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307700000086

第86章 列宁:随手记下智慧的火花

名人简介

列宁(1870~192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化名。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1892年,他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1917年,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是一位多产的著作家。

心法探源

有一次,一位老布尔什维克见列宁捧着—本很厚的外文书在快速翻阅,便问他要把一首诗背下来需要读多少遍,列宁回答说:只要读两遍就可以了。

列宁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的记忆力,是与他读书时的专心致志分不开的。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这个故事说明,要想把书读透、记牢,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古人早就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

列宁读书高效除了专心致志的原因之外,另一个原因还在于他读书时很喜欢作批注。他经常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丰富多采的评论、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一旦读到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还在书的扉页或封页上写下书目索引,特别注明书中的好见解、好素材,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论断的所在页码。

列宁把作批注视为创造性劳动,作得非常认真,从不马虎草率。他一般使用铅笔作批注,很少用钢笔。他写批注的过程,可以说是与书的作者进行探讨甚至激烈争辩的过程。每当读到精辟处,他就批上“非常重要”,“机智灵活”,“妙不可言”等。读到谬误处,就批上“废话!”“莫名其妙?!”等等,有的地方则干脆写上“哦,哦!”“嗯,是吗?!”“啥啥?!”“原来如此!”其读书入神之态,跃然纸上。更有价值的是,列宁的光辉著作《哲学笔记》,就是由他在读哲学书籍时写的批注和笔记汇编而成的。这部著作,被公认为马列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认真写批注,可以促使我们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认真钻研,把握书的要义,也可以督促我们在读书时记下某些感受或某个思想火花。将来重温此书,还可以进行比较,看看当初的认识是否正确。列宁的批注式读书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列宁每写一篇文章或作一次报告,都要查阅大量的参考书籍和资料。据统计,他毕生查看过的书刊材料,共有二十二种文字,一万六千件图书以及定期出版物、文件、书信等等,阅读量超过常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列宁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以上说到的两个原因之外,和他独特的读书方法自然有很大的联系。下面简述四点:

一、速读法

列宁养成了一种快速看书的习惯。看书时,视力沿着书页快速移动,好似纵向阅读。他不是一行行地看,而是一页页一看,并且很快掌握所读的一切东西。列宁一目数十行,过目能熟记的快速学习方法,使旁人感到诧异。

二、精读法

列宁对一些喜爱的书,反复学习,有时要读几遍,几十遍,甚至一百多遍!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是列宁青年时代最喜欢读的一本书,这本书对他革命人生观的形成起了很大启蒙作用。列宁一个夏天就把该书一连看了五遍。他对托尔斯泰的作品也是很喜爱的,侨居瑞士日内瓦时,曾把一本《安娜》残书,反反复复地读了一百余遍,直至对书中的内容和句子都能背诵出来。

三、啃词典

十月革命后,在列宁办公桌旁的书架上,摆着各种各样的词典。百科词典在列宁的藏书中占有很大部分。他经常津津有味地翻阅这些词典。列宁在写作中,从各种百科词典里汲取了他所需要的事实,材料和必要的数据。

四、广开思路,兼听百家

1920年,列宁填写“俄共(布)莫斯科组织党员重新登记表”时,在“您读过哪些著作”一栏里,他写道:“几乎全部”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据不完全统计,在列宁的文章、札记和报告中,就引用了八十多个国内外著名作家的名言警句,引用的作品达二百三十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