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3063800000006

第6章 中国文学(2)

杨沫,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反映了30年代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和成长道路。

中国古代女文学家

庄姜,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

班婕妤,汉代大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名不详,西汉楼烦(今朔州东)人,辞赋发展史上极少的女作家之一,也是较早的五言诗的创造者。

徐淑,陇西人,东汉诗人秦嘉妻。

谢道蕴,东晋女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唐琬,宋朝女词人,陆游的妻子。

刘令娴,南朝梁代女诗人。

蔡文姬,汉末女诗人。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

班昭,东汉女辞赋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鲍令晖,南宋女诗人,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人。

左芬,字兰芝,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西晋文学家。

朱淑真,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盐官县人,宋代才女。

严蕊,原姓周,字幼芳,南宋女词人。

薛涛,字洪度,一作宏度,唐代女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及其作者

《窦娥冤》:元朝关汉卿

《汉宫秋》:元朝马致远

《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

《琵琶记》:明朝高则诚

《精忠旗》:明朝冯梦龙

《娇红记》:明朝孟称舜

《清忠谱》:清朝李玉

《长生殿》:清朝洪升

《桃花扇》:清朝孔尚任

《雷锋塔》:清朝方成培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及其作者

《救风尘》:元朝关汉卿

《西厢记》:元朝王实甫

《看钱奴》:元朝郑廷玉

《墙头马上》:元朝白朴

《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之

《绿牡丹》:明朝吴炳

《幽闺记》:元朝施君美根据“拜月亭”改编

《中山狼》:明朝康海

《玉簪记》:明朝高濂

《风筝误》:清朝李渔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被合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创作进入又一个繁荣时期的重要标志。

《官场现形记》由李伯元(李宝嘉)(1867-1906)著,共五编60回,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的长篇章回小说,它的连载在当时起到了轰动效应,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小说在写作中充分运用了夸张、漫话式的讽刺手法,又善于描写细节,使笔下的人物生动传神,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由吴趼人(1866-1910)著,共计108回,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在中国小说史上开了先河。结构上也非常巧妙,同时还运用了倒叙、插叙等方法,将它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全书繁简适宜,浑然一体。

《老残游记》由刘鹗(1857-1909)著,共20回。这部小说是刘鄂晚年所写的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小说的艺术成就很高,描写技巧非常高超,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运用了特别贴切的语言;全书的结构特别精巧。小说以游记的形式,以游历为线索,以老残为中心人物,以散文的笔法叙事状物,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小说独特的结构特点。

《孽海花》由曾朴(1872-1935)著,共35回。《孽海花》是一部既具有谴责小说、又具有历史小说,还具有政治小说特点的长篇小说。小说中所写的人物,个个都有所影射。在具体写作中,作者采用了近代较流行的块状小说结构与传统的网状小说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感人,井然有序,始终围绕主线,时放时收,东西交错。作者又工于细节描写,词采华美,寥寥数笔,就能使人物的神态毕肖。虽然是一部没有完成的小说,但它存有悬念,深受欢迎。

“鲁迅”笔名知多少

中国很多作家都用笔名,但笔名最多的要说是“鲁迅”了。鲁迅使用的笔名,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为了与敌人森严的监视和检查进行斗争,粉碎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争取战斗檄文的发表,鲁迅不得不频繁地变换笔名。他曾经用过的笔名有:

卂、飞、树、俟、独、洛、干、豫、L、干、敖、隼、旁、迅、直、庚、翁隼、唐俟、旅隼、朔尔、家干、苇索、杜斐、何干、一尊、余铭、译者、张沛、阿二、阿法、苗挺、直入、明瑟、罗怃、佩韦、周树、周悼、庚辰、庚言、孟弧、封余、荀继、茹莼、树人、候堂、飞斐、冬华、乐文、洛文、乐贲、乐雯、品音、记者、家斡、宴教、冥昭、焉于、黄棘、梦文、雪之、常庚、曼雪、崇巽、符灵、康郁、隋文、越丁、越山、越侨、越容、楮冠、鲁迅、尊古、游光、遐观、编者、虞明、豫才、燕客、霍冲、孺牛、L。S。、丁珰、丁萌、士繇、E。L。、及锋、之达、子明、丰瑜、元艮、元期、不堂、中头、中拉、长庚、公汗、风声、巴人、龙刚、尤刚、且介、且文、史赉、史癖、白舌、白道、令飞、自树、许遐、许霞、鲁行、迅行、独立、姜珂、洛丈、神飞、敖者、莫朕、桃椎、索士、索子、晓角、动轩、仲度、华圉、阿张、豫山、樟寿、豫亭、符买、俟堂、华约瑟、齐物论、唐丰瑜、唐元期、黄凯音、戛剑生、康伯(白)度、隋洛文、葛何德、董季荷、敬一尊、朝花社、编辑者、编纂者、纂述者、杜德机、何家干、何家斡、即鲁迅、张承禄、张禄如、周玉才、周动轩、小孩子、丰之余(瑜)、韦士繇、邓当世、白在宣、周树人、周樟寿、周豫才、宓子章、赵令仪、某生者、倪朔尔、栾廷石、孺子牛、宴之教者、宴之敖者、ELEF、旅沪记者、楮冠病叟、朝花社同人、中国教育社、奔流社同人、诸夏怀霜社、译文社同人、铁木艺术社、旅沪一记者、上海三闲书屋。

