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懂心机,做事要防诡计
308400000033

第33章 三教九流都是你的贵人(1)

找个贵人为自己造势

俗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人付出的努力和最终的结局往往不成正比。究其原因,是缺少贵人相助所致。在向事业高峰攀登的过程中,贵人相助绝对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贵人相助,可以使你尽快地取得成功,甚至可以使你飞黄腾达、扶摇直上。

不论从事何种行业,“老马带路”向来是一种传统。目的不外乎是想奖掖后进、储备接力人才。这些例子在各行各界无处不在。

有些知名度较高的人之所以成名,与贵人的倾力相助是分不开的。是贵人使他们得到机会,是贵人使他们快速成长。善于接受贵人的帮助,是名人们把握历史性机遇的关键性的一步,也是他们最终成名的要素之一。

这其中的道理是容易理解的。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走向成功的条件,而如何使这些条件发挥出来,却由你身边无数的贵人所控制。你接受了贵人的帮助,就好比一粒种子投入一块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充分得到土壤的滋养。从这个意义上讲,你的命运操纵在贵人的手中。

在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有一个名叫“芬克斯”的西餐酒吧,它连续几年被美国《新闻周刊》杂志选入世界最佳酒吧的前15名之内。

这个酒吧有近70年的历史了,它是由英国人创办的,至今,它的内部摆设包括桌子、椅子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虽然它只有3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里面也只有一个柜台和5张桌子,是一个极为普通的酒吧,但由于经营有方,成了来耶路撒冷的各国记者们喜欢停留的地方。现在的老板是一个名叫罗斯·恰尔斯的德国犹太人,他在1948年买下“芬克斯”,一直经营至今。

这个“芬克斯”一跃而成为世界著名的酒吧,完全是因为那个举世著名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中东和平而穿梭奔走的基辛格,来到耶路撒冷时,曾经想去名声挺好的“芬克斯”。他亲自打电话到“芬克斯”预约,接电话的恰好是店主罗斯。

基辛格自我介绍是美国的国务卿。那时在约旦和巴勒斯坦,可以说无人不知基辛格的大名,因为他的名字被人传扬着,而且握着约旦和中东的命运大权。罗斯起先非常客气地接受了基辛格的预约,然而,基辛格提出的要求却深深刺痛了罗斯那根职业道德的敏感神经。

基辛格这样说:“我有10个随从,他们也将和我前往贵店,到时希望谢绝其他顾客。”基辛格认为这个要求绝对能够被接受,因为自己是伟大的基辛格,而对方只不过是一个酒吧的小老板;而且自己光顾那家小店,无形中也自然会提升它的形象。不料,罗斯给予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

他非常客气地说:“您能光顾本店,我感到莫大的荣幸。但是,因此而谢绝其他客人,是我所不能做的。他们都是老熟客,也就是支撑着这个店的人,而现在因为您的缘故把他们拒之门外,我是无论如何不能那样做的。”

对这个意外的回答,基辛格大骂出口,并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傍晚,基辛格又一次打电话。他真不愧是一个伟大的人物。首先对自己昨天的行为表示道歉后,说这一次只有3个随从,只订1桌,而且不必谢绝其他客人。这对基辛格来说可算是最大的让步。但是,结果又令基辛格大感意外。

“非常感谢您的诚意,但是我还是不能接受您明天的预约。”罗斯这样回答。

“为什么?”基辛格起先大惑不解。

“因为明天是星期六,本店的例休日。”

“但是,我后天就要离开此地,你不能为我破一次例吗?”

“那不行。作为犹太后裔的您也应该知道,对我们犹太人来说,星期六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在星期六营业,是对神的亵渎。”

基辛格听后,什么也没说,就挂断电话了。

这则轶闻被美国记者知道后,写成《基辛格和芬克斯》的新闻,在美国报纸上大肆渲染,“芬克斯”酒吧知名度顿时大增。罗斯利用的正是“名人效应”。

想成就大事的人,一定要像罗斯一样懂得如何借力,尤其是巧借名人的声望给自己造势。通常情况下,借助名人一定的社会影响,会使自己拥有更好的形象,以促进所办之事顺利进行。

会做事的人,一定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借助名人的声望为自己造势,以期获得最大限度上的帮助,获取最大的效益。

诡道箴言:

贵人的引荐和提拔往往是强有力的敲门砖,能够为个人赢得更多的机会和广阔的舞台。与其任何自己的单薄力量“白手起家”,不如借助贵人的光彩与热量,为自己铺就一条平坦的通道。

