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事成就大事
306200000030

第30章 聚焦小事,升华人生 (1)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谚语

聚焦小事,升华你的人生

每一天都是一个阶梯,都是新的一步——向着既定的目标。

人的一生是由许许多多的偶然的和必然的事件组合而成,有时一次偶然的事件会使某个人变成了大人物,有时一次偶然的事情会使某个人变成了小人物。

在常人看来,大人物总是和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小人物总是和小事件联系在一起。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做成一件大事,但是,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会和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发生关系。因此说,小事情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内容,聚焦小事,必能升华你的人生。

大事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小事情却每天都在发生。顺利、妥帖而又快乐地去处理一件小事是容易的,但每天都能顺利、妥帖而又快乐地去处理每件小事却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一辈子都无怨无悔地,谨慎小心地,愉悦欢快地去处理一件又一件小事,那大概要比做一件大事还要难。

大事能检验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和品格,小事也能。如果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漂亮、舒心,那你也能得到极大的快乐和对自我的肯定。古人说得好,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不做也是不能成功的,那些常常游手好闲的人,他的成就肯定不会超过常人多远。古人还说,忽视小事,专做大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不如做小事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小事来得频繁,办事所花的日子也多,积累起来数量也就大;而大事来得稀少,积累起来数量也就自然小了。

积累,一件又一件小事地去积累,直到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比如**,他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珍惜每一件小事,把每件小事都当作一个新的出发点,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待,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谁又能怀疑他的伟大呢——伟大的,其实也是平凡的。

每一年积累,不如每季度积累;每季度积累,不如每个月积累;每个月积累,不如每一天积累。

一天不是一周,一周不是一月,一月不是一年。一周需要七天才能构成,一月需要四周才能构成,一年需要五十二周才能构成。一件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几件事情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从搬运工到哲学家,从奴隶到将军,从凡人到伟人,都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长期的追求、长期的积累、长期的磨炼才能够达到。

也许一个穷人,会因为某种机遇而一夜之间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但一个搬运工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凡人成为一个伟人举世闻名,绝不是某个机遇的缘故。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行动,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不断地积小步,才有跨大步的力量。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子;播什么花籽,开什么花儿。人积累耕耘的经验就成为农夫,积累砍削的经验就成为工匠,积累贩卖货物的本领就成为商人。这种积累,既是痛苦的,又是快乐的。

美国社会工作者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沙利说过,人们往往不了解,即便是要取得微不足道的成功,也必须迈过许许多多蹒跚艰难的脚步。

你希望一口吃个胖子,希望夺取成功就像迈一下脚步那样简单,你或许常常这样幻想:“我真希望自己是个完美无缺的人。假如我有好的天资,是个大智者的话,我就会干什么事情都永远不会失手,我会马上把吸烟、赌博的恶习戒除掉。”

这是幼稚的懒汉成功逻辑。你以为成功者都是有遗传得来的天赋,有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的诀窍。按这种逻辑,成功者每做一件事情都是轻松愉快的,易如反掌的。懒汉们认为,成功者都是无师自通的天才,学了第一课,就能够一下子成为专家。你这种“马上如愿”的思想,是导致失败的大敌。

毫无疑问,那种希望“马上如愿”的人还是存在的,像婴儿。婴儿都是要求父母即刻满足他们的意愿的。他们一想撒尿,不管是在大人怀里还是睡在床上,即刻就把衣服尿湿、被子尿湿。对婴儿的这种行为,父母无可指责,并不会对婴儿提出从发育来说不现实的要求。不幸的是,如果你一生当中总保持着这种马上如愿的要求,那么,你要走向成功是不可能的。

举个例子。你是一个抱着“马上如愿”思想做事的人,你决定当一个画家,你期望自己一下子就能画出像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那样的杰作,期望自己一夜成名。但你不知道自己是该先画蒙娜丽莎的秀发还是先画蒙娜丽莎的额头,你便会认为绘画很艰难,情绪陡变,顿时扔掉画笔,长叹创作之难。因为你相信的是:如果一个人有出息,有才干,想要做什么事,都能一下子如愿以偿,用不着像达·芬奇那样天天画鸡蛋苦苦地做单调乏味的努力,用不着一点点地积累经验,用不着总费很多时间去锻炼基本功。这种想法,终将会把你抛人失败的谷底,不堪回首。

上天就是这样捉弄人,你越希望即刻如愿的,越难以即刻如愿。成功,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成功,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缓慢的学习过程。攀登珠穆朗玛峰,需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没有一下子就能跃上山顶取得成功的。

