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怎样舍,怎样得
3091800000007

第7章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句话和三十六计当中的“走为上计”极为相似。能够列为三十六计本身就说明它是我国古代伟大人民长时间生活的经历的积累的积淀,是饱含智慧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指的是在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时,你奈何不了它。跟他硬拼就相当于拿着鸡蛋撞石头,结果是自己粉身碎骨而对方岿然不动。这个时候就应该不去碰撞,还要让对手找不到你。总之一句话,这个时候就是不能跟对手的正面力量进行接触,要采用退却的方式,为自己日后争取主动。

历史上,现实当中不乏那些懂这个道理而避免失败的人,也不乏那些不懂这个道理而失败的事例。

杜牧有首诗写得很好,名字叫做《题乌江亭》。诗里这样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写得就是乌江自刎的楚霸王项羽。项羽是一个很自负的人,当年小时候他叔父项梁问他学什么的时候,最后项羽说出了学万人敌,而所谓的万人敌就是兵法。也就是说,项羽从小就跟兵书打交道,后来又领兵打仗。除去项羽的政治头脑不讲,其实项羽打仗还是很厉害的,他打仗几乎没怎么输过。刘邦亲自跟他对垒没有不输的,要不是刘邦会用人,刘邦早就离开人世了。说不定这天下还是项羽的。但项羽这个人输不起,以前大胜仗打得太多,就输不起,更输不起大的。垓下之战是楚汉之争最后一场大战。刘邦连同英布、彭越等人的汉军一共四十万,项羽投入十万。双方在垓下进行决战,结果是项羽大败,自己只身一人逃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渡过乌江从头再来。但项羽面对这次失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而死。最后才会留下杜牧这首《题乌江亭》。杜牧之后,拗相公王安石也题了一首诗,名叫《叠题乌江亭》。诗中这样写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否定了项羽卷土重来的可能性,指出了项羽失败的必然性。但从后来刘邦进军项羽故地来看,故地的人还是很怀念项羽的,项羽还是有胜利的可能行的,虽不能再次攻克刘邦,但占有一大块地盘还是可以的。只要项羽反思自己的失败,卷土重来不是不可能。

人生难免失败,但更重要的是面对失败的态度,人生不可能一路高歌猛进,这里面有曲折,有不如意处。试想,凡事都那么顺利,这世界就没成功与失败之说,大部分斗争就是零和博弈,不是你输就是我输,除此之外,别我选择。大家都成功,这不符合能量守恒和物质守恒规律呀。在面对对手强大的态势面前,要记得退却,退却是为了将来有机会进攻,退却是要保存自己的实力。红军的前四次反“围剿”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与知道退却有关,就与明白“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有关。第五次反“围剿”之所以失利,也与不明白“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有关。在自己实力还不十分强大的时候,是不能够与敌人展开阵地战的,是要通过“走”来调动敌人,通过“走”来拖垮敌人。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要“走”就得明白什么是男儿,包羞忍耻是男儿。要走就得舍弃那些常人之见,就要顶着别人的风言风语,就要忍一时之气甚至一生之气。要走就得暂时丧失所谓的“男儿”尊严。

要“走”更要明白“走”是手段,它不是目的。“走”的目的是保全自己,战胜敌人。所以走不是逃跑,不是消极撤退而是一种积极的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