,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景物。全面地、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是认识、了解事物的基础。

2.观察事物要细致、深入

在观察事物时,把事物的与“众”不同的本质特征抓住,作深层的本质的观察体验。观察“人”,就是要把握住人物内在的本质特征,即与别人不同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观察“事”,则要在把握住事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的基础上把握住整体的特征。观察“物”,就要抓住其各个构成部分的特点和总体的本质特征,细致、深入地观察,不是繁琐、不分主次地观察,而是要发现、把握与“众”不同的差异,抓住了与别的事物的不同点,就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观察要看本质,不能只看表象,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观察事物要思考、研究

全面、多角度的观察是为了全面了解事物,细致、深入地观察是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特性和深刻含义,而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就要反复思考,分析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原因,选择就要分析、比较,其目的就是挑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一般的看看、听听、记记,只能发现事物的表象,只有开动脑筋,经过分析、研究、综合、归纳,才能透过生活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性,发掘出生活现象的深刻含义。“比较”是最易区别事物间差异的一种手段。我们在观察生活时,要充分运用“比较”的手段。运用“比较”要开动脑筋,展开联想,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性。“比较”有“此”与“彼”的横比,有不同阶段、时期的纵比,或两者结合的纵横比,有同类事物的正比,有对立事物的反比等。从不同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分析归纳,把握事物的特性和含义,是探究事物真谛的一种常用手段。

春雨

刚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这场春雨,就像春姑娘派来的使者,在新年里,带着春天,来到了人间。

春雨落在了麦田里,绿油油的麦苗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它们揉开了惺松的睡眠,露出了绿色的小脑袋。麦苗在微风中,细雨中,尽情地舒展着自己矮小的身躯,享受着春姑娘送给自己的第一个礼物——春雨。

春雨落在了池塘里,池塘里的冰已经融化了,鱼儿在池塘里自由地翻转着自己的身体,它们纷纷游到水面上,跳跃着,享受着春雨的沐浴。池塘里面的青蛙,经过了一个冬天,从水里一跳一跳地蹦上岸来,让春雨淋在自己的身子上。它们一会儿从岸上跳进水里,一会儿又从水里跳到岸上。不时还高兴地叫着:“咕儿呱、咕儿呱”。春雨为池塘增添了不少的生机。

春雨落在了树林里。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树林里荡满了黄色的土,树木也光秃秃的。一场春雨过后,它好像一支染色剂。树林好像脱去冬天的寒衣,换上了春姑娘为它们制作的春装。春雨为树林增添了几分“绿色”。

春雨落在了草坪上。小草经过了一场春雨的洗礼后,由黄变绿。绿得新鲜,绿得可爱,显得生机勃勃。一旁的杨柳,也展开了千万条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随风飘荡。春雨为草地,为柳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啊!春雨,你是春姑娘派来的使者,为我们的大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春雨,你是春天的赞歌的前奏,为大地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春雨!我爱你!

本文作者对春雨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观察,并把在春雨笼罩下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地描写,这与作者的良好观察能力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写好作文必须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利用一定的时间让自己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实地观察,观察竹子、树木、花草。不妨利用周末时间到野外参观,进行野外写作,领略秀美的大自然风光。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激发了我们的写作兴趣,积累丰富的题材,写出真实内容,而且能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

请你利用业余时间去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题目自拟,写一篇300字的小短文。

2.优美的语言,扮靓文章

一词一句运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质量的高低。由此可见,优美的语言是写好文章不可或缺的环节。那么怎样能够快速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呢?

1.平时注意积累

读书看报,碰到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听广播看电视,甚至听别人说活,得到的美妙言语,都要记下来。平时碰到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认为生动美妙的,就积累下来。这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同时,生活中碰到的生字词,要查字典。经过积累,语言丰富了,写起作文来自然就左右逢源了。

2.精心锤炼词语

要想使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就要学会炼字。力求在同义词中捕捉最精确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同样是写“死”,鲁迅说祥林嫂“老了”,恩格斯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

古人是很讲究炼字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例子比比皆是,诸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描写风雪的一节:“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这句中的“卷”字和“那雪正下得紧”中的“紧”字可谓一字传神,令人叫绝。

3.巧用修辞手法

把生动的比喻,大气磅礴的排比,风趣幽默的仿词,语意含蓄曲折的双关等穿插全文,亮人耳目,怡人心扉;巧用修辞手法,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使文章意蕴深厚,精致典雅。

4.引用名言典故

引用名言典故,独创妙语佳句。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适当引用名言名句,或对名句进行创新重组,能够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5.反复推敲

唐朝诗人贾岛最初想出“僧推月下门”这句诗时,对于到底用“推”还是用“敲”字好,一时决定不了,就反复琢磨开了。一会儿做推门的姿势,一会儿模拟敲门的动作,完全忘了自己是骑着毛驴走在大街上。后来碰上大文豪韩愈,韩愈说:“‘敲’字佳矣”。于是贾岛就改“推”为“敲”。

6.灵活运用鲜活动人的词语

作文语言要出彩,首先要灵活地调动语言的表现力,运用鲜活动人词语能让读者心灵产生震颤飞扬的快乐;这些词语包括:①新生词语,如“微博”“山寨”“雷”“宅”“网虫”“黑客”等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词语;②尚有生命力的古代词语,如“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岂不怪哉”“何以见得”等以及一些常用成语典故;③鲜活的口头词语,如“机灵鬼”“摸爬滚打”“胡吃闷睡”等群众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富有鲜明生活色彩的词汇;④新引进的一些外来语,如“作秀”“派对”“点击”“拷贝”“伊妹儿”等。另外,还可以在文中多使用一些健康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7.用心调配句式

