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德川家康的智慧
307400000034

第34章 困境中的崛起之道 (1)

第四篇 第四章 困境中的崛起之道 (1)

顺人心意,不动声色巧易局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成为了事实上的新统治者,但形式上还不是名正言顺,因为丰臣秀吉的儿子丰臣秀赖作为丰臣秀吉时代的尾巴,如同阴影笼罩着德川家康。所以,德川家康暗暗地将其当作敌人。

丰臣秀赖想重修被地震毁坏的丰臣秀吉所建的方广寺时,需要费用补助,秀赖母子便派人到德川家康的儿子秀忠那里,希望可以得到一笔赞助。秀忠不能决断,便派了家臣本多正信,到家康处与家康商议。

家康不快地对正信说:“秀赖年纪尚轻,淀姬身为女人,二人思考都不周全,我也不奇怪。可是像你这把年纪怎么也糊涂了,还大老远特地赶来和我商量。建造方广寺是秀吉个人喜好,秀赖要重修是他家的私事,与将军家没有关系吧!”本多正信被教训了一顿,垂着头灰溜溜地回去了。重修方广寺自然需要不少的资金,这一点家康心知肚明。他不仅不愿劳民伤财,内心更想借此工事消耗大阪方的金钱,以达到减少他们军备费用的目的。

结果,如家康所愿,大阪方在重建方广寺一事上,花费了大量金钱。有时候,打击对手可以在不动声色之间进行,做事情,善于在暗中下工夫,德川家康就是个中高手。中国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士人。于是,一些有头脑的政治家收买士人,为自己卖命。他们收买士人的手段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给吃给喝,满足其物质要求;一种是卑躬下意,满足其虚荣心。其中,孟尝君收买冯谖、信陵君收买侯嬴的故事最具代表性。

战国四公子中最负盛名者为齐国公子孟尝君,他足智多谋,袭父亲田婴之职而任齐国的国相,势焰熏天,炙手可热,寄养其门下之士人号称有三千之多。有一智辩之士名冯谖,贫乏不能自存自立,于是托人投在孟尝君门下。因言无特长,又无权术,所以被列为下等食客,只能吃粗劣的饭菜。过了几天,冯谖有意敲着自己的长剑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家吧!吃饭时连鱼肉也没有!”孟尝君听到此歌,满足了他的要求,让他同中等门客一样吃鱼吃肉。过了几天,又听到这位士人敲着他的长剑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家去吧!出门连个车也没有!”孟尝君听到了,让他同上等门客一样出门有专门的马车。又过了几天,这位冯谖又敲着长剑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家去吧!在这儿没有办法养活家口!”左右的人都认为他贪得无厌,十分讨厌他。孟尝君还是满足了他的要求。

孟尝君就这样屈尊下意地收买了这位自言“无能”的士人,从而使他尽心竭力地为自己卖命。其后,冯谖运用自己的才智为孟尝君造下了“狡兔三窟”,使孟尝君在被齐王罢相后有了去处。

顺人之意,迎合别人的心愿提前做下“手脚”,为自己留条后路,是智谋权术士们常用的方法。

大人物们之所以大,是因为城府深,人所难测。他们的意图,往往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采取行动,看似出人意料,其结果却在他们预料之中。对于德川家康等人,我们也许不能达到同样的高度,然而在洒扫应对之间,可以效仿一下他们。

“流氓路线”,不按规则出牌

德川家康与秀赖母子终于刀兵相见。德川家康全力以赴进攻大阪城,用大炮、铁砲轰击,分兵从城的北护城河切入,城还是岿然不动。德川家康突然想到,当初丰臣秀吉曾说只有填平了城的外壕才能攻进来。于是德川家康决定与大阪方议和,填平城的外壕之后再进攻。

