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应具备的12种黄金心态
309600000046

第46章 卓越心态:提升成功的高度(2)

确实,我们必须受苦受难才能实现梦想。可是,接受这样的人生哲学简直是让人左右为难。一方面,我们来到世上,拥有成功所需要的一切本领和技能;另一方面,这种要受苦的心理会导致我们无法充分施展和利用自己的天赋。

如果想要找到自己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话,那一定要接受挑战,运用我们所拥有的才智和天赋去搏击每一次挑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活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而不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把自己搞得蓬头垢面、身心煎熬,在不幸中苦苦地挣扎。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存在看成是幸福上演之前的一次彩排。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敌人,如流氓、无赖、小人,他们在你的生活中给你制造种种磕绊,让你的人生路走来倍增艰难,这些敌人固然可恶,但都只能阻碍你一时,而不能阻拦你一世,所以他们充其量是一堆垃圾。人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一个人能战胜自己,也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

每个人最大的敌人都是他自己。人们经常不能发觉自己的缺点,一味地自我膨胀,到头来只会自欺欺人。

日本的推销之神原一平,曾经只是个很普通的推销员,有一次,他去拜访一家寺庙。他为寺庙的住持方丈吉田说了半天的保险,但老和尚只是一言不发,很有耐心地听原一平把话说完后,以平静的语气,说:“听完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如果像这样面对面坐着,你还没有具备一种强烈的吸引对方的魅力,那你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他接着又说:“年轻人,先努力去改造自己吧!”

吉田方丈的一席话,如同当头一棒,令原一平顿悟。

所谓的改造自己,其实就是打破平庸的自我,超越自我极限,从而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1912年参加总统竞选时,一次正在密尔沃基准备发表演讲,有个人向他开枪射击,击中了他的右胸。但万幸的是,他的口袋里装着钢眼镜和演讲稿,这些东西帮他挡住了子弹,使他免于丧命,但他还是受伤不轻。随行的医生坚持要把他送到医院,他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坚持着说:“我要去做演讲,你们要保持镇静;在我做完演讲之前,我是不会到医院去的。”他说完就直奔演讲的礼堂而去。

虽然疼痛不断侵袭他的神经,但罗斯福还是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他面带笑容地向人们挥手,然后掏出带血的讲稿开始了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他的声音虽然近乎微弱,但在死一般寂静的大厅里听来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们对他精彩的演讲,同时也对他坚强的意志——极强的承受力和忍耐力,报以热烈的雷鸣般的掌声。

罗斯福以他顽强的意志完成了这次讲演,征服了千百万支持者的心,也让他的卓越形象更加辉煌,为他竞选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卓越者的历程,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历程。在不断地超越自我过程中,人们往往能挖掘出更多的潜能宝藏,创造出更大的人生价值,他的人生也会因此不断升华,锻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在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中,他认为:人有许多本能的需要。这些需要是特指人类的生物遗传,它们和动物的生物遗传是不同的。不同在于,即使这些遗传有生物学基础,也会很脆弱,很微弱,很容易被压抑,通过学习、文化期望、社会规范和道德都可以轻易地将它们掩盖。人类再也没有那种动物意义上的本能,那种有力的、清晰的本能力量。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7种水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见马斯洛需要层次图)。

根据需求的强弱不同,马斯洛对它们进行了层次排列,由强到弱,自下而上进行排列。较低的需要反映了人类类似于动物的需要,较高层次的需要体现了人类的特征。

较低的需要与个人的生存需求密切相关,在个体发展中,人一出生就有较低的需要。而较高的需要与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它出现得较迟一些,需要更多的先决条件。高一级的需要要以低一级需要的满足为前提。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一个人产生幸福的体验、思想的平静。

随着人格的健全和心理需求的不断提高,人逐渐摆脱动物天性而越来越需要高层次的人性需求。

当前4种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人就达到了自我实现的境界。只有较少数的人才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自我实现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愿望,使自己成为自己理想的人,达到个人潜能的最高峰。

人就是顺着这个需要的层次阶梯发展。每一个新的需要的出现总是以前一个需要的满足为前提。当然,这个层次并不是绝对的。在特定的情况下,跳跃某个阶段而进入下一层次。同时,不管一个人已发展的层次有多高,一旦低层次的需要在很长时期中受到挫折,这个人将退到相应于这一需要的层次上,直到这种需要获得满足为止。

当充分满足了人的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的需要后,人就进入了自我实现的高级阶段。当人必须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人时,这种需要就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求激励人们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平庸,不断地达到卓越,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进入自我实现的阶段后,其活动不再是为了爱的满足、尊重的满足,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潜能。按照马斯洛的解释,自我实现者的行为受成长动机的支配,而非自我实现者的行为受匮乏性动机的支配。因此,在不同阶段,人们所追求的名称相同的东西,其实质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爱,受成长动机支配的爱和受匮乏动机支配的爱是不同的。成长动机的爱不是占有,它能永远享用而不枯竭,它总是日益增长而不消失;而匮乏动机的爱就像饥饿者在渴求食物一样渴求爱,这种爱一旦获得,这个人就得到了满足。

