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下的修行:要学会淡定
3094500000004

第4章 修心养性,浮躁面前要淡定(3)

经过这番折腾,刘易斯·福克斯一下子方寸大乱,在后来的比赛中连连失利,而他的对手约翰·迪瑞却越战越勇,迅速追赶上来并将其超越,最后夺取冠军。

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发现了刘易斯·福克斯的尸体,他投河自杀了!

一只小小的苍蝇,竟然击倒了所向无敌的世界冠军!这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其实,刘易斯·福克斯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做法,那就是: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苍蝇落在你的主球上的时候,不要理它,专心致志地击你的球吧!当你的主球飞速奔向既定目标的时候,那只苍蝇不用你赶自己就会飞走。相反地,如果你跟自己的坏情绪斤斤计较,并不断地任由坏情绪控制自己的行动,那么,你的一时冲动就可能造成悔恨终生。

在美国的加州,一个小女孩的父亲买了一台大卡车。他非常喜欢那台卡车,总是为那台车做全套的保养,以保持卡车的美观。

一天,小女孩拿着硬物在他父亲的卡车上划下了无数的刮痕。她的父亲在盛怒之下用铁丝把小女孩的手绑起来,然后吊着小女孩的手,让她在车库前罚站。当父亲想起小女儿还在车库罚站时已经是4个小时以后了!当他回到车库时,发现小女孩的手已经被铁丝绑得血液不通了!她的父亲把她送到急诊室时,手掌已经坏死,医生说不截去手掌的话会非常危险,甚至会危害到小女孩的生命。小女孩就这样失去了她的一双手掌!但是她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她的父亲也因此而愧悔终生。

大约半年后,小女孩父亲的卡车进厂重新烤漆后,又像全新的一样了,当他把卡车开回家,小女孩看着被重新烤过漆的卡车,对她父亲天真地说:“爸爸!你的卡车好漂亮,看起来就像新卡车。”就在这时,小女孩伸出了她那被截断的双手,天真地对父亲说:“但是,你什么时候才把我的手还给我?”

一直被愧疚折磨的父亲终于崩溃,最终举枪自杀……冲动是魔鬼,他会把我们的理智吞噬。如果不能控制情绪,我们便有机会犯下令自己后悔一生的错!一定要控制我们的情绪。成千上万的人因为不能控制他们的情绪而一事无成,如果他们能够做情绪的主人,那么他们同样大有作为。

阿兰·马尔蒂是法国西南小城塔布的一名警察。一天晚上,他身着便装来到市中心的一家烟草店门前,准备到店里买包香烟。

这时,店门外一个叫埃里克的流浪汉向他讨烟抽,马尔蒂说他正要去买烟。埃里克认为马尔蒂买完烟会给他一支。当马尔蒂出来时,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汉缠着他索要烟。马尔蒂不给,于是二人发生了口角。

随着互相谩骂和嘲讽的升级,二人情绪逐渐激动。马尔蒂掏出了警官证和手铐,说:“如果你不放老实点,我就给你一些颜色看。”

埃里克反唇相讥:“你这个混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在言语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团。旁边的人赶紧将他们分开,劝他们不要为一支香烟而发那么大火。被劝开后的流浪汉骂骂咧咧地向附近一条小路走去,他边走边喊:“臭警察,有本事你来抓我呀!”

被冲动吞噬理智的马尔蒂拔出枪,冲过去,朝埃里克连开四枪。埃里克倒在了血泊中……最后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对马尔蒂作出判决,他将服刑30年。

我们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不可能单独存活于世上,在生活中必然有外界的变化影响着我们。比如,他人的言行举止,自然环境的冷暖变化,客观事物的更替,等等。这时倘若我们不能以平静的心态来对待,就很难收获轻松与快乐。

冲动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能克制冲动就能得福,反之就可能带来灾祸,所以这是每一个人必须认真面对的关口。

威廉·麦金莱任美国总统时,一项人事调动遭到许多政客的反对,在接受代表的询问时,一位国会议员脾气暴躁,粗声恶气,开口就给总统一顿难堪的讥骂。但麦金莱却视若无睹,不吭一声,任凭他骂得声嘶力竭,然后用极委婉的口气说:“你现在应该平息怒气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愿意详细解释给你听……”

这几句话把那位议员说得羞愧万分,其实不等麦金莱总统解释,那位议员已被他淡定的气魄折服了。也许你以为麦金莱总统是个“没有脾气的人”,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脾气极大的人,只是他有一股比脾气更大的自制力,能将脾气压下去。

