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杰出青少年一生的行动计划
305200000020

第20章 构建美丽的人生—养成良好习惯 (4)

人们问富兰克林:“你怎么能做那么多的事呢?”“您看看我的时间表就知道了。”他的作息时间表是什么样子呢?

5点起床,规划一天事务,并自问:“我这一天要做些什么事?”

上午8点至11点,下午2点至5点,工作。

中午12点至1点,阅读,吃午饭。

晚6点至9点,用晚饭、谈话、娱乐、考查一天的工作,并自问:“我今天做了什么事?”

此外,由于种种原因,杰出人士也可能会被迫拖延自己想要做的工作,对于这种导致拖延的外在阻力,他们也有一套对付的方法。

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有一回,他为了创作一部新作品,便紧张地投入到工作中。可是,外面不断有人来邀他去赴宴,出于礼节,他不得不去,为此浪费了好多时间。最后,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又把胡子剪掉,再把剪子扔到窗外。这样,他就不好出去会客,而不得不留在家里。于是他专心致志地埋头创作,把又一部巨著奉献给人们。

惰性是人的一种劣根性,为了做成某件事,必须与它抗争,超越这种劣根性的钳制。但是这种抗衡和超越不容易心甘情愿,一开始总要由一些外力来强制,进而才能逐渐内化为恒定的精神和行为习惯。如果想战胜它,勤奋是唯一的方法。对于人来说,勤奋不仅是创造财富的根本手段,而且是防止被舒适软化、涣散精神活力的“防护堤”。

青少年如何克服拖延、摆脱惰性呢?美国著名组织管理专家、效率大师斯蒂妮·卡尔帕女士,曾提出18种有效的方法。青少年朋友不妨一试:

1承认拖延。

2接受挑战。

3列出所有的借口、拖延的后果。

4纠正自己,避免去说“等到……”“暂时”这类的话。

5把制定期限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6分而治之、积少成多,逐步完成。

7把一些工作分派给他人去做或干脆删除。

8保持整洁有序。

9不要过分准备。

10要果断坚决。

11定出优先顺序以利于制定计划。

12留意自己的精力周期,将冗长乏味的工作安排在你精力水平处于巅峰的时间段里去完成。

13把你的计划和做法告诉别人,尽力完成承诺。

14果断迈出第一步。

15一次只处理一个问题。

16不要三心二意。

17每完成一样工作或方案,就奖赏一下自己。

18不能做完的事不要开始,开始了就一定要做完。

做事追求完美,但不苛求

完美主义等于瘫痪。

——丘吉尔

有句广告词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不甘平庸的青少年,应该不断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力求做到最好,至少是自己能力的极限。能够做得更好的事情绝不迁就自己的惰性;明明知道可以做得更好,绝不抱着“差不多就行了”的思想得过且过。

追求完美,是人类自身在渐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特点,或者说一种天性。人类正是在这种追求中,不断完善着自己,使得自身脱去了以树叶遮羞的衣服,变得越来越漂亮,成为这个世界万物之精灵。如果人只满足于现状,而失去了这种追求,那么大概现在还只能在森林中爬行。

十九世纪末,英国有一位唯美派作家王尔德。他对于文学创作非常投入,写作时一丝不苟、不遗余力,改稿不厌其烦。有一天,当王尔德显得有些劳累在餐馆用晚餐时,他的好友问:“你今天一定很忙吧?看你一副累垮了的模样。”

王尔德回答:“是啊!今天真是累人,我整个上午都在校对一首诗稿。”朋友说:“只是这样啊!结果呢?”王尔德说:“结果删掉了一个逗点,真的好累!”朋友吃惊地说:“就只有这样?”王尔德很认真地说:“是这样没错啊!可是……”朋友好奇地追问:“可是什么?”王尔德说:“可是到了下午,我又把那个删掉的逗点加了回去。”

由于王尔德追求更高的完美,因此,他的不少作品成为世界名著,到现在还广为流传。

然而,在生活中,一味追求纯粹的完美是不现实的。

有一个男人,他一辈子独身,因为他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当他70岁的时候,有人问他:“你一直在到处旅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你始终在寻找,难道你没能找到完美的女人?甚至连一个也没找到?”

那老人变得非常悲伤,他说:“是的,有一次我碰到了一个完美的女人。”

那个发问者说:“那么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你们不结婚呢?”

