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你一定要知道的经济常识全集
3070900000004

第4章 危机中必须知道的经济学(3)

失业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不管是在哪个国家,不管经济有多么发达,都会有失业者存在。大多数人都认为失业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西方经济学家却指出,比率合理的失业现象是促进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之一。比如在我国,大学生摩擦性失业的现象比较严重,但是却能够促进人才的流通,使得人力资源的配置实现最优,进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样,结构性失业虽然说周期相对要长,却能够促使人才自动更新优化,从而使人力资源得到整体优化。

因此说,失业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社会现象,人们实在没有必要闻之而色变,怕它是没有用的,唯有通过扩大自己所掌握的就业信息量、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不断学习进步等方式才能避免失业带来的痛苦。

经济滞胀:经济学家的心腹之患

让经济学家头痛的事情有很多,但最让经济学家头痛的,恐怕要算是滞胀了。滞胀会给宏观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一旦滞胀发生,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经济学家能够想办法来缓解、甚至消除,但是经济学家不是万能的神,很多时候,经济学家也束手无策,因此,经济滞胀一直是经济学家的心腹之患。

那么到底什么是滞胀呢?其实,滞胀是停滞性通货膨胀的简称,是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简单地说,就是指物价不断上升,但经济却停滞不前,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产物。

按照经济学一般原理,当经济减缓、市场萧条的时候,通货膨胀一般不会“现身”。而当经济呈现滞胀状态时,在同一时期里则会出现诸多不同的经济现象。

我们知道,经济停滞、失业和通货膨胀这三种经济现象,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不过它们往往是在经济周期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的,而不会同时发生。

然而,20世纪70年代,美国却发生了生产停滞(或低速增长)、失业增加和物价暴涨并存的怪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滞胀”。相比经济萧条和经济过热,经济滞胀更加难以应对。出现滞胀现象后,美国政府在经济决策时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势必要提高利率,但利率的提高又会导致生产停滞、失业增加;要医治生产停滞和失业现象,则需要降低利率,但这样又会导致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这种棘手的滞胀现象使得美国经济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衰退中。即使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仍然未能摆脱滞胀的困扰。

其实,滞胀现象的发生是有其必然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推行扩张性政策,这种政策虽然很快地使经济繁荣起来,但从长期来看,导致了生产过剩的发生,而生产过剩必然要引发经济危机。

2.20世纪70年代,世界粮食产量持续不足,从而使得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居民生活消费价格上涨,进而引发了通货膨胀。

3.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造成美国的经济衰退,石油危机导致其价格上涨,从而使得美国政府和居民对石油消费开支增加,而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就不得不相对减少了。

4.固定投资成本的增加,造成了美国的固定投资增速的减缓,甚至下降。在这几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国内产品需求的相对减少,生产总值实际增速的下降甚至是负增长,也就在所难免了。

2000年以来,全球石油和粮食价格的飙升,使得滞胀阴影再次袭来。对世界经济的前景,人们充满了担忧。同样,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许多人也充满了疑虑。

考虑到现在外需趋冷、内需紧缩过度的现状,加上中国股市下跌,房地产市场降温,许多人都担忧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否会下滑,是否会出现与日本当年泡沫经济破灭以后的经济停滞类似的局面。一些人士甚至预言:当世界经济面临滞胀的威胁时,中国经济也难以幸免于滞胀的影响。

迄今为止,经济学家们仍然没有找到一个有效而没有副作用的办法来缓解滞胀。无疑,经济滞胀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棘手的问题。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在他的著作《经济学》中写道:“充分就业与合理的价格稳定之间是否存在一种根本性的两难选择?是否想要提供给所有人良好的职业前景,就不得不以爬行的通货膨胀、甚至是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奔腾向上的通货膨胀为代价?”的确,“鱼”与“熊掌”,我们都想要,但是要兼得又谈何容易呢?

泡沫经济:破碎前的美丽

玩过肥皂泡的人都很难不被它的七彩绚烂吸引,然而这样美丽光鲜的肥皂泡却极容易破灭。在经济领域,有一种与肥皂泡非常类似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是指一种或者一系列资产在经历一个连续的涨价过程后,其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的经济现象。它往往是由虚假的高额赢利的预期投机带动起来的,而非实际经济增长的结果。

泡沫经济的产生和形成给国民经济造成了总量虚假增长的表象,从而导致经济结构扭曲。在其形成过程中,最初的价格上升会使众人认为该资产还会继续涨价,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买主前来购买,而这些接踵而至的买主一般只是希望从以后价格上涨中谋取利润,对这些资产本身的状况和赢利能力并不在意。一旦这些行为普遍开来,社会资产所表现的账面价值便会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于是,泡沫经济就形成了。

泡沫经济通常是通过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反映出来,它的形成必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危害。需要指出的是,泡沫经济不可能永久持续,它迟早都会迎来破灭的一天。而它一旦破灭,就势必会导致在泡沫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混乱难理,从而导致信用危机的产生,进而危害到国民经济的运行。