一个能克制浮躁冲动的人是一个有修养的人,麦金莱的涵养让众人折服。具备这种修养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当中,有时候你不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也不清楚自己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对手,但是无论何时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此才能在社会上游刃有余。有不少人,习惯了如鱼得水的际遇,稍微遭遇不顺,哪怕是轻微的挫折,就会朝另一个方向行进,这样只会毁了他自己。

杰森是纽约某大报的记者,他大学毕业后,当了两年兵,然后就顺利地到一家大报当财经记者,而且任何他要采访的对象,似乎都可以手到擒来。再加上杰森长得很帅,又是大报的记者,所以受到许多美女的青睐。就在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有一次杰森与公司主管发生冲突,心里觉得很委屈。此时,突然有一家小型报社想高薪聘请他,而且同意让他主跑外地新闻线。

杰森心想:“我在新闻媒体圈才工作了一年,就小有名气了。现在有人多出50%的薪水挖我,又让我跑自己喜欢的新闻线,我为什么要留在这里受闷气呢?”于是杰森跳槽了。

杰森到这家小报社上班采访的第一天,怪事便发生了。原本可以顺利邀约采访的明星和大老板,都推说有事,要另外安排时间;而原本约好给自己出书的出版社,也突然推说出版计划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要暂停,甚至那个经常和他约会的美女,听说他新公司的名字后,立刻变了一副脸孔。

刹那间,全世界都好像在跟杰森作对,变得不认识杰森这个人了。当然,杰森由于绩效不如预期,也时常遭受新老板的冷眼相对。

工作稍顺的杰森以为自己的能力卓越超群,从而骄傲自满,无法听取别人的意见,原有的优势会让他自以为是。遇到矛盾之后,轻易就作出跳槽的决定,可见,他还真不是一般的冲动。想必此时的他,也一定尝到了冲动的苦头了吧!

一个人要想做自己真正的主人,就要懂得克制自己,就要懂得“三思而后行”,避免自己在情绪的牵引下盲目地采取错误的行动。懂得克制自己的人是理性的人,这样的人冷静从容,有十足的信心控制局势,不急躁,有次序地前进,而且有始有终。只有拒绝冲动,学会冷静,才会打败残酷阴暗的现实,最终赢得光明的未来。

冷静思考,理智行动

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可能被那些繁杂的琐事所困扰,不知你会不会经常因为这些琐事而生气,甚至影响一天的心情。其实,轻易击垮人们的并不是那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而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原来的意志,最终让大部分人一生一事无成。

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会冷静,轻易动怒不仅会影响原本极为美妙的气氛,而且会对你的健康不利。人生短暂,聪明的人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要为了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这样于人于己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古时有一个人,总是为一些烦琐的小事生气。他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于是他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他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他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那个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很久,高僧也不理会。那个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他终于沉默了。这时,高僧来到门外,问他:“你还生气吗?”

他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静如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来问他:“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那个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那个人告诉高僧:“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权衡,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他问高僧:“大师,气是什么?”

高僧将杯中的茶水倾洒于地。他视之很久,顿悟,叩谢而去。

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一个不会生气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生气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尽量不为小事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聪明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善于利用理智,将情绪引入正确的表现渠道,使自己理智地控制情绪,用理智驾驭情感。

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会失去理智,会惊慌失措。我们常常说要保持理智,学会冷静。其实,理智就是一种明辨是非、通晓利害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我们在做任何事时,都会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理性地思考、判断、选择、分析是走向成功的前提。理智的人在危险面前能保持头脑清醒,因此临危不惧,化险为夷。

有一位具有27年飞行经验的美国驾驶员,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讲述了他的一段飞行史中最不平常的经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是F6型飞机的飞行员。一天,他们接到战斗命令,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后,来到东京湾。他按要求把飞机升到距离海面300英尺的高度做俯冲轰炸。300英尺在今天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当时,这已经是很高的飞行高度。正当他以极快的速度下降并开始做水平飞的时候,他的飞机的左翼突然被击中,整架飞机翻了过来。

人在飞机中,是很容易失去平衡感的,尤其在天和海都是蓝色的时候。飞机中弹后,他需要马上判断出他的位置,以便决定他应该向上还是向下操纵他的飞机。

但是,在那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他没有去碰驾驶舱里任何的控制开关,而是强迫自己冷静、思考、理智,绝不能慌乱。终于,他发现蓝色的海面在他的头顶,知道了自己确切的位置,知道了自己的飞机是翻转了。这时,他迅速地推动操纵杆,把他的位置调整了过来。在那一瞬间,如果他冲动地依靠他的本能,慌乱地操作,那么,他一定会把大海当做蓝天,一头撞进海里葬身鱼腹。

这位老飞行员在回忆过后,语重心长地对记者感慨道:“是我的冷静挽救了我的性命。”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遭遇突变事件也是难免的,老飞行员能从冷静中挽回性命,正是他稳定理智的情绪救了他。而稳定的情绪正来源于正面事实,接受事实。

