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界上最神奇的十大教育法
307600000011

第11章 井深大零岁潜能教育法 (1)

教育法理念点击

井深大是日本著名的索尼公司创始人之一,他于1971年退休后,致力于儿童早期潜能教育的研究,成为世界上声誉卓著的早期潜能教育权威。井深大指出,早期教育是人类的重要问题,研究它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他说:“当我想到这种‘应该做的事’被世上很多为人父母者忽略的时候,我就坐立不安。”他的零岁教育理念在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井深大也成为了早期素质教育和潜能教育方面的权威。

井深大零岁教育的主要观点包括:

第一,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开发越早,开发的程度就越高;初生的幼儿如一张白纸,具有无限的可塑性;

第二,孩子的某些能力的发展是有实践性的,抓住特定时期进行教育可以使孩子受益终生;

第三,人的性格和习惯在三岁之前就成型了,井深大说:“三岁以前幼儿大脑吸收能力比大人强得多……幼儿的大脑如同海绵,吸水饱和之后就会自动停止吸收。我们现在最应该担心的不是灌输的太多,而是灌输的太少。”

第四,母亲的作用超过父亲,母亲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但父亲的作用也同样不能忽视;

第五,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不能把父母的思想一直强加给孩子;

第六,教育的本质是“青出于蓝”,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超越自己的人。

井深大强调,父母应该善加利用孩子的黄金时期做好潜能开发,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父母。

真正的早期教育

有很多人对才能教育和早期教育持批评的看法,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他们担心即使少年小时候多么具有学习的才能,如果他不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不能凭才能从事一项很好的工作,那也是毫无用处的。对父母来讲,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即便是一个平凡的人,也能幸幸福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错误的早期教育培养的是“畸形儿”,正确的早期教育培养的则是更加尽善尽美的伟大和天才。

传统的早期教育错在哪里

不要期望孩子成神童

古语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们在孩子还没有出生时,就想方设法给孩子进行各类早期教育,期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大多数家长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神童、天才,一些教育机构也打出类似“培养天才”的口号,对家长们最有吸引力,很多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盲目给孩子定一个超常的标准,那结果只能等于拔苗助长。 

很多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或者特长教育,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其实,早教的含义包括感知、动作、语言、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不能顾此失彼,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样重要。

还有的家长认为早期教育越早越好。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恨不得孩子一夜之间成名成才。盲目超前往往使幼儿学得快忘得也快,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 

早期教育应该和人类幸福相结合

为了让人们最本质地重新把握“早期教育”,井深大认真分析了传统早期教育的误区,他围绕早期教育和天才教育的问题,把人品和人性的培养与能力和智能的培养放在同一水平上考虑。同时,考虑体育的问题。井深大指出:“如果将这些因素割裂开来,

我们就会犯错误。同时,还会让人产生“零岁教育”有偏重的印象。”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井深大举了一系列错误的“天才教育”的例子。我他首先以贝多芬为例说明世上的确存在能够取得非凡成就的天才教育,那就是早期教育。 

贝多芬的父亲约翰。他是宫廷乐团的男高音。再贝多芬小时候,人们在传颂着神童莫扎特的故事。他父亲为了把儿子培养成莫扎特那样的神童,开始从小对他进行音乐教育。然而,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并不想莫扎特那样从小就非同凡响,因此他接受了一个个近似残酷的严格教育。

最后,贝多芬给世界留下了美妙的音乐。如果当初他没有得到父亲非同寻常的教育,恐怕也不可能创作出如此众多音乐精品。井深大通过这个事例表明:早期教育在才能的发挥当中,起到了相当巨大的作用。尽管井深大对早期教育的作用深信不疑,但他同时也提醒到:从小就“接受特别教育的孩子,会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惊人成绩,而产生其它‘并发症’。”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井深大专门引用了 写才能教育论的黑田实朗著作中,对许多天才的成长过程和晚年都的详细的记述。“艺术和学问的天才,根据父母的愿望,接受极端的英才教育而成为伟大的人。但是,这却成了他们的祸害,不少人的身心健康受损,在不幸中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些天才因为父母特异的教育方法,成了杰出人物,但是他们的一生却很不幸。

例如,英国的文豪约翰·拉斯金,他是由母亲精心培养长大的。他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她把所有的玩乐都看成是罪恶,所以从来没给幼小的拉斯买过玩具。

母亲每天早上花几个小时和儿子一起读圣经,父亲给儿子念诗并让儿子自己朗读。当时,小学还不是义务教育,所以拉斯金只上了几个月的学。而大部分教育则是在家中进行的。

他十八岁考入牛津大学。母亲硬是在大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密切注视儿子的生活。

据说,这位母亲三年多来一直把丈夫留在伦敦,自己住在牛津街。他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妻子离他而去。在晚年,他说道:“我所受的教育,一般说来是错误的,而且也是不幸的。”据说,他在长大以后曾经多次发疯。尤其在临死前得一年,他因精神极度错乱而痛苦不已。

