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德川家康的智慧
307400000024

第24章 弯曲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第三篇 第三章 弯曲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不吃亏的“游戏规则”:适时弯曲

日本天正十八年八月初一,德川家康进入江户城,这是决定他后半生命运的一片土地。

按照丰臣秀吉的命令,德川家康的新领地是关八州。俗称的关八州包括常陆,但丰臣秀吉却将常陆分给了佐竹氏,而将伊豆封给了德川家康,以此来凑够八州之数。这让德川家康的家臣们非常不满,有人认为,先不论伊豆如何,起码应该把甲斐和常陆并入新领地之中。家臣议论纷纷,被德川家康听到后立刻制止。

有一个家臣认为,德川家康应该强硬一点。但德川家康认为,丰臣秀吉自命为天下第一智者,两个智者相斗,只会玉石俱焚。丰臣秀吉想控制他,他也只能表现得无知无识。

但是有人担心,德川家康在长久手之战中明明胜丰臣秀吉一筹,现在低声下气也是枉然,秀吉要防他自会紧盯不放。德川家康沉默不语,他知道,现在如果表现出小小的不满之意,很可能会惹来丰臣秀吉的猜忌。事实上丰臣秀吉的确在提防他,德川家康的周围全是丰臣家的心腹,如浅野长政、崛尾吉晴、中村一氏等。倘若与这些眼线相安无事还好,一旦起了纷争,必定要引起骚乱,那时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所以德川家康拿定了主意,眼前只考虑如何以江户为基础,经营关八州,别的都不考虑。在力量不足、遭人欺压时,如果冲冠一怒,很可能惹祸上身,白白地葬送自己。

适时弯曲,如同换一种姿态看待自己,更容易看清彼此,利于沟通和进步。对于现代人来说,对自己的上司保持一定得距离,在心理上保持低调谦逊的态度,也是同样关系到个人的发展的。

一个名叫拉升·彼德的男士在海军服役两年后,回到了美国首都华盛顿,之前服务的那家广播公司正等待他继续去做播音工作,但是换了个新上司。由于某种原因,这位新上司不大愿意接受他。

新上司对他主持的节目时间重新安排以后,彼德按捺不住了。他一直是和老搭档主持某个喜剧节目的,而新安排的时间差得不能再差了——将近午夜。

彼德怒火中烧,准备和上司干一场,但是为了饭碗他还是忍了下来。他和搭档接受了这个倒霉的时间安排,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三年后,这个节目成为华盛顿首屈一指的节目。

一天,新上司主动邀他参加电台的聚会,这次是躲不掉了。晚会上,他遇到了上司的未婚妻。她是个聪颖、活泼、务实的姑娘。像她这样的姑娘怎能喜欢一个没有可取之处的人呢?通过上司的未婚妻,他对上司的人格品行的看法有了转变。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态度转变了,上司的态度也变了。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他仍在全国广播公司工作,并在全国一档著名的电视节目中主持气象预报。

职场有职场的游戏规则,即使是在古代,与上司保持良好的关系,都是官场的主要内容。在今天,即使不用曲意迎合,但主动与上司消除误解、彼此以诚相待,对自己有益无害。

有的人可能遇到过不公平的对待,自己的能力和职位待遇并不匹配。但这不是一个人的好恶就能马上改变的,职场上有一张无形的网络,包括每个人的资源、能力、人脉,等等。因为一时的不公平而与上司冷战或叫板,只会让自己吃更大的亏。

实力不济,且忍一时之辱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千方百计地将德川家康请到大阪,开诚布公地对德川家康说:“我是以一介卑微之身取代了信长主公,很多人嘴里称我为‘主公’,可心里却不服气。坐着太阁的位置虽然,但不安稳。”于是丰臣秀吉提出要求:希望家康像其他大名那样,在不久之后的正式会晤上,对丰臣秀吉行庄重的大礼。这样可使得他的形象更高大一些。德川家康答应了。