大阪方接受了德川家康的议和提议。大阪城的外壕被填平,是讲和条件中的一款,大阪方没有任何异议。可是工事仍在继续着,这次是开始填内壕了。大阪方感到不理解,这不是违背约定了吗?他们立刻派人质问奉行本多正纯,本多正纯装模作样,说:“这大概是工头搞错了,我去制止他们。”可是大阪方的人一离开,他又指挥大家加班加点地干了起来。

大阪方怒不可遏,去找了本多正信,本多征信也装着很吃惊的样子,说一定要把这件事报告家康,可是家康生了病,所以要等待一段时间。大阪方又找到了德川家康本人,德川家康答应派人去查看一下。可是等到查看的人到达大阪,看到城已只剩下了本丸,壕沟已被完全填平,工事完成,连工人也一个不剩地走光了。大阪城现在只剩下裸城一座。德川家康就用这种近乎无赖的办法,成功达到了目的。

在非常时刻,撒泼耍赖的“流氓路线”让对手挠破头皮却无计可施,是取胜的“奇招”。

中国古代的郑庄公曾在废立太子问题上犹豫不决。他晚年想废掉太子忽,立次子突,结果被谋臣祭足劝住,但自此给小兄弟俩留下芥蒂。庄公一死,太子忽即位,公子突的母亲雍是宋国人,突便跑到宋国去了。

后来宋国国君答应帮公子突坐上郑国国君的宝座,但他想索要些好处,否则不但不帮他为王,还会把他献给郑国,以得到郑国三座城邑的犒赏。公子突便答应宋国国君,只要宋君帮他为王,他便给宋君“六座城邑,年年贡奉粮食”。宋君听后十分高兴,满口答应设法让公子突回国即位,好白得许多好处。

宋君派人去郑国,告诉各位大臣宋国将派兵送回公子突,那时宋国正强盛,郑国哪里是它的对手,所以大臣们纷纷倒戈拥护公子突。太子忽见大势已去,便跑到卫国避难去了。这年秋天,公子突回国即君位,是为厉公。

宋国一面派人来称贺,一面索要厉公应诺的城邑和粮食。厉公当时许诺城邑时,并未打算真给宋国,如今他刚即位为君,就拱手送出六座城邑,怎么向群臣交代,他自己又如何立得住脚呢?所以他假意说要与卿大夫们商量,城邑的事情暂缓,先送点粮食。

宋君一看厉公反悔抵赖,十分生气,联合齐国准备攻打郑国。郑国与鲁国联合起来抵抗,打败宋齐联军,城邑的事也就没人再提了。

宋国乘人之危,制造事端威胁利诱,妄图坐收渔人之利,白得好处。郑厉公在紧迫形势下,假意承诺,取得宋国支持,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后过河拆桥,一反前诺,既保全了国土,又夺得了君位。

对付乘人之危之人,就该走诺而不行的“流氓路线”,反正自身已处安全地带。中国历史上另一人物刘邦,可谓把“流氓路线”走得炉火纯青,最终身为“伟丈夫”的项羽被他打败,虽是情理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

《史记》载:项羽问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其赖跃然纸上。后来双方盟约鸿沟为界楚汉讲和,项羽把刘邦的父亲、妻子放了,引兵东归,刘邦突然毁约,以大兵随后攻之,把项羽逼死乌江。刘邦之无赖可见一斑。

楚、汉两军对峙的时候,项羽曾把刘邦的父亲捉到军中,想以此要挟刘邦。一次,两军对阵,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推到阵前说:“你如果不撤兵,我就把你父亲烹煮了。”刘邦竟然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们俩曾经结拜为兄弟,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爸爸就是我爸爸,你若把你爸爸煮了来吃,请把肉汤分一杯给我喝。”

君子一般不是“流氓”的对手,前者拘泥刻板,后者灵活现实。前者被道义束缚,后者可以在不触犯道德底线的情况下为所欲为,这样,君子总是按常规出牌,而“流氓”总是神出鬼没,出人意料。所谓“流氓路线”,即不循章法,抛开顾虑,百无禁忌。如此行事,守,对手不知从何下手;攻,对手自然不堪一击。

放“小”才能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