哲学家尼采也有一个特异的童年。父亲在他四岁时就去世,他哥哥也在他父亲去世的七个月后死去。母亲体弱多病,和父亲的两个姐姐住在一起,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另外,祖母也和他们同住。尼采作为女家族中唯一的男性。他的成长倾注了女性太多的爱。母亲希望尼采绝对爱他,要求尼采按照他的意志行事。

结果,尼采变成了一个认真,深沉,懂礼貌的孩子。另外他不同于别的孩子,做事刻板,绝对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因此,周围的坏小孩都取笑他,母亲也担心他。

他不太爱玩,喜欢孤独,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他从青年时代开始怀疑宗教,后来否定神,写下了关于虚无主义的哲学书籍。他45岁时发疯,由母亲和妹妹照看他,第二年死去。 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长期以来,人们对早期教育和英才教育的是是非非,一直争论不休。有很多人认为,早期教育和英才教育会妨碍孩子的身心发育。

井深大对此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尽管早期教育在社会上被争论的沸沸扬扬,却一直没有关于早期教育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具体研究。正因为早期教育效果明显,能使孩子在智能或某方面的技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才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的争论。一种意见主张追求效果;而另一种意见表示反对,认为早期教育和英才教育会带来负面影响。 

他说,我们要更多地相信人所具有的潜能,并在此基础去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为此,我们必须认真考虑,把“什么时候,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问题和人类的真正幸福结合起来。 

如果要考虑新的教育,我们就必须考虑这样的问题,否则,我们将永远不能从现有的教育当中摆脱出来。这种对现有教育的重新思考必将会引起教育上的革新。 

婴儿的吸收能力远超过你的想象

新生儿不是无能的个体

人们常常认为新生儿是无能的、被动地个体。因为我们看到他们在出生后头一年里,许多时间都在睡觉。也有很多父母不知道婴儿到底能接受些什么,做出了一些不利于婴儿学习的事情。比如,有些父母认为“月子里的孩子怕光”,常常白天用窗帘遮光,晚上把灯调暗,其实这样会限制婴儿的视觉的发展。

婴儿的吸收能力远超过你的想象

井深大曾经主持幼儿开发协会进行了一个尝试性的实验。实验以俳句作材料,以调查婴儿能否听到声音,并对声音进行记忆。

首先让播音员录制一茶的排句“小猫之扑竟是树叶”,然后把录音磁带交给怀孕的母亲,让他每天听。一天两次,一次三分钟。就这样,同一首俳句每天能重复好几遍,同一种刺激每天能让腹中的婴儿听到好几遍。由于俳句具有日常话语和音乐所没有的独特

旋律,所以选俳句作为实验的素材有助于今后了解婴儿的记忆情况。

婴儿出生后,井深大选定第二天到第六天的时间段做测试。测试分两组,一组是出生前听过俳句的婴儿,一组是出生前没有听过俳句的婴儿,以进行比较。要让婴儿听的磁带内容有三种。一种是实验磁带,路有“小猫之扑竟是树叶”的爱句,一种是录有其他俳

句的磁带,再有一种是录有普通说话声的磁带。为了了解婴儿对这些声音的反映情况,井深大通过记录婴儿的心跳变化来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耐人寻味。在出生前没听过俳句的婴儿,听到三种内容不同的磁带後反应一致。而出生前听过俳句的婴儿,当他(她)听到在出生前重复播放的俳句时,也许是因为听惯了的缘故,他(她)显得十分平静。而当播放他(她)没有听过的俳句时,他

(她)反应强烈,脉搏和心跳都发生了变化。但当他(她)听到普通的说话声时,他(她)的反应则是平静的。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婴儿是能够区分该俳句自己听没听过的。

因此,井深大认为:婴儿能够对出世前听过的俳句进行记忆。当他(她)在听韵律相同的不同俳句时,也许会想:“这是什么啊?”,从而作出反应。

通过这样的例子,使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婴儿所吸收和学习的东西远比我们的想象要多得多。我们必须站在结合认识胎儿高超能力的立场上,从妊娠,生产,育儿和教育的角度出发,重新看待

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必要的以及什么在失去和什么不足等问题。

早期教育教什么

不必担心教的过多

井深大虽然也不能肯定趁孩子幼小时教给他更多的东西会在将来什么时候派上用场。但这并不表示教幼儿这些是白费力气,他认为,现在就断言:这事情对婴儿徒劳,那事情对婴儿没用的说法未免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