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下的修行:要敢于舍得
3093800000010

第10章 舍争吵,得和气(4)

美国人安德里自知理屈,便沉默不言,而英国人高士林仍狡辩道:“我在中国已经15年,所到的地方从来没有不准许行猎的!再说,中国的法律也没有不准行猎的条文。”

“中国法律上没有不准外国人行猎的条文,难道又具有准许外国人打猎的条文吗?”冯玉祥慷慨激昂地质问道:“你15年前没有遇到过官府禁止你行猎,那是他们睡着了。现在我们陕西的地方官没有睡着。我负有国家人民交托的保土维权之任,我就非禁止不可!”

在冯玉祥将军慷慨激昂的正义面前,两个外国人无言以对,只好低头认罪,并请求饶恕他们,以后再也不重犯。

有些时候,有的人因为有某种权势或优势便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甚至以某种邪恶的手段践踏人间公理和社会公德,对付这种事也一样要义正词严,当堂断喝。因为不管坏人怎么坏,在公理和道德面前他们也会有所畏缩的,这就叫邪不压正。

当今社会也有一些不知深浅的人,总在公众场合聚众闹事,一方面侮辱人格,另一方面寻衅滋事,对于这种人也要毫不客气,予以痛击。

的确,进入社会、参与交际非得拥有丰富的语言不可。只有拥有了丰富的语言,你才能说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也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别人才能明白你讲话的意思。然而,有很多人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同样的一件事,同样的内容,有的人说来特别能让人理解、接受;有的人说来却让人不能忍受,以致把事情搞砸;还有的人内心有很多话想对他人说,但由于没有掌握说话的技巧,有话不会说,从而影响了自己与他人正常的交往与交流,甚至因为有话不会说而导致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遭受失败。

言之有度的反面就是言谈失度,什么叫做“失度”呢?一般来说,对人出言不逊,或当着众人之面揭人短处,或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都说了。这些都是“失度”的表现。要成为成功的商业精英,就应该掌握说话的分寸,切忌言谈失度。以下这些内容在社会交往中是切忌谈到的:

(1)健康状况。如果是和十分亲密的人交谈,这种情况不在此列。

(2)一些不同品味的故事。一些庸俗的笑话,在房间内说可能很有趣,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效果就不好了,容易引起他人的尴尬和反感。

(3)个人的不幸。不要和同事提起他所遭受的伤害,如他离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当然,若是对方主动提起,则要表现出同情并听他诉说,但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问不休。

(4)有争议性的话题。除非很清楚对方立场,否则应避免谈到具有争论性的敏感话题,如宗教、政治、党派等易引起双方抬杠或对立僵持的话题。

(5)老生常谈或过时的话题。那些过时了的话题犹如“明日黄花”丝毫引不起听者的兴趣。

(6)他人的隐私。包括年龄、东西的价钱、薪酬等涉及隐私的话题不要涉及,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7)害人的谣言。工作、生活当中有很多散布对他人前途不利谣言的机会,当你开始说这些害人的话之前请慎重地思考一下,无论是无中生有的,还是事实,一旦说出口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在人际交往中,谈话要有分寸,认清自己的身份。适当考虑措辞,认真斟酌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应该怎样说,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争吵,使大家的相处一团和气。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易经》中有这样一段话:“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意思是说:在生活当中难免发生争讼,但最好不要争讼。如果争论不会有结果,或者即使结果对自己有利而争讼本身对自己有害的话,也最好不要去争。可以通过一些适中的方法使对方认识到错误源于自身,可能会化敌为友使自己少一个对手。有些人讲信用、讲义气,喜爱争强好胜,虽有大丈夫的勇气,但缺少大丈夫的胸怀。要知道,与人争辩是非曲直可能会打官司,如不采取适当办法,双方陷于争讼的纠葛中难以自拔,再无回旋的余地,最终于己不利。古人也认为与其打官司是件麻烦事:“打不赢不好,打赢了也不好。”因此,《松》卦的卦辞就认为,出现纠纷时要保持警惕,要有戒惧心理,以防不测。因为争讼的结果常常不是人们所意料的,变数很大。这一卦警示后人: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可轻启争端;如果纠纷出现了,又应当以调解为上。

