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掌控生命中的25个关键问题
305900000033

第33章 教育—教育为本,奠定人生 (1)

知识决定命运,教育改变人生,社会是一所伟大的学校,生活处处是课堂,自我教育永远没有终点,不是简单的背诵和考试,不是只有教室才是接受教育的地方,终生教育老师有很多,读懂教育的真谛,才能理解学习的意义。

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资

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对于新买的玩具不懂得爱惜,到处乱抛,新鲜劲一过,又吵着买新玩具;不懂得尊敬长辈,没大没小,好东西抢着自己先享受,等等。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孩子的这些行为习惯是怎么形成的?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有没有责任?成人在生活中有没有奢侈浪费的行为?父母对老人是否尊敬,是否尽了孝道?我们敢当着孩子的面说我们的言行是问心无愧的吗?

所以,不要只知道批评责骂孩子,孩子的毛病要学会从父母自己身上找。要敢于自责,敢于认错,这不仅不会有损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反而会对孩子心灵造成极大的冲击,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下面这则故事也许会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启发:

在吉姆16岁那年的一个早上,父亲告诉吉姆可以开着车载他到18英里之外的一个地方,那时吉姆刚学会开车,就非常踊跃地答应了。

吉姆开车把父亲送到目的地,说好下午4点再来接他,然后就去看电影了。等最后一部电影结束的时候,已是下午6点,迟到了整整两个小时!

当吉姆把车开到预先约定的地点时,父亲正坐在一个角落里耐心地等待着。他想,父亲如果知道自己一直在看电影的话会非常生气。吉姆首先向父亲道歉,然后告诉他本想早点过来的,可车出了一些毛病,需要修理,工人们花了太长的时间。父亲看了他一眼,那是吉姆永远不会忘记的眼神。

“对于你认为必须对我撒谎这一点,我感到非常失望。”

“唤,你说的是什么呀?我所说的全都是实话。”

父亲又一次看了他一眼,“当你没有按时出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维修站问是否出了问题,他们告诉我你一直没有去过。所以,我知道车根本没有任何毛病。”一种负罪感顿时袭遍了吉姆的全身,他无奈地承认了看电影的事实,以及迟到的真正原因。父亲专心地听着,悲伤掠过他的脸庞。

“我很生气,不是对你,是对我自己。你看,我已经认识到,作为一个父亲我其实是很失败的,因为你仍然感觉你必须对我说谎,我养了一个甚至不能跟他的父亲说真话的儿子。我现在要回家去,并对我这些年做错的一些事情进行反省。”

吉姆的道歉以及他后来所有的语言都是徒劳的,他不得不看着父亲走在车外。父亲开始沿着尘土弥漫的道路行走,吉姆迅速跳到车上并紧紧地跟着他,希望父亲可以发发善心停下来。吉姆一路上都在祈祷,告诉父亲他是多么难过和抱歉,但是父亲根本不理睬,继续沉默着,脸上写满了痛苦。

整整18英里的行程,他一直跟着父亲,时速大约为每小时5英里。

看着父亲遭受肉体和情感上的双重折磨,是吉姆所面对过的最令人难过和痛苦的经历。然而,它同样是生命中最成功的一课,他再也没有对别人说过谎。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父母的痕迹。所以,当孩子犯错时,不要只知遭批评责骂孩子,孩子的毛病父母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

人生关键点拨

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资,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不要为了事业,为了金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禁不起等待,教育便是其中之一。

真正意义的教育是什么

一个雨天的早晨,一家快餐店,几张桌子上都是没有收拾的狼藉纸杯、盒子和法式炸土豆条。

一位年轻妇女与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走进来,他们坐下点菜时又进来一个人,背微驼,穿着一件破烂的上衣。他缓慢地走向一张狼藉的桌子,慢慢地检查每个盒子,寻找残羹剩饭。当他拿起一块法式炸土豆条放到嘴边时,男孩对母亲窃窃私语道:“妈,那人吃别人的东西!”

“他饿了,又没有钱。”母亲低声回答。

“我们能给他买一个汉堡包吗?”