再次是用心调配句式,将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巧妙配合,营造文章的落差美、匀称美、音韵美,使文章绚丽生辉,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8.运用含蓄的语言

力求含蓄蕴藉,含蓄的语言耐人寻味,含英咀华,如嚼橄榄。

吊古清愁

春雨霏霏,如烟似雾。笼罩无法抹去的哀愁;这一场风雨一川烟草,是从唐宋弥漫而来的,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不曾散去。“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在这时节,总有抹不开的清愁。

我习惯于在这样的一个时节,手捧清茶,在窗边静读,文字总是可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与情感,那是意味悠远而绵长的,拂动我心。

而我却不经意间发现,“浅阅读”在这个物欲横流追逐虚华的时代,将人们的心灵牢牢束缚。所有的人都带着令我感到恐怖的失落,满足地歆享着简单有趣轻松实用的图书,固然我们的社会节奏快到令人窒息,可我们,还是在“浅阅读”中失去了太多。我溯着九幽泉而上,去找寻往昔文字的厚重与深沉。

我在九幽泉边,仿佛看到一轮月,是的,每当我沉浸在李白的诗赋中无法自拔,我便仰头凝望那一轮月。在一千年前,这月的另一边太白也许在对月独酌吧。纵使我没有傲人之才,我依旧可以读到李白那仙侠道隐之气下所浸没的狂野与傲骨,那是可以挟山起海蔑视群伦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坦荡;那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于是城市的月光下,先贤的智慧流淌在风中轻扬、浪漫,每个人都受到智慧的滋养。

而现在,人们用享乐的无知愚昧的灰狗,遮蔽了那一轮月。在毫无营养的“浅阅读”中,我们将传统抛弃,将文学与哲学封存,将生命的诗意扼杀。

在“浅阅读”肆虐的时代,我们还能否体味李清照那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含蓄蕴藉;我们是否还能被“细雨闲花皆寂寞”的淡愁所感动;我们是不是已经忘却了陈三聘那“忆得霜柑分我,应自有、浓香哄手”的感动;我们也许已经对鲁迅先生“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麻木冷漠!

“浅阅读”是实用的,然而只有实用,便冷冻了血液中文化的炽烈,冰封了精神里民族的自豪感,更遗忘了魂魄中人类的智慧。

于是我在九幽泉边叹息落泪。我痛苦,司马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也许会沦丧;我悲叹,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救国之情会淡漠;我落泪,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热忱会泯灭。

我们该唤起往日的对阅读的热情,像孔子“韦编三绝”那样,完全沉浸其中,我们会感到传统文化的温暖与归属感。

“绿水黏天净无浪,转东风,滟纹微涨。个中趣、莫遣人知,容我日日、扁舟独往。

平生书癖己无恙。解名缰、更逃羁网。春近也、梅柳频看,枝上玉蕊、金丝暗长。”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终可以归着乡愁的冲动,去寻找精神家园,不要将心灵田园丢弃。我们需要“深阅读”,去读千年万年的历史,去吟千山万水的雄壮,重新找回迷失的心灵。回到往昔,那古色古香的时代,在诗书中徜徉。

我将这吊古清愁,投入这九幽泉水,凭吊这遗失的文字。

这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本篇散文紧扣话题,思古叹今,追忆先贤,感叹现实,引发一腔清愁,寻找精神家园。调动引用、比喻、拟人、排比、示现、移用等多种修辞手法,运用联想、想像、情景交融等多种写作手法,铺展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在语言运用上别出心裁,诗词在口,情溢诗句。由此可见本文的作者文字功底的深厚,这也与他平时的积累分不开的。

闲暇的时间,给自己制定一个积累词句的计划,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背背唐诗宋词。

2.积累一些古典名句。

3.听听歌曲,把好的歌词记下来。

4.熟读文章精彩的片断,并把它记下来。

5.平时写一些小片断来练练笔,提高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

3.积累写作材料,让你写起来更轻松

在习作时有些同学总是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这里的“无话”“无事”“无情”即是缺乏习作素材。所谓习作素材,是指在生活实践或调查研究中搜集,积累起来的原始生活材料,它是未经加工改造的,是形成习作的基础。

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

因此,拥有材料是写好文章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必须在平时多积累一些材料,具体来说,积累写作材料有以下几个途径:

1.生活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过的事物勉强拉下来,那是必定失败的勾当……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习作素材的主要源泉。学习生活越充实,体会越深刻,写作的基础也越扎实。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使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建议同学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2.阅读积累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

3.背诵积累

不少名篇佳作、名言警句,以及成语、歇后语等,在阅读欣赏之后,还必须反复吟诵,达到熟练背诵,到写作时,就能整句整段地引用、模仿或迁移,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这属于强记积累。中学时代是记忆力最佳时期,且能在理解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

4.视听积累

现代社会信息发达。我们除了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获取资料外,还可以从网络中搜取大量材料作为素材积累。不过,网络上的东西要进行筛选,不能拿过来就用。

名家谈资料积累

古今中外,无论是从事文学创作,还是文章写作,资料(素材、材料)的收集与积累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哪怕是驰名中外的巨匠们也不例外。我们从以下几个故事就可以看得出来。

高玉宝利用瓦片和废纸记录自己一生的故事。着名作家高玉宝连小学都没有上过一天,但他对读书学习尤其是文学创作却情有独钟。参加革命后,他利用一切机会读书识字,甚至练习写作。为了记录有用的资料,他在战争的间隙,常就着瓦片和废纸等进行记写,记录着自己一生的曲折故事。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凭借着他的刻苦、努力和长期的素材积累和准备,他仅用1年零5个月的时间,就写出了20多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