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307100000043

第43章 孩子也需要尊重——厚脸皮定律

第九章 第二节 孩子也需要尊重——厚脸皮定律

王老师脾气很不好,遇到调皮或不爱学习的学生,便会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大声训斥。久而久之,这些孩子逐渐麻木了,脸皮也厚了,不像开始时那么怕他,甚至有的还敢与他顶撞。相反,王老师平时很少批评的学生,反而对他一直显示出敬畏。工作多年的他,怎么也弄不懂其中的奥秘。

厚脸皮定律,指人由于后天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久而久之,其羞耻感会逐渐降低,变得对别人的不尊重行为习以为常。

莫让训斥掩埋孩子的羞耻感

王老师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如果经常训斥孩子,孩子就会习以为常,久而久之,不仅是麻木,还有可能出现反抗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每个人天生都是有自尊和羞耻感的。就拿出生6个多月的婴儿来说,虽然很小,连话都不会说,但他仍能识别周围人的“好脸”与“坏脸”。我们开心地逗他,给他好脸,他会回报我们“咯咯的笑”;我们横眉竖眼,大声喝斥,他往往马上就大哭起来。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我们只有注重孩子的自尊,他才能始终保持自己的羞耻感,“脸皮儿才薄”。其实,脸皮就像手心的肉,如果经常磨它,它就容易形成茧子,以后再磨、再磨,感觉就不敏锐了。这也是为什么王老师总批评的那些孩子脸皮越来越厚,而很少批评的那些孩子,脸皮总是很薄。

你也许不知道,如果我们动辄就当众辱骂、训斥孩子,日久天长,孩子不仅会变成“脸皮厚”的人,他们的心灵往往还会受到严重伤害。

小明刚上初一,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有的科目甚至不及格。每次他拿着成绩单回家,默默地递给爸爸,心里都非常难过。

可是,爸爸并没有考虑小明的难过,看着那些刺目的数字,几乎每次都是愤怒地破口大骂“废物”、“差生”!时间久了,小明也觉得自己很没出息,学习成绩总上不去,感觉自己就是不折不扣的“废物”、“差生”!

结果,他上课也不再像一开始那么专心了,学习也不像刚入学时那么积极了。更明显的变化是,他每次再递给父亲那写着刺目分数的成绩单,心里已没有任何感觉了,几乎就是走个形式。至于父亲愤怒的谩骂,不过是早已听腻了的耳旁风。

可见,父亲长期“废物”、“差生”的谩骂,令小明在学习上彻底失去了自信心、上进心,自然也就会破罐子破摔了。身为父母,我们应清楚地明白,当我们的责骂让孩子麻木时,如果再想重新鼓励他好好学习,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也许你会说“我很少骂孩子,只是指责而已”。那你应该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越是语重心长地指责孩子“你是怎么搞的,我已说过多少次了”、“你能不能长点儿记性”……这时,孩子如有反抗,你便会更加火大,然后进行没完没了的说教。殊不知,这种你习以为常的批评方式,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厌烦,越来越麻木。时间一久,尽管你每次多么语重心长,你和孩子都会陷入模式化的死循环。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批评一定要注意火候和方法。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从而避免厚脸皮定律带来的消极影响。

对待孩子,批评与惩罚要科学

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痛,不知如何把握批评与惩罚的“度”,不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那么,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前总统里根的经历。

12岁那年,年少的里根在家附近踢足球,可是,一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一块玻璃。邻居对里根说,我这块玻璃是块好玻璃,花12.5美元买的,你把它打破了要赔偿。那是在1923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

里根没办法,只好回家找爸爸。爸爸平和地对里根说,玻璃是你打碎的,那你就得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里根照办了。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里根通过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终于挣了12.5美元,并还给了父亲。

后来,里根成了美国总统,在回忆录里讲述了这个故事,他说,这次惩罚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懂得了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我们看到,里根的父亲没有谩骂,也没有喋喋不休地指责,反而实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这也为我们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不要不依不饶地训斥孩子,应该让孩子自己谈一谈错在哪里。平静地听孩子说,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要知道,孩子叙述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反省的机会。

当然了,这并不等于家长只能做听众,必要时也可以对孩子进行惩罚,正所谓“没有惩罚就没有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就是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但是,惩罚要讲究科学,让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因此而感到愧疚。像里根父亲那样,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让孩子通过努力改正错误,弥补过失。

实际教育过程中,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类似的体会:当我们被频频告诫要尊重孩子,给孩子民主和自由的时候,我们正陷入一种困境。即当孩子做出一些恼人的事情或者有无理要求时,例如,央求父母买这买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过度迷恋上网及游戏等,我们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劝阻是那么无力?为什么我们的语重心长在孩子面前是那样的苍白?

其实,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如果父母不能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约束,不忍心对孩子说一声“不”,这样的教育就是放弃责任的教育。

例如,有的孩子常常打断大人的谈话,提高嗓门、拽着别人的衣服插话,以吸引别人的注意。这种情况,如果你在家里常迁就他,他自然不会想到,在外面应该有另一套行为规则。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保证家庭和社会的行为规则一致,拒绝孩子的犯规行为实际上是在帮助他掌握统一的“游戏规则”,提高他的社会适应能力。

还有,要像里根父亲那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们希望孩子能这么做。有些孩子上学忘记带课本,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家就对父母哭闹,责怪父母把他的东西乱放,他找不到了,或早上起来晚了,忘记带了……为什么不及时给他送到学校?其实,父母应该拒绝孩子这种推卸责任的要求,让他试着承受不对自己负责带来的不悦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这些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应像里根的父亲一样,平和、理智。科学地批评和惩罚,不但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反而会提升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同时也使孩子懂得更多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心灵魔法屋:向孩子说“不”的原则

身为家长,我们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可遵守以下原则:

1.当孩子在进行我们不喜欢的行为时,除了给孩子语言上的告诫以外,还要引导孩子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2.约束来自于规矩。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就要给孩子订立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及性格特点的规矩。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各种规矩,如吃饭、看电视、写作业、买东西等方面的规矩。

3.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某些言行,例如,当孩子无理取闹时,你要用平静的口气表达你的心情以及对孩子的要求,使孩子从你的态度中了解到,无理纠缠是没有用的。

4.当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或者出现一些不合适的行为时,如果你认为不可以,就要明确地拒绝孩子。同时,告诉孩子你拒绝他的理由。

5.对孩子说了“不”,就要坚持到底。你可以给他一些警告,也可以对他的哭闹置之不理,还可以让他在某个地方冷静一会儿,千万不要动摇你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