他变得非常非常伤心,他说:“怎么办呢?她正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可见,我们不能一生苛求完美。哲人说:“完美本是毒。”

古人常告诫我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可求全责备”,“不必吹毛求疵”,“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等等,这一条条的名言隽语,说的都是不可苛求完美的意思。

生活中,有时我们越要求“完美”,失误越多,常常因此而失去机遇,导致失败。比如我们经常有几年举办一次的高中同学或者大学同学聚会,如果要求计划中的全班同学在某一时刻全到场,常常会“不齐不聚”,拖延又拖延,最后致使聚会“泡汤”,但如果把“求全”降一格,改为“求多”,即超过半数就聚,则肯定能办成。毕竟,个人的发展空间不一样,有的远在天南,有的跑到海北,哪能在同一时间每个人都来呢?

某天,一位教授在课上要求学生们写出追求完美的好处和弊端。一名学生只举出一个好处:“这样做有时会得到优秀成绩。”

接着她列出6个弊端:“第一,它令我神经非常紧张,以致有时连普通成绩也拿不到。第二,我往往不愿冒险犯错,而那些错误却是创作过程中所必然会发生的。第三,我不敢尝试新的东西。第四,我对自己诸多苛求,令生活失去了乐趣。第五,由于总是发现有些东西未臻完美,因此我根本不能松弛下来。第六,我变得不能容忍别人,结果别人认为我是个吹毛求疵者。”

根据这个利弊分析,她终于认为若放弃追求完美,生活可能会更有意义和更有成就。

青少年朋友,事事追求完美是一件痛苦的事,它就像是毒害你心灵的药饵。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完美的,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也不会是,因为它本来就是以“缺陷”的样式呈现给我们的。人如果事事追求完美,那无疑是自讨苦吃。

青少年追求完美的初衷总是最美好的,但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味追下去;一心只想十全十美,最终往往是两手空空。直到有一天你才会明白:为了寻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而失去了许多的森林,是多么的得不偿失。世间许多悲剧,正是因为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虚无缥缈的完美,而忘却了任何一种正常的选择都可以走向完美。完美不是一种既定的现象,而是一种日臻完善的执著追求过程。

用日记记录心情

我把一个作家不为发表而从事的写作称为私人写作。我甚至相信,一切真正的写作都是从写日记开始的,每一个好作家都有一个相当长久的纯粹私人写作的前史。

——周国平

青少年朋友,你热爱写日记吗?

日记,一个无声的朋友,却忠实地包容我们一切的烦恼、忧愁、悲伤、愤怒,也分享着我们的羞涩、欢乐、甜美、秘密……它是青少年毫无保留地袒露内心的花园,倾诉、宣泄之中,我们可以渐渐地清醒头脑、增强信心,并找回自我。

一方面,它记录我们的成长轨迹,书写我们的灿烂年华;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积累有价值的素材。

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主张“从小学高年级起,就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他认为,写日记可以培养“实事求是说老实话”的文风,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列宁称赞他的小说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给予很高的评价。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坚持写日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从19岁到82岁逝世,除中间间断了一段以外,托尔斯泰写了51年的日记。每天深夜,临睡前,他总是以写日记结束一天的生活。日记,是托尔斯泰积累素材、训练语言的有效工具。他早年的小说《昨天的事》,就完全是从日记里构思出来的。

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思想家胡适一生坚持写日记,先后有50多年。

日记中有他的读书治学、朋友交往,有他对社会时事的观察和分析,有他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记录,有诗文和往来书信,等等。而且,还附有重要剪报或相关文件;在需要印证和留念的地方,还配有精美的插图插页,这些都使日记丰富多彩。

日记不仅忠实地记录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还涉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从中了解胡适其人,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风云变幻、文坛佳话、政界机要,以及高层的某些趣闻轶事;同时,在做人、交友、求知、立业诸方面都有具体而生动的记载。

鲁迅说:“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写的是信札往来,银钱收付,无所谓面目,更无所谓真假……例如,二月二日,得A信,B来。三月三日,雨,收C报薪水X元,复D信。”

他一生坚持写日记,直到逝世前3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在日记中,有些只不过是一些阴晴圆缺、油盐酱醋、迎来送往的琐屑小事,读来却让人心生亲切踏实之感。**同志也写下了大量的日记,《**日记选》中就留下了自己成长的足迹。像他们一样,很多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都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这对他们的成功很有帮助。

那么,青少年朋友怎样写好日记呢?

1形式要活泼,方法不拘一格。

2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剪裁,既要写得简洁,又要写得具体形象,写出新意来。千万不能把日记写成一本流水账。写日记,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真情实感来。

3要及时捕捉住生活中的触点,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们记录下来。

4要想使自己的日记有内容写,一定要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5持之以恒。写日记,难就难在坚持。鲁迅、巴金等大文学家就坚持写了几十年的日记。陈毅同志外出视察或出国访问,在百忙之中,还坚持每天记日记。科学家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写物候日记,竟写了四、五十本。逝世前一天还用发抖的手,写下当天的气温、风向。青少年应向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