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理气自我按摩七步功
3084100000002

第2章 生理功能 情志体质 心得体会(1)

一阴阳调和及变化

阴阳是事物和现象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的总概括。如对人体的形气、脏腑、内外、情志等现象,将对立的双方以属阴属阳来进行区别,就便于解除矛盾而统一。

阴阳调和则阳生阴长,偏亢则阳杀阴藏。阳主无形的气化,阴主有形的物质。

人体的阴阳变化是:阳气宣发于腠理,阴气归注于五脏。

四肢为诸阳之本,故阳气充实于四肢;六腑为传化之腑,故浊阴归于六腑。

气化功能属阳,水谷精微属阴。形体生长靠精微物质滋养,精微物质靠气化。形的营养依靠味,味化而生精微,气化而生形体。同时五味失调亦可伤形体,气化失常亦可伤精微。

精微可以化生为气,气也可为五味失调所伤。凡是气味辛甘发散的都属阳,酸苦都属阴。

阴气偏胜则阳衰而发病,阳气偏胜则阴衰而发病。阴病就内热,阳病就外寒。但物极必反,寒极可转化为热,热极可转化为寒。阴寒之邪,最能伤害有形之体;阳热之气,最易伤害无形之气。气伤则痛,形伤则肿。

阳盛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卫气不流、积火内燔,故生外热;阴盛则寒积胸中而血凝脉不通,故内寒。阳虚则上焦不通,故外寒;阴虚则胃气热而熏胸中,故内热。

阴与阳均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则阴阳和平,以充其形。风雨寒暑能伤阳,饮食喜怒易伤阴。

二心、气、血、形、志的有余和不足

心有余则笑不休,心不足则悲。邪入皮毛则掐其络脉使心平,不足则掐其虚络以通其经。

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余则掐其脉无痕则休,有痕则去其邪,不足则补其脉无出其气。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余则掐其盛经袪邪散毒,不足则轻掐、慢掐使血流顺畅。

形有余则腹胀,腿肿,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均掐其肿胀脉络和关节,有甲痕则去其邪,无甲痕则通其气血,掐与揉结合。

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余则掐其两眉和下巴以泻其邪毒,不足则搓脚心而补之。

血行脉中为阴,气行脉外为阳,阴阳互济,气血顺畅则安。血入阳则阳盛,故发惊狂。气入阴则阴气内盛而热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则心烦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则善忘。

血喜温恶寒,寒则凝滞,温则消散,故气并而无血成血虚,血并而无气成气虚。

络与孙脉俱输血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血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而暴死。

风雨之邪,先入皮肤,逐步传入腠理、孙络、络脉、经脉。血气与邪均在腠理,其脉坚大故曰实,按之则痛,掐之能分其邪,旋之能散其毒。

寒湿之邪,皮肤不仁,肌肉坚紧,血气不荣故曰虚,也用掐之分其邪,旋而散其毒。

阴之生实是喜怒不节而阴气上逆使下虚,阳气乘虚而入,故曰实。

阴之生虚是喜则气下,悲则气消,因寒饮食则血凝气去,故曰虚。

三五入、五气、五病、五恶、五液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为委曲,脾为吞,肾为欠为嚏,是谓五气。五病所现:胃为气逆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胆为怒,是谓五病。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糖醋蒜是三味调和,故不禁。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五邪所乱:邪入阳则狂,邪入阴则痹,搏阳则癫,搏阴则暗。阳入阴则静,阴入阳则怒。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

皮掐之浮起的是风邪,沉的是寒邪,涩重的是湿邪,热的是火邪、燥邪。

四阴阳五种类型的不同品质

太阴类型:思想上贪得而不仁,表面上能谦下济人而真意则深藏不露,患得患失,心情抑制,常在人后坐观成败,其血浊气涩,缓筋厚皮。形象是肤黑意不扬,好俯身下临,身高大多肉。

少阴类型:思想上贪小利而有歪心,见别人受损而自乐,看他人受荣则不平,待人冷酷无情,貌似清高而居心险恶,胃小而肠大,心胸狭窄,六腑不和,中气不足,肾气虚。

太阳类型:思想上自得自足,好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好高骛远,处事不顾是非,做事自以为是,虽错误也不悔改。形象是骄傲自满,妄自尊大,气盛血衰,筋软,骨脆,肉松。

少阳类型:思想上貌似审慎而实乃妄自尊大,小有地位便高傲吹嘘,爱做交际工作而不安心于室内。形象是站时好仰头,行时好摆动双臂,其手臂好反挽于背,悠然自得。其经脉小而络脉大,血少而气盛,心肺狭窄而肠胃宽大。

阴阳平和类型:举止安静,事无所畏亦无所喜,能适应环境与人事,与人无争,能顺从时势变化,位高则谦让,低亦不谀谄。其气协和平衡,血脉调匀。应注意考察其容貌仪表的变化,找出邪正之处,审别其有余或不足。其形象是雍容稳重,温雅柔致,处事不倦,举止严正。

五金、木、水、火、土五种类型的不同品质

木型主肝、胆:肤青,头小,面长,肩宽,背平,身直,手、足小。富有才华,好用心机,力小而多忧虑,做事勤劳,秋冬易感邪而生病。其表现为雍容自得。

火型主心、小肠:肤赤,头小,面尖瘦,脊直,肩、背、髀、腹发育匀称,手、足小。步履稳重,心机灵通,行时身好摆动,肩、背肌肉丰满。好愤恨,轻于财而少信用,多思虑,处事利索但心情急躁而不能耐心说服他人。其表现为通明畅达。

土型主脾、胃:肤黄,面圆,头大,肩、背匀称而腹大,股胫发育良好,手、足小,肌肉丰满,上下生长相称。步履稳健,心情安逸,好利人,不爱权势而能附和时势,春夏好感邪而生病。其表现为厚重踏实。