第二天,德川家康正式拜访了大阪城。秀吉亲自到门口来迎接他,并挽着家康的手为他带路。秀吉坐了上座,家康遥坐在下座,双手伏地,向秀吉恭恭敬敬地拜首。“拜见了殿下您健胜之体,在下实不胜喜悦之至。”说着,头向榻榻米上顿去。他所称的殿下,是对身居关白之位秀吉的尊称。这一举动让两旁的大名内心震撼不已。

于是丰臣秀吉达到了他的目的:德川家康对他的尊重,终于让大名们发自内心地对秀吉产生了尊敬之情。在这场“作秀”里,德川家康完全沦为丰臣秀吉的工具,在天下人面前,他公然地表示了对丰臣秀吉的臣服,这虽然有被丰臣秀吉感动而自愿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因为实力不济,而不得不为之。德川家康被称为“战国第一忍者”,不是没有来由的。中国古代也有一个著名的例子。

西汉初年,东胡不断挑衅匈奴,企图寻找借口灭掉匈奴。匈奴的首领冒顿养有一匹千里马,为匈奴立下过汗马功劳,被视为宝马。东胡知道后,便派使者到匈奴索要这匹宝马,匈奴群臣认为东胡太无理了,一致反对。

足智多谋的冒顿一眼便看穿了东胡的用意,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他决定忍痛割爱来满足东胡的要求。他告诉臣下:“东胡之所以要我们的宝马,是因为与我们是友好邻邦。我们哪能因为区区一匹千里马而伤害与边邻的关系呢?这样太不合算了。”这样,他就把宝马送给了东胡。冒顿虽然表面上不与东胡做对,但他暗地里壮大实力,明修政治,希望有朝一日雪耻。

东胡王得到千里马以后,认为冒顿胆小怕事,就更加狂妄。他听说冒顿的妻子很漂亮,就动了邪念,派人去匈奴说要纳冒顿之妻为妃。匈奴群臣一听东胡王如此羞辱他们尊敬的王后,都气得摩拳擦掌,发誓要与东胡决一死战。冒顿更是气得牙齿咬得吱吱响,然而他转念又一想,东胡之所以三番五次使自己丢面子,是因为东胡的力量比匈奴强大。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是再忍让一回,等以后有了合适的时机,再与东胡算总账。

于是,他强作笑颜,劝告群臣:“天下女子多的是,岂能因为区区一个女人伤害与邻邦的友谊?”这样,他又把爱妻送给了东胡王。之后,他召集群臣,指明东胡气焰嚣张的原因,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鼓励大臣们内修实力,外修政治。群臣听冒顿分析得有道理,于是按照冒顿的要求兢兢业业地治理,以图日后报仇雪恨。

东胡王轻而易举地得到千里马与美女,就认为冒顿真的惧怕他,更加骄奢淫逸起来。他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致东胡实力越来越衰弱。然而他却毫无自知之明,又第三次派人到匈奴去索要两邦交界处方圆千里的土地。

此时的匈奴经过冒顿及其群臣多年卧薪尝胆的治理,政治清明,兵精粮足,老百姓安居乐业,其实力之雄厚远远超出了东胡。这次冒顿亲自披挂上阵,众人同仇敌忾,一举消灭了毫无防备的东胡。

冒顿低声下气、忍辱负重,让东胡视其为胆小,把东胡“惯”得趾高气扬,自然松垮懈怠,于是把东胡一举拿下。德川家康通过礼敬丰臣秀吉的方式,换得了丰臣秀吉的容忍甚至感激,从而保证了安全,这也是舍面子保位子的经典智慧。

高调做人,低调行事

如果说德川家康的父亲松平广忠太过懦弱,那他的母亲大之方就是一个世间少有的性格刚烈的女子,但是在旁人看来,她是又一个温柔贤惠的人。柔弱的外表之下,包裹着一颗不输于男子的内心。这样的性格,也被德川家康所继承。

大之方又名於大,性格温柔坚强,她在冈崎城做城主夫人的时候,力劝城主提倡种棉花,“棉花可以纺成布匹,给百姓做衣裳,远胜过那些看上去很美却没有用处的花草”。于是,她率先在自己的庭院中种起了棉花。并亲自将棉花种子送给其他家臣内室,叮嘱她们要用心栽培,冈崎形成了一股种棉花的风潮。大之方举止高雅,对人彬彬有礼,深得家臣敬重,称之为上房夫人。