缺乏理智的人由于对社会纷繁复杂的事物不能看清、看透,因此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他们大多比较盲目,不懂得审时度势,对事物的发展没有深刻认识。而真正成功的人,却能够透过表象看本质,冷静思考,理智行动是他们一贯的做法。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被陷害、被冤枉或被误解的时候,当发现有人攻击或诬陷自己的时候,不要惊慌,要冷静地解释和辩解,尽快消除一切误会,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

战国时候,张仪和陈轸都投靠到秦惠王门下,并受到重用。不久,张仪便产生了嫉妒心,因为他发现陈轸很有才干,甚至比自己还要强,他担心日子一长,秦惠王会冷落自己,更加重用陈轸。

于是,他便找机会在秦惠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进谗言。一天,张仪对秦惠王说:“大王经常让陈轸往来于秦国和楚国之间,可现在楚国对秦国并不比以前友好,但对陈轸却特别好。可见,陈轸的所作所为全是为了他自己,并不是诚心诚意为我们秦国做事。听说陈轸还常常把秦国的机密泄露给楚国。作为您的臣子,怎么能这样做呢?我不愿再同这样的人一起做事。最近我又听说他打算离开秦国到楚国去。要是这样,大王还不如杀掉他……”

听了张仪的这番话,秦惠王自然很生气,马上传令召见陈轸。一见面,秦惠王就对陈轸说:“听说你想离开我这儿,准备上哪儿去呢?告诉我吧,我好为你准备车马呀!”陈轸一听,莫名其妙,两眼直盯着秦惠王。但他很快明白了,秦惠王话中有话,于是他镇定地回答:“我准备到楚国去。”

果然如此!秦惠王对张仪的话更加相信了。于是慢条斯理地说:“那张仪的话是真的。”原来是张仪在背后捣鬼!陈轸心里完全清楚了。他没有马上回答秦惠王的话,而是定了定神,然后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这事不单张仪知道,连过路的人都知道。我如果不忠于大王您,楚王又怎么会要我做他的臣子呢?我一片忠心,却被怀疑,我不去楚国又能到哪里去呢?”秦惠王听了,觉得有理,点头称是,但又想起张仪讲的泄密之事,便又问:“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将我秦国的机密泄露给楚国呢?”

陈轸坦然一笑,对秦惠王说:“大王,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顺从张仪的计谋,用来证明我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呀!”

秦惠王一听,却糊涂了,望着陈轸发愣。陈轸还是不紧不慢地说:“据说楚国有个人有两个妾。有人勾引那个年纪大一些的妾,却被那个妾大骂了一顿。他又去勾引那个年纪小一点的妾,年轻的对他很友好。后来,那个楚人死了。有人就问那个勾引两个妾的人:‘如果你要娶她们做妻子的话,是娶那个年纪大的呢,还是娶那个年纪小的呢?’他回答说:‘娶那个年纪大些的。’这个人又问他:‘年纪大的骂你,年纪小的喜欢你,你为什么要娶那个年纪大的呢?’他说:‘处在她那时的地位,我当然希望她答应我。她骂我,说明她对丈夫很忠诚。现在要做我的妻子了,我当然也希望她对我忠贞不渝,而对那些勾引她的人破口大骂。’大王您想想看,我身为秦国的臣子,如果我常把秦国的机密泄露给楚国,楚国会信任我、重用我吗?楚国会收留我吗?我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大王您该明白了吧?”

秦惠王听陈轸这么一说,不仅消除了疑虑,而且更加信任陈轸,给了他更优厚的待遇。陈轸如此巧妙的一席话,既击破了谗言,又保全了自己。

冷静应对一切突如其来的危机,是一种处变不惊的风度。只有冷静,才能在气势上给对方造成震慑的力量,也为自己赢得应急的机会。有些人一旦碰到不利于自己的形势,就惊慌失措,乱了阵脚,一开始就增添了别人的疑云,这是不明智的。所以,在平时我们应该着力培养笑对风云变幻的心态,以便在风雨突然来临时做到泰然处之。

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情况,都不能惊慌,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先冷静思考,分析缘由,再理智行动,最后,一切必将化险为夷。

沉稳健行,绝不浮躁

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这说的是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志大才疏,急功近利。浮躁之气,从浅层次看是一种情绪、一种心理状态,从深层次看,则是一种不良行为,患得患失,贻害无穷,因此一定要戒除浮躁,沉稳健行。

老子认为,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因此他反对浮躁,认为浮躁之人难以成事。对于成功抱有一种急切的心情,会导致一种浮躁心态,这样反而会阻碍你的成功,因为无论任何事的达成都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