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红顶商人:胡雪岩
3080000000002

第2章 白手起家

胡雪岩(1823—1885年),字雪岩,本名胡光墉,小名顺官。他是19世纪80年代著名的大商人。他出身贫寒,但却胸怀大志。最初是钱庄的一名小伙计,后在杭州自创阜康钱庄。结识左宗棠后,心甘情愿为清廷效犬马之劳:为清军筹运饷械,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兰州织呢总局,为洋务运动做了积极努力。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胡雪岩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朝廷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为左宗棠西征的胜利贡献颇多。他也因此被朝廷加封红顶,赏穿黄马褂,成为煊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同时他依仗官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达二十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两千万两以上。他开办胡庆余堂国药号,闻名大江南北,和北京同仁堂齐名,有“北有同仁堂,南有余庆堂”的美誉。虽然胡雪岩最终以破产而惨淡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但是“红顶商人”的传奇经历和经营智慧却一直传为佳话。

(一)学徒生涯

胡雪岩出生于1823年(道光三年),死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终年62岁。他的出身其实很平凡,但却为其不平凡的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胡雪岩出生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安徽绩溪胡里村。父亲胡鹿泉,字芝田,稍有文化。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字雪岩,小名顺官,因从小就很乖巧懂事,父亲爱称他为顺儿、顺官。胡家家境不算富裕,但靠几亩田地和小本生意也能使生活无忧。不幸的是在胡雪岩尚且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胡鹿泉去世以后,家里只有少许的积蓄,孤儿寡母,无经济来源,很快坐吃山空,生活极其困窘,家道迅速衰落。到了胡雪岩读书的年龄,家里连入私塾的学费都没有。父亲的去世和家道的衰落让胡雪岩早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母亲的坚强和乐观又让他学会了不轻言放弃。1835年,经人介绍,年仅12岁的胡雪岩抛下母亲和年幼的弟弟,背井离乡只身去杭州信和钱庄做了学徒。正是这里,成为了胡雪岩日后叱咤风云的起点 。

杭州人称学徒为“学生子”,学生子的生活是很辛苦的,要从扫地倒便壶开始,但胡雪岩却做得心甘情愿。他起早贪黑,勤勤恳恳,总是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十全十美。当时按钱庄惯例,学徒进门,练的第一件基本功就是学习数银票,一连

数三十天不能出门,这被称为练“坐功”。在这期间如出差错,就再加练三十天。一旦再出错,那就会被辞退了。凭着聪明和勤奋,胡雪岩表现得最优秀,数得既快又准。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胡雪岩还培养了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总是以诚恳、友好的态度对待店里的其他伙计,无论谁有了急难之事,他总是尽己所能,甚至倾其所有去帮助。他的诚恳、勤快得到了东家和其他伙计的赞赏。学徒期满后,胡雪岩便成了信和钱庄的一名得力的小伙计。起先是“立柜台”,后来又因为表现出色,获得东家和总管店务的“大伙”的信任,被提升为“跑街”,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沿街递送账单及文件书札等工作。胡雪岩是个对工作很用心的人,在未成为跑街之前,他就认真观察、琢磨,已经将跑街的工作技巧基本了然于心,所以正式接手后,表现相当出色。半年之后,他被提升为“出店”,可以接洽生意、联络客户、放款和兜揽存款等。“出店”的地位仅次于“掌盘”,掌盘之上就是店主了。 店主对胡雪岩的工作能力十分赏识,有意提拔他为掌盘,胡雪岩婉言谢绝。他之所以如此选择,主要是他心存大志,不甘平庸,着眼于未来发展。因为掌盘虽然薪水高,分红多,但整天坐守钱庄,反而与外界隔绝,倒不如在外面多加磨炼,广为交游,丰富经验。店主很佩服胡雪岩的远大抱负,提拔他为“二手”,也就是掌盘助理,仍然负责对外业务。当时的胡雪岩24岁。

胡雪岩凭借个人的才智和勤奋,赢得了老板的信任,也赢得了丰富的锻炼机会,为以后自己独立创办钱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首先,他的工作让他对钱庄的各种工作流程和技巧都很熟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次,在与各色人物的交往中,他学会了一套识人本领,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正是以信和钱庄为奋斗的起点,胡雪岩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商海生涯。

