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好妈妈的秘密
3071000000008

第8章 爱上阅读与发现天赋(2)

一位外国教师出了道小作文:“诗是什么?”题目看起来不算特别,但答题的要求却极为有趣:首先必须先把一张白纸剪裁或折叠成某一特定的样式后才能发表看法。如此要求领学生们兴奋异常,答案自然也就五花八门了。有的将纸剪成两个“心”形,解释说,诗是由作者的心通往读者的心;有的将纸叠成螺旋形,并解释说,诗是心情的螺旋形上升;有的索性把白纸撕碎后说,诗是从破碎的心中流出来的;还有的把白纸原封不动地送回给老师,说:什么诗,只能由写在上面的东西自己来解释?

每个孩子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潜藏着不尽相同的天赋,唯一的问题是父母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发掘他们的天赋。如果不能很好地发现儿童的天赋,将是整个社会的巨大损失,父母也会付出沉痛代价。因为正规的学校一般不会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帮助那些具有天赋的儿童的特殊需求。

理解天才的比较好的方式可能就是阅读他们的自传或传记,特别是那些深入讲述其童年生活的传记。一旦孩子在某种领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思维独特的时候,就说明已经发掘到属于他自己的天赋领域了。孩子的天赋被找到后若能够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培养与关注,由天赋转变成为天才的大门即将被打开。

高考状元是如何练成的

对大多数的中国儿童来说,在他们六七岁的时候是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因为识字的瓶颈,汉语儿童真正能够独立阅读的时间一般延后1到2年。郭沫若曾说过:“就因为在使用这种艰难的文字,我们进行普通教育的过程中,比起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来,起码就要多费两年。”也就是说,中国儿童阅读起步的时间并非在书面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段。

很多一线的老师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尽管在教学中都把学生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是要让大部分学生热爱读书却非常困难,更可怕的是这种与书疏离的状况有可能伴随他们一生。然而那些成绩突出,甚至成为中高考状元的孩子,阅读从来不是问题,阅读就是他们成功的秘密所在。

在一项对400多名高考状元的研究后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从小学入学就一路领先,始终名列前茅。他们的秘诀就是——小时候有意无意培养起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这些状元及他们的父母为我们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描述。

黑龙江状元赵聪:“很小的时候我妈妈就给我讲故事、念书,拿着识字卡片教我认字,慢慢地我就可以自己看了。当时我爸爸总是坐在桌前学习,这对我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是家里这种学习的风气培养了我。”

江苏状元周谦益:“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平时总是坐在书桌旁捧着医学书钻研;母亲是一名教师,每天晚上要备课,总是在不停地写。这样浸泡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我从小就喜欢上了读书。”

江西状元张亚勤:“我所谓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其实都是父母教给我的。很小的时候,父母对书的热爱让我感到好奇、神圣,在他们的诱导下,我迷上了读书,小时候,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有趣的童话故事书让我爱不释手。”

江苏状元葛琳琳的父亲:“琳琳三岁时,我就对她进行启蒙教育,她妈妈听说背诵古诗词能提高记忆力,从小教她背诵她喜欢的古诗词,后来证明,这对提高记忆力确实有好处。等她对文字感兴趣后,又教她写字,在我们的引导下,琳琳小时候就很喜欢书,四岁就能背一百多首唐诗、宋词。”

四川状元曹志玲的母亲:“参加工作后,我仍然坚持学习,即使女儿出生后,家务活动和工作让我感到时间不够用,我还是挤出时间来学习。受我的影响,志玲两三岁就喜欢模仿我,每到晚上,拿个小凳子坐在我身旁看书。”

黑龙江状元吴军的父母:“我们对孩子的培养,就是从小引导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吴军没上学前,对家里书柜里的书充满了好奇,我针对他的兴趣,平时就给他读一些比较押韵的诗词,在他高兴时教他背。4岁他就能背诵上百首诗词,五岁就能记住全国每个省会城市名称了。”

陕西状元林清的父母:“林清三四岁的时候,在教她简单的拼音时,我是用唐诗、宋词来辅导的,同时也教她加、减法。当然,与其说教她学知识,不如说教她‘玩游戏’。在林清看来,学拼音和回答加减法是游戏的另一种方式。每次她都学得意犹未尽,缠着我们给她出数学题,念唐诗。”

