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3090600000006

第6章 入仕郎中(1)

一、参加博士弟子考试

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历时两年的漫游,只是他到各地旅行考察的开始。他后来又接连几次远离长安,漫游各地,前后历时七八年。通过这几次的漫游探访,他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得到了许多第一手历史资料。曾经的少年读书郎,在经过漫长的游历生活后,变成了一个更有知识和智慧的年富力强的青年知识分子。

司马迁的老师孔安国先生是朝廷的谏议大夫,他一直把司马迁当作自己最得意的弟子,并给以很高的期待和关注。在得知司马迁漫游考察归来的消息后,当天在退朝后特地找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向他问起司马迁的情况。

孔安国问道:“听说你儿子漫游回来了,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不知你对他的将来有什么打算?”

司马谈回答说:“我很希望他能熟读史书,继承祖业,整理史籍,撰写史书。”

孔安国说:“司马迁对研究历史很有兴趣,而且很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他曾经说他要写一本能传千古的史书。我想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追求的人生目标。但同时他也对政治很感兴趣,且充满信心。孔子说:‘学而优则仕。’以我看来,你儿子是一个在政治上有抱负的年轻人。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让他从政就未必不能演习史籍,撰写史书。其实从政和撰写史书二者并不矛盾,有时应该还互有促进。就拿太史令大人你来说吧,要是当初你没有当上这个太史令,你能有机会翻阅那么多的名家经典史书和古籍?!”

司马谈连连点头说:“孔大人说的一点没错,可是仕途险恶呀!以迁儿那正直的脾气不知道能不能适应仕途生活。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他真的对仕途有信心,只要有好的机遇,我也不会为难他,毕竟他的人生道路是要靠他自己来走的!”

孔安国听司马谈说完,停了停,接着说道:“既然你有这样的想法,我还有一个想法,不知能不能说出来供太史令大人参考?”

司马谈连忙说道:“请孔大人尽管说出来无妨!”

孔安国就说道:“前几年皇上令兴立太学,采取了考试的办法来招收博士弟子。我想让你儿子司马迁直接参加博士弟子的会考,不知你意下如何?”

司马谈一听是这个事,感到有些吃惊,因为在他看来,要参加博士弟子的会考,在考试之前是要参加博士弟子的学习的,否则是没有考试资格的。他问道:“迁儿以前没有参加任何的博士弟子的学习,恐怕没有资格参加这个会考吧?”

孔安国笑着说道:“只要你同意,他就有机会参加考试!”

司马迁并不是博士弟子,然而孔安国现在让他参加博士弟子的考试,如此的做法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

据历史记载,博士是源于战国时期的一种官名。从秦朝到西汉初年,博士的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帝掌管各种图书,通过阅读这些图书,了解古今史实,以备皇帝咨询,官阶相当于六百石的政府官员。每年招收的博士名额各朝是不一样的,在西汉初年的博士招考中,录取的人数有时是不定的,多的时候一次可达数十人上百人不等。到了汉武帝时期,大臣公孙弘上书建议汉武帝设五经博士作为太学的老师,跟随博士学习的人,就叫做博士弟子,后来改叫太学生。博士弟子由当时的一个部门太常负责选拔,要求仪表端庄、勤奋好学,且年龄必须满十八岁的优秀青年才能参加。同时只要成为了博士弟子,就可以免除各种徭役,由国家供给一切生活费用,以便招收来的博士弟子安心学习。只有参加了博士弟子学习的人才有资格参加每年一次的博士弟子会考。每届会考成绩优异者,才能由皇上接见后调任适当的官职。

按照上面的规定,司马迁因为没有参加过博士弟子的学习,按规定是不能参加每年的博士弟子会考的。孔安国先生突然提出要让司马迁参加当年的博士弟子会考,这让司马迁的父亲有些疑惑了。按理说孔安国先生是朝廷的大臣,应该是懂得这项规定的。司马谈认为是不是孔安国先生忘记了这项规定,于是他提醒道:“朝廷对于参加博士弟子会考的人的资格是有明确规定的,我想孔大人应该是知道的。我的儿子司马迁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也就是说不能参加博士弟子的会考。如果直接参加,未免有些不太妥当。”