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实现是一个人不断挑战自我,做到卓越,在工作中发挥他最大的才华、能力和潜在素质,展现个人的情感、思想、愿望、兴趣、能力、意志等特性,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并不断地自我创造和发展。那些卓越的成功者往往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竭尽全力去做好它,使自己从中得到满足,使个人价值得到证实和实现。

中国有句老话“人人皆可为尧舜”,讲的就是自我实现的思想。每个人都想体现自己的价值,都想让自己变得卓尔不群、与众不同,甚至都想成为伟人和名人。如果我们确定了一个完满的、自己希望成就的人生形象,那么实现它,就成为我们人生的目标。自我实现要靠你的实践来实现。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充满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在社会中,一个能发展个体特长的组织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不断递进的职位等都为员工实现自我创造了条件。只要人们在工作中不断地付出努力、不断地超越自己的目标,才能成就一番卓越事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自我实现者往往把组织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自我实现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当一个自我实现的目标被满足时,另一个更高级的自我实现的目标便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永远不会满足。这就需要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卓越心态,让你“不同凡响”

卓越,让你成为一流人才

很多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默默忍受着工作给他们带来的苦恼。当他们感到沮丧或筋疲力尽时,他们便会自我安慰道:“唉!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生活!我还能做些什么呢?”言下之意,对于现状,即使不满意,也懒于改变。

事实上,这只是他们为自己的平庸所找的借口。要知道,毕竟赚再多的钱也不能使人忍受得了所有乏味无趣的工作。其实你并不需要委屈自己的梦想。一位精英人士应当把追求卓越当成一种生活标准,把工作变成自己所希望的理想状态。

为什么在可以选择更好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平庸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好这365天,像那些精英人士一样做些卓越的事情?

传说有这样一位天才面包师,从他很小的时候,就想成为一位伟大的面包师。只要他闻到面包的香味就陶醉其中,就像一般人听到最动听的音乐似的。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真的当上了面包师。在做面包时,他无论怎样,都要做到最好。一定要用绝对精良的面粉和黄油,厨房必须一尘不染,器具要清洁无数遍,给他打下手的姑娘一定要让人赏心悦目,并伴有十分悦耳的音乐。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他就没有了创作的灵感。

他对于面包制作的追求,已经到达了极致的卓越要求。哪一天他要是没有制作面包,他就会感觉到满心的愧疚。原因竟是,他认为如果他一天不做面包,那些馋嘴的孩子和挑剔的姑娘就只好去吃那些粗制滥造的面包了,他要尽量不让他们失望。他从来都没有把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放在心上,他完全把自己的身心都放在制作面包的享受上了,仿佛那一个个“艺术品”就是他最亲爱的孩子似的。他的生意出奇的好,远远超过了大多数想尽办法去赚钱的人。很多人为了能吃上一个他做的面包,不远万里从另一个半球坐飞机来到他的面包坊,排上三天的队也无怨无悔。很多人都说,自己一辈子能吃上一次他做的面包,真算是没白活。

正是由于天才面包师的尽善尽美,追求卓越的品质,使得他的面包成为人们独一无二的享受。反过来,追求卓越的品质,也让这位面包师从“天才”走向了“传奇”,让他的人生达到了更高更美的境界。

曾经在某大型公司有一句令人震撼的标语树立于它的建筑物上:“一切都追求尽善尽美。”追求尽善尽美,值得作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格言,如果每个人都能实践这一格言,决心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竭尽全力,以求得尽善尽美的结果,那么每个人就都可以超越平庸,达到卓越。

许多年轻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轻率这一点上。这些人对于自己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

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总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甘于一种平庸的状态。只有尽职尽责地做好目前所做的工作,才能使他们渐渐地获得价值的提升。

或许有人会问“做这种平凡乏味的工作,怎么会达到卓越呢?”可是,就是在极其平凡的职业中、位置上,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调动自己全部的智力,从旧事中找出新方法来,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使自己有发挥本领的机会,满足心中的愿望。平凡和平庸不同,平庸无法卓越,而平凡中可以蕴含卓越。

方华是某机构的行政助理。她的工作就是整理、撰写、打印一些材料。方华的工作单调而乏味,很多人都这么认为。

但方华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好,方华说:“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就是你做得好不好,不是别的。”

方华整天做着这些工作,做久了,方华发现单位的文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甚至单位的一些经营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于是,方华除了每天必做的工作之外,她还细心地搜集一些资料,甚至是过期的资料,她把这些资料整理分类,然后进行分析,写出建议。为此,她还查阅了很多有关经营方面的书籍。最后,她把打印好的分析结果和有关证明资料一并交给了有关领导。领导起初并没有在意,一次偶然的机会,领导读到了方华的这份建议。这让领导非常吃惊,这个年轻的行政助理,居然有这样缜密的心思,而且她的分析井井有条、细致入微。后来,方华的建议中很多条都被采纳了。

领导很欣慰,他觉得有这样的下属是他的骄傲。

当然,方华也被领导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