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影响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模式
306300000039

第39章 战略管理模式 (5)

2企业组织与战略制定

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关系、技术、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与流程等都会影响战略的制定。传统的分析中用机械的观点静态分析了企业组织现状对于战略的影响。实际情况下,企业组织对战略制定子过程也产生影响。企业内部的文化特征、领导人的风格与思路、治理结构、政策、控制等机制与组织活动都影响着战略制定过程。

3企业环境与战略制定

众所周知,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的战略制定。与企业组织对战略制定的影响一样,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战略制定子过程产生影响。比如战略制定过程中出现竞争对手的进入或退出,制定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如“非典”、自然灾害、贸易管制等都会影响战略制定。

4战略制定与战略实现/执行

通常情况下战略的实现/执行要在已制定战略的指引下。同时,在战略的实现/执行过程中,也许要对原有的战略提出修正,甚至可能出现用新的战略去替换已有战略,也就是说,战略实现/执行会反过来作用于战略的制定。

5战略实现/执行本身

战略执行本身不仅受过去战略实施历史的影响,而且影响着未来的战略执行路径和战略状态。也就是说,战略的实现/执行过程本身存在自组织、自学习的循环,这里的分析研究需要运用复杂性理论。

6战略实现/执行与企业组织

企业组织也影响着战略的实现/执行过程,同时战略的执行也会对企业组织产生影响,如新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进行变革,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改变组织的内部政治以及内部人员对事情因果关系的看法,会调整组织内部的资源组合等。

7战略实现/执行与企业环境

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影响战略的实现/执行,同时,企业实现的战略对企业外部环境也会产生影响。比如,企业进入某一行业会改变行业的格局,会影响行业原有的资源配置,或者影响竞争对手的行为,甚至创立新的产业,建立新的技术标准以及通过创新带来行业的“创造性毁灭”等。我们可以采用产业组织理论来分析这种影响。

8战略实现/执行与战略绩效

战略绩效是通过战略实现的,已实现的战略所带来的环境与组织的某种协调状态决定了企业的战略绩效。另一方面,战略绩效对战略的实现/执行也具有反馈作用。比如顾客的口碑宣传帮助带来新的顾客从而提高业绩会促使企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改变营销手段,当前的成功会增加战略执行人员的自满情绪,酝酿着未来的失败等。

9战略绩效与模型其他部分

企业组织和企业环境不仅仅间接地影响战略绩效,它们还能直接对战略绩效施加影响。比如,企业拥有的资源优势、企业的历史、不利的环境或者战略之外的希望或不希望的活动(如运气)等都会对战略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

根据组织进化理论,组织的产出结果将反馈给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将做出自我适应性的调整。根据有机战略管理模型,战略实现/执行的结果——战略绩效将反馈给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企业组织以及企业环境。比如,差的业绩将增加组织的紧迫感,加快组织战略变革决策的制定进程,变革的推进过程变得更顺利;同时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如限制了新的行业进入者甚至迫使一些竞争者退出竞争。

有机战略管理的任务

战略管理的循环模式表明战略不仅仅是一个既定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发起、培育并不断调整,这个过程将一直进行下去,而不是仅限于一次单一循环或一个具体战略。为了维持这一循环,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面临以下三个任务:

第一,促进战略的制定。采用的手段包括对市场变化与竞争变动进行智能监控,加强对战略形成过程本身的管理,具体方法如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全员参与战略决策、聘用外部咨询顾问、明晰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在决策过程中制造一定程度的冲突等。

第二,促使新战略自动出现。可以采用的手段如鼓励基层对公司的战略发表观点,培育支持性的组织文化,奖励不同事业部、不同部门、不同团队成员之间的积极沟通交流合作等。

第三,提高战略的可执行性。可以采用的手段如充分授权、鼓励员工对公司事务的参与、强化企业的变革能力,构筑执行力文化等。

这三个任务影响第一轮的、重复频率更高的战略制定与实施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下,这三个任务可能需要反复执行。比如,企业可能需要经历两轮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学习才会发现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反应速度就太过迟缓,原因可能是因为战略执行过程过于冗长,或者没有合适的机制来鼓励创造性战略的出现。为避免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措施实现有机的战略管理。

有机战略管理的实现

1全员参与

战略就是协调或适应性的调节。它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点:战略强调一段时间内企业的行为,包括主要的目标和行动;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协调,在其中有计划的调整仅占一部分;它强调适应性,包括对环境的反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战略管理包括长期持续的战略协调和短期的自发性战略协调。这两种协调呈现交互式结构并强调相互的辩证影响;它将内部和外部的活动、多种协调方式以及不同层次的战略进行整合。由于其自发性和广泛性,要求更多的人员参与到有机战略管理过程中来。

