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3088200000004

第4章 六年级,孩子学习成绩的动摇期(4)

适度紧张的通常表现是:它会让孩子有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从而使复习处于兴奋状态,不容易产生疲劳;晚上睡觉虽然没有以前那样踏实,可是醒来后会立即精力充沛;进入考场前会心跳加速,拿到考卷后也会心绪难平,但很快就能专心致志地作答;有时候一想到考试便会觉得紧张,可是只要一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症状就会消失。

适度紧张是大脑神经机制作用的结果。人脑经过千万年进化,在认识现实世界时,具有预测现实危险的能力。当面临的重要事件可能会极大影响一个人的利益和前途时,大脑就会自动处于一种适度的紧张状态,提醒人们不要“大意失荆州”。

家长帮助孩子正确看待适度紧张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适度紧张的依据

适度紧张对考试有利是有科学依据的。让孩子保持适度紧张,有利于考试时发挥出比平时水平更高的竞技状态。科学研究表明,心理压力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呈“⌒”状。

⌒的一侧下端部分,表现为紧张程度过低。这时候的孩子大脑保持在一种低唤醒状态,会感到学习乏味无趣,考试时容易对题目产生轻视和马虎现象。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成绩很好的孩子,考试时做基础题时反而常常会丢分的原因。

⌒的另一侧下端部分,表现为紧张程度高。这时候孩子的大脑处于一种过高唤醒状态,学习兴趣被淹没,考试时最容易出现以下两种不良状态:一是组织答案有困难。明明知道答案,却完全没有头绪,无法顺利地用文字加以组织,当然就不能得高分了。二是出现认知阻断。落笔时头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等到答案想出来了,考试时间也到了;或者要到交卷后,才会想起答案来。

显然,处于两者之间的适度紧张,无论对复习还是考试都最有利。

父母要帮助孩子把握紧张度

适度紧张对复习效果和考试成绩的影响极大,可遗憾的是,目前的独生子女在面对小升初这样的重大人生抉择时,普遍重视不够。最常见的情况是:父母的压力普遍要比孩子大许多。

有的孩子因为年龄还小,对考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够,用父母的话来说就是“还不懂事”、“不开窍”,所以紧张不起来;有的孩子是因为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大考,不知所措,无法应对,导致过度紧张……

鉴于此,父母应当帮助孩子把握好紧张度。一方面,不要因为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就无形中把压力传递给孩子,甚至直接对孩子施压,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如“至少要考×××分”;另一方面,切忌对孩子唠唠叨叨,说些“你要加把劲啊”、“你一定要考好呀”之类的话,从而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加重了他们的思想包袱。

适度紧张有三大窍门

适度紧张既然有如此神奇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适度紧张的状态呢?

第一,劳逸结合,有张有弛。每当考试来临,有些孩子总会出现各种程度不一的考试焦虑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父母给孩子生活安排得过于单调。如果是这样,父母就需要让孩子劳逸结合,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以上时间用于运动、娱乐、休息。为了起到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作用,最好给孩子安排一些对抗性不强的活动,如跳绳、散步、听音乐、看新闻等。

第二,不开夜车,调整好孩子的生物钟。大多数孩子考试前都有开夜车的习惯,从而导致晚上比白天更兴奋,晚上比白天学习效率更高现象。由于考试总是在白天进行的,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要逐步调整孩子的生物钟,让他把兴奋点逐步扭转到白天,让孩子在白天更兴奋、学习效率更高。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让孩子每天比前一天早睡几分钟,慢慢地加以调整。否则,如果白天昏昏欲睡,对考试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每天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天复习之后,让孩子好好回顾一下这一天的收获,然后给他(或者孩子自己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以此来调节情绪,以越来越好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这种心理暗示,可以包括:通过这一天的学习,他又做对了哪一道题,发现了怎样的一个知识漏洞,巩固了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点,等等。让孩子觉得自己总在不断地进步中。

过度照顾弊大于利

适度紧张强调的是“适度”,所以,父母如果对即将参加考试的孩子学习和生活上过度照顾,甚至像对待大熊猫一样过分嘘寒问暖,反而会使孩子不自觉地过度紧张起来,这种做法弊大于利。

父母要对孩子适度冷淡。适度冷淡,主要是指从语言上不要过多地叮嘱孩子,以免唠唠叨叨让孩子厌烦,无形中给孩子造成过大的精神压力。当然,适度冷淡并不是要父母不关心孩子,只是提醒父母应注意掌握好分寸。例如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准备考前工作,适当地找个机会,很自然地帮他检查一下必备用品就行了。

至于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这是父母重点要做的事,但在做的时候也要强调自然。要记住,过于谨小慎微甚至神经质,都可能会干扰孩子的正常学习和休息。

