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必须具备的30种关键能力
309700000084

第84章 调节心态的能力—笑对人生的关键(2)

讲到这里,罗伯特微笑着对孩子们说:“我想你们已经猜到了,那个男孩就是我!现在你们正坐在我的200英亩的牧场中心,4 000平方英尺的大房子里。我至今保存着那篇学生时代的作文,我将它用画框装起来,挂在壁炉上面。”

罗伯特没有接受老师的意见,所以他排除了“F”的干扰,坚持自己的想法,最终实现了梦想。可见,别人的态度本身并没有力量,除非你在心理上已经接受了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别人一时的态度和议论而迷失自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别人的态度”的阴影,走属于自己的路。

学会将压力转变为动力

随着世界变化节奏的加快,每个人都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生存压力。学生时代有考试、升学的压力,工作以后为了在社会上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压力又扑面而来:就业失业、结婚离婚、荣誉耻辱,以及处处昭示的“忧患意识”和不绝于耳的“优胜劣汰”……社会位置的选取与被接受的程度;新观念的价值取向带来的不适应;改革中不断变化带来的不稳定的恐慌;财富与权利的分配不公造成的心理不平衡;人们所信仰的神话的崩溃;人际关系的矛盾形成的紧张;还有不可抗拒的生老病死等,都使人面临挑战,也就是遭遇压力。

面对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做?是精神萎靡,畏缩不前?还是笑脸相迎,化压力为动力?这是个勇士与懦夫之间的抉择。

软绵绵、黑糊糊的石墨在十万个大气压作用下,能够变成光灿耀眼的钻石,那么人可不可以在“不能承受之重”的压力下奋勇向前,取得成功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历史上不乏其人。

1597年,年轻的开普勒写成《神秘的宇宙》一书,并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由许多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构成的宇宙模型。

但是,在那个宗教神权盛行、科学卑微的年代,他遭到了天主教的辱骂、威吓和迫害,孤立无援的境地让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与此同时,宗教裁判所也极力攻击这个哥白尼的信徒,把他的著作视为“异端邪说”,列为禁书,予以销毁,甚至威胁要处死这个异教徒。

面对贫困、疾病、教会的迫害等重重压力,开普勒不仅没有倒下,相反地,他把压力当成了一种动力,在科学事业的天地里勇敢地拼搏,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为后人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开普勒将那份巨大的压力转化成了他向科学顶峰进军的不竭动力,正是这种动力鼓舞着他不断向上,直至得到科学与真理的桂冠。

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人的生存活动中都有压力,在压力面前,没有人是可以“免疫”的。不管我们喜欢与否,压力每天都会陪伴着我们,如果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生存下去,那么学会变压力为动力就是一种必备的生存之道。

既然压力不可避免,我们就不妨时时让自己处于一种压力状态下,去感受生存的残酷、竞争的激烈,挺身面对压力,用自己的努力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像积压的火山终于喷发一样,爆发出耀眼的辉煌。

变压力为动力还要求我们追求“更好”但不崇拜“最好”,有些人总喜欢拿自己跟这个比,跟那个比,比来比去就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即使拼了命地追赶,也仍是力不能及。久而久之,压力越来越大,以致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因为无法时时刻刻做到“最好”,结果被别人抛在后边的时候越来越多,感受到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各方面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你不能梦想自己在每一个方面都超越别人,凡事尽自己最大努力就可以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面对竞争,从容而有效地化解生存压力。

生存压力是一柄双刃剑,你不能因为剑会伤人就拒绝使用它,那样的话你在这个社会上就比别人少了一样防身的武器。我们要合理地利用这柄剑,让它在空中划出一朵朵漂亮的剑花,借着风声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剑艺”,最终在社会上生存得更好!

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放得下”不是玩世不恭,也不是自暴自弃,它是思想上的轻装,有拿有放才不会终日郁郁寡欢,才不会劳累乏味。“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乐观,一种洒脱,一种成熟,一种人情的练达,一种调整心态的妙招。

但是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难。所谓“放得下”,是指一种心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

我们要学会在“拿得起”与“放得下”之间去平衡自己的心态。

下面我们来看个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种吧!好难看呀!”小和尚说。师父挥挥手:“随时!”中秋时,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随喜!”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

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简单地说,“随”就是不过分执著,就是要舍得放下那些该放下的东西,坦然地放下,在现实生活中,“放得下”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财要放得下。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称是非常潇洒的“放”。

情要放得下。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剪不断,理还乱。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是理智的“放”。

名要放得下。据专家分析,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比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若能对“名”放得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愁要放得下。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忧愁可以说是妨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是幸福的“放”。

这些“放下”的道理引用一句中国古人的话来说就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让我们一起来学会“放得下”,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共享“放得下”的轻松快乐吧!

培养黄金心态,涵育美丽人生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积极健康的心态是个人成功的资本,也是人生幸福的保障。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进行心态建设,培养黄金心态都是一堂人生必修课。而快乐的心态,就是黄金心态的一种,在心灵播下快乐的种子,你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布雷丝说过,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被发现。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把负面的情绪从心中扫去,把快乐的阳光迎进来,这样的人生才会有美好的色彩。

有一天,天堂里的上帝和天使们召开了一个会议。上帝说:“我要人类在付出一番努力之后才能找到快乐,我们把人生快乐的秘密藏在什么地方比较好呢?”

有一位天使说:“把它藏在高山上,这样人类肯定很难发现,非得付出很多努力不可。”

上帝听了摇摇头。

另一位天使说:“把它藏在大海深处,人们一定发现不了。”

上帝听了还是摇摇头。

又有一位天使说:“我看哪,还是把快乐的秘密藏在人类的心中比较好,因为人们总是向外去寻找自己的快乐,而从来没有人会想到在自己身上去挖掘这快乐的秘密。”

上帝对这个答案非常满意。从此,这快乐的秘密就藏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都具备使自己快乐的资源,像谦虚、合作精神、积极的态度,还有爱心,这些特质几乎都可以在每个人的身上找到,只是许多人没有把这些“快乐的资源”运用好而已。

快乐之根就在我们身上,快乐的秘密就在我们心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要养成一个快乐的习惯,我们应当努力培养自己乐观的品格,为自己营造追求快乐的环境。

(1)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友谊。你要创造条件让自己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怎样进行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2)让自己行使更多的自主权。把握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自己决定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

(3)控制自己的物质占有欲。欲壑难填,当一个人物质占有欲太强,就极有可能“欲火焚身”,因此,应正确对待自己的物质追求,控制自己的物质占有欲。

(4)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为自己多寻求、开发良好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快乐起来。

快乐的决定权在自己:生病时可以快乐,穷的时候可以快乐,甚至死的时候也可以快乐,自己为什么要被外在环境所主导呢?从自我追问那一刻开始,要让自己活得快乐,就算没有钱或是永远被人瞧不起,还是要保持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