但是大之方的哥哥与松平成了敌人,大之方被迫改嫁,临走的时候,很多家臣都流着眼泪向她告别。为了防止哥哥因为怒气杀死冈崎的家臣,她坚持不要家臣抬轿。果然,她的哥哥在路上埋伏了士兵,好在家臣们都已经回去了。

於大改嫁之后,得到了第二任丈夫的理解。那时竹千代(家康)在今川家做人质,在丈夫的帮助下,於大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她努力克制自己,鼓励家康要自成人,并且暗中帮竹千代渡过难关。

家康成就霸业之后,将母亲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就在於大将要离世的时候,她对身边的人说:“武士不能死在榻榻米上,我绝不能输给男子。我要告诉家康一件事。

“三五代的太平不算太平,我见到的诸神说要有十五代的太平。为了能够让太平盛世维持下去,他必须做长远打算,广施仁政。”

留下了这样的话之后,七十五岁的老夫人离开了人世。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非常卑微,除了操持家务和养育儿女,她们没有别的空间去施展。於大的一生,就是带着这种女子的卑微痕迹走过的。尽管她对人和蔼,行事从来不张扬,但她的个性却没有变得懦弱,她也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仁慈之人。

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和很高的期许,这是在高调做人;处事谨慎质朴,不过分张扬,这是在低调做事。於大就是将高调做人和低调做事结合到一起,并且阐释得很好的一个女子。

晚清大臣李鸿章在权力的争斗中,也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绝不冒险,所以才有步步高升的机会。

当时大太监李莲英深受慈禧太后的宠爱,权倾朝野,人人望而生畏,人称“九千岁”。此人狐假虎威,老谋深算,心狠手辣。李鸿章以军功而升官后,最初看不起这些奴才,有意无意间就得罪了李莲英,因此,李莲英就想给他点颜色瞧瞧。

不久后,慈禧太后有意静居,想把清漪园修缮一番,以便颐养天年,但苦于筹款无术,时常焦躁。李莲英趁机说:“李伯爷是朝廷重臣,若能体仰上意,玉成此事,以慰太后,以宽圣心,当立下不世之功。”

李鸿章听到有这样贴近慈禧太后的好机会,岂肯轻易放过?当即满口应承,并马上献计献策,同李莲英商量。李莲英听了大喜,拍手称善,笑容可掬地着实奉承了李鸿章一番。接着李莲英又谦恭有礼地希望李鸿章入园内踏勘一回,看看哪里该拆该建,做到心中有数。

可是到了约定的日子,李莲英却借口有事不能奉陪,只派了个伶俐的太监领着李鸿章,转悠了一整天。事后不久,李莲英又故意捡了个光绪皇帝肝火最旺的时候,诬陷李鸿章在清漪园里游玩山水。光绪最忌讳的就是别人不尊重他的皇权帝位,听说权倾当朝的李鸿章竟敢大摇大摆地在他御苑禁地游逛,顿时大怒,认为这是“大不敬”,是对皇权皇位的公然藐视和冒犯。光绪一怒之下,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下诏“申饬”,将李鸿章“交部议处”。

所谓奉旨申饬,就是由皇帝、太后或皇后派一名亲信太监,捧着“圣旨”去指着某人的鼻子,当众数落臭骂一顿。而被骂的人,既不能申辩,也不能回骂,还要伏在地上谢恩。这“申饬”虽不伤皮肉,却是极使人难堪的侮辱性惩罚。

李鸿章被御批“申饬”后,他自然懂得其中奥妙,于是便立即着人送了银子,免去了当众受辱之苦。李鸿章自然很快悟出了吃亏的原委,从此以后便对这位“九千岁”刮目相看,敬礼如仪。这就是李鸿章的退让之法——坚持自己的原则,但是不去触犯惹不起权贵。

人与人之间总有强势与弱势之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发展,但在现实面前又不得不低头。高调做人,低调做事,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使自己既不做一个平庸之人,又不做一个莽撞之人,在稳妥的步调中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