紧紧地盯着眼前的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终将登上成功之巅。

甘做凡人小事

无论多少平凡的小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

假如你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那么绝不会空空洞洞地度过一生。

我们都是平凡人,只要我们抱着一颗平常心,踏实肯干,有水滴石穿的耐力,我们获得成功的机会,肯定不比那些资赋优异的人少到哪里去。

美国已逝的总统罗斯福曾说过:

成功的平凡人并非天才,他资质子平,但却能把平平的资质,发展成为超乎平常的事业。

有一位老教授说起过他的经历:

“在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觉有许多在校时资质平凡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没有特殊的天分,有的只是安分守己的诚实性格。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不爱出风头,默默地奉献。他们平凡无奇,毕业分手后,老师同学都不太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但毕业后几年十几年中,他们却带着成功的事业回来看老师,而那些原本看来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却一事无成。这是怎么回事?

“我常与同事一起琢磨,认为成功与在校成绩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和踏实的性格密切相关。平凡的人比较务实,比较能自律,所以许多机会落在这种人身上。平凡的人如果加上勤能补拙的特质,成功之门必定会向他大方地敞开。”

一个人如果有了脚踏实地的习惯,具有不断学习的自我努力性,并积极为一技之长下功夫,那么成功就会变得容易起来。一个肯不断扩充自己能力的人,总有一颗热忱的心,他们甘做凡人小事,肯干肯学,多方面向人求教,他们出头较晚,却在各种不同职位上增长了见识,扩充了能力,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总是被公司当作替补队员,哪儿缺人手就被调到哪儿,自己的能力无法正常发挥。这位先生沮丧地向他的同学,现在已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诉苦道:“这样值得继续干下去吗?我觉得自己的专长无法发挥出来。”昔日同学很认真地告诉他,你经常被调到不同岗位磨炼,是辛苦的,但只要你努力肯学,应该也能胜任,否则你的公司不会做这样的调度。现在,你在工作中的表现第一是努力,第二是努力,第三还是努力,那么过不了多久,公司员工之中磨炼最多的是你,能为公司贡献才智的也是你,你应该有这种认识。最后,同学又口授他一条成功秘诀:肯干就是成功,患得患失,拈轻怕重,就会失去成长的机会。受苦是成功与快乐的必经历程。这位先生干下去了,他干得很起劲,一年后,他终于成为公司中最耀眼的新星。

肯干肯学的人,必然博学多闻。这样的人机会总是会去敲他

的门。即使是一位资质平平的人,也能鲤鱼跃上龙门。

肯干还要能干;能吃苦还要会吃苦;要热爱工作,还要享受工作。肯干、能吃苦和热爱工作已是五六十年代的观念;而能干、会吃苦和享受工作则是新经济赋予我们的理念。

人才是磨炼出来的,人的生命具有无限的韧性和耐力,只要你始终如一地脚踏实地做下去,无论在怎样的处境,无论大事或小事,都不放松自我,不自暴自弃,你便可以创造出令自己和他人都震惊的成就。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凡成就一份功业,都需要付出坚强的心力和耐性,你想坐收渔利,那只能是白日做梦。你想凭侥幸靠运气夺取丰硕的果实,运气永远不会光顾你。

也许你勤奋地工作,到头来却家徒四壁,一事无成。但是,你如果不去勤奋工作,你就肯定不会有香车豪宅,不会有成就。所以,如果你想成功,你就要去做,马上做,即使是小事。

成功的人永远比一般人做得更多,当一般人放弃的时候,他们总是在寻找如何自我改进的方法,他们总是希望更有活力,产生更大的行动力。

你每天吃过量的饭,睡过头的觉,不做运动,不学习,不成长,每天在抱怨一些负面的事情,这又哪儿来的行动力?记住成功永远不在于你知道了多少,而在于你采取了什么行动去做。

所有的知识必须化为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有力量。

你是个凡人,你的生命不是无限的,你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一切去听从别人的想法,由他人操纵你的一生,否则,到一定的时候,你就会悔恨自己,也会埋怨他人。与其如此,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学会由你去计划自己的生活。惟有如此,你才有可能加入成功者的行列。

适当降低自己的目标

一步一步走,才能走出一条路。

维斯卡亚公司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为著名的机械制造公司,其产品销往全世界,并代表着当今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许多人毕业后到该公司求职遭拒绝,原因很简单,该公司的高技术人员爆满,不再需要各种技术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职者闪烁着诱人的光环。

史蒂芬是哈佛大学机械制造业的高材生。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被拒绝申请,其实这时的用人测试会已经徒有虚名了。史蒂芬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假装自己一无所长。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

一年来,史蒂芬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但是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对策,当会议进行一大半却未见眉目时,史蒂芬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

在会上,史蒂芬把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

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史蒂芬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史蒂芬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到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获得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