传统的战略管理过程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主要的决策者。在有机战略管理过程中,战略领导者的作用在于调节企业内部情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孙子兵法》中蕴含了丰富的战略管理思想。孙子重“谋”,凡事“谋则立,不谋则败”,用在有机战略管理中,强调战略决策需要考虑得尽可能详尽,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尤其是对客户需求及其变动趋势了解最多的人员。顾客需求的变化是企业推动战略变革调整的主要因素之一,谁更了解顾客,谁能够最快的满足顾客的需求,谁就会取得竞争优势。在长期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企业的销售人员洞悉顾客的信息,所以能够较好地把握未来竞争的方向。此外,“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作为局外人的外部咨询人员及其他行业专家能够以更加客观的态度看待企业的发展并对未来做出预测。有机战略管理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新的协调组织外部与内部关系的战略手段浮现,而这需要调动所有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去创造、认识、发现它们。总之,根据有机的观点,战略制定过程是一个多方人员相互作用的过程,它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经历、不同岗位的人员从多个角度来评判。

2采用BSC进行战略控制

有机战略管理中强调战略的执行,企业的绩效是已经实现的战略带来的,而不是初始制定的战略带来的。执行帮助企业在任何情况下得以建立和维系自身的竞争优势。战略的执行不能仅仅依靠事先的设定与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战略执行的监督与控制。前IBM总裁郭士纳说过一句话:“重要的不是你要求人们做什么,而是你考核他们什么。”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战略管理工具被广泛地采用。它表明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系统(学习和发展角度),才能创新和建立适当的战略优势和效率(内部管理角度),使公司能够把特定的价值带给市场(客户角度),从而最终实现更高的股东价值(财务角度)。

平衡计分卡通过财务、客户、流程效率、个人成长四个方面的15-20个平衡计分指标,能够清楚地反映各部门、成员的有关活动,从而实现有效的战略监控,在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力。同时,BSC明确地提出,业绩管理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每天的行动都与企业的战略挂钩,这能够确保有机战略的有效实施。

战略管理模式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有很多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不断地传入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就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为我们不仅要面临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更要面临国内竞争对手的不断发展。

然而企业战略的学习应用决不能盲目和冒进,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双刃剑。正确的审时度势,准确地处理好环境—战略—组织的关系,才能发挥企业战略管理的巨大威力。面对竞争对手,实力固然重要,但是正确的战略更为重要。不仅大型企业需要企业战略管理,中小型企业也需要战略管理。以企业产品市场定位为例,我们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做法就和国际上的通行惯例有较大差别。国内的情况是大企业做中高端市场、小企业做低端市场。大型企业做出货量最大的市场(中低端市场)由于利润总量最大,竞争最为激烈,所以大企业会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将对手挤出竞争行列,因为大规模的生产带来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是其最为有效的竞争优势。而相对规模较小,生产能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为了生存发展会选择并不是大企业主攻方向的次主流市场与非主流市场。在国内只有家电、日用百货等行业与国际通行的战略法则相同,而相当数量的行业都不尽如此,在这一点上必须加以重视。

战略管理不仅仅是一项职能,它还是一项竞争力。号称“中国摩根”的德隆在不断的战略投资过程中形成了资源整合的核心能力。同样,企业通过在有机战略管理过程中不断学习,也能够形成有机战略管理这个核心能力。一个企业可能十分擅长战略联盟管理,或者是一个处理周期性任务的老手:它能够同时制定战略和执行战略,擅长调整和解决不同战略形成模式之间的冲突,能够在循环周期中学习。总之,战略管理而不是一次性的战略能够对企业的长期绩效产生更持久的影响。

企业要把有机战略管理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采用学习中的学习和不学习中的学习(洗脑)两种方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忘记——再学习的循环过程,企业组织不断扫描——创造——固化——传播——吸收新的知识,螺旋式地提升自身的战略管理技能。

企业有机战略管理能力的培育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它需要在试点、学习、推广、总结、改进的循环中逐步形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1:

日产汽车公司的国际化战略

80年代,世界小汽车之战的胜负取决于技术力量和国际化的程度,在国际战略方面,丰田汽车公司善于采取“静的”(即保守的)对策,而日产汽车公司则采用“活的”(即激进的)对策,这两种对策形成了明显的对照。这可以从在墨西哥执行的对工厂的经营情况中清楚地反映出来。

在墨西哥的日产汽车公司,是1961年作为一家批发公司起家的。1966年,作为日本厂家首次在国外建立的联合工厂,从月产几百台开始,随后扩大了生产规模。由于政治、经济方面的不稳定,收益比较低是毫无疑问的。在这个过程中,丰田汽车公司很快撤退了。

日产汽车公司从1980年到1981年间连续不断地提出了国际化的路线。公司对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奔忙,并抓住什么工作就干的做法进行批判。1980年1月,日产汽车公司取得了西班牙最大农村卡车厂家——摩托卢·伊比利卡公司股份的36%,1980年11月,技术援助合同得到认可。“巴特鲁”、“巴拿特”这两种商业汽车获得认可,决定生产“巴特鲁”牌汽车,计划从1983年开始每月生产10000辆至15000辆,“巴拿特”牌汽车,在这一年之后开始生产。西班牙预定要在198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组织,对日产汽车公司来说,为将来占领欧洲共同体市场作好准备,并把生产这两种商业汽车作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