谈到泡沫经济,很容易让人想起400年前,西欧出现的“郁金香事件”,这是泡沫经济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粉墨登场。

当时,郁金香从土耳其传入了西欧,善于花种开发的荷兰人很快就栽培出了更加美丽的变种郁金香。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这种稀有而美丽的郁金香球茎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价格也是一涨再涨。看到这种情况,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人开始参与进来,将这种无比美丽的花朵作为自己投机的对象。当然,也的确有许多人因此而一夜暴富。渐渐地,现货交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开始出现了期货交易。那些投资者个个都一边做着成为百万富翁的美梦,一边等待着,甚至有许多人为了这个华丽的美梦而借了高利贷,打算放手一搏。然而,这种市场价格严重背离其实际价格的现象是不正常的。1637年2月4日,泡沫经济的可怕性终于体现出来,郁金香一夜之间由天使变成了魔鬼。

这一天,那些等着将郁金香出手以获得暴利的人震惊地发现,郁金香的价格竟然下降了那么多,甚至比他们的本钱还要低很多。整个郁金香市场几乎在转眼之间就迅速崩溃了,那些欠着高额债务的人因手中积压的郁金香变得一文不值而负债累累。

一时之间,许多人因绝望而自杀,社会陷入动荡不安中,荷兰也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

“郁金香事件”之后,人类经济史上的泡沫经济事件便接二连三地发生,频频不断。规模最大的“肥皂泡沫”要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那次了。

20世纪80年代,日本这个巨大的经济体曾经一度呈现出无比繁荣、景气的样子。东京的出租车司机一年收入可以达到1000万日元,在街头,常常有人甩出大把钞票。而当时的大学生们,往往还没有毕业、未正式投入到公司的工作中,就已经开始享受公司所提供的种种福利待遇,例如去风光旖旎的夏威夷度假等,而公司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留住人才。

同时,楼市和股市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全球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的东京银座,在1989年泡沫经济的最高峰时,其地产曾达到了1.2亿日元/坪(合3.3平方米)的天价。

其实从1985年起,房产市场的泡沫就已经初见端倪了,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横滨和神户六大城市每年的房价都以两位数以上的百分比速度上升。到1990年的时候,地价已经上涨到1983年的2.5倍之多。

而在股市上,因为有超过100%的投资回报率作为引诱,以务实著称的日本人也开始对投机、股票乐此不疲,几乎有超过半数的国民购买了股票。除了房地产,人们纷纷将积蓄投入到股市中,而日本股市的市盈率也的确可观,曾高达80倍,而当时即使在美国、英国这样的强国,市盈率也仅为25~30倍。

在“楼市不倒”和“股市不倒”的神话里,当日本举国还沉浸在这种欢腾中的时候,1990年,股市交易第一天开始,股价便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下降,日本股市进入了为期十多年的熊市中。

同年9月,有关土地问题的特别节目连续在日本NHK 电视台播出,主张进行土地税制改革、下调地价,限制房地产恶性炒作。以此为转折点,日本的地产业进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跌落期。

到1990年中期,房产已经贬值80%,花5亿日元购买的一套房子跌落到1亿日元,即使如此,大批的土地和房屋还是卖不出去。

到2005年的时候,日本全国的平均地价已经连续下跌14年。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使得股价、地价大幅下跌,长期处于低迷之中;欠息欠账等不良债务大幅增加;企业风险投资的热情大减。同时,对经济以外的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政局动荡、犯罪率上升、自杀率大幅提高,以东京地铁的JR 中央线为例,在泡沫经济覆灭后,这里一度成为破产者自杀的热门地点,为此,地铁站不得不安装屏蔽门加以防范。

由于泡沫经济会带来巨大危害,世界各国,包括经济正在腾飞的中国,都在研究它,探究它的深层机制,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希望能够预防或者降低它造成的不利影响。

泡沫经济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至于如何才能有效地抑制它,仍然需要人们的进一步努力。

节俭悖论:节俭导致贫穷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中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这个蜜蜂群体反而更加衰败;后来,这群蜜蜂大肆挥霍,反而使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

经济学中把这群蜜蜂碰到的情况叫做“节俭悖论”。挥霍使得整个社会繁荣,而节俭反而使得整个社会衰败,许多经济学家也为这种奇怪的现象而感到十分困惑,但经济学家凯恩斯却独具慧眼地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对“节俭悖论”做了详尽的论证。

凯恩斯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一生对经济学做出了极大贡献,因此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那么,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经济学家,是如何解读“节俭悖论”的呢?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说节俭是一种美德,是最常用的一种个人财富积累的方式。对于家庭而言,如果能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那么这个家庭一般都可以致富。

但是,根据凯恩斯所提出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公众越节俭,越倾向于储蓄,那么产品需求就越少,社会总消费量就越低,这样就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由此可见,节俭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