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红顶商人:胡雪岩
3080000000006

第6章 败业之途

(一)李左之争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胡雪岩的生意之所以能遍及大江南北、兼及海外,并受皇帝赐封,穿黄马褂,实赖以左宗棠为首的官员的庇护,然而其失败却也是官场势力相互倾轧的结果。这里必须要交待一下李鸿章和左宗棠的矛盾。

自从湘军统帅曾国藩消灭太平军后,在清廷中的地位日益显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人人手握重权,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但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军后,因担心自己功高主忌,于是悄然退隐,解散湘军。而此时李鸿章的淮军却逐渐势大,成了朝廷中的新焦点,左宗棠原为曾国藩的幕僚,后来脱颖而出,受到国人称道。俗话道:一山难容二虎。曾国藩在世之日,左宗棠、李鸿章还各自收敛,不敢放肆,曾国藩一死,李鸿章与左宗棠便开始分道扬镳,互相排挤对方。

两人争执的焦点在于国防政策。李鸿章认为当今之世,西方各国对中国虎视已久,于是主张建立强大的海防力量,对付列强进攻,于是大力建设北洋水师,一帮大臣也附和其海防主张,声称中国必要加强海军建设。而左宗棠认为中国的安危,在于稳定内陆,防备外国入侵,故提出陆防论,军机处也有一帮大臣附和他的主张。

李鸿章也不与之计较,两人各行其是,在朝中拟建立水师衙门,交与李鸿章经办。李鸿章打算把海军基地选在上海,进而控制南洋海防,成为中国的海军王。李鸿章来到上海,召见上海官吏,筹划兴建衙门等事宜。盛宣怀是李鸿章最赏识的人物,他名为北洋大臣帮办,实则是李鸿章的“财政部长”,专事替他筹集资金。这次要在上海筹划兴建衙门的事宜,主要就是靠盛宣怀在全力张罗。不料,此时左宗棠和李鸿章的利益出现了冲突。

原来左宗棠在军机处待了一段时间后,也发觉中国海防空虚,虽然他极力主张陆防,但攸关国家安危,却也不得不要求加强海防。兼之李鸿章手握北洋水师,权势如日中天,令左宗棠耿耿于怀,他也想在海防上加强自己的势力,扩大影响,正在这时,朝廷又调任左宗棠为两江总督,署理东南半壁政务。于是他亲自到上海视察,从原湘军水师中招集人马,创办船政,制造新式军舰。南方海防在左宗棠领导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李鸿章无法容忍左宗棠从自己口中争夺利益,决心与之一战,他的目标是打垮左宗棠。李鸿章准备从左宗棠的羽翼开始下手,无疑,胡雪岩是左宗棠最得力的助手,左宗棠的每件大的功绩几乎都有胡雪岩的鼎力相助。自此,李鸿章开始派盛宣怀着力调查胡雪岩,准备寻找机会。

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盛宣怀。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逝世于上海,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是清朝的官员,与李鸿章有交情,1870年(同治九年)盛宣怀被李鸿章招入其幕府,受到李的赏识。他是清末的一位政治家、企业家和福利事业家、官僚买办。1879年,署天津河间兵备道。1884年,赴粤办理沙面事件;同年,署天津海关道。1885年,任招商局督办。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次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航运范围不仅扩大到山东整个沿海,而且还开辟了烟台至旅顺的航线。1891年春,在烟台设立胶东第一广仁堂慈善机构。次年,任直隶津海关道兼直隶津海关监督。1896年,任铁路公司督办,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奏设南洋公学于上海。1902年,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他的一生曾创下了很多个“第一”:1872年拟定中国第一个集商资商办的《轮船招商章程》;1880年创建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19世纪70年代在湖北“勘矿”;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 ,逐渐发展为真正称得上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19世纪90年代后期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1897年建成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高等师范学堂;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并于1907年被清政府任命为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

当时,盛宣怀不仅是李鸿章的幕僚,同时他还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大商人,和胡雪岩是同行。所谓同行是冤家,即使没有李鸿章的授意,他也很想同胡雪岩斗一斗。所以历史上有“盛宣怀气死胡雪岩”的说法,我们不能完全相信这种说法,但能从中看出两人的关系。

