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室家庭教育
308100000005

第5章 育儿期教育:龙子龙孙的鞠养保育(2)

官学,尤其是中央官学,是唐代学校教育的主干,也是唐代学校教育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唐代中央官学的主干,有国子监领导下的六学一馆。“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律学;“一馆”即公元750年设立的广文馆。唐代中央官学的旁支,主要是指中央各专职行政机关为了培养本机关所需之专门人才而附设的、带有专科职业教育性质的学校,也是与皇子教育有关的学校,如门下省所属学校有弘文馆、东宫所属有崇文馆,两馆皆兼研究和教学双重任务;尚书省的祠部所属学校有崇玄学,是专门的道教学院;太医署所属学校有医学等。

宋代的皇子学校较唐代更为完善,专门为皇子王孙、皇亲国戚及上层统治者设立的学校有五种,即贵胄学校、宗学、诸王宫学、内小学和宫廷小学。

贵胄学校为贵胄子弟保留了特权,但相对于唐代,入学资格放宽了,可让部分皇亲国戚子弟入内修业。

诸王宫学北宋南宋均有设置,到宁宗时并入了宗学。

内小学设置于宋理宗年间,专门挑选年不出十岁的宗室儿童资质优秀者入内接受教育,内设有教授、直讲、赞读等。可以说这是一所贵胄中特异高智儿童的提高学校。

宫廷小学于元祐六年(1091年)在诸宫院建置。分为两斋,一为“外傅”;一为“初筮”。宋徽宗年间,学生名额曾达千余人,时分十斋,盛极一时。

诸贵族学校中最重要的一所学校是宗学。宋初便设有此学,但废置无常。其时凡诸王属尊者,得于其宫设立此学,其子孙八至十四岁皆入此学。如元丰六年(1083年)宗室赵令铄乞建宗学,诏从之。绍兴十四年(1144年),南宋王朝正式建宗学于临安,隶属宗正寺。时规定生徒名额一百人;大学生五十人,小学生四十人,职事各五人。肄业者多为南宫北宅之子孙。嘉定九年(1216年)建成新宗子学,仿照太学和国子学的考试办法。

明代皇子教育机构虽然颇受重视,但皇子王孙教育的实体并不多见,学校办的也未见成效,而且有关宗学的记载亦不多见。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朝廷定宗学教习之制,凡世子、长子、众子、将军中尉年未弱冠者,在王府长史纪善伴读教授等官内,择学行优长者为之师,并规定:各随资质,严立课程,如法教诲,不得虚应故事。

明代贵胄学校根据明代分南京、北京;国子监分南监(南雍)、北监(北雍)的两政治、文教中心的特点,宗学也分两京设立,分别称南京宗学和北京宗学。

清朝满族入主中原的统治者,十分重视贵胄学校的设置。

他们在皇子王孙教育问题上订立起制度,规定宗学的教育对象为王、将军、闲散宗室子弟,年龄不超过十八岁,分左、右两翼各立满学与汉学,遣王、公等专管学务。满学教习用候补笔贴式,汉学教习用举人考取者,均按月给帑糈,一年四季均赐予衣缣。

清代设立觉罗学是因宗学所收的宗室子弟日多,对觉罗氏子弟入学要求无法满足,于是在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此学,招收八至十八岁觉罗氏子弟。

清代宗学及其他皇族学校较汉唐宋明的皇族学校不同,它的任务更为艰巨,不仅要求学习汉民族儒家文化及汉族语言文字,还兼习满族文化语言文字。清代的宗学办得成效显著,皇族亲王们不少满汉兼通,而清朝的乾隆皇帝更是风流儒雅,深得满汉文化的精髓。

皇子学校教什么

皇子学校秉承皇上的旨意,目的是要把皇太子培养成“君临万民”具有君德的理想君王,把皇族的其他成员教育成明君臣之义、安分守己、德才兼备的臣子。为达到这一目的,最高统治者对皇子王孙的教育内容作了精心设计。

1.儒家经典是秦汉以来皇子们的必修课

塑造一个能够治过平天下的高级人才,需要哪些程序,是每一个朝代都要思考的。在长达两千多年中国封建历史中,人文环境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自汉以来,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从此,皇家的子孙们就与儒家经典结下不解之缘。

从西汉开始,太子、皇子们都要读孔夫子传下来的圣贤书,各朝都不例外。圣贤书被概括为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