把必要的考试技巧教给孩子

考试技巧虽然称之为技巧,可是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却更多的是一些“老生常谈”。不过,即使是“老生常谈”,也会带来不同寻常的效果,只要切切实实做到了,就会对孩子考试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这些答题的技巧是有必要教给孩子的:

规范书写,写好每一个字

规范书写、卷面整洁,既是考试答题的基本要求,又具有分值含量。因为卷面不洁或错别字而扣分、少得分,是非常可惜的。

第一,要求孩子努力拿到卷面分。重大考试都是有卷面分的,以语文考卷为例,阅卷老师有权根据考试试卷的书写情况,给予3~4分卷面分。其他科目,如果孩子在答题书写时给阅卷老师留下书写清楚、卷面整洁的好印象,批阅每道题目时就高不就低地给分,那就更是望外之喜了。

得到卷面分的基本要求是:字迹清晰,字体流畅、自然,标点符号正确,没有错别字,文字间距适当、大小一致,全卷一体到底。

第二,要求孩子争取得到书写分。以语文考卷为例,卷面分通常有3~6分。除了上述综合全卷书写情况所给的卷面分外,还会在作文中提出具体书写要求;或者要求在田字格里抄写汉字。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把最好的字体展现出来,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从而确保拿到全部卷面分。

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督促孩子平时在答卷时就要规规矩矩写字,而真正参加考试时,要考虑写字速度,而不必刻意追求写字;二是许多孩子是把作文放在最后写的,一看时间来不及了,就一路狂草下去,不是因为字迹潦草而扣分,就是因为整卷不一大煞风景。

审清题干,把握答题方向

审题的基本要求是读懂题干。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找到解题途径。审题错误,或者无法绕开人为设置的答题障碍,就会全盘皆输。孩子在审题时要注意:

第一,认真审题,谨防低级失误。孩子在考试中因为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比例最大的是审题失误。反过来说,如果审题非常细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智力和能力的不足。

第二,每道题目至少要读两遍以上。一般来说,对于难度很小和一般的题目,至少要读两遍以上;难度稍大的题目,读的遍数要更多,至少要在两遍以上。这主要包括:

第一遍:粗读,目的是对题目中所述内容有个大体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遍:细读,目的是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未知、设问,大脑中有一幅清晰图景。

第三遍:选读,目的是排除干扰,挖掘出隐含条件,找出数量关系。尤其是对“看不懂”的题目、“似曾相识”的题目,要建议孩子用笔尖点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样不容易遗漏有用信息,并且有助于识破其中的陷阱。

深思熟虑,精心组织语言

试题解答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深思熟虑、精心组织语言(包括数字和文字两大部分),才可能得到高分。

第一,满足题旨,简单明了。解答文字题时要注意,无论是填写性答案,还是组织简答题答案、问答性答案,都要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简洁明了,力求保留命题的原意、满足题旨、不用语意含混的句子。

第二,步骤完整,叙述规范。家长要提醒孩子特别防范解题不规范的毛病,这是考试想得高分的大敌。这种丢分或不得分,说穿了不是“不会做”而是“没做好”,是很可惜的。这方面的具体表现有:文字表达不严谨、专业术语不规范、解题步骤不完整、逻辑推理不严密、计算结果不准确、文字潦草涂抹多、卷面太脏,等等。

先易后难,安排解题顺序

怎样安排解题顺序,也是大有讲究的。不过一般而言,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对考试取得高分会有帮助。出现在考试卷上的题目难度总是从低到高的。在这种情况下,按照顺序解题,先易后难就比较合理,也容易得高分。因为从容易的题目开始做起,一路过关斩将,就会势如破竹,孩子的心态会较好,而且得分十拿九稳。更重要的是,先做容易的题目有助于对试卷有一个适应过程,为解答后面难度较大的题目打下心理基础。而且,如果孩子的实力较差,做后面的难题几乎没有成功可能,那还不如集中精力把前面该拿的分确保拿到手。相反,如果先做后面难度较大的题目,很可能会花费了大量时间,却仍然卡在那里。在这种心态下,即使弃而不做,调过头来再去做前面比较容易的题目,也会心浮气躁,解题效果大打折扣。

留出时间,最后攻坚

在同一张考卷中,出现在最前面的通常是客观题。应当注意的是,用在这些客观题上的答题时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留出部分时间用在后面难题的集中攻关上。

如何攻克难题,是孩子考试取得高分的关键。首先家长必须给孩子一颗“定心丸”——题目再难也不会超过考试大纲,一定有解答可能,关键在于如何灵活运用。

有的难题是难在拐弯多、综合性强,这时孩子可以尝试用类比法找出它和其他同类型题目之间的异同点,然后寻求突破口。如果这个突破口找不到,再换个角度突击一下看。如果仍然没有结果,就要建议孩子暂时“撤兵”了,换做另一道题。如果时间充裕,最好先去检查检查前面做过的题目,让脑子适当休息一下然后发起攻击,说不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