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国学,用国学
3053400000004

第4章 国学文化与道德修养(3)

目前,我们道德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脱离很大,难以做到寓情于理,以情动人,往往只是用干巴巴的教条或生硬的说教进行灌输,以至于许多人不注意修身养性,不知道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导致最后开始堕落成恶人、坏人、罪人。

而在儒家看来,真正的学问就是学做人。而做人的基本方法则是忠恕而行,由近及远,推己及人,也就是从最亲近的人开始,培养起孝心、爱心,然后再向周围进行扩展,逐渐把这种爱心扩大到对长辈、小辈、上级、下属以及朋友、同事等等,最后达到“泛爱众”,即对全社会民众的“博”爱,甚至“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境界。儒家的做人思想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对于我们做一个高尚的人、完善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2)儒家的做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在如今的历史条件下,什么人可以称其为好人呢?当然是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按照儒家的做人理念,做一个好人,就是要做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是要积极汲取儒家所大力倡导的理想人格,努力做到宽以待人、爱人为人、成人之美、仁民爱物等等。

儒家把“智”、“德”视为人之所以称为人的原因,这也就是要求我们应该注意开发人的理智和道德,塑造德才兼备的人才。儒学重智、尚志、崇美的人学主张,及其所彰显的“成人之道”,对于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格,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有重要意义。

我们今天之所以要继承和弘扬儒家的做人思想,并不是要盲目的去复古,而是要把儒家的做人思想与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儒家的人生哲学进行创造性转化,以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丰富个人的人生智慧,提高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能力,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从而为个人、社会、国家、民族的发展给予巨大的帮助。

【国学小讲堂,人生大智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好几次:为别人做事尽心尽力了没有?与朋友是否在真诚的交往?先生教导的东西是否用心领会?”

曾子的这三句话完全可以作为行政工作者每天检讨自己言行的标准。

【品故事,明心志】

以德服人,树立威信

三国的刘备善于以德服人,用感情来投资,笼络人心,使自己的团队牢而不破。先是通过“桃园三结义”使关羽、张飞二人死心塌地。

在建安五年,曹操攻打袁绍,擒获了关羽。曹操对关羽是仰慕已久,以礼相待,加倍关怀,封为了偏将军,赏赐赤兔马,而关羽却“身在曹营,心在汉”,从来没有想过要背叛刘备,最后弃曹而走。

后来的“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又使得诸葛亮尽心尽力帮助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赵云曾多次杀入曹军救出刘阿斗......可见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正树立威信。

五、时代文明需要传统美德的陪伴

我们知道,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全球性的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而道德建设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处于空前发展的现代化的新社会、新时代,必须立足于我国现代化的实际,立足于批判继承、改造和弘扬一切优良伦理道德遗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形成的过程中,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等社会风气已形成我国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意识。但是,在当前社会中,确实有一些领导干部,完全背离了共产党员的宗旨和行为准则,他们自私自利、见利忘义,不负责任、脱离群众。工作上,欺上瞒下,巧言令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生活上互相攀比,奢华成风,可是在工作上,却不求上进,甚至出现道德沦丧的行为,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引起了社会上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

为了实现国家发展战略所确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的建设中所提出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必须进行深入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十分艰巨而又迫切的历史任务。

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基本观点,不仅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

中华民族向来就是以悠久和良好的道德文明着称于世,内涵丰富的儒家文化辅佐了漫长的中国道德文化和社会发展,不仅如此,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几度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伟大理念,更是滋润国家发展的文化沃土。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明,历史的经验教训也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更离不开经历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文明积淀。我们现在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规律性既不允许资本主义野蛮而又充满血腥的剥削方式的重演,又要摒弃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腐朽和消极的东西。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民族、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历史赋予了我们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塑道德文明的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也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的进步是一致的。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意识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人们的思想一时可能还适应不了,而且市场经济会诱发出一些不良的影响,甚至社会道德出现倒退和沦丧,这也恰恰证明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新的道德规范是一件既重要又紧迫的事情。

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道德传统和几千年来形成的良好民族风尚,不仅如此,它还是一个追求文明,讲究道德的民族。不可否认,传统道德价值观可以说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国情,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传统道德和文化早就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之中。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传统道德价值观中,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特别是经过了十年“文革”的冲击与“批判”,传统道德文化在一些年轻干部的头脑中几乎丧失殆尽,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大力弘扬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优秀传统和道德价值观,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培养广大干部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调整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提高和加强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群体的社会责任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

