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第一章 为相能开国,做人能齐家 (2)
一个人拿出10到15块钱参加一次宴会,这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他可能为此花掉了15块钱,但他也许通过与成就卓著的客人结交,获得了相当于100块钱的鼓舞和灵感。那样的场合常常对一个追求财富的人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因为他可以结交到各种博学多闻、经验丰富的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任何有助于增进知识、开阔视野的事情进行投资都是明智的消费。
如果一个人要追求成功、完美的气质和圆满的人生,那么他就会把这种消费当做一种最恰当的投资,他就不会为错误的节约观而困惑,也不会被错误的奢侈观所束缚。
英国著名文学家罗斯金说:“通常人们认为,节俭这两个字的含义应该是‘省钱的方法’。其实不对,节俭应该解释为‘用钱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怎样去购置必要的家具,怎样把钱花在最恰当的用途上,怎样安排在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和娱乐等方面。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把钱用得最为恰当、最为有效,这才是真正的节俭。”
婆媳之间无小事
战国时代,生存是永恒的第一要事。男人为了生存而上战场厮杀,女人作为联结各个势力之间的纽带,牺牲自己的幸福。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长本是敌手,但在今川义元死后,化敌为友,两方结下盟誓。势力如日中天的织田信长完全可以要求德川家康派一个亲人作为人质到他的府上,但是为人仗义的信长没有这样做,相反,他将自己的长女德姬嫁给了信康,这使两家的关系进一步巩固。
但是,一片好意却因为筑山殿的妒忌而扭曲了。德姬深受信康的疼爱,在筑山殿看来,与自己被冷落相比,这种幸福简直是在伤害自己;另外,德姬的身份也让筑山殿憎恨,她是今川义元家仇人的女儿,仇恨占据了筑山殿的心。
筑山殿开始在生活上处处为难德姬,不仅不给她好脸色,还安排自己的贴身侍女菖蒲去引诱信康,让德姬失宠。然而信康对德姬还是一如既往地真心,筑山殿越发咬牙切齿,她打算背叛家康到敌人武田那里,并且要煽动家康的儿子信康成为自己的同伙。
德姬知道了筑山殿的阴谋之后,想到平日受了筑山殿的欺负,于是立刻写信给父亲织田信长,在气势雄壮的安土城中谋划大事的信长看了德姬的信,心中吃惊。他深知信康的武勇,认为这样的青年武将如成为武田方的武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正值家康派使者酒井忠次到安土来,信长把他叫到别室,问信康的情况。心性耿直的忠次毫无顾忌地表达了自己对少主信康的不满和担忧,这本来是出于家臣的一片忠心,却被信长听成了一种隐患,于是让他带信回去,让德川家康自己处理好这件事情。德川家康下令信康切腹。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如果说德川家康与筑山殿的婚姻悲剧为这件事埋下了浓烈的火药,德姬与筑山殿之间的婆媳关系就是导火索。婆媳之间的误会不仅让夹在中间的儿子左右为难,像她们这样身份的人,甚至会引发战争。
婆媳关系是一个既古老又复杂的问题,是一个令清官也为之发愁的难题。在一个“主干家庭”中(即由祖父母、父母、子女组成的家庭),如果不算第三代,那么家庭中可能存在五种关系,即夫妻关系(包括两代夫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公媳关系、婆媳关系。其中,夫妻之间由于利益相同,且由于爱情和长期在一起生活而产生的感情关系,一般不会发生剧烈的冲突;父子和母子由于有血缘这根强有力的纽带的联系,即使产生了某些矛盾,也会因血缘关系而较容易在互相谅解之中消除;公媳之间没有血缘的联系,公公与媳妇一般接触较少,而且各自在家庭中承担着互不相干的责任;唯有婆媳之间,既无血缘的纽带,又无感情的保障,在相近的家务中摩擦较多,一旦出现隔阂,产生矛盾,往往呈现出激化的趋势。
尽管婆媳矛盾是一个古今中外令许多家庭头痛的难题,但只要有一方愿意主动缓和关系,哪怕只做出微小的努力,也能实现婆媳之间的和睦。
方法一:相互尊重
婆婆和媳妇都要相互让着对方,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经济地位,谁也不要支配谁,谁也不完全听命于谁,全家的事情一起商量后再办。
方法二:相互谅解
媳妇要多体谅老人,老人的想法不可能和年轻人完全一样。同时要把婆婆视作自己的母亲那样照顾,尽可能体谅老人的性格或其他不足。当和婆婆有矛盾时,千万别犯和婆婆“争老公”的“低级错误”。
婆婆也要多体谅媳妇的心理,要把媳妇当自己的女儿看待,不要有“人家的姑娘”的区别心理,以对待自己的儿女的心态和她相处,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
方法三:真诚相待
虽然有人把婆媳之间的关系形容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但婆媳毕竟是一家人,要维系好这种关系,真诚是必不可少的。许多僵局都是由于婆媳之间缺乏交流和坦率的沟通造成的。如果婆媳对对方有什么看法,不妨真诚地表达出来,也许对方也正期望着这样一个充分的机会呢。
方法四:父子起斡旋缓冲作用
如果婆媳产生矛盾,父与子最好都保持中立,积极行动起来做斡旋婆媳关系的“外交官”。有许多婆媳关系是“笨儿子”造成的。如果说,婆媳关系有着天然的敏感因素,那么儿子在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协调、咨询的功能就愈发显得珍贵。当然,父亲的积极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方法五:巧借情感传递者