“我想他只吃别人不要的东西。”

当女服务员递给母子两袋外卖食品时,男孩突然从他的袋里拿出一只汉堡包,咬了一小口,然后跑到那人坐的地方,把它放在他面前的桌上。

这个乞丐很惊讶,感激地看着男孩转身、消失。

一个汉堡包并不值多少钱,但孩子咬了一口,然后递给了乞丐,这个汉堡包就是无价的了。它的无价之处,是因为那里面藏了一颗爱心,一颗善的种子。小男孩的行动给很多人带来了快乐,给旁观的人,给他的母亲,给乞丐,还有他自己。我们不难想像,长大后的那个男孩一定会活得有价值,因为他的善良。

学会保护孩子表现出来的一点点善行,激发他们的爱心,终有一天孩子们长大成人,会具有令人欣赏的爱心和善意,彻底与冷漠无缘。

还有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3岁了,每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蚂蚁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马路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当地人被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相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了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睛湿润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转眼间,孩子上小学了。一个秋晨,有人打电话通知母亲,说儿子在值日时没有把窗户关严,风把两块玻璃刮破了。母亲马上意识到这事在这个管理甚严的学校里意味着什么。

中午,母亲找来昨天值日的儿子。儿子怯怯地说:昨晚放学时,教室里有两只蝴蝶,赶来赶去,总有一只飞不出教室。我只好开着一扇窗户,好让外面的飞进来,或者里面的飞出去,让它们结伴去玩,想不到会被大风刮破了玻璃……

儿子几乎落泪地嗫嚅着说愿意赔这两块玻璃。妈妈一直无语,待他说完后,摸了摸他的头发说:没事了,去玩吧。

后来母亲去了财务室:“这两块玻璃的钱,我现在就掏……”

也许这个孩子就是你、我、他,也许这位母亲就是你、我、他的母亲。这个极聪明极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成长中发现那一点点善念和爱心,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辰,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世界。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人生关键点拨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大费脑筋,其实教育有时并不复杂,让孩子会做事,学会做人,以真诚的心面对这个世界。

从教育的反光镜中看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了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而教育则决定着你的态度。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中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大苹果!”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同时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都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和代价!

你也可以通过分苹果这样的小事,给孩子灌输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让孩子在成长的每个脚步凭着自己的努力去证明自己。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让孩子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赢得人生的成功,从小就应该学会凡事做到最好。

一位是赫赫白宫的著名人士,一个是冷冷囹圄的在押囚徒,两人不同的人生轨迹都与一个苹果的教育有关。

囚徒产生思想误区的责任并不在于其母亲“遇事先替别人着想,要有忍让精神”的美德而在于教育的结果不能单纯地从一个人的言语上来判断,更应看重其实际行动。那位成功人士的母亲让孩子们明白“要得到最好的,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争到第一”,实际上就是告诉孩子们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付出越多,收获越丰。这不单是语言上的说教,让其在劳动中体会付出的辛劳和回报的喜悦。孩子用行动实践着母亲的教诲,也在行动中真正懂得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中国古代把教育称为“教化”,《汉书》中说“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把一切有价值的思想化为自身的动力和原则,一定能够造就身心健康的人生。

人生关键点拨

教育一个人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但唯有将高尚的思想情操真正化为行为的动力才是教育成功的归宿,才能真正地让思想“无邪”。从教育的反光镜中看人生,你会发现,什么样的教育造就什么样的人。

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什么

受教育程度有时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知识或者品质,但却又无法作为评定任何方面的唯一标准。

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学历不等于能力。常提到这句话的人的潜台词是:学历不等于能力,实际是高学历的人能力不怎么样,而低学历的人,反而能力突出。然后,给你举出几个著名的例子,或者是他身边的谁谁,来证明他们的话的正确性。

的确,学历不等于能力,但是,学历至少可以代表某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我们学到的书本上的东西,有很多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有时从书本上学,显然能够更快地掌握要领。但像学游泳的这样的东西,实践更重要,不过对于大部分的知识,还是从书本上来得快。从能力的角度来讲,实践也是学习能力的升华。

所以,受教育程度能够代表学历,但无法决定能力,人们不要用学历来给自己设限。

有一个男生,上了吉林省某县城的大专,学计算机。那是该省录取顺序排在最后的学校。大三上半学期,在父母朋友帮助下他去一个大城市科研机构实习,碍于面子,该机构接受了他,开始时他干坐着,后来领导看他有点可怜,就扔给他一个东西,说:三个月内完成就行了,到时给你个实习鉴定。

以后的三个月里。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单位,当他把任务完成情况汇报给领导时,领导吓了一大跳。

领导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又给他几个任务,并且规定的时间很紧迫,而他居然都提前出色地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