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3079900000007

第7章 《本草纲目》内容简介

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本草纲目》是一本多学科集成的综合医学著作。全书近二百万字,分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绘制插图一千一百余幅,附治病药方一万一千多个。除了整理历代本草的成果以外,还新增三百七十四种。

明代以前的文献对药物的分类不够明确,而《本草纲目》把所载药物以自然属性为基础进行分类,不仅分类明确,而且比以前更规范化、系统化。全书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禽、兽、人共十六部,每部又分若干类。如草部又分十小类,其中芳草、毒草、蔓草、苔草等以性能形态区分;山草、湿草、水草、石草以植物生长环境来区分。在芳草类中的高良姜、豆蔻、缩砂蜜(砂仁)、益智子被归在同一类别,进行同系列分类。同时又对以乌头为主根,附子为侧根,天雄为须根的归乌头类进行族别分析。《本草纲目》的分类,在当时是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的典范,为后来的药学分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草纲目》的内容详实丰富,第一卷和第二卷都是‘序列’,其载体和现代药物学的总论或绪论相似,首先列举编著引用的参考书籍、收载药品的来源和种数,再根据以前诸家文献来叙述药物的一般性质、药物的配伍、药用度量、治疗处方的原则、采药季节、调制技术、服药禁忌、妊娠禁忌和饮食禁忌等。

第三、第四卷记载百病主治药,按主治病症分类,分别列举七十门病症的主要用药。例如喘逆门就列入麻黄、细辛、皂荚、桔梗、杏仁等有平喘、镇咳和祛痰功效的药物。疟疾门列入柴胡、黄芩、常山等有解热和抗疟作用的药物。这种以效果来分类的记载等于一种索引,无论在应用药物治疗时或进行药物研究时,它都提供了很方便的参考线索。

第五到第十一卷记载矿物性药物二百七十四种,其中包括具有吸着作用的百草霜(锅底儿的烟炭),有消毒和轻泻作用的轻粉(氧化低汞),有中和过多胃酸及止血功效的石钟乳(碳酸钙),有治疥疮的硫磺,有补血的绿矾,有盐类泻药朴硝、芒硝和玄明粉(硫酸钠)等。

第十二到第三十七卷记载了一千零九十六种植物性药物,如草、木、果、菜。这一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价值也最宝贵。例如能减轻糖尿病的人参,有抗菌作用的黄连,能缓解月经痛的当归,有平喘和升高血压功能的麻黄,有泻下作用的大黄,能治麻风的大风子油,有抗疟疗效的常山,有驱绦虫作用的槟榔等等。

第三十八卷记载一些日常用品中可以用于治疗的东西,共七十九种,这一类以民间单方居多。

第三十九卷到第五十二卷记载了四百二十四种动物性药物,包括调味和营养药蜂蜜,强心药蟾酥,含有多种维生素的鳗鲡鱼和猪羊肝脏,可治甲状腺机能不足的猪、羊靥,能使人体强壮的鹿茸,补血和止血的阿胶,营养价值很高的牛乳和羊乳等。

《本草纲目》中每种药都配有一个名称,若干个释名、插图、形与性味说明,生长条件及品质说明,对主治疾病附有多个治疗方,并对附方中那些药物如何进行炮制都撰写得很详尽。李时珍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正确用药,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例如王不留行,释名禁宫花、剪金花、金盏银台,性味苦、平,无毒。李时珍曰:多生麦地中,苗高者一二尺,三四月开花,如铎铃状,红白色。结实如竹笼草子,壳有五棱,壳内包一实,大如豆,实内细子,大如菘子。生白熟黑,正因如细珠可爱。又如菟丝子,释名菟缕、赤网、玉女、头焰草。性味辛、甘、平,无毒。李时珍曰:其子入地,初生有根,及延长草物,其根自断,无叶有花,色微红,香气袭人。结实如秕豆而细,色黄,生于梗上为佳。以上把王不留行和菟丝子描写得非常细致,给人以直观感,突出特性,便于识别。而且生长地和生长条件写得一清二楚,便于种植和寻找药源。这些都为中药材的形体识别、品质鉴定和扩展药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炮制与治疗结合方面也做了详细叙述,如五加皮丸,主治:脚气、骨节皮肤肿湿、疼痛。服此丸进饮食,健气力,不忘事。方剂:五加皮四两(酒浸),远志(去心)四两(酒浸),春秋三日,夏二日,冬四日,干为未,以浸酒为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酒服下。又如龟甲补阴丸,主治:阴血不足,去淤血,止血痢、续筋骨、治劳倦、四肢无力、腰脚酸痛。补心肺,益大肠。方剂:龟下甲(酒炙)、熟地黄(九蒸九晒)各六两,黄檗(盐水浸炒)、知母(酒炒)各四两,石器为末,以猪脊髓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温酒下。