(二)风险投资

王有龄在信和钱庄任职期间,胡雪岩作了一次大胆却很成功的“风险投资”:囊助捐班候补的王有龄。

王有龄本是福州人,出身于官宦之家,但到了父亲这一代屡试不中,于是花钱捐了一个候补道台,分配到浙江,王有龄也跟随父亲到了浙江。他父亲到杭州后并没有得到实惠的缺额,心情抑郁,又加上年老体弱,未到一年,就去世了。王有龄没钱送父亲回到故乡安葬,并且家乡也没有可依靠的亲友,他自己就在杭州滞留下来。王有龄的父亲在世时,曾为他捐了一个盐大使的官衔,但也未得到实缺。王有龄期望再捐个县令、道台之类的正经官衔,但苦于没有资本。胡雪岩与王有龄相遇的时候,正是王有龄为自己的未来陷入绝望的时候。在清朝,捐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富而不贵的人,富有钱财,但苦于没有地位,嫌美中不足,花钱捐个功名以抬高身份;一种是官宦子弟,读书虽多,但总也考不中,而且家境又不富裕,拜托亲友,捐个官作为谋生之道。所谓捐官,开始一般只是捐个虚衔,取得某一类官员的资格,如果要想得到实在的职位,还须到吏部报到,称为“投供”补缺,然后再抽签分派到某省候补。此时的王有龄生计尚且难以维持,根本没有本钱进京投供。

胡雪岩一方面很同情王有龄的遭遇,另一方面他觉得王有龄是个人才,会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官员,所以在两人的一次倾心交谈后,他决心资助王有龄。重要的是,此时胡雪岩手里真的有收账要回的五百两银子。这五百两银子的欠账本是钱庄的死账,即无法要回的账。钱庄本来已经认赔出账,但是胡雪岩人缘很好,对欠账人的态度也诚恳,而且又能言善道,所以这笔死账被胡雪岩顺利地讨回。他将五百两银子全部借给了王有龄,鼓励他重拾信心。王有龄感激不尽,迅速北上去投供,以取得官员实缺。胡雪岩私自做主将钱款转借给王有龄后,主动向总管店务的大伙和盘托出,并向老板出示了自己办理的借据。但是钱庄这一行最忌讳的就是私自挪用款项,更何况胡雪岩此时只是钱庄里的一个伙计。结果胡雪岩被老板辞退,而且,对于钱庄一行来说,坏了名声是不容于整个行业的。胡雪岩的生计愈发困难。一度流落到上海,后不得已又回到杭州入妓院做扫堂的伙计。

这时,太平天国的军队已经打下武昌、九江,直取金陵。王有龄北上,走到山东就碰到了他的总角之交何桂清。何桂清之父原本是王有龄家仆人的儿子,因王有龄的父亲见何桂清人很聪明,就鼓励他与王有龄一起读书。后来两家各奔东西,断了音信。何桂清参加科举考试取得了功名,仕途得意,已经官至江苏学政。王有龄通过何桂清的帮助很快打通了关系,又恰好赶上何桂清的同门师兄黄宗汉时任浙江巡抚,何桂清就修书一封,交与王有龄,叫他去打点黄宗汉。于是王有龄顺顺当当地当上了浙江海运局的坐办。

王有龄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没忘记胡雪岩危难之中对他的救助,辗转找到胡雪岩,决定到信和钱庄为胡雪岩澄清事实。胡雪岩本着和气生财的原则,并没有为难信和钱庄的老板和伙计。钱庄的大伙过生日,胡雪岩准备了一个纯金的“寿”字,为大伙拜寿,并且将王有龄引见给大伙。当时大伙非常感动,他双目垂泪,拉着胡雪岩的手,拍着胸口保证:如果以后胡雪岩遇到难事,他一定会尽力帮助。在寿宴上,胡雪岩不断地给到来的老同事、新伙计、客户们发送各式各样的小礼物。这些老同事们都深深地感到,胡雪岩的确是个忠厚仁义的人,于是更加敬重他。自此后,胡雪岩在钱庄业的声誉大振,这为他日后自己创业,开阜康钱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用慧眼识珠来称赞胡雪岩对王有龄的资助是很恰当的。胡雪岩的发迹,正是从资助王有龄开始的。没有胡雪岩的风险投资,王有龄在官场之中可能永无出头之日;但是没有王有龄的支持,胡雪岩也绝对不能成为赫赫有名的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以其深远的目光做了一次极为成功的风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