(二)误囤生丝

生丝本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物资,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独占的地位。但从19世纪中叶开始,日本丝业逐渐崛起,意大利、法国生丝也逐渐与我国争夺市场,我国生丝出口量开始大量减少,并且为外商所垄断。生丝出口本是能谋取厚利的行业,此时的胡雪岩经营生丝出口的生意已经很多年了。他深切地感觉到形势和以前不同了,在上海的外商日益掌握丝价主动权,低价收购,我们本国的商人很吃亏,获利很少。于是,他集结一些中小商人,说服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洋人,扭转华商的被动局面。胡雪岩和中小经营者们商量之后决定通过控制货源与外商较量,期望达到使外人不能操纵,丝农也有所收获的目的。应该肯定,他的志气是可贵的,他的做法是合理的,可惜在当时已经形成的国际生丝市场的形势,加上非其个人所能抗拒的其他因素,反而使自己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前些年,在与洋人抗衡的过程中,胡雪岩曾经取得过胜利。这次胡雪岩打算凭借实力再与洋人斗争,以他的说法是“鸟争一口食,人争一口气”,他开始向洋人叫板。1881—1882年间胡雪岩开始大量收购、掌握生丝八千包。据统计,到了1882年,他已经囤积了1.5万包,这已经超过了当年上海生丝量的三分之二。l883年新丝将出,胡雪岩拿出巨资去生丝产地大量收购,想做到夷人欲买一斤而莫得。这样华商们就有了优势,就可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给洋商,以此夺回销售生丝的主动权,打击洋商们嚣张的气焰。

可是,这一年在上海出现了金融恐慌的征兆。加上中法战争爆发,法国兵船开入吴淞口,拦截检查进出港口的船只,造成人心惶惶,更加重了金融恐慌,生丝经营者的联合体开始分裂,很多人着急出售。与此同时,国际市场萧条,伦敦丝价趋跌。

洋商们在此情况下故意扬言说他们今年停做生丝生意。丝价急剧下跌,并且有行无市。胡雪岩的生丝都是花高价收购的,他错走了这一步,却毁掉了整个基业。经过一段僵持,他最后想通过交情,以本钱的价格向洋商们出售生丝。此时,洋商们认钱不认人,他们猛压价格。如胡雪岩接受他们提出的超低价格,这笔买卖才能成交。生丝贮存久了,就会变质。胡雪岩被逼无奈,赔本出售了自己高价购进的生丝。据当日《申报》载:胡光墉牺牲血本拍卖,总共出售三次共1.5万包。据估算,这一次生丝买卖,胡雪岩就亏损达二百万两本银。而他在生丝生意上最终损失一千多万两银子。

胡雪岩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打败洋商,为华商争口气,为百姓谋些利,当然更想为自己赚取丰厚的利润。但是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限制,“事未成而亏蚀甚巨”。这次生丝生意的失败对胡雪岩的商业网是个致命的打击,他所经营的钱庄、典当,相继因资金无法周转而停止营业。再加上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所以李鸿章授意自己的同党,散布胡氏经营不利的消息,煽动钱庄储户挤兑。在李鸿章等的打击控制下,胡雪岩赖以周转的大量官款被完全掐断。而胡雪岩的资金全部压在生丝上,一时又无法全部出手,储户的挤兑无疑是落井下石,他的事业走上了绝路。正当胡雪岩处在极度艰难的时刻,他替清廷向洋人贷款,从中收取回扣的事情败露,清廷调令地方官查抄他的产业,并令归还公款。曾经荣耀无比的“红顶商人”被就地免职。胡氏的商业大厦,顷刻之间全盘倒塌。

胡雪岩的败落有很多原因,他过分依靠官场势力,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胡雪岩一生最大的靠山是左宗棠,左宗棠也是因为胡雪岩的有力支持,才顺利成就了一些大的功勋。左宗棠与李鸿章积怨非常深,势如水火。这种斗争必然会波及到胡雪岩的事业。同时,胡雪岩对国际经济形势和行情缺乏了解。他有很大一部分资金都是用来做生丝出口生意的,既然是出口,就必须对国际行情了如指掌。胡雪岩的观念一直停留在19 世纪80 年代以前。殊不知,国际生丝行情自19世纪80年代起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伦敦代替中国的上海成为价格的主导地。不能得到清廷的支持,单凭个人无法与大形势抗衡。胡雪岩以为自己可以左右蚕丝价格和市场,动用巨资囤积大量蚕丝,想托起丝价,关键时刻既得不到国内资金市场的支持,还受到官府的打击排挤,一场蚕丝价格大战,胡雪岩以惨败告终。 胡雪岩巨富之后,挥霍无度、铺张浪费。他为人豪爽,办事讲求场面宏大,花钱都是大手笔。他营造精美豪华的住宅,聘请的设计师曾经为京师的一位王爷设计过豪华园林。胡雪岩本来有新建的住宅,但是不合心意,于是将其拆掉重建。这位设计师在西湖灵隐寺一带搜奇探胜,将图样交给胡雪岩。胡雪岩看后非常高兴,决定按照图样建造新居。最后建成锁春、洗秋、冷香等十六大院。据说院子中装饰的狮子,眼睛竟然是用黄金做的。光一座假山就花费了九万两银子。他居住的大厅小室,四壁都陈列着秦汉古董,每件可值千金。妻妾仆从前呼后拥。

总之,胡雪岩的失败,既是那个年代民族的悲剧,也是他个人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