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金融学
307300000013

第13章 利率:颠倒众生的金融魔棒 (2)

大伟购买彩票获得了2000万元的头奖。主办方承诺,他将在未来的20年中每年获得100万元。大伟十分兴奋。可是他真的获得了2000万元吗?从现值的角度来说,可怜的大伟受到了主办方的愚弄。假定利率为10%,第1次支付的100万元显然等于今天的100万元,但是第二年支付的100万美元用今天的价值来衡量,只有100万/(1+0.10)=909090元,远远少于100万元。接下来支付的就会更少,将这些现值相加,实际上只有940万元,这个数字比承诺的2000万相差的太远了,还不到一半。但是大多数不懂得现值概念的人无疑还将跟大伟一样处于兴奋之中。

所以说,懂得现值的概念对于利率的计量是十分必要的。不明白钱的价格,又如何进行钱的交易呢?

通常计算利率的途径有若干种,现值是最简单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到期收益率。由于到期收益率体现了显著的经济学含义,经济学家认为这是最准确的利率计量指标。

所谓到期收益,是指将债券持有到偿还期所获得的收益,包括到期的全部利息。到期收益率又称最终收益率,是投资购买国债的内部收益率,即可以使投资购买国债获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债券当前市价的贴现率。它相当于投资者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并且一直持有到满期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是:

到期收益率 = [I×100+(M-V)/N]/ [(M+V)/2]×100%

M=面值;V=债券市价; I=年利息收益;N=持有年限

假设某债券为10年期,8%利率,面值1 000元,贴现价为877.60元。计算为 [80+(1000-877.60)/10] / [(1000+877.60)/2] ]×100% =9.8%。

到期收益率计算标准是债券市场定价的基础,建立统一、合理的计算标准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到期收益率首先需要确定债券持有期应计利息天数和付息周期天数,从国际金融市场来看,计算应计利息天数和付息周期天数一般采用“实际天数/实际天数”法、“实际天数/365”法、“30/360”法等三种标准,其中应计利息天数按债券持有期的实际天数计算、付息周期按实际天数计算的“实际天数/实际天数”法的精确度最高。近年来,许多采用“实际天数/365”法的国家开始转为采用“实际天数/实际天数”法计算债券到期收益率。

均衡利率:如何实现货币供求一致

知名的财经专栏作家姜超曾在一篇对09年全球债券市场的分析文章中写道:

事实上,美国的长期通胀预期近10年都稳定在2.5%。基于稳定的长期通胀和经济增长,我们认为长债利率存在长期均衡水平,以美国为例,均衡实际利率为2%,长期通胀为2.5%,因而长债利率的均衡水平为4.5%;而中国的长期通胀为2%,均衡实际利率不应低于美国,10年期长债的均衡利率应在4%以上。

央行主导下的短债利率波动改变的是长债利率的阶段均衡水平。以中国为例,假定央行维持2年的低利率环境,则10年期金融债的阶段均衡利率应为3.4%。即当前配置2年期1%利率短债并在未来配置4%利率的8年期长债的组合与直接购入3.4%的10年期长债回报相当。

这段小小的文字中多次提到“均衡利率”,似乎让人有些难解。什么是“均衡利率”?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均衡利率,是指保持货币流通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一致时的利率,简单来说就是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利率水平。它与各个银行的针对不同情况的具体利率相对应。

而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主要通过均衡利率体现。例如: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对利率的影响。如果人们预期下一年利率将要上升,资金的供给者就不会购买长期债券,而是选择短期投资,以便在利率升高时及时收回资金作更有利的投资。这样长期债券的资金供给曲线就会左移,均衡利率升高。反之,预期未来利率下降,意味着长期债券成为更有利的投资,从而增加对长期债券的需求,提高各个利率水平的资金供给量。这会使长期债券的资金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利率降低。

那货币市场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1.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有赖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2.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利率机制。除利率机制之外,还有:①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②国家财政收支状况;③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④国际收支是否基本平衡等四个因素。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不仅是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号,而且对货币供求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因此,货币均衡便可以通过利率机制的作用而实现。

就货币供给而言,当市场利率升高时,一方面社会公众因持币机会成本加大而减少现金提取,这样就使现金比率缩小,货币乘数加大,货币供给增加;另一方面,银行因贷款收益增加而减少超额准备来扩大贷款规模,这样就使超额准备金率下降,货币乘数变大,货币供给增加。所以,利率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就货币需求来说,当市场利率升高时,人们的持币机会成本加大,必然导致人们对金融生息资产需求的增加和对货币需求的减少。所以利率同货币需求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当货币市场上出现均衡利率水平时,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货币均衡状态便得以实现。当市场均衡利率变化时,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也会随之变化,最终在新的均衡货币量上实现新的货币均衡。

利率波动:货币价格的风险

一则关于债券市场的新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利率波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2006年路透11月17日电:由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贷美(Freddie Mac)等公司发售的抵押支持债券(MBS)本周上涨,受强劲的海外需求提振,且利率波动性降低亦支撑了债券价格。

房利美发售的票面利率为5.5%的MBS较10年期美国公债的利差缩窄了约3个基点,至1.06个百分点。

分析师认为,10年期公债收益率(殖利率)陷于区间波动,可防止抵押贷款再融资活动意外增加或减少,由此对MBS构成支撑。

据交易商称,本周海外需求上升一直对MBS构成支撑。

房利美发行的票面利率为5.5%的MBS价格上涨11/32,至99 4/32,收益率报5.669%.10年期美国公债价格攀升17/32,收益率报4.61%。

随着年底将近,MBS交易商和分析师纷纷密切关注包括高盛和贝尔斯通在内的大型投行的动向.他们注意到这些投行持有的MBS数量达到逾三年来的高位。

(新闻摘自金融之星网)

利率大幅波动会影响资产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使它们动辄受到规模相对较小的国际资金流动左右,甚至出现市场被操控的情况。1997至1998年间香港的股票期货及外汇市场被跨市操控,迫使香港政府要大举干预股市,并采取措施让银行能以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为抵押品透过贴现窗获取流动资金。香港金管局在1998年推出的7项技术性措施及2005年的3项优化措施,都是为了在继续维持汇率稳定的同时,遏抑利率波动。

因此,银行及资本市场都要注意规避利率风险。

明确及有限度的灵活性汇率制度有助减少利率波动。与汇率只固定在一点上的情况不同,在灵活的汇率制度下,资金流入或流出不会即时令银行同业拆息波动。管理利率及其他风险是银行日常运作的一部分。视个别银行的利率风险状况而定,例如它们在同业市场作为净贷款人或净借款人的程度,它们的盈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银行可能会改变业务策略,以减低同业拆息波动对它们的影响。比较令人关注的是,如果在批发层面的利率差距转移至零售层面,那么存款人及借款人都会受到影响,恐怕他们未必会像银行那样善于管理利率风险。

银行业竞争激烈,银行在管理利率风险时,可能会将风险转嫁至客户,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银行亦可能会运用不同的定价策略来保障盈利。这正好反映自由市场的力量,但我们不可以忽略银行这种做法对公众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因为他们不一定能够像银行那样善于识别、评估及管理利率风险。

费雪效应: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利率

假如银行储蓄利率有5%,某人的存款在一年后就多了5%,是说明他富了吗?这只是理想情况下的假设。如果当年通货膨胀率3%,那他只富了2%的部分;如果是6%,那他一年前100元能买到的东西现在要106了,而存了一年的钱只有105元了,他反而买不起这东西了!

这可以说是对费雪效应的通俗解释。费雪效应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第一个揭示了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

用公式表示,就是: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把公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一下,公式就变成: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