《菜根谭》中说:“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为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则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这句可以说是最深的处世奥妙。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存在利益的冲突,就存在矛盾。哪怕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他们之间也会存在矛盾冲突。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面对冲突,我们要学会舍弃逞强好斗之心,舍弃个人的偏见与狭隘,学会用宽容的心去化解生活中的纠纷与矛盾。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商业活动中,都应该这样做。

相传古时候,某宰相请一个理发师理发。理发师给宰相修到一半时,也许是因为过分紧张,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刮掉了。理发师暗暗叫苦,深知自己将吃不了兜着走。但他也是个常在江湖中行走的人,深知一般人的心理:盛赞之下无怒气。于是他急中生智,忙停下剃刀,故意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宰相的五脏六腑看个透似的。宰相便问道:“你不帮我理发,却光看我肚皮,这是为什么呢?”

理发师装作不解地问道:“人家不是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吗?小人就是好奇,这船是怎么装进去的?”

宰相听了哈哈大笑,说:“那是指宰相的气量大,对人宽容,从不计较,并不是真的要在宰相肚子里装一艘船。”

理发师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把他不小心将宰相的眉毛剃了的事说了出来,请求宰相的宽恕。宰相听了勃然大怒,正要发作,但冷静下来一想,宰相气量最大,怎能因这等小事给他治罪呢?于是便叫人用毛笔把眉毛画上。这件事以此画下完美的句点。因为宰相的宽容,使理发师毫发无伤,也使他芳名百世,令人传颂。

所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全在“宽容”二字。用博大的态度对待他人,就等于给自己送了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为自己留有极大的余地。

做人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即使是敌对双方针锋相对地各出奇招,但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也要采取迂回战术,避其锋芒。因此,做人,有时候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放下仇恨,放下报复之心,适当地拥抱一下对手,会给自己留下一条很好的后路。总之,在我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正面冲突,如果产生了意见分歧,也最好舍弃逞强好胜之心,这样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甘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如果自己吃了亏,就盘算着如何报复打击对方,结果事情越闹越大最终不可收拾。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如果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小事化无,言归于好。生活中很多犯罪案件都是在冲动的心理支配下造成的。

8岁的帕科放学后气冲冲地回到家里,进门便使劲地跺脚。他的父亲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帕科生气的样子,就把他叫了过来,想和他聊聊。

帕科不情愿地走到父亲身边,气呼呼地说:“爸爸,我现在非常生气,华金以后别想再得意了。”

帕科的父亲一面干活,一面静静地听儿子诉说。帕科说:“华金让我在朋友面前丢脸,我现在特别希望他遇上几件倒霉的事情。”

他父亲走到墙角,找到一袋木炭,对帕科说:“儿子,你把前面挂在绳子上的那件白衬衫当做华金,把这个塑料袋里的木炭当做你想象中的倒霉事情。你用木炭去砸白衬衫,每砸中一块,就象征着华金遇到一件倒霉的事情。我们看看你把木炭砸完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帕科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他拿起木炭就往衬衫上砸去。可是衬衫挂在比较远的绳子上,他把木炭扔完了,也没有几块扔到衬衫上。

父亲问帕科:“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他说:“累死我了,但我很开心,因为我扔中了好几块木炭,白衬衫上有好几个黑印子了。”父亲看到儿子没有明白他的用意,于是便让帕科去照照镜子。帕科在一面大镜子里看到自己满身都是黑炭,而脸上只能看到牙齿是白的。

父亲这时说道:“你看,白衬衫并没有变得特别脏,而你自己却成了一个‘黑人’。”

你想让别人身上发生很多倒霉的事情,结果最倒霉的事却落到自己身上了。有时候,我们的坏念头虽然在别人身上兑现了一部分,别人倒霉了,但是同样也在我们身上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污迹。

有一则幽默:

这天丈夫回到家,发现屋里乱七八糟,到处是乱扔的玩具和衣服,厨房里堆满碗碟,桌上都是灰尘……他觉得很奇怪,就问妻子:“发生什么事了?”妻子回答:“平日你一回到家,就皱着眉头对我说:一整天你都干什么了,所以今天我就什么都没做。”

不把事情搞清楚就对别人横加指责,实在不是一种好习惯。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伤害你自己,别人不舒服你也不会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