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官商大鳄:桑弘羊
3079700000002

第2章 少年时代(1)

桑弘羊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著名的理财家。他出身于洛阳一个商人家庭,先后协助汉武帝处理政务几十年,从财政经济等具体措施和理论上支持并捍卫了汉武帝的政治主张。他在13岁时就受汉武帝赏识,提拔为侍中,后做到大司农。汉武帝连年对外用兵,又加上他本人纵游幸、营宫室、挥霍无度,以致府库空虚、入不敷出。为了摆脱财政困境,桑弘羊对经济政策进行改革,主要措施有增加赋税,改革币制,盐、酒、铁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而桑弘羊是参与这些改革政策制定、执行和实施的重要人物之一。汉昭帝时他做了八年的御史大夫,是一位杰出的理财专家。

(一)富冠之地商人之子

洛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和政治古城。自从周公将其作为东征的根据地之后,洛阳就成了周朝统治天下的军事和政治的中心。周平王东迁后,洛阳的地位也由陪都一跃而成为正式的都城,因而其地位也愈加显得重要起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洛阳也成为秦的领地,洛阳城市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了,成为吕不韦的食邑。所谓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赏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古代讲究“受民受疆土”,就是说在封赐土地时,连同土地上的劳动者也一起分封。洛阳不仅是军事政治重镇,同时也是自战国时起就形成的一个商业大市。周公征服殷人后把俘虏的殷人以“顽民”的称号安置在洛阳。周书里的《洛诰》一篇,就是周公对这些顽民的称呼。这些“顽民”是被排斥在政治活动之外的,但是他们总要生存,因而这些人多数都会经商。久而久之,到了战国时期,经商便成为洛阳人的重要职业。中国民间有句话叫做“官商一家”,官商如何成为一家人呢?这乍听起来是不可思议的。在战国时期,一些人经商致富后,就参与了政治活动,逐步步入了朝堂之上。如苏秦、白圭、贾谊等政治家和商人,都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全国最富裕的地方,经商重财的风气使人们都想经商赚钱继而再进一步谋取其他利益。

桑弘羊就出生在这个富冠之地的一个工商奴隶主家庭。

由于司马迁和班固都没有为桑弘羊立传,所以我们无法知道桑弘羊的详细家世。只知道他出生在洛阳商贾家庭,并且在尚未成年的时候就已荣升为天子的侍从之臣。

由于深受地域和家庭风气的影响和熏陶,桑弘羊从小就对商业经营产生了兴趣,特别是对古代著名的商人白圭、子贡等也十分推崇。但他却没有继承父业去经商。桑弘羊十分善于心算,这也是他少年得名的原由所在。在大多数人用算筹的时代,一个13岁的少年已经擅长心算,这虽然与他出身商人世家有关,但也有天赋在其中。鉴于此,桑弘羊13岁便被选为侍中,进入长安宫廷,长期跟随在汉武帝左右。

侍中是在原有官职上进行加官以后的职官,上至列侯、将军,下至太医、郎中,都可以加官为侍中。当了侍中,就可以经常出入禁宫,接近皇帝。在汉代,一般以丞相为首的官僚系统负责处理国家事务,但其中的官员却不可以随便进入宫廷面见皇上。而当了侍中就可以伴随在皇帝左右,因而很受大家重视,成为升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被加官为侍中的,一般都是贵族子弟和著名的儒生,其余的人很难做到。那么,当年仅有13岁的桑弘羊,既非贵家子弟,也非名儒,他怎么能当上侍中呢?大多数学者认为桑弘羊是通过赀(訾)选为郎的。也就是说,是通过买官的手段进宫,然后借助心算 的本领被加官为侍中的。但也有人认为:很可能少年时期的汉武帝听说了桑弘羊心算的技能,于是召他入宫伴读。加以侍中的虚衔,是为了方便他出入皇宫。西汉时期,为官入仕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一种是由官员举荐。而举荐也只有像郡太守、诸侯王这样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官吏,才能有举荐的权利,而借此机会,他们当然会推荐自己的子弟,因此,桑弘羊不会有这种机会;另一种是拿钱买官,也就是“入粟补官”,桑弘羊作为商人的儿子,其家庭有能力这样做,他大概就是走的这条路,在他13岁的时候,他家就为其花钱买了个侍中。买官这种现象在汉武帝时很常见。被加官为侍中的,往往是一些有才干的青年,如卫青、霍去病、霍光、桑弘羊这些以后的文武大臣,都曾当过武帝的侍中。汉武帝的这些侍中,并不仅仅是帮助他做点身边的琐事,也与他商量一些军国大事,遇到大臣与他的意见不合时,还常常让他们出面与大臣们进行辩论。如元朔三年(前126年),汉武帝为了抗击匈奴的侵扰,决定在河套筑朔方城,御史大夫公孙弘多次上书反对,汉武帝就让侍中朱买臣等人与公孙弘辩论,说服了公孙弘,使他转变为筑朔方城的积极支持者。

(二)出生问题

桑弘羊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呢?他究竟活了多大年纪?这个问题学者们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桑弘羊出生于景帝五年(前152年);有的认为他出生于景帝四年;还有一种认为他生在景帝二年。从有关论述看,这三种观点都依据两条记载:一是《史记·平准书》:“(桑)弘羊,洛阳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一是《盐铁论·贫富》所载桑弘羊的自述:“余结发束修,年十三,幸得宿卫,以至卿大夫之位,获禄受赐,六十有余年矣。”这两条材料都认为桑弘羊13岁时开始做官,而他的自述又有着明确的历史年代,乃是在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的盐铁会议上的发言,所以从逻辑上说,只要能考订出其“六十有余年”的确切年数,由此上推,就完全可以确定桑弘羊的生年。

如果桑弘羊生于汉景帝前元五年(前152年),在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为侍中,汉昭帝元凤元年(前80年)被杀,享年73岁。这样就应了《盐铁论·贫富篇》中桑弘羊的自述了。因为他所说的“六十有余年”,即为13岁服官后“获禄受赐”之年数,而桑弘羊与贤良文学辩论时,为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由此上溯至武帝建元元年,恰恰为六十年。

马元材在《桑弘羊年谱》一书中认为:桑弘羊生于公元前152年,如果把“六十有余年”理解为“谈话时约略之词”,实际只有六十年。“不必真有六十几岁,始可谓之六十余年”,这种说法是说不通的。症结就在于忽略了武帝即位是在建元元年的前一年,因而断定桑弘羊年十三进宫是在建元元年。

李运元先生也辨析说:桑弘羊是善于心算的,精于计算数字,因此他所说的年数绝不会含糊夸大,也绝不可能把“六十年”说成“六十有余年”。正因为如此,所以特在其后加上一个在语法上表“已然之事实”或“言者语意之坚确”的助动词——“矣”字。但即便如此,所谓“六十有余年矣”,究竟是指六十一年还是六十二年,甚或六十三年(由于是考证余年,故六十四年基本没有可能),我们也仍然难以确定。

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史书中没有记载桑弘羊侍从过景帝,因而桑弘羊的入仕只能在武帝即位初年。但是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史书也没有记载他侍从过景帝,所以他的入仕也有可能就在景帝时期。王利器先生曾提出:“桑弘羊是在汉景帝后二年(前142年)以赀为郎的。”这种看法值得人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