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室家庭教育
308100000020

第20章 领导力教育:历代帝王统治术教育(2)

朱元璋常拿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来教育太子,他说:“项羽和刘邦,二人能力都差不多,双方都可以揭竿而起。但是在执行力和控制力方面项羽就比刘邦差很多,他的执行能力、控制能力比较差,不仅不能够控制整个局面,甚至连自己的脾气跟情绪都没有办法控制好,又怎么能够做到灵活自如地领导士兵呢?刘邦的控制能力强,执行决策时还能够变通,在士兵中有着绝对的影响力,他总是有办法把中间的阻碍打掉,能够拿捏轻重、掌握缓急。他清楚哪一个东西必须现在做,哪一些东西可以以后做,哪一些东西可以授权给别人做,哪一些东西必须亲自做,通过这些领导手段逐渐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最终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他告诉太子,刘邦胜在于他能够得民心,得到大众的支持和拥护,还有他善于用人。作为一个领导者,还要有良好的控制力和强大的执行力,这样的领导才具有影响力,才能更有效地指挥他人。这都是你应该学习的地方。

朱元璋这种以史为鉴的教育方法,深刻形象,浅显易懂,将治国与统领天下的道理寓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

中华民族,是一个珍惜古法和尊重前贤的民族,是一个注重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民族,是一个善于探求历史兴衰规律的民族。在治国理政方面,逐渐形成了一种不断总结、借鉴历史经验,并根据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来制定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方略和制度的传统。我们可以把这种治国理政的传统方式称之为以史治国。

几乎每一个对中国历史有过杰出贡献的人物,都对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有过深入思考;几乎每一个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太平盛世,都是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

据《战国策·赵策》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公元前458年(已进入战国时期),晋定公病死。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后来,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伯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

早在西周的时候,就有了“殷鉴不远”的典故。《诗经·大雅·荡篇》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是殷代的前车之鉴。一个强大的夏王朝,不仅有很长的历史,而且是一个很大的国家,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商汤的军队所推翻,这是历史上的大事件,直到东周时期,还引起人们的震惊。孔子认为这是“夏桀暴其民甚,因而身杀国亡”,这代表了古代思想家比较一致的看法。

因此,无论是明太祖朱元璋还是唐太宗李世民,历朝历代的名君都十分注重以史治国,并且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也借用“以史为鉴”的方法,使后人能够充分汲取前人的治国之道,以一种更加优秀的思维和方法治国,巩固天下,造福于民。

推陈出新,全面发展——康熙如何培养接班人

康熙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康熙帝教育儿子的主要目标是从皇子中产生一位满意的接班人,以使大清帝国江山永固、社稷万年。首先,以儒家经典教育皇子;其次,以“国语骑射”培养皇子;再次,训练皇子实际能力;最后,传授治国安邦之道。经过对皇子的培养教育,选中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帝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6岁就傅,令大学士张英、李光地做他的老师,又命大学士熊赐履教他性理之书。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命皇太子留京代理政务。康熙帝几次南巡,也多命皇太子留守京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帝患病,命皇太子代理政事:“朕因违和,于国家政事,久未办理,奏章照常送进,令皇太子办理,付批办处批发。”康熙帝病愈之后,命皇太子协助处理一般政务和旗务。

胤礽是一个极富个性的太子,他在协助父王处理政务的过程中,推陈出新锐意进取,一心一意清积弊,惩贪贿,极力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发养廉银等新政。这些都是利国利民之举。他这种打破旧制度,进行革新的创造力令康熙意外的欣喜,康熙认为太子具有领袖的素质,能够突破陈规、能够革新、能够打破常规,开创一些新东西,然康熙非常的欣慰。

康熙在培养接班人的时候,很注重太子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之文武兼备,具有雄才大略,但是他又特别看重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只有打破常规才能够建立更健全的体制,才能够使自己的统治长久,才能够保住大清基业。

我们现代社会的父母应该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同时,刻意的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益迅猛发展进步,创新能力日显重要和可贵。有识之士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创新是21世纪的通行证。”这就告诉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

说到创新,人们立即会想起牛顿,想起爱因斯坦,仿佛创新就是他们这些人的专利。

其实不然。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存在着创新。青少年只要能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积极思考,在平凡的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那么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创新活动,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一位成功人士说过,任何人都可以推陈出新,重要的是具有这种意识和观念以及勇于尝试的精神。而对人们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创新发明多数都是普通人在寻常生活中发明的,而不是出现在实验室或者研究机构。创新,有时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困难,它往往来自于对最简单、最容易忽略的事实的观察和理解。

培养孩子的创新力我们给父母的建议是:

1.引导孩子用心的观察生活,从平凡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凡。

2.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敢于质疑老师、质疑书本、质疑规则,不要盲从和跟随。

3.有效地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可以经常让他们想象自己所不了解的一些事物的细节。比如在只知道一个故事的梗概时,不妨尽可能地多去揣想一些它的具体细节,尽力把它“填充”为一个有血有肉、完整、生动的故事。

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经常参加“中学生智力运动会”一类的竞赛与游戏,对培养与训练扩充想象能力就很有好处。另外,经常看看电影、电视,以及欣赏包括漫画在内的各种文艺作品,也可以使扩充想象得到有效的训练。

中国皇室教育启示9:教育成就雄才大略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领导人,领导能力来自童年能力的培养和工作上的锻炼。”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级管理人才顾问公司光辉国际的观点,由此可见,在孩子青少年时期对其进行领导力的培养是必要的。从皇室教育的经验中,人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有价值的理念。

1.全面培养领导素质

唐太宗的《帝范》可以称为是帝王必读的百科全书,他以翔实的内容介绍了所谓帝王应该具备的素质。而有志于让自己的孩子称为合格的领导者的家长应该吸取其中的精华,以此教育自己的子女,

2.充分吸收儒家文化的营养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汉武帝吸取了儒家文化中的精华,从而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游刃有余,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雄才大略,所以,现代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充分吸收儒家文化的精华。

3.推陈出新、全面培养

康熙在培养接班人的时候,很注重太子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之文武兼备,具有雄才大略,但是他又特别看重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也是为民族的未来负责。

4.以史为鉴,传授治国之道

历史中藏有智慧,朱元璋这种以史为鉴的教育方法,深刻形象,浅显易懂,将治国与统领天下的道理寓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使后人容易在对比中通过对比和反观自身的方式明得失、鉴成败。现代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也要借鉴这种方法,寓理于史,使孩子在轻松愉悦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