2.以道艺辅之的教学内容

皇子王孙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经书为主干,以道艺辅之。例如,宋徽宗除了熟读五经外,还通过勤奋的学习,练就了精湛的绘画技艺。

清代皇子教育中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书法和艺术。作为未来的帝王或王侯,一旦临政理事,良好的书法艺术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代表了整个爱新觉罗家族儒雅文明的形象。康熙皇帝的书法非常出众,拿出他的极品书法代表作的话,完全可以置于一流之列,而他的皇四子胤禛书法也极其出色,康熙曾经当面夸奖过他,称赞为“遒美妍妙”,并自负因为在自己皇子教育中对书法的重视而有了很好的成果,“东宫暨诸皇子皆工书如此,盖唐宋明以来仅见之妙事”。胤禛皇帝执政以后,事必躬亲,大小奏折都朱笔批示,从他留下的手迹中,今人尽可一览其书法的风采。康熙在自己的《庭训格言》中回忆了师傅教他练习书法的过程。他的几位师傅不仅自己擅长书法,而且也精通明朝时书法家的书法艺术特点。他自己承认,之所以书法比其他人要高出一筹,主要是依靠几位师傅的精心指点:朕少年——更耽好笔墨,有翰林沈荃素学明时董其昌字体曾教我书法,张林二内侍俱及见明时善于书法之人,亦常指示。故朕之书法有异于寻常人者以此。

雍正之后的乾隆在艺术方面更是一个全才,现在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差不多都有乾隆的题刻,乾隆在诗、书画方面都很有造诣,另外,乾隆还特别喜欢欣赏玉器,曾经把自己叫做“玉痴”。这一切与他所受的全方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乾隆行书诗轴

3.少数民族政权皇子学校尚武风气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所办的皇子学校的教育内容与汉政权相比更强调尚武。

十六国时汉国的建立者刘渊,幼年除接受了汉民族文化教育外,还学过兵法。他学习过毛氏《诗经》、京氏《易经》、马氏《尚书》,尤其爱读《春秋左氏传》;对《史记》、《汉书》诸子百家,亦无不精通。与此同时,还认真研读了《孙吴兵法》,大段大段流利地背诵,且不忘匈奴比汉人技高一筹的骑射之术。他曾对臣下说:“我每读经书史传,帝为随何、陆贾不长武功,周勃、灌婴不谙文章而顿足捶胸地惋惜。好男儿治业立世,应文武皆通,二者不可兼备,实在是君子的不可示人之耻。”

清代诸帝中,武艺精湛者甚多。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武艺高强,更不待言。雍正少年时代基本上是在内廷学校上书房度过的。他虚龄六岁便入专供皇子读书的上书房就读,学习的功课主要是文化课与军事、体育科目。其军事体育课主要有骑马、射箭、击剑、游泳等。军事体育课的“实习”便是畋猎。狩猎时,旌旗飘扬、骑马奔驰,身背箭筒,手挽弓弩,神采飞扬,是锻炼武功的大好时机。

中国皇室教育启示3: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是皇子成才的保证

中国皇室对龙子龙孙的鞠养保育值得现代人借鉴的经验有:

1.注重对皇子的身教,注重母乳的品质对幼儿健康的影响

这集中体现在皇室中对皇子乳母的选择上,首先,他们重视乳母的品行。因为乳母与小皇子关系密切。因此她们对小皇子的意志品德影响重大,乳母微小的习惯会影响小皇子习性的形成。其次,坚持母乳喂养并重视母乳的品质。现代心理学家提供的证据表明,婴儿期吃母乳长大的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要远远优胜于小时候人工喂养长大的孩子。母乳喂养还可以增强孩子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利于孩子的生理健康。因此建议母亲最好还是以母乳来喂养孩子。

2.重视学校教育

皇子虽然贵为天之骄子,但亦须入学接受教育。皇子学校及其教学内容的设置,给我们现代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校仍是现代孩子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认真学习,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3.重视皇子综合素质的提高

皇子学校在内容设置上比较丰富,除了必读的儒家经典外,还注重对皇子们进行才艺培养,少数民族政权的皇子王孙学校强调武艺与技艺的训练。这与我们现在所强调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借鉴皇室教子的经验,我们也要注重孩子的在才艺和知识上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真正造就一个才艺双馨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冥顽不化的书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