把热马铃薯丢给别人

事情有难易之分,面对易如反掌的事情,我们总是能轻松解决,但当面前的问题很棘手的时候,不妨将问题抛出去,让别人去解决。

有位知名度颇高、要求极为严格的建筑师,他规划了许多的建筑物,然后分别包给多位承包商。

由于这位建筑师对质量和进度要求甚高,所以在他的手下做事压力巨大。在他的建筑师事务所里,经常可以听到会议室里传出来的阵阵怒吼声,因此,他手下的助理更换非常频繁。

这次,建筑师请来的是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助理,负责监督和催促工程进度的工作。这个工作一向是最吃力不讨好的,所以受到建筑师的责难也最大。可奇怪的是这位年轻助理连续工作了半年,居然很少受到建筑师的责骂,工程的进度在他的监督下也几乎都能跟上,同事们对此都感到非常不解?

直到有一天,同事们在同这位年轻助理谈论工作经验时,才向其问道:“我们实在都很好奇,你工作时间不长,却能把工程进度控制得如此之好,你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年轻助理耸了耸肩,无比轻松地说:“其实,这很简单,当一位承包商把难题丢给我,企图想要拖延工程进度时,我就很坚定地告诉他:‘我的进度不能变更,你是要和我解决呢?还是让我们的建筑师和你解决?’这样他们通常都会没什么话说了。”

这位小伙子真的很聪明,他将自己的困境轻松地转化为建筑师和商人的矛盾,自己却轻松了起来。

唐肃宗时,李辅国是宫中一名大宦官。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肃宗在灵武称帝后,李辅国官拜行军司马。凡是肃宗的起居出行、诏令发布等内外大事,都委任李辅国处理。唐肃宗打败安禄山,收回京城后,李辅国在银台门主持恢复京城的事,并负责掌管禁兵,一时权倾朝野,人人都不敢小看他。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又加给李辅国兵部尚书一职。

可是李辅国仍然不满足,恃功向唐肃宗要官,请求做宰相。唐肃宗对李辅国这种咄咄逼人、明目张胆要官的做法非常反感,同时,对他的权力过重也有所警惕。因此,唐肃宗并不想把宰相的权力交给他。不过,李辅国对唐朝宗室有功,唐肃宗不想当面得罪他,于是,就对李辅国说:“按照你为国家所建立的功勋,什么不能做?可是,你在朝廷中的威望还不够,这怎么办呢?”

李辅国听了唐肃宗的话以后,就让仆射、裴冕等人上表推荐自己。唐肃宗知道李辅国在请人上表,十分担心,就悄悄把宰相萧华找来说:“李辅国想做宰相,我并不打算让他干。听说你们想上表推荐他,真的吗?”

萧华没有做声,但心里已经明白了,出宫以后找到裴冕,征求他的意见。裴冕说:“当初我并没有打算上表推荐李辅国宰相,是他自己来找我的。现在我知道了皇上的真实意图,请皇上放心,我宁死也不会上表推荐李辅国为宰相的。”

萧华又进宫向唐肃宗奏明他们的意见,肃宗非常高兴。后来,李辅国始终没能当上宰相。

有句谚语说“把热马铃薯丢出去”,其中热马铃薯指的就是忽然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就如同故事中的年轻助理和唐肃宗一样,他们都非常巧妙地将问题挡了出去,让别人为自己的问题苦恼,使其处于两难的境地,自己则享受没有烦恼的乐趣。年轻助理是将问题引向了更困难的建筑师,自己巧妙地回避了矛盾,唐肃宗则是将问题推给了下属,借他们的力量来限制李辅国。有的问题在当时就应很快反应,否则稍有停顿便会烫到自己的手。事后步步埋怨自己没有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作适当的反应,也没有用了。

热马铃薯丢出去还要有技巧,要丢得不愠不火,小心别碰到了对方,伤了感情。这里面就有个“度”的问题,既要让对方能在脸面上过得去,又要让自己摆脱困境。高明的人不仅能使丢出去的热马铃薯不会砸到别人,还能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替自己解决问题。

当然,这些技巧是要经常练习的。常常操练,就能够掌握这个火候了。但是,有些时候也不应一味地回绝,应该抓住时机。有些时候,如果问题不是非常难处理,则应尽量去把它做好。

诡道箴言:

烫手的山芋,人人都不想接,如果不幸落到自己这里的话,最好的办法还是将他丢出去,扔给那些有能力的人去解决。

巧靠人力为我所用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还有句古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个体不同,就各有各的优势和长处,所以一定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势和长处,取之所长,补己之短。

一个人不能单凭自己的力量完成所有的任务,战胜所有的困难,解决所有的问题。须知借人之力也可成事,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