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文学大家
3097600000004

第4章 司马迁

司马迁,生于约公元前145年,卒于约公元前86,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迁是史学家司马谈的儿子,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元封3年(公元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后因替李陵军败降匈奴辩护,得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我国最早的通史。此书创立纪传体史书的形式,书中不少传纪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将军李广利带兵3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李陵率领5000人马和匈奴打仗,结果被单于率领的3万骑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和士兵们奋勇战斗,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终因寡不敌众败下阵来,只有400多名士兵逃回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想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5000,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司马迁平时与李陵并没有私交,只是实话实说,而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于是以对抗朝廷的罪名将司马迁下了大狱。司马迁入狱后因拿不出钱来赎罪,结果被施以最难堪最残酷的“宫刑”。

司马迁认为受宫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

他心中的痛苦超过肉体的痛苦千倍、万倍。再加上别人的讥讽和亲朋们的冷淡疏远,使司马迁痛不欲生。在生与死的问题上,对他来说,活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他要忍受耻辱,忍受着人们的嘲讽,过着非男非女的生活,实在是太难了。而死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很痛快的事,一死可以解百忧。因此他想到了死。但同时他又想到自己有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10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20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而得罪了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但是他又想到了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300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我的《史记》一书刚刚开始,为什么不能含垢忍辱将它写完呢?这样,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这项伟大的“工程”,终于以坚强的隐忍精神活了下来,鼓起勇气投入到忘我的写作中去。难堪、耻辱、愤怒,统统凝聚到笔上,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大史2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历史,编写成一部52万字的巨著。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高的地位。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正常的环境中去为远大理想目标而奋斗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保险系数比较大,没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虽然不太刺激,倒也平安无事,按部就班,轻松愉快。可是当厄运到来时,有人就会顿感万念俱灰,自暴自弃,悲观绝望,或者看破红尘,玩世不恭。司马迁则不同,他在遭受宫刑时虽痛不欲生,最终还是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忍住常人难忍之辱,终于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不仅讴歌了历史上的许多人重于泰山的精神,也鞭笞了某些人轻如鸿毛的人生。