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应具备的12种黄金心态
309600000013

第13章 归零心态:吸收成功的要素(3)

成功,并不只是战胜别人,更在于战胜自己。你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你不可能也不可以去阻止别人的进步。而改变自己的唯一途径就是努力地学习,通过学习可以改造内在的品性与能力,从而改变外在的处境与地位。“欲胜人者必先自胜。”一个对知识和技能马马虎虎,不把工夫放在自己身上的人,失败是必然的。那么怎样才能学习知识与技能,怎样才能战胜自我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充分去学习。有句名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不断地用心学习,才能达到持续更新、持续发展的高境界。

可以看到,有很多成功者,时时都充实自己的学识与经验,从不浪费时间;凡是与他们事业有关的信息,他们都会积极地学习、吸收,纳为己用,这些是他们成功的秘诀所在。

不断努力学习逐步积累起来的学识与经验,是成就事业的资本,它将使你终身受用。你要储存这些资本,就必须集中精力、毫不懈怠、积年累月地去做。这样累积起来的资本才能称做无价之宝,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把握岁月刻苦学习,不要让你的人生充满空虚和遗憾。

厚积薄发,积储成功的要素

有一个年轻人,由于工夫不够,生性又草率,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拉斐尔的画很受欢迎,便登门求教。

他问拉斐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拉斐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人不解地问:“倒过来?怎么倒过来?”拉斐尔说:“对,倒过来!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一幅画,那么,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卖掉它。”

“一年才画一幅,那多慢啊!”年轻人惊讶地叫出声来。拉斐尔严肃地说:“对!创作是艰巨的劳动,没有捷径可走,试试吧,年轻人!”

年轻人接受了拉斐尔的忠告,回去后苦练基本功,深入生活搜集素材,周密构思,用了近一年的工夫画了一幅画,果然,不到一天的工夫画就卖掉了。

很多人总是急于求成,被一时的近利所迷惑,就像那个年轻人一样。但大凡成功者,绝不是喊几句“我要成功”之类的口号就能轻易实现目标的。冰心说:“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于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浇灌了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句话凝聚了很深刻的哲学道理在里头。

李白诗云:“十年磨一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人们,大都急功近利,总幻想着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孰不知这种心态是极其有害的,往往会阻碍他们的成功,让他们为成功付出更大的代价,有时甚至会物极必反,年轻为轻率埋单。

每个人都想做一个成功的人,优秀的人,只不过在近利的引诱下,我们失去了忍耐的性子。成功是要讲究储备的,人生储备里的东西越充足,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也才可能走得更远。成功的道路,往往是漫长而遥远的。我们如果没有足够的储备,只会在途中让自己的理想夭折。只有积蓄了足够的储备,我们才能在路上随取随用,供给我们不断发展的需求。

大学毕业后,何芸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低得可怜。何芸自身有很多优点,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于是,何芸一边抱怨命运不公,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一份优厚薪水的同窗。这样一来,不仅对工作没了热情,而且连写作也没兴趣了。何芸整天琢磨着“跳槽”,幻想能有机会调到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拿一份优厚的报酬。

两年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何芸的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这期间,何芸试着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最终没有一个接纳她。

然而,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何芸一直想改变的命运。

那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无疑是件大事,因而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很快围出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

何芸来晚了,站在人墙后面,踮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她的视线。

只见他一趟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何芸不知道他垒这个台子花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他因此少看到多少精彩的比赛,但他登上那个自己垒起的台子时,冲何芸粲然一笑,那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却是那样的清楚。

刹那间,何芸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在脚下多垫些砖头。

从此以后,何芸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她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她的头上。业余时间,何芸也笔耕不辍,各类文学作品频繁地见诸报刊,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如今,何芸已被调至自己颇喜欢的中专学校任职。

很多时候,我们也像何芸一样,认为自己有很多优势,却总是“大材小用”,其实,只要把心态归零,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需要在脚下多“垫些砖”。

大文豪苏东城曾经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之于厚,发之于薄。

身处社会,任何人成功都没有捷径可言,却可以拥有轻松的心态,状态低迷乃人之软肋,至少我们可以增加搏击的勇气。厚积薄发,从低处着眼,积蓄力量,逆风飞扬。

所谓的“厚积薄发”,正是要你积蓄自己的能量,仔细思考一下自己前进的方向,选择清楚自己的目标。只有积累了足够的成功要素,才能拥有不竭的成功储备,为自己的成功之路铺垫基石。

塑造归零心态,“倒掉杯中水”

不做井底之蛙

《庄子·秋水篇》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之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但是井口太小,东海之鳖完全进不去,被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旱,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从没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井底之蛙”由此得来,世上做“井底之蛙”的人并不少,他们自以为是,自高自大。

虽然自大往往不是空穴来风,自大的人总有一些突出的地方。正是由于这些突出的特长,使他们较之别人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达到一定程度,便使人目空一切,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

人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懂。这样的人就永远不会进步,就像老爱欣赏自己脚印的人,只会在原地绕圈子,步上井底之蛙的后尘。

一次,苏格拉底的弟子聚在一块儿聊天,一位出身富有的学生,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夸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片广阔的田地。

当他在吹嘘的时候,一直在旁边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一张地图说:“麻烦你指给我看,亚细亚在哪里?”

“这一大片全是。”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说。

“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

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找出一小块来,但和亚细亚相比,实在是太微小了。

“雅典在哪儿?”苏格拉底又问。

“雅典,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一个小点说着。

最后,苏格拉底看着他说:“现在,请你指给我看,你那块广阔的田地在哪里呢?”

学生满头大汗地找不到,他的田地在地图上连一丝影子也没有。他很尴尬地回答道:“对不起,老师,我错了!”

那些自大的“井底之蛙”,对于世界的看法往往是局限而肤浅的,他们仅仅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不可靠的感性认知,对事物或形势进行表面性的判断,盲目地、自以为是地相信自己,最后的结果往往与预期的相去甚远,甚或截然相反。

自负是对自我的片面认识。那些“井底之蛙”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只在自己的“井底”看世界。他们缺乏自知之明,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自负的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过分的自恋和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跳不出自己的“浅井”。

在自负心理的支配下,不少“井底之蛙”的生活观念不正确,心理定位偏高,结果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能碌碌无为,永远蹲在自己的“井底”。

自负是一种精神与心灵上的盲目,就像失去了双眼一样。

要摆脱盲目的自负,跳出自己的“井底”,首先就要有谦虚归零的心态。也许你还未真正认识自己,接纳别人,但与他们不同的背景将使你接纳许多不同的事物,试着改变自己,这样你就能更冷静地面对这个世界了。

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往往关闭他们的耳朵,拒绝别人的批评,这成为他们致命的弱点。接受别人的正确批评,就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改变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

比尔·盖茨说:“如果我们有了一点成功便觉得了不得,这是很不好的。但是假如在我们为自己的成功自鸣得意时,有一个人来教训我们一番,那我们就很幸运了。”

与人交往时,要平等相处。“井底之蛙”们视自己为世界主宰者,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怀有归零心态,降低自己的身位与人平等交往。

认清自我,这是自负者最需要了解和办到的事情。要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认清自我,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跳出“井底之蛙”的局限,不要让盲目的自大遮住自己的眼睛,用一颗归零之心面对自己,面对世界,你就可以看得更高,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