即使婆媳关系已经到了“有你没我”的决裂边缘,仍然会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媳妇和婆婆之间的情感维系者——孩子。许多婆媳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但一旦第三代出现,血脉亲情会愈合这道心灵上的伤口。一个聪明的媳妇要善于利用孩子来改善婆媳之间的关系,媳妇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无法直接向婆婆交流,可以通过孩子的嘴去传递,往往这样的情感传递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六:精神安慰和物质照顾相结合
媳妇对婆婆要多关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经常买些老人爱吃的东西给婆婆吃。这不仅是物质照顾,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婆婆对媳妇也是同样,媳妇有困难(如分娩),婆婆要帮助,有时也可以适当买些东西给孙子孙女。
总之,在任何情况下,婆媳都不要“针尖对麦芒”,如果一方有怒气,另一方要暂时忍让。就像德姬看到筑山殿的野心之后,如果不是急于向父亲告状,而是主动出来劝诫筑山殿,或者是向德川家康求援,事情也不会恶化到处死信康的地步,这其实也是她们两人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婆媳之间,平时如果有意见,千万不要和邻居、亲友乱讲,话传来传去,往往没有矛盾也弄出矛盾来。但是有些事情如果非说不可,双方可以找机会好好地、开诚布公地说,或是由儿子恳切地转达。这样就能够化解矛盾,使看起来复杂的婆媳关系变得简单和睦。
润物无声,以身作则填平代沟
德川家康总是作为江户幕府的开创者的身份出现在后人的视野中,他作为一家之主的另一面,却是鲜为人知的。其实,德川家康有一个庞大的家庭。他有17位夫人、16个儿子、5个女儿,加上养子养女,德川家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
复杂的政治因素和大将军的身份威仪让这些人成了一家人,但是他们之间又有着复杂的情感,夫妻之间的恨、父子之间的误解,都曾让这位战无不胜的大将军感到痛苦无助,与常人无异。但是德川家康也一直努力去做一个好父亲,他希望自己的言行可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在进攻大阪城的时候,德川秀忠向父亲家康提出建议:在最近的一带安置大炮,直指天守阁,然后再召集劳力,从壕沟下向城内挖掘地道。这样一来,德川方可以不损一兵一卒,就能一举拿下城池。
家康赞同了秀忠的想法,只是他更希望不用大炮解决问题。因为那是座丰臣秀吉苦心经营的城池,用火炮固然可以拿下,却可惜了前人的努力。他希望大炮只是显示威仪,而不要派上实际的用场。德川家康的顾虑,已经超过了复仇和荣耀,秀忠渐渐明白德川家康的心意:少杀人,这是最好的为政之道。
德川家康是一个地道的武士,即使是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他只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他们。
在德川家康的老年,他还与年轻的侧室育有几个子女。其中与阿龟夫人所生的五郎太丸,德川家康预备封他为甲府二十五万石的大名。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阿龟夫人感到很震惊,毕竟五郎太丸还是一个懵懂不知世事的孩子,一心只想着要和父亲去放鹰玩耍。
“我封你为甲府二十五万石的大名,这样,你就是一员大将了。”
“嗯,大将。”
“大将悲哀时不能哭,在苦累时要忍耐,有好吃的东西要分给家臣。怎样,五郎太丸,你能成为大将吗?”
“能。大将要……要放鹰。”
“对,放鹰的时候,能打到好多的猎物,家臣用个大锅把它们煮了,大口大口地吃,香喷喷的。可是大将不能吃,大将只能默默地啃自己带来的干粮。怎样,能当大将吗?”
五郎太丸还是一个啃着手指的小孩子,圆圆的眼睛望望母亲又望望父亲,非常可爱。家康很想抱着他,把他高高地举起,可他才告诉孩子要忍耐,要学会隐忍自己的情感。作为统领天下武士的大将,他要比孩子更能忍耐,即便是自己的儿女,也不能像常人那样随心所欲地亲近。控制好自己的情感,才能通情达理。为了培养出一个将军,家康不仅严格地控制好自己的言行,还为玉郎太挑选了很好的老师,也是他信任的大将平岩亲吉。
德川家康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后人的楷模,这种用行动教育子女的方式,不仅有武士家族的隐忍精神,更有着家庭教育中最珍贵的一种思想:用行动去影响孩子。我国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故事。东晋时的谢安,他的夫人从来没有看到他管教儿子,有一次这样问他了,他回答说:我一直在教育儿子,只不过没有言传,而只是在身教而已。
“身教”一词,在现在这个普遍认为父子之间存在“代沟”的时代里,更加值得我们去思考。作为工作中的一员,你可能是称职的职员或者领导,明白自己的职责;但是作为家长,却少有人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来教育孩子。
教育子女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有威严、善教导的家长。其实,要保持一个家长的威信,德川家康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话简单直白,把孩子当成成熟的人,教他言语稳重,自己思考;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人。润物细无声的行动教育,缓慢但却有力。如同春雨一样,滋润着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