上海状元姜佳立的父母:“孩子两三岁时,为了唤起儿子识字的兴趣,我们一边通过看图教孩子识字,一边买了许多图画书,把里面有趣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并且告诉他‘如果你能识字,这里面有趣的故事你自己就能读了’。在唤起孩子的识字欲望后,才开始教他识字。佳立在三岁时已经能认几百个字,五岁时认字超过一千个,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可以独立阅读《故事大王》、《讲故事》等儿童读物了。”

以上这些实例都说明了阅读的核心作用。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使亲子阅读在每个家庭生根。儿童的大量阅读,没有家庭的支持是很困难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突破识字关。与此同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进入大量阅读阶段。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孩子的中低年级,一般会少留家庭书写作业,取而代之的是老师会建议孩子每天回家留出半小时读书,父母要安排时间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激发兴趣,让孩子渴望阅读;培养习惯,让孩子学会阅读。

一位妈妈骄傲地说:孩子现在已经读大三了,他虽然是学理科的,但他的文笔非常的好,这和他从小养成的爱看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出生几个月大就给他讲看图识字、各种图画书,三岁左右看绘画本的《四大名著》,无论你带他到哪儿,他首先会迅速地跑进房间取来几本书带上,坐车看、走路看、吃饭也看,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他说一天不看书自己就会不舒服。书是他的最爱,是他的生命,是他一生追求的财富。

直到现在,这位妈妈还一直保留着儿子高考时的作文——《阅读生命》:

当鱼儿恣情游弋时,它,阅读海洋。

当雄鹰振翅高翔时,它,阅读天空。

当人类思考人生时,他,阅读生命。

如果说人类的诞生以文字为标志,那么正是阅读创造了人类!

从孔子到马克思,多少哲人在书中留下了心灵的感悟。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多少学者在纸上记下了自然的发现。我们之所以能够知道这一个个伟大的名字,之所以能够感受到伟人们的呼吸与脉动,不都是凭借着那些浩如烟海的书籍吗?

书籍不仅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人类自诞生以来的所有作为都可以在书中得到体现。科学、艺术、文化、历史所有的一切都能够在这里找到。

然而,时代的确是改变了。当今社会,多了些灯红酒绿,多了些嫣红姹紫,少的却是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汗牛充栋,韦编三绝。

面对着阅读者的不断减少,我们惊呼:人类,正在失去自己的灵魂!

虚弱无力时,没有人知道阅读培根;彷徨无措时,没有人知道阅读鲁迅;孤苦无助时,没有人知道阅读庄周;愚昧无知时,没有人知道阅读牛顿。

如今的人类,正在被鼠标的点击收买,正在被键盘的敲打陶醉,他们只知道:千姿百态,一点即出。

书籍之所以被滚动的菜单替代,难道只是因为它笨重不便吗?

我相信,书,有一种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曾感染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每当我抚摸着那些粗糙微旧的书页,注视着那些单调乏味的印刷时,我的心中总会腾起一种异样的感觉,我知道,书和网络,是不同的。

我不知道书的气质是什么,也不知道书与网络的区别在何处。我只知道,在书中,我更容易阅读知识,阅读感情,阅读生命。

该是拯救自己的时候了!仔细地洗去手上的污渍,洗去脑中的浮华,找到一本书,好好地,阅读生命。

厦门一中的高三女生骆雅婷以691分摘得2010年福建省理科状元。在厦门一中,骆雅婷以她的优异成绩而闻名。在三年前,骆雅婷是厦门中考状元,她将这一优势一直保持到高三,她还身兼数职,既是班长,也是一中学生会主席。

骆雅婷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说,“她能得优分作文,我一点也不意外。”

骆雅婷的作文,据说得到高考评卷组的高度赞扬,是第一篇被挑选出的优分作文。她的文字充满诗情画意。这得益于她自己每周都会阅读美文来激发灵感。

她喜欢优美文字,有时心情郁闷时,她就看些美文。骆雅婷说,这些美好的文字会激发你发现周围事物的独特美,这时,你的心灵会变得柔软,充满了感激和感恩。

许多人对中高考“状元”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考试机器”或“考试英雄”的层面上,其实,中高考的胜利者,绝不是读死书只会考试的机器神童,他们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他们写出来的文字也一样,充满着生机盎然。

他们的成功来源于阅读天赋——不仅是对书籍的阅读,更是对生活、对社会的阅读。

那些状元从来就不是神话!

懦弱的鲨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地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得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象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笑称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