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3063800000009

第9章 中国文学(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过去只称为《诗》,后来儒家的学者把它奉为经典,才改成现在的名字,共收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有周、南、召南、邶、卫、王等共十五国风,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大雅全部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雅是民间歌谣;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都是贵族的作品。《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

它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的爱憎以及他们的反抗和斗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现实主义基础。

《说文解字》

在我们的学习中,字典是好帮手。我国最早的系统分析和考究字源的字典,是东汉许慎(58—147年)著的《说文解字》。这本书始作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成书于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历时22年,共收字9353个。

该书按文字形体和偏旁结构,分列540部,首创不受排编法;用六书理论解释文字,确立了六书的体系,保存了篆文的写法系统,保存了汉以前的古训古音,即为古文字学、汉语词源学和古音学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资料。这本书原本早已失传,现在的传本为北宋的徐铉和五代徐锴的两种整理本。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全书共有47035个字,它也是世界上收字最多的字典。

这部字典是康熙五十年(1716年)由张玉书、陈廷敬等30人奉敕编纂而成的。本书中用的是部首排列法,分成214个部首,又根据十二地支把全书分成子、丑、寅、卯、巳、午、未、申、酉、戌、亥12集,每几又各分上中下,并把214个部首按照笔画数目分属在12集里。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意。每字下面先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随即便解释字意,每意之下一般都引古书为证。如果这个字有别音别意,便再解释别音别意。这部字典正集前面列有总目、检字、辨训等韵等;正集后面赋有备考补遗等;备考收入的是无从考据的字。补遗收的是无从考据的字。补遗收的是按音义可增入正集,但没有增入的字。《康熙字典》收字极多,有些在一般常用字典辞书里查不到的字,在这部里均可以查到。1991年,我国编纂的《汉字大字典》出版发行,共选收了5600字。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工具书。“尔雅”取意用当代话语来解释古代书面上的词语。

该书大约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了。后经许多人增补,到西汉才汇集成书。《尔雅》共三卷,20篇。现在流传的只有19篇,共有词组2091条,其中有《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兽》《释蓄》《释木》《释草》等篇,全书内容丰富。它不仅说明了许多词语的意义,还包含了各方面的广博知识,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名称的词典。

《尔雅》解释词义的方法,主要是用意训法,也就是从意义上就与古今语言不同,方言的异同和本意转义的差别上来解释词义。

我国最长的诗歌

中国的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我国最长的诗歌,是藏族的《格萨尔》,又称作《格萨尔王传》。

这首诗大约产生于11世纪以后,是一部说唱体诗歌。至今已经收集到150万行,1500多万字。其内容是叙述天地之子格萨尔往下凡投生,反抗种种邪恶,在完成了救护百姓的大业后重返天国的丰功伟绩。格萨尔王及其高大的英雄形象,是藏蒙人民中勇敢、力量和智慧的化身。其言语之间,生动形象,人物对话也为唱词,富有诗意。

这部长篇叙事史诗,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但大部分仍流传于民间艺人的说唱,国家已经把《格萨尔》的收集、整理工作,列为科研重点项目。

中国最早的民歌

我国的民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这种歌曲形式。最早的民歌是《击壤歌》。相传唐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辞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它的大概意思是:我每天太阳一出就开始劳作,太阳落山才回家休息。自己动手凿井而得到水喝,自己动手耕作而得到饭吃。帝王又能怎么样我呢·这首民歌,文字俭朴,明白晓畅,充分表达了劳动者的自豪之情。

这本书见于《群书治要》卷十一引《帝王世纪》。最早见于《论衡·艺增》,文字略有不同。

乐府

乐府本来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最早建于秦代。后来到了汉朝,汉武帝建立了规模更大的乐府机构,它主要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的音乐,还监管采集民间的诗歌、乐曲。之后就把采集来的诗歌称为乐府。

魏晋六朝到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成为乐府。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等所作的则称为“新乐府”。宋代以后,乐府又作为词和曲的别称,如《东坡乐府》是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词集,《康熙乐府》是一部散曲戏剧选集。

建安文学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建安文学之所以兴盛,与其时代背景有很密切的关系。东汉末年州牧割据,战祸延绵,人民妻离子散,四出逃亡,或死于乱军之中,或死于饥荒疠疫。建安文人生活于这个巨变的年代,目击种种社会的惨状,极有切身的感受。以反映现实的主题,描写战乱、人民疾苦和渴望国家统一的作品也随之大量产生。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开创了诗歌创作的一个辉煌时代。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文坛巨匠是“三曹”和“七子”。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刘桢。这一时代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

“三曹”中,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他文才富艳,辞藻华丽,善用比喻,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他的《洛神赋》是千古名篇,以精炼的语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绘出洛神绝世之美及纯洁无瑕的形象。“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从军诗》表现了建功立业的理想。

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唐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当代鲁迅先生赞誉“建安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和独立的地位”。曹丕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论文,是建安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纯粹的七言诗。

诸子百家

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诸侯纷争,战争不断,经济和政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学术思想的空前活跃,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各个学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谓“诸子百家”,又叫“先秦诸子”,“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尊称。“诸子”指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提到诸子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提到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隋书·经籍志》中提到诸子有儒、法、道、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十四家。其中以儒(创始人是孔子)、墨(创始人是墨翟)、道、法四家影响最大。

古代并称的文学家

“两司马”是指汉代词赋家司马相如和散文家、史学家司马迁;

“班张”是指东汉词赋家班固和张衡;

“建安七子”是指汉末建安时期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

“三曹”是指汉魏间的曹操及两子曹丕、曹植。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间的嵇康、王戎、向秀、山涛、刘伶、阮籍、阮咸。

“韩柳”指唐代散文家韩愈和柳宗元。

“诗囚”指唐代诗人贾岛和孟郊。两人还有“苦吟诗人”之称。

“唐宋八大家”,也叫“唐宋散文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孔孟:孔子、孟子

孟荀:孟轲、荀况

杨墨:杨朱、墨翟

老庄:老子、庄子

屈宋:屈原、宋玉

马班:司马迁、班固

枚马:枚乘、司马相如

曹王:曹植、王粲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王孟:王维、孟浩然

高岑:高适、岑参

元白:元滇、白居易

刘白:刘禹鍚、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韩柳:韩愈、柳宗元

韩欧:韩愈、欧阳修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温李:温庭筠、李商隐

欧曾:欧阳修、曾巩

苏辛:苏拭、辛弃疾

苏陆:苏赋、陆游

苏黄:苏拭、黄庭坚

张柳:张先、柳永

程朱:二程、朱熹

陆王:陆九渊、王阳明

康梁:康有为、梁启超

儒家五圣: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子)、述圣(子恩)

大毛公、小毛公:毛亨、毛苌

大戴、小戴:戴德、戴圣

建安七子:徐干、陈琳、应场、刘桢、王粲、阮瑀、孔融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二陆:陆机、陆云

大谢、小谢:谢灵运、谢眺

南徐北瘦:徐陵、庾信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老杜、小杜:杜甫、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