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广大干部进行深刻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并把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教育作为推进领导干部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将“八荣八耻”教育落实到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第一,要努力培养广大干部为祖国、为社会、为民族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开始,就十分强调“以公灭私”、“国而忘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后来范仲淹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反映了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不计个人得失、为国为民而献身的美德与情操。

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要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积极地发展和完善儒家所倡导的“厚德载物”的人际和谐思想。

我们客观地分析会发现,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特别是十年“文革”期间,儒家的“仁爱”思想曾一度遭受厄运,受到过严厉的批判和抨击,从而被根本否认,这其中有很多认识上的片面和误解,以致很长一段时间一些理论教科书中没有关于“仁”的论述。其实,关于“仁爱”的原则一直是中国传统道德中重要的范畴和主导思想。

从孔子开始,就提倡“仁”,并把“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观的核心。他把“仁”看作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思想。孔子所奠定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的道德原则,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对于协调社会人际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追求崇高精神境界的美德传统是当代领导干部需要培养和塑造的重要情感。

在儒家思想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倡导人们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以及为国家和正义要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它表现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立生,生可舍”的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

其实,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正是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阶级的英雄人物表现出来的。

第四,结合市场经济,注重当代干部“修身”传统教育,追求完善而健康的人格。

如果道德教育脱离了民族的传统美德,单纯强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格培养,就会使理论变成空洞乏味的说教,进而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思想在今天仍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在现实社会中,它仍表现出巨大的价值并发挥出积极作用,它的“合理内核”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展。

儒家思想家认为,修身是做人的根本。大家都熟悉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名言。这种为争取事业成功而要经受磨难与痛苦的精神和心理素质正是一个人成才所需要的。儒家提出的“慎独”,后又由***作为共产党员自律的原则,这些在今天仍然要提倡和发扬。洁身自好,“勿自欺”是当代每个人应具有的良好品行,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健康人格所必须的。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在思想意识和价值选择方向所面临的很多问题中,最值得人们注意和忧虑的就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和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以有利于抵制一切没落腐朽思想对人们的腐蚀和毒害,这有利于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因此,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干部道德品质培养,是时代提出的要求,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要求。

【国学小讲堂,人生大智慧】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千乘之国:要严肃认真的处理国家事务,讲究信用;要懂得节约,爱护百姓;征集百姓从事劳役,不能耽误了农事。”

在行政决策过程中,行政者要深谋远虑,反复思考,要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深入分析事情的利害关系,分析事情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分析决策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执行方法。

【品故事,明心志】

求贤若渴

公元628年秋天,有人见到喜鹊巢建在了宫殿前的一棵大槐树上,喜鹊巢的形状像是两巢相连,中间细,两头粗,好似腰鼓,于是大家都说这是祥瑞的兆头。而李世民则说:“我常笑隋炀帝喜欢预示祥瑞的东西,而我则喜欢求贤,这才是我真正值得庆贺的。”于是李世民叫人毁掉了喜鹊巢。可见李世民根本不把什么形象看作是祥瑞,而是把能够得到贤人看成是天下的大幸。

六、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应重视“孝”德教育

干部思想道德教育为什么重视“孝”德教育?“孝”德教育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看完以下三大方面的分析就能找到答案。

第一,建设和谐社会呼唤“孝”德的回归

1.和谐社会是孝文化繁荣和家庭关系和谐的社会。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如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礼记·礼运》中所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些思想同“孝”的涵义是完全一致的,这些也都是孝文化所要倡导的境界。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势必会依赖于每个家庭的和睦,和睦的家庭也必然是“孝”德盛行的家庭。

19世纪末,一位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通过自己二十年、独特视角的观察写了一本叫《中国人的德行》的书,在这本书中他这样写到:“在外国人看来,如果讨论中国人的德行特点,而不提及中国人的‘孝心’是绝对不行的,孝行当先即是中国人的德行特点之一。”孝在中国社会具有文化之源、社会之基的重要地位。孝文化同和谐社会不仅在内容上有一致性,而且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2.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孝”德教育提供了社会土壤。

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胡锦涛同志在谈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重点做好的几方面工作时,专门提到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并且说:“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2001年9月通过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提出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孝”德正是以善良、孝敬、明礼、诚信为主旨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二,当今社会“孝”德教育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缺少“孝”德教育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