《本草纲目》把每个附方中的药材组成、炮制方法都描述得非常清楚、到位,汇集着李时珍的辛劳、智慧、经验和技术,也汇集着他充分为患者着想的思想。他把种药、采药、制药、炮制的系统工程与治病密切结合,以达到救死扶伤的最终目的。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也很强调药性味对身体的影响,告诫民众注意日常饮食的养生保健。在水部,李时珍曰:“盖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之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为赖之。水去则营竭,谷去则卫亡,然则水之性味,尤其病卫生者,之所当潜心也。”告诫人们人的生存主要靠水和谷物来维持,但不能乱吃乱喝,要知道食物的性味才能吃得适当,喝得适宜。要了解水谷的性味,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饮食。又如温汤,释名温泉、沸泉,性味辛热、微毒,主治诸风筋骨挛缩及肌皮顽痹、手足不遂、疥癣诸疾,在皮肤骨节者入浴。浴讫,当大虚惫,可随病与药及饮食补养。“非有病人,不宜轻入。”即告诫人们不是有病需要千万不要乱用保健饮食。用现在的观点来说,天然饮品虽好,但不经过严格检测不能乱用,否则很可能会造成微量元素对身体的损害。因为明代没有那些检测手段,所以李时珍提出非有病人不宜轻入。又如山岩泉,这是当代最普及的矿泉水饮品,被认为对人体有营养保健作用。但李时珍说:身冷力弱者,防致脏寒,当以意消息之。告诫人们矿泉水用于养生保健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饮用,体弱一定注意脏寒,防止胃肠受凉。

在谷部,李时珍说:“百谷各异其性,岂可终日食之而不知其味损益乎?”就是说我们吃的各种食物性味不同,如果不知道它的性味,怎么知道吃什么对自己的身体有益或有害呢。如小麦,性味甘,微寒、无毒。主治去客热,止烦渴咽燥,利水便。养肝,养心气,令女人易孕。又如稻米,性味甘、温,无毒。主治益气止泄、虚寒泻痢,暖脾胃、收自汗、缩小便。做饭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面粉和稻米是我国人民的重要食粮,李时珍指出只有了解其性味,在日常调理上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妥善安排。像阴虚热者多吃点麦类食品,阳虚冷者多吃些米饭,通过饮食调节达到治病效果。

在菜部,李时珍说:“菜之于人,补非小也。但五气之良毒各不同,五味之所有偏性,民生日用而不同。”就是说各种蔬菜为人们所食用,但菜本身存在着寒、热、温、凉的不同药性,古时候也称四气,还有一些平性的,热寒性不甚明显。菜有辛、甘、酸、苦、咸五味之分,不同的菜有不同的味,不同的菜有不同的性,它们都对人体的健康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科学饮食,注意膳食平衡,李时珍早就提醒我们了。

《本草纲目》对于有毒药物的记载特别详细,说明李时珍对毒性药物的认识是很明确的。一方面,在《本草纲目》所载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物中,性味项下标明毒性者有三百五十种之多。另一方面,标注毒性的药物又有“大毒”“有毒”“小毒”和“微毒”之别。其中,大毒者二十二种,有毒者一百六十多种,小毒和微毒者一百五十多种。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草纲目》所记三百五十多种毒性药物中,李时珍还记载了六十多种毒性药物加工炮制的方法。其中,李时珍独创的就有三十多种,许多方法至今还沿用。此外,李时珍还搜集了不少毒性药物的解毒方法,并已经认识到了外来品曼陀罗、阿片的毒性,大大丰富了毒性药物的内容。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李时珍《本草纲目》在记载毒性药物时也难免漏误。如莨菪,虽有诸前贤“有毒”定论在前,仍认定为无毒;首次记载马钱子(番木鳖)即认定其无毒;朱砂含汞,久服可致汞中毒,也没加以说明等,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毒性药物中应加以注意的。

总之,《本草纲目》是一部内容广泛的、高度科学性的伟大著作,也是一部涵盖着药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动物学、营养学、毒理学等学科的百科全书。不仅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就是在世界医学领域里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