作品的称谓

处女作:作者第一次发表的作品。

代表作:若干篇标志作者创造思想、艺术水平高峰的作品。

成名作:作者以此一举成名的作品。

拙作: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谦称。

原作:据以翻译、改编的原有作品。

佳作:优秀的作品。

大作:对别人作品的尊称。

力作:作者呕心沥血,精心撰写的作品。

续作:作者本人或别人为之续写的部分。

旧作:与新作相反,只从前(旧日)写就的作品,并非指内容陈旧之作。

遗作:作者亡故后遗留下来(发表或尚未发表)的作品。

写了多年的中国古典名著

徐宏祖写《徐霞客游记》历时34年;

王充写《论衡》用了30多年的时间;

朱启凤写《词通》花费了30年心血;

李汝珍写《镜花缘》用了30年;

班固写《汉书》花了20余年;

许慎写《说文解字》用了22年;

宋应星写《天工开物》用了20年;

顾炎武写《日知录》用了20年;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用了19年;

玄奘写《大唐西域记》用17年;

王祯写《农书》用15年;

孔尚任写《桃花扇》前后用了15年;

曹雪芹写《红楼梦》用10年;

沈括写《梦溪笔谈》用了9年。

“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指的是《诗经》按音乐划分的三个类别。

风,是指国风,就是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

雅,是周王京畿的乐歌,周王京畿被周人称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称。“雅”分大雅、小雅,意与后世的大曲、小曲相近。

颂,是形容、赞颂的意思,是当时统治者进行祭祀时的乐歌。

赋比兴是一种文艺创作方法。最早用于描述《诗经》

赋,是陈述铺叙的意思的创作,详细生动地叙述物象。南宋朱熹《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这种写法,雅诗、颂诗中较多,国风中较少。

比,就是比喻,以这种物体比喻那种物体。如《魏风·硕鼠》以大老鼠比喻剥削阶级的贪得无厌。

兴,是“起”的意思,有开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先言咏起所咏之物,也就是说用事物作开头,再引出自己想要说的事物。

赋、比、兴对于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形象塑造、心理描写、意境形成等都起了重要作用,后来发展成为诗歌常用的创作手法。

上古、中古、三古

上古,又称远古,指有文字以前的时代。《易》中有云:“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结绳而治。”《韩非子》中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如与“中古”并提时,一般指秦汉以前即夏、商、周三代。

中古,次于上古时代,但说法不一。《易》中提到:“《易》之兴也,其余中古乎·”中古指商周之间。“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现在一般指汉代以后,宋以前为中古。

三古,是上古、中古、下古,但说法也不一。《汉书》中记载:“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礼》中的相关记载是:“伏羲上古、神农中古、五帝下古。”

四书五经

四书为儒家经典书籍,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说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为《四书》。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到南宋朱熹,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当时的政治主张不被重用,于是在家乡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五经相传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儒家本来有六经,它们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和《春秋》。《乐经》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失传。

《诗经》在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一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据传为孔子编。《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到汉朝时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相传为孔子编定。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现存40篇,称《大戴礼记》;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周易》也称《易》、《易经》,《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列儒家经典之首。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传》一共七种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清代经学家认为是刘歆改编,现在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左传》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主要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很大的影响。《左传》本来不是儒家经典,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中国古代文学各派别及代表人物

建安风骨,代表作家有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

正始体,代表作家有嵇康、阮籍等;

太康体,代表作家有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

元嘉体,代表作家有颜延之、鲍照、谢灵运等;

齐梁体,代表作家有上官仪等;

宫体,代表作家有梁简文帝等;

徐庚体,代表作家有徐陵、庚信等;

玉台体,代表作家徐陵等;

南唐词派,代表作家有李璟、李煜、冯延巳等;

韩孟诗派,代表作家有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

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和岑参;

田园诗派,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陈子昂、陶渊明等;

花间词派,代表作家有温庭筠、韦庄、牛希济、欧阳炯、李珣等;

上官体,代表作家都上官仪等;

元和体,代表作家有韩愈等;

长庆体,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元稹等;

江西诗派,代表作家有黄庭坚、陈师道、吕本中等;

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秦观等;

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西昆体,代表作家有杨仪亿等;

元祐体,代表作家有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

前后七子复古派,代表作家有李梦阳、王世贞等;

唐宋派,代表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

吴江派,代表作家有沈璟等;

临川派,代表作家有汤显祖、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邹兑金等;

公安派,代表作家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等;

竟陵派,代表作家有钟惺、谭元春等;

苏州派,代表作家有李玉、朱佐朝、朱素臣等;叶雉斐等;

复社,代表人物有张溥、张采等;

浙西词派,代表作家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等;

台阁体,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等;

桐城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魁、姚鼐等;

阳湖派,代表作家有恽敬、李兆洛,张惠言等;

常州词派,代表作家有张惠言、周济等;

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有徐枕亚、周瘦娟、陈碟仙等;

同光体,代表作家有郑孝胥、陈衍等;

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有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等;

创造社,代表作家有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孙犁、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原名

艾青蒋海澄

矛盾沈德鸿

巴金李芾甘

秦牧林觉夫

白桦陈佑华

沙汀杨朝熙

冰心谢婉莹

田汉田寿昌

曹禺万家宝

夏衍沈端先

丁玲蒋冰之

杨沫杨成业

老舍舒舍予

周扬周起应

柳青刘蕴华

叶圣陶叶绍钧

鲁迅周树人

郭沫若郭开贞

柯岩冯恺

周作人周魁寿

杨朔杨毓晋

朱自清朱自华

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

八股文确立于明代,是明、清朝的科举考试主要文体。八股本来是元朝和明初开始定为考试科目的“四书文”,溯源于宋朝的“经义”考试。

八股文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八股文。“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的基本特点为:题目一律用《五经》、《四书》中的原文;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体裁结构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部分组成。

八股文对文章的字数也有限定。明初制度:乡试、会试,用《五经》义一道,500字。《四书》义一道,300字。清康熙时要求5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为准。书写也有一定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