孔安国立即回答说:“我当然知道朝廷有这项规定,我也知道不能随意违反规定去办事。但是在提拔有才能的人方面是可以适当变通的。这个是没有什么不妥的。更何况你的儿子有过人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当今还没有年轻人能与他相提并论,凭他现在的才学,根本没有必要一定要先参加博士弟子学习才能参加博士弟子会考。因为他没有参加博士弟子的学习,要说不合规定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在我看来,如果我出面向皇上建议,问题应该不会太大!你就放心吧,这事由我来办理!”

过了两天,司马迁就接到了通知,他能够直接参加即将举行的博士弟子考试。

果不其然,在博士弟子的会考中,司马迁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引起了汉武帝的关注。汉武帝召见了司马迁,问了他关于到各地漫游的一些情况。司马迁仔细地向汉武帝说明了自己的沿途见闻和一些个人的想法。

不久,朝廷正好有一些职务需要有一定才德的人担任。于是又经过层层考试,最后汉武帝亲自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将他们委派在宫中担任郎中一职。司马迁也是其中的一员。

二、父亲的期望

西汉时期,在宫中做郎中,其主要的职责就是跟随在皇帝身边,伺候和保卫皇帝。同时郎中一般都是吃住在皇宫中的,皇帝出外巡查时要随侍左右,这个时候又成了皇帝的日常顾问。有时皇帝突然想到一些事情,就派这些郎中去办。在皇宫里,郎中属于低级官职,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范围,没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场所,也没有一定的人数,根据需要,有时人数可达几千人不等。

郎中虽为皇宫的低级官员,但由于是在皇帝身边工作,所以被人看作是进入仕途的必经之步,也是进入官场的最直接的一步。因此在当时的官场上,很多人都把成为郎中当做自己人生飞黄腾达的关键起点。

司马迁能成为郎中,成为能在皇帝身边工作的人,对于司马迁家来说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西汉时期,要想步入仕途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参加政府举行的各类考试,通过考试后被政府选拔录用;一种是用钱来买官做。所以说要想进入仕途也不是很容易的。对于司马迁家来说,父亲的官职不高,薪水较低,家里并不富裕,通过用钱买官做这一条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步入仕途只有第一条路。这次通过孔安国先生的力荐,司马迁直接参加博士弟子的会考,且成绩优异而被皇上委以郎中之职,这真是司马迁的幸运,但同时也是司马迁平时努力读书、有真才实学的结果。

然而,在高中郎中之职全家高兴之余,也让家人感到有些太突然。这让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无所适从,百感交集。他原本想让自己的儿子司马迁长大后能够继承家族的祖业,研习古籍史书,成为一个整理和撰写历史的史官。现在儿子一下子步入仕途,从事历史之外的政府官员的工作,在他看来是不能继承家族祖业了。

虽然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曾是“五大夫”,在汉朝时是一个没有俸禄的小官,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史官的后代。司马谈还不断地告诫自己和儿子司马迁,要凭自己的勤奋努力将家族的传统继承和发扬光大,并让后世子孙世代以做史官为业,通过对他们家族祖业的传承,使人类的历史得到很好的记录。同时,他将司马迁带到茂陵来读书,为的就是让司马迁能有一个更好的读书环境,阅读更多的书籍,结识更多的名师益友,学习更多做史官的知识。现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漫游寻访的熏陶,司马迁初步具备了成为一个史官的良好基础,作为父亲,司马谈对此是非常欣慰和高兴的。然而现在,司马迁突然中途成为皇帝身边的郎中,从事的工作跟祖业不同,这完全背离了史官家族的神圣使命。这是司马谈非常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