金型主肺、大肠:肤白,头小,面方,肩、背、腹、手、足部小,足跟外肌肉坚如骨,筋肌强健,身轻如燕。志屈而心恙,体静而强悍,善为官,春夏易感邪而生病。其表现为敦厚坚强。

水型主肾、膀胱:肤黑,头大,面不平,颐宽,肩小,腹大,手、足小,好摆动身体而尻偏下,背长,身形延延而长。

不敬不畏,春夏易感邪而生病。其表现为厚重而不洁。

六情志激动而发的病理变化

小不慎则乱,情绪激动致气血运行受阻而病痛缠身。恐惧不安则身怯,使气不畅通而腹胀;悲哀动怒则伤肝,使筋脉拘急而阴缩、两胁肋骨不举,甚则毛发枯焦,面色憔悴;思虑过度则伤心,使肌肉消瘦,遇事不能自主;悲忧苦闷不解则伤脾,使气不舒展,四肢无力;喜乐无度则伤肺,使精神错乱而狂走疯行;过分愤怒则伤肾,使记忆力减退,善忘前言,腰脊不能俯仰。

心情不舒、忧思抑郁而发咳逆:肺咳喘息有音,心咳则咽肿,肝咳则胁胀,脾咳则右胁痛引肩背,肾咳则腰背相引而痛。五脏久咳则移于六腑:胃咳而呕,胆咳口苦,肠咳失气,膀胱咳遗尿,三焦咳而腹胀且面浮肿。

七五脏内合与外应的关系

人体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自然界寒暑的变化,五脏也同样存在内合与外应的关系。

肺合大肠,外应于皮。皮厚的大肠也厚,皮薄的大肠也薄。皮松软、腹围大的大肠就大而长,皮紧的大肠就短。皮滑润的大肠就舒展而直,皮肉连接不密的大肠就屈曲不舒。

心内合小肠,外应于脉。脉行皮内,皮厚的脉管和小肠都厚,皮薄的脉管和小肠都薄。皮松缓的脉管也松缓,小肠就粗大而长。外露的脉管纡曲的,小肠就盘曲不舒。

脾内合于胃,外应于肌肉。肉坚实肥大的胃就大而厚,肉细薄的胃就薄而不坚实。肉与身体不相称的胃就低。肉不坚实的小脘缩结而胃松软。肉无小颗粒的胃紧急,肉多小颗粒的胃就屈曲不舒,上脘也缩结不舒。

肝内合于胆,外应于指、趾甲。甲厚色黄的胆厚,甲薄色红的胆薄,甲坚色青的胆紧急,甲软色赤的胆松缓,甲直色白的胆舒畅,甲不明净而色黑的胆不舒。

肾合三焦、膀胱,主骨。肉理致密皮厚的膀胱就厚,肉理皮薄的膀胱就薄。腠理疏松的膀胱就松缓,皮紧无毛的膀胱就紧急。毫毛粗壮的膀胱就舒畅,毫毛稀少的膀胱就不舒。

八五脏的职能、虚实

肝主筋,藏魂与血,在窍为目,在声为呼叫,在变为两手握固。病在气为语,在液为泪。气虚则易恐,实则易怒。

心主脉,藏主意,在窍为舌,在声为笑,在变为忧。病在气为噫,在液为汗。虚则气不足,实则易悲忧。

脾主肌肉,藏营养与意念,在窍为唇,在声为歌吟,在变为呃逆,病在气为吞,在液为涎。气虚则四肢不举,实则忧愁苦闷。

肺主气,藏魄,开窍于鼻,在声为哭泣,在变为咳嗽。病在气为逆,在液为涕。虚则气短,病实则喘。

肾主志,藏精,在窍为耳,在声为呻吟,在变为战栗。病在气为欠,在液为唾。虚则手足疲软,实则五脏不安。

九五脏、六腑与九窍的关系

五脏属阴,其气外通九窍,若不和则九窍不通。六腑属阳,其气在表,气不和则气血留滞,肌腠而成痼疡。若邪在六腑,使阳脉不通而亢盛;若邪在五脏,使阴脉不通,而阴血留阴而阴盛。

阳不通叫关,则大便艰难,成便秘;阴不通叫格,则小便淋漓,成癃病。

肺气通于鼻而知香臭,心气通于舌而辨五味,肝气通于目而视五色,脾气通于唇而知五谷味,肾气通于耳而别七音。

肺病则喘而鼻煽,心病则舌卷颜红不思食,肝病则目眶青而视物不明清,脾病则唇黄不知味,肾病则颜黑、口干、咽痛、尿黄。

十五脏大小与病痛的关系

心小则气血安定,外邪不能入侵,血易受内忧;心大则气舒,易受外邪。心高上则心闷善忘,迫肺满而窍不通达;心低则神不内藏,易受寒邪又经不起恫吓。心实则安,精神内守;心弱则心火易动而消烁津液,易患热在中焦之病。心正则邪不能伤;心斜则意念不定,心无主见,贪小而失大,爱财而忘义。

肺小则安,饮水少,不受外邪伤害;肺大则饮多易受邪,多病胸痹和咳逆上气。肺高则气上逆而喘息咳嗽;肺低则逼近贲门和肝,致胁下痛。肺实则气壮邪不能伤;肺弱则内热,出现喘息鼻衄。肺正则气平邪难入;肺斜则气不调和而胸胁痛,气闷喘息有声。

肝小则安,大则逼胃,上通于咽致胁下痛。肝高则上支贲门,傍支胁下,使胃拘急而喘息,气上贲门;肝低则逼胃,胁下空虚易受邪伤。肝实则安,肝弱则消